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探讨护理精神分裂症的新方法。方法i选取我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分别于入院时、第8周末采用NOSIE、N—BPRS量表评估,出院后12个月时采用N—BPRS量表进行效果评定。结果:住院8周后,NOSIE显示两组积极、消极因素评分较人院时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积极因素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BPRS显示,第8月末两组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出院后第12个月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行动导向健康教育法在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行耻骨上永久性膀胱造瘘术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法),研究组39例(采用行动导向健康教育法)。术后12个月复诊时采用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综合量表(QOLI)和自我护理能力测评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比较两组带管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责任感、健康知识评分和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7.95%)明显低于对照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和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动导向健康教育法对提高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和齐拉西酮治疗,疗程均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评价两组临床效果,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PRS总分、激活性、敌对猜疑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且TESS总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单用齐拉西酮治疗,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4.
程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2):3066-306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心理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下肢骨折患者,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变化和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D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和PSQ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和PSQI评分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循证护理明显改善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文苏丹 《大家健康》2016,(5):269-269
目的:研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胃溃疡患者4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给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研究组实施个体化护理,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研究组 SAS、SDS 评分较对护理前明显降低(P <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慢性胃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胃溃疡患者4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给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研究组实施个体化护理,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 SAS、SDS 评分较对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慢性胃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腺瘤手术患者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护理干预,比较抑郁自评量表( SDS )、焦虑自评量表( SAS )、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心率( HR)及视觉模拟评分( VAS)变化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及者SBP、DBP、HR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当天早晨两组SAS及SDS评分较入院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 P<0.05);手术中,研究组SBP、DBP及HR与入院时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SBP、DBP 及HR较入院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6h疼痛VA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术后12h、24h及48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甲状腺腺瘤手术患者心理、生理应激反应,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青壮年断指再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解放军第八一医院收治的62例青壮年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断指再植成活率及汉密斯顿量表(HAMA)评分。结果对照组断指成活率为72.7%,与研究组(9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P〈0.05)。对照组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4.2%,明显高于研究组的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青壮年断指再植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患者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n=62)和对照组(n=62),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综合性心理治疗,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分别于出院1年半后进行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评定。结果:研究组病例出院后SDSS平均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较高(P〈0.05或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治疗可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对社会功能的康复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缺陷的影响。方法3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采用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rTMS真刺激组(研究组,15例)及rTMS伪刺激组(对照组,15例),分别接受20次rTMS治疗。治疗开始及疗程结束时测定P50,P50实验模式为听觉条件刺激(S1)测试刺激(S2)模式。并应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SAN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01),且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前P50测量指标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两组S1潜伏期和波幅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S2潜伏期和波幅较治疗前和对照组缩短和降低(P<0.05),S2/S1比值和P50异常比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rTMS结合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同时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感觉门控P50抑制缺陷。  相似文献   

11.
于侠 《中国民康医学》2014,(18):108-109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患者出院后每周2次、每次3045min的心理、生理和社会行为方面的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通过GQOLI量化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分组前,其GQOLI量化表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家庭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GQOLI量化表中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功能、生活质量整体评价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家庭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该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范瑜  鲜玉霞  李娜 《海南医学》2016,(2):342-344
目的 分析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本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精神病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干预,采用幸福进取者问卷(HEIQ)、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尊量表(SES)评价两组患者在积极心理评分、精神病症状、社会功能及自尊水平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观察组患者接受干预后的幸福感、自我肯定、目标管理、克服困难、人际关系、学习成长等积极心理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活力缺乏、思维障碍、敌视猜疑等精神病症状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社会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自尊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以有效减轻该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积极心理及社会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男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男性精神病患者129例,其中64例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65例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SSPI和ITA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SSPI和ITAQ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患者SSP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与ITAQ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改善男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45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变情况、疗效、心功能分级、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WHOQOL-BREF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均显著增加(P<0.01),而QRS波宽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QRS波宽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心功能分级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量化评估下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精神科护理,干预组则给予量化评估下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症状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自我管理能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SSMIS)]以及社会功能情况[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   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PANSS评分、GQOLI-74评分、SSMIS评分以及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患者PANSS评分为(41.97±3.81)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3±4.01)分(P<0.05);干预组患者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患者SSMIS评分为(70.71±13.2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46±6.53)分(P<0.05);干预组患者SDSS评分为(6.01±1.2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76±1.53)分(P<0.05)。   结论   量化评估下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马敬  王宁 《安徽医学》2015,36(10):1209-1212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具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开展前瞻性研究,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治疗4、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Y-BOCS)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的 PANSS、Y-BOC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 PANSS、Y-BOC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对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强迫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对肺癌病人心理状况、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肺癌根治术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出院时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出院时实施基于网络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心理状况、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心理状况、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总健康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能有效减轻肺癌病人出院后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可提高肺癌病人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研究职业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改善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50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50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职业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测评,对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RSS及SDS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R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SDS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技能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能力,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性,加速其康复过程,更快、更好的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对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106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发病组)、138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长期服药组)和137名体检正常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3组差异,并对单独服用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进行分析。同时采集标本当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长期服药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长期服药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首次发病组(P<0.05);氯氮平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利培酮治疗组和首次发病组(P<0.01),利培酮治疗组和首次发病组血清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2.066 4 mg/L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一般病理量表分和总分均高于hs-CRP<2.066 4 mg/L组(P<0.05~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hs-CRP的表达与精神分裂症的病情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氯氮平治疗能上调hs-CRP的水平,hs-CRP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的病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吴晓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686-1687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干预。3个月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结果:干预后干预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SIE评分干预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而激惹、退缩、精神病性、抑郁因子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抑郁、退缩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