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机理。方法:将4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激素治疗组(20例)及常规治疗加丹参注射液干预组(24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浓度。结果:治疗前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浆ET、sIL-2R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者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能更有效地改善患儿血浆ET、sIL-2R水平,从而减轻肾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了灯盏花素对6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脂蛋白、载脂蛋白及血流变的影响。并用复方丹参注射液56例进行对照。结果用药1个疗程后,治疗组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载脂蛋白B100(apoB100)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l(apoA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血流变各项指标也有显著改善(P<0.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0.001)。提示灯盏花素能有效地抑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脂蛋白代谢异常及高粘滞血症,从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康复及预防再复发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晟  刘晴 《天津中医》2002,19(3):20-21
目的:观察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口服扩冠药加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常规口服扩冠药。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冠心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均可使超氧化物歧酶(SOD)明显升高,脂质过氧化物(LPO)明显降低,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对血流流变学的影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比单用常规口服扩冠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DN)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44例D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在糖尿病肾病基础治疗同时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2例,仅予糖尿病肾病基础治疗,不加用任何抗凝剂。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改善症状、体征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仅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除全血低切黏度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能改善DN高凝状态,并下调ND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对延缓DN发展,协助基础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予缬沙坦和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观察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尿沉渣红细胞、24h尿蛋白定量(Upro)、血肌酐(Scr)、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70.0%,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Upro下降(P〈0.05,P〈0.01),且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以治疗组为优。治疗组血清CRP降低显著(P〈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灯盏花素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可减少Upro、降低血清CRP水平,对慢性肾炎有较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动脉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椎-基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照组予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0d;观察两组治疗前生中医证侯积分、椎-基动脉血液平均流速及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宫丽鸿 《中医药学刊》2002,20(2):242-243
为探讨中药活血化瘀汤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将62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活血化瘀汤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计分,TIB均显著下降(P<0.05),而活血化瘀汤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活血化瘀汤ET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NO、SOD明显上升(P<0.05),活血化瘀汽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活血化瘀汤有良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其作用机理与血管内皮保护效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用针刺加内科一般治疗,对照组用内科一般治疗。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4星期后评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内皮素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比较,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无差异。结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有较好临床疗效,并能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内皮素l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6%,而对照组有效率为55.00%(P〈0.05);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丹红注射液组为84.61%,对照组为55.0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分两组对比,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10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可以明显提高慢性肺心痫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采用补阳还五汤(处方:黄芪、当归、地龙、赤芍、红花、川芎、桃仁)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病灶吸收程度、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等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愈显率观察组分别为88.3%、51.7%,对照组分别为70.4%、25.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病灶累计吸收好转(≥30%)观察组34例,对照组21例;累计明显吸收(≥50%)观察组21例,对照组12例,2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脂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病残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极针对高血压病患血压及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磁极针组和对照组各30例,二组均予基础治疗并检测治疗前后血压及血浆ET的改变,结果:磁极针组治疗后患者血压及血浆ET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1),对照组患者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浆ET含量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磁极针能有效降低高血病患者血压及抑制内皮素的过量释放,提示磁极针对高血压病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选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二组均在使用脱水,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使用丹参注射液组作观察。观察二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优于丹参注射液。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是改善脑组织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配合伊那普利和倍他乐克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TⅡ)、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临床对照观察方法。参附注射液配合伊那普利和倍他乐克治疗7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为治疗组,以伊那普利和倍他乐克治疗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以及血浆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TⅡ)、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观察治疗后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及停药比例,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每搏输出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BNP、ATⅡ、E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浆BNP、ATⅡ、E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明显高于对照组(80.8%,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停药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配合伊那普利和倍他乐克可有效调节内源性神经激素,改善心功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临床疗效优于伊那普利联用倍他乐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输注灯盏花素。测定两组起病第。3天、第7天血清SOD和MDA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各组治疗前SO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增高,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天、第7天SO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M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灯盏花素治疗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通过显著提高SOD活性和明显降低MDA水平,提高体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功能性电刺激原理、采用电针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20例。结果表明:电针组治疗前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尸MO.of),血浆E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电针组治疗后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血浆ET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治疗前、后血浆ET含量与功能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两者治疗前后差值亦呈负相关(P<0.01),说明内皮素可作为脑梗塞患者病情预后的指标之一。本文并对电针的疗效原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压胶囊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阴虚阳亢型)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老年高血压病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用降压胶囊和罗布麻胶囊治疗,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脑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血脂及血浆心钠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显著优于对照组(56%,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脑血液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升高血浆心钠素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总胆固醇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仅血压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降压胶囊对老年高血压病有较好的疗效。其降压作用可能与升高血浆心钠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治疗组48例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48例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5%、对照组62.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24周,治疗组和对照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7.5%(42/48)、83.3%(40/48)。治疗组用灯盏细辛3个月后HA、LN、IV—C显著下降(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腹部B超门静脉、脾静脉、脾厚明显回缩(P〈0.01),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全毅红  杨雅琴 《中医药研究》2012,(11):1322-1324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立位肾素(PRA)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一氧化氮(N0)含量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探讨疏血通注射液的降压机制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片治疗,对照组单用卡托普利片治疗,14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浆PRA、ET、AngII、NO,尿微量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各时段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血浆ET、AngⅡ水平降低,PRA、NO水平升高(P〈0.05),血浆ET、NO、PRA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ngⅡ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尿B2-微球蛋白排出量显著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有明显改善作用,可降低血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在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对ET、CGRP的作用。方法:45例患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19例(用雷公藤多甙片、潘生丁片、保肾康片治疗);常规+补阳还五汤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补阳还五汤口服)。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慢性肾炎患血浆ET水平高于正常人(P<0.01)而CGRP水平低于正常人(P<0.01),经治疗以后均显改善(P<0.01),且以常规+补阳还五汤组改善更为显,与 常规组治疗后比较,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改善慢性肾炎患ET、CGRP代谢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