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类白血病反应,并非真正的白血病,系机体处于某种疾病状况下,所产生的一种造血组织异常反应。表现为外周血象似白血病的变化。在血液学上的变化特点是:白细胞总数高达5万以上,也可正常或减少,但有一定量的幼稚细胞发现。类白血病反应常以某种疾患为背景,呈一过性反应,原发疾病痊癒后,血象异常即可  相似文献   

2.
骨髓一过性抑制11例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610072)陈志明,陈梅,杨明清,张晋玲本文所称骨髓一过性抑制,系指某些以急性感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骨髓衰竭患者,其血象、骨髓象同急性再障有类似的改变,经短期治疗,可以恢复正常的骨髓短暂抑制过程。现将我院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25^I-UdR在胰腺癌裸鼠模型中的分布、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胰腺癌裸鼠模型瘤内注射125^I-UdR,通过SPECT显像和测量各脏器放射性活度来观察125^I-UdR的药物分布规律;观察用药后瘤体外观和组织细胞的变化并作生存分析:分析用药后外周血象、肝肾功能等指标及骨髓象的表现来评价125^I-UdR的安全性。结果125^I-UdR局部注射后可在瘤内持续浓聚并致肿瘤细胞坏死;接受治疗的荷瘤鼠生存期明显延长;其外周血象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但骨髓象显示一过性的增生抑制。结论125^I-UdR可在肿瘤内持续浓聚并使肿瘤细胞坏死,有效延长生存期,但伴有一过性的骨髓增生抑制。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常出现周围血象的改变,但卒中后急性期周围血象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国内报道尚少。本文对三种不同类型的脑卒中患者的急性期周围血象变化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89氯化锶放疗辐射对肿瘤骨转移患者血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放射性89氯化锶(89SrCl2)对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进行治疗时,辐射对患者血象的影响。方法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20例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未接受89SrCl2治疗,对照组)、38例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89SrCl2治疗前、治疗后1d、7d及1个月血象(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者89SrCl2治疗后1d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降低(P〈0.05);治疗后7d白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各项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89SrCl2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时,辐射对患者血象影响轻微且为一过性,随时间推移,血象各项指标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象骨髓象观察第一临床学院血液科杨岩,李舜华,易永林第一临床学院药剂科王宏,陈琳我院从1988年以来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31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发现部分病例有一过性血细胞减少,骨髓受抑制,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7.
453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时周围血象分析罗书久周京国唐中(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637007)周围血象的检查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仍有少数急性白血病其周围血象的变化不明显。本文对我院确诊的453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时进行了周围血象的检查,对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涂胶流水作业工人的车间苯浓度测定,观察临床病症、血象的变化、血象与工龄的关系、与苯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象检验对流行性出血热(EHF)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住院疑似EHF病人进行有目的的血象检查,并加以回顾分析。结果 EHF病人血象各指标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结论 血象各指标的检查可以帮助早期诊断EHF,并对EHF病人临床分期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类白血病反应绝大多数是血象有类似白血病反应的变化,骨髓象很少有变化,个别病例骨髓象可见原粒和早幼粒过度增生,酷似急性白血病。但下述病例示血象白细胞减少,骨髓象示单核细胞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阑尾病变的超声图像及血象变化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变频超声对125例可疑阑尾炎进行的超声和血象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与血象诊断阑尾炎的敏感性分别为92%和56%。结论:超声对大多数阑尾炎诊断阳性率明显优于血象检查,并对阑尾形态可直观显示。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病毒性肝炎急性期患者的周围血象有所增高(WBC>10×10~9/L)。在1990年9月至1991年9月,我们对我科收治的120例病毒性肝炎急性期患者的周周血象进行观察,并初步分析其血象变化原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犬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关节内压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幼犬髋关节腔内注入2‰去甲肾上腺素,诱导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动态观察髋关节内压的变化,探讨关节内压的变化对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影响.方法:48只2~3月大小的幼犬,随机分为12组,每组4只,分别在髋关节内注入2‰的去甲肾上腺素,用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三相骨显像,在不同时间测定关节内压变化,同时观察股骨头局部循环血流、病理组织学变化、X-Ray照片检查.结果:去甲肾上腺素注入关节腔内后产生滑膜炎,关节内压增高,随着炎症消退而恢复正常,但最高不超过20mmHg,股骨头出现一过性缺血,未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时,滑膜炎症导致关节内压增高,随着炎症消退关节内压恢复正常,关节内压变化影响股骨头供血情况,引起股骨头一过性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象变化,从而研究血象变化与患者治疗疗效的关联。 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象指标变化,以治疗疗效情况分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4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前血象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0.0%(27/45)升高,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93.3%(42/45)降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93.3%(42/45)降低,淋巴细胞绝对值77.8%(35/45)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64.4%(29/45)降低,全程C反应蛋白86.7%(39/45)升高。4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后血象中淋巴细胞绝对值55.6%(25/45)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55.6%(25/45)降低、全程C反应蛋白57.8%(26/45)升高。采用χ2检验比较:好转组与未见好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象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好转组与未见好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象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全程C反应蛋白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象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多正常区间变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前期多升高,治疗后多在恢复正常;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前期下降,治疗后多恢复正常;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明显;全程C反应蛋白多升高。血象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全程C反应蛋白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转归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象与骨髓象的细胞学变化。方法:对应观察了血象与骨髓象中的异常细胞。结果: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的出现为感染所致,对EHF的临床诊断是非特异性的。骨髓象中异常组织细胞由过氧化酶与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皆为阴性。发现骨髓象中异常组织细胞似与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有着直接的延续联系,结论:异常组织细胞检测对EHF诊断是一个特异的早期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血象指标变化的影响,为保障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以1 767名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不同工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排除性别因素对工龄和血象指标关系的影响;不同性别、工龄和血象指标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工龄组间血象指标均值比较,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570和3.531,P0.05);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3个指标与放射工龄呈负相关关系(性别为协变量);男性红细胞、血小板两项指标及女性淋巴细胞指标回归系数为负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00、-3.358和-2.188,P0.05)。结论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工龄与部分外周血象指标变化有关,且存在男女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采用不同放射性活度剂量的153Sm -EDTMP注入大白鼠体内 ,以评价放射性核素对大白鼠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 取实验动物随机分组 ,分别为对照组及不同活度的给药组 ,用注射器自受试大鼠尾静脉 ,将153Sm -EDTMP及生理盐水注入体内 ,各组分别于给药后的第 3、7、10、14天通过尾静脉采血 ,镜下观察外周血中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 大白鼠体内注入153Sm -EDTMP后第 3天 ,各活度剂量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均呈下降趋势 ,第 7天 3 7MBq/kg组 ,白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范围 ,而 2 2 7MBq/kg、5 5 5MBq/kg、1110MBq/kg组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最低点 ,均在正常范围值下限 ,第 10天各组白细胞呈上升趋势 ,第 14天各组均恢复到正常值范围。外周血中血小板变化与白细胞变化有相似之处 ,第 14天的血象检查中 ,各组血小板计数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值内。结论 153Sm对大鼠外周血中白细胞和血小板有一定影响 ,呈一过性下降 ,与核素放射性活度的剂量多少存在一定的关系 ,对于较高活度剂量的153Sm -EDTMP具有一定的耐受。  相似文献   

18.
张晓苏  董峰 《宁夏医学杂志》2001,23(10):586-587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采用不同放射性活度剂量的^153Sm-EDTMP注入大白鼠体内,以评价放射性核素对大白鼠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取实验动物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及不同活度的给药组,用注射器自受试大鼠尾静脉,将^153Sm-EDTMP及生理盐水注入体内,各组分别于给药后的第3、7、10、14天通过尾静脉采血,镜下观察外周血中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大白鼠体内注入^153Sm-EDTMP后第3天,各活度剂量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均呈下降趋势,第7天37MBq/kg组,白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范围,而227MBq/kg、555MBq/kg、1110MBq/kg组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最低点,均在正常范围值下限,第10天各组白细胞呈上升趋势,第14天各组均恢复到正常值范围。外周血中血小板变化与白细胞变化有相似之处,第14天的血象检查中,各组血小板计数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值内。结论:^153Sm对大鼠外周血中白细胞和血小板有一定影响,呈一过性下降,与核素放射性活度的剂量多少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于较高活度剂量的^153Sm-EDTMP具有一定的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维持期间,淋巴细胞微核及血象、骨髓象的变化,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淋巴细胞微核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15例处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维持期的儿童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血象、骨髓象检验,同时对10例正常儿童进行淋巴细胞微核及血象检测。淋巴细胞微核率用微量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测定,血常规和骨髓检查均用常规方法测定。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维持期淋巴细胞微核率升高;并与血象及骨髓象变化存在一定规律。结论淋巴细胞微核率对了解病人在化疗维持阶段的免疫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贫血(MA)的细胞形态变化。方法应用日本光电MEK-6108K型血液分析仪对50例MA患者血象分析,用OLYMPUS显微镜对血象及骨髓象进行细胞学分析。结果50例MA贫血者,WBC、HGB、BPC三系减低24例(48.0%),二系减低23例(46.0%),单HGB减低3例(6.0%)。结论通过血象、骨髓象细胞形态学分析,巨幼细胞贫血(MA)是一类变化较多的贫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