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是新近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乳腺癌亚型,通过基因芯片或免疫组织化学,并结合患者的预后研究,将乳腺癌分为:腺腔A型、腺腔B型、正常乳腺样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5种类型。BLBC由Perou等首次明确提出,指具有基底细胞基因表型并不同程度的表达基底细胞角蛋白标记物的乳腺癌,具有较强的侵袭性,预后差,目前多数研究将免疫组化三联阴性(ER、PR、HER-2阴性),且至少表达一种基底细胞标记物的乳腺癌定义为BLBC。本文根据上述免疫组化诊断标准明确诊断BLBC22例,行临床病理分析,探讨其免疫表型特点,提高临床和病理医师对BLBC认识。  相似文献   

2.
谢永林  李君 《重庆医学》2022,51(6):1019-1023
目的 研究BI-RADS超声在诊断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8月该院超声科经病理检查证实组织类型的33例BLBC(BLBC组,34个肿块)、20例非基底细胞样型三阴性乳腺癌(non-BLBC TNBC组,21个肿块)、2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1(HDAC11)在基底样乳腺癌(BLBC)细胞侵袭和转移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GEO和 TCGA数据库分析了HDAC11在BLBC中的表达,并用Transwell实验和裸鼠模型研究HDAC11对BLBC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 响。使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观察HDAC11与Twist蛋白的相互结合,用启动子报告基因和染色体免疫共沉淀的方法鉴定HAS2 是否为Twist 的靶基因。结果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比,HDAC11 在基底样乳腺癌中的表达较低。在BLBC细胞中过表达 HDAC11可以强烈抑制BLBC细胞的体外迁移、侵袭和在裸鼠体内转移。HDAC11识别并占据Twist蛋白的DNA结合域,对抗 其促侵袭的功能,并抑制Twist诱导的HAS2基因转录。结论HDAC11过表达可抑制BLBC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b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的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筛选分析18例女性BLB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等方法分析其病理学特征.结果 本组患者发病年龄35~76岁(平均50.8岁),占全部乳腺癌的6%.18例BLBC均为高级别浸润性导管癌(Ⅲ...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采用HE、免疫组化观察18例BLBC。结果:本组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5岁.肿瘤直径2~4cm,组织学均为Ⅲ级。肿瘤表现为推进性边缘,瘤细胞呈合体细胞样,伴地同样坏死,巢片状排列,周边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8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ER、PR和HER2均阴性,CK5/6阳性18例,CK14阳性12例,VGFR阳性15例:结论: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是一种特殊表型的乳腺癌,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特征及组织学特点,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carcinomas,BLBC)与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rcinoma,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现,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诊断标准。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筛选出TNBC病例,再根据CK5/6、CK14和CK17表达情况从TNBC中筛选出BLBC病例,分析两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结果TNBC占浸润性乳腺癌10.5%,50.7%的TNBC为BLBC。BLBC与TNBC有高度一致的临床病理特征。BLBC高度表达CK5/6、CK14和CK17。结论BLBC与TNBC病例大部分交叉但不完全重叠,CK5/6、CK14和CK17可以作为诊断BLBC病例有效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瞿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2,(36):112-114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breast carcinoma,BLBC)的病理形态特征,探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免疫表型特点并与之分子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对177例BLBC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EGFR、CK5/6检测,再从中挑选10例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BLBC是一组组织形态上呈巢片状排列、无腺管形成、大多为推进性边缘、地图样坏死、核分裂象活跃的、组织学几乎均为Ⅲ级、免疫表型ER、PR及C—erbB-2阴性、EGFR和/或CK5/6阳性的乳腺癌;有EGFR基因扩增的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5)。结论BLBC是近年来比较热点的一种新的乳腺癌亚型,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深度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 BLBC)癌灶组织中拓扑异构酶α( TOPOII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88例BLBC导管浸润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非基底细胞样型导管浸润癌患者7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癌灶组织中TOPOIIα的表达,分析其与BLBC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OPOIIα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LBC癌灶组织中TOPOII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年龄、民族、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癌灶组织中TOPOIIα阳性表达与BLBC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Apaf-1)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分析Apaf-1与BL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BLBC、57例non-BLBC和6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Apaf-1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在BLBC及non-BLBC中Apaf-1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3.26%和49.12%,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f-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与BLBC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负相关(P0.05)。结论 BLBC组织低表达Apaf-1,Apaf-1可能与BLB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BRCA1、EGFR在乳腺基底细胞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乳腺基底细胞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83例乳腺基底细胞样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中BRCA1,EGFR的表达.结果 (1) BLBC中BRCA1阳性表达率为57.83%(48/83),BRCA1表达在不同年龄、不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组织学分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BLBC中EGFR阳性表达率为87.95%(73/83),EGFR的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RCA1和EGFR表达相互之间未发现相关性(P=0.051).结论 BRCA1和EGFR在BLBC组织内参与癌组织的转移,可作为评估BLBC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K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分析其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K5、ER、PR及HER2在218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依据CK5表达情况分为BLBC组(三联阴性且CK5阳性)、n-BLBC组(非三联阴性且CK5阳性)及Null组(CK5阴性),比较3组之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 218例乳腺癌中,ER阳性105例(48.2%),PR阳性92例(42.2%),HER2过表达67例(30.7%),CK5阳性78例(35.8%),CK5表达与ER、PR和HER2呈负相关.BLBC组46例(21.1%),n-BLBC组32例(14.7%),Null组140例(64.2%).BLBC组与n-BLBC组及BLBC组与Null组在组织学分级、核级及核分裂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BLBC组与Null组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BLBC中CK5表达不具有预后意义,诊断BLBC应采用三联阴性且CK5阳性作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整合生物信息学挖掘并分析与基底型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ncer, BLBC)的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方法 首先,从GEO数据库中遴选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相关的数据集,数据处理后利用WGCNA筛选与BLBC相关的模块。然后,借助蛋白-蛋白互作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和cytohubba筛选出模块中差异最大的前10%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对候选基因进行生存分析和表达分析得到核心基因。最后,利用TIMER、TISIDB等生信工具探索核心基因表达和肿瘤免疫浸润、趋化因子及免疫调节剂的相关性并构建核心基因转录调控网络。结果 利用WGCNA筛选出与BLBC相关的黑色模块中共891个基因,从差异性最大的80个候选基因中分析获得ESPL1和CCNB2 两个核心基因。结果显示,两个核心基因与BLBC免疫细胞浸润有关,主要包括Th2细胞、CD8+T细胞、内皮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而且,核心基因表达水平与趋化因子、免疫刺激因子、免疫抑制因子及MHC分子相关。核心基因上游转录调控网络表明22 种转录因子同时调控两个核心基因。结论 ESPL1和CCNB2是BLBC的预后标志物且与肿瘤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患者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异黏蛋白基因(MTDH)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BLBC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MTDH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二者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结果: BLBC组织中MTDH和MMP-9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配对正常乳腺组织中MTDH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P<0.05),且其表达与BLB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联(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中MTDH和MMP-9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6.89,P<0.05;χ2=15.22,P<0.01);Ⅲ+Ⅳ期BLBC患者癌组织中MTDH和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者(χ2=6.431,P<0.05;χ2=8.014,P<0.05)。BLBC患者癌组织中MTDH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31,P<0.01)。结论: BLBC患者癌组织中MTDH与MMP-9蛋白表达有相关性,二者在BLBC形成和进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基底细胞样癌(Basal like breast carcinoma 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乳腺基底细胞样癌7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大体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并进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选用的抗体包括CK5/6、ER、PR及Her2等。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平均年龄51.4岁。7例乳腺基底细胞样癌均为组织学Ⅲ级。肿瘤表现为无腺管的富于细胞的实性结构,周围有较少的纤维结缔组织问隔;大多数表现为推进式生长方式,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排列呈实性巢状、片状、团块状及粗大带状结构伴有地图样坏死,肿瘤中央可出现无细胞结构的纤维瘢痕。肿瘤细胞胞质少,呈合体状,胞核胞质比例高,核分裂活跃。7例乳腺基底细胞样癌的免疫表型均为ER、PR及Her2阴性,而CK5/6阳性。结论乳腺基底细胞样癌是一种新的乳腺癌类型,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应作为一种独立的乳腺癌亚型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样乳癌(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标准及预后.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筛选出121例BLBC, 检测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雄激素受体(A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钙黏蛋白(P-cadherin)的表达,观察和分析BLBC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21例BLBC 中,76例病人的年龄在50岁以上,75例肿瘤直径大于2 cm.肿瘤生长边界呈推挤样,瘤细胞异型性显著(WHOⅢ级86.78%),坏死及间质淋巴细胞反应多见,淋巴结转移率52.89%.AR、ER、PR、HER2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71.07%、73.55%、76.03%和76.86%,而81.81%(99/121)病人P-cadherin阳性表达.结论 BLBC是一种不同于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乳癌亚型,其特征性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提示BLBC病人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周恬  杨海松 《重庆医学》2015,(20):2821-2824
目的 新辅助化疗对含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中拓扑异构酶-α(TOPOⅡα)、雌激素调节蛋白(PS2)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该院确诊的BLBC患者12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患者化疗前后组织中TOPOⅡα、PS2的表达,对所有患者随访5年,统计分析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化疗后,TOPOⅡα、PS2阳性表达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α表达由阳性转阴性患者有效率最高,由阴性转阳性患者有效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化疗后3年内,TOPOⅡα、PS2阳性表达患者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LBC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可导致组织中TOPOⅡα、PS2的表达发生改变,TOPOⅡα、PS2的表达变化可作为预测疗效、生存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唐万鹏 《当代医学》2021,27(28):153-154
目的 分析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病理的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与分子病理检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7例BLBC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病理组织,以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测定CK5/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并以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测定EGFR基因扩增情况.分析BLBC病理的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与分子病理检测的相关性.结果 97例BLBC患者中,核分级多以Ⅲ级为主,且四周多伴有淋巴细胞,多呈地图样坏死;核分级Ⅲ级、四周伴有淋巴细胞、呈地图样坏死病理组织EGFR基因有扩增表达高于核分级Ⅰ~Ⅱ级、四周无淋巴细胞、无地图样坏死病理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7例BLBC患者中,CK5/6阳性表达81例,占83.51%;EGFR阳性表达83例,占85.57%.CK5/6、EGFR阳性病理组织基因有扩增表达均高于CK5/6、EGFR阴性病理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CK5/6、EGFR阳性表达与EGFR基因有扩增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BLBC病理的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与分子病理检测密切相关,临床需通过观察病理形态特征及CK5/6、EGFR阳性表达情况,以评估EGFR基因扩增情况,并予以针对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对基底样乳腺癌(BLBC)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LBH589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LBH589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LBH589对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构建4T1乳腺癌细胞Balb/c小鼠脂肪垫成瘤模型,腹腔注射LBH589,观察4T1细胞成瘤和转移能力。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BH589显著抑制MDA-MB-231和4T1细胞的增殖能力(t=11.37,P<0.05;t=18.18,P<0.05)、克隆形成能力(t=7.76,P<0.05;t=15.22,P<0.05)、迁移(t=8.8,P<0.05;t=18.0,P<0.05)和侵袭能力(t=8.24,P<0.05;t=15.99,P<0.05);与对照组相比,LBH589上调细胞的上皮标志物CDH1的mRNA(t=7.33,P<0.05)表达水平,抑制细胞的间充质标志物VIM和FN1的mRNA(t=5.57,P<0.05;t=6.3,P<0.05)和蛋白(t=8.37,P<0.05;t=11.3,P<0.05)表达水平;体内实验结果表明,给予LBH589治疗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t=6.3,P<0.05),并抑制其肺转移(P<0.05)。结论:LBH589能够抑制BLBC细胞增殖和转移,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样乳腺痛中Cyclin E、P53、Ki67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42例浸润性导管癌进行筛查,按照Nielsen标准,最终诊断BLBC13例,同时对其中CyclinE、P53、Ki67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医①13例BLBC中, CyclinE、P53、Ki67阳性率分别为89%、90%、100%;②29例浸润性导管癌中CyclinE、P53、Ki67阳性率分别为35%、45.5%、47.69%. 结论 CyclinE、P53、Ki67在BLBC中表达明显高于浸澜性导管癌,三者联合检测可提示BLBC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经病理学证实为基底细胞样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周围正常乳腺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E-cadherin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及周围正常乳腺组织(P<0.05);E-cad-herin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临床分期、年龄和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cadherin的表达可作为基底细胞样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