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异体肌腱来源丰富,取材方便,既保持原有的生物结构特性,又能满足供体质与量的要求.但是,未经处理的异体肌腱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较大.目的:评价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损伤的效果,总结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1990-01/2011-11关于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损伤的免疫排斥反应及降低免疫排斥反应方法研究的文章,关键词为"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33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最主要的问题是组织相容性较差,免疫排斥强烈.未经过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修复损伤后,植入的肌腱会出现坏死、免疫排斥反应等不良现象使移植失败率较高.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主要有:低温冷冻异体肌腱、冷冻干燥异体肌腱、药物浸泡肌腱、射线灭菌法保存肌腱.提示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临床应用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但低温冷冻异体肌腱等方法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出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液氮低温保存同种异体主动脉能保持其细胞的生物活性和组织结构的完整性,但有关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移植的排斥反应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移植后移植物的免疫指标变化特点.方法:将低温保存的SD大鼠带瓣丰动脉异位植入Wistar大鼠腹主动脉,分组干预:同种异体移植组不进行干预;免疫干预组移植后给予环孢素A;对照组为假移植,将腹主动脉切断后直接吻合.移植后1,2,3,4,5周收集移植动物血清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量MHC Ⅱ阳性表达,淋巴细胞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测定CD4+、CD8+百分率;应用酶联法测定血清中自细胞介素2,肿痛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同种异体主动脉移植后1~4周可见MHC显著阳性,CD4+、CD4+/CD8+比值明显增高,血清中自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增高.并在移植后5周内维持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环孢素A对同种异体主动脉移植物内膜增厚、淋巴细胞浸润、MHC Ⅱ表达、T淋巴细胞激活、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增高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说明低温保存同种异体主动脉移植后有明确的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环孢素A对同种异体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而启动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根本原因是移植物中表达有受体内所缺少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次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inMC)、ABO抗原等,受体免疫系统将移植物作为异物而发生的免疫反应。移植排斥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通常认为,细胞性排斥反应是移植物排斥反应的直接原因。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同种异体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排斥反应亦能对移植物的丢失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已有体液免疫排斥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组织工程骨移植的排斥反应将主要取决于成骨细胞的抗原成分,对不同种系成骨细胞植入后体液免疫水平进行检测,探讨组织工程骨组织植入体内后可能的免疫排斥机制,并为应用于工程骨的种子细胞寻找可靠的种系来源。方法:行成骨细胞同胎、间种异体、同种异基因及自体细胞腹直肌袋内移植,分别于术后1,2,4,8周行免疫学及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各组动物在移植后一两周内均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同种异基因移植组持续时间最久,异基因组组织学指标高于同种异体组。结论:自体、同胎及同种异体或同种异基因细胞均可作为组织工程骨移植可靠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5.
同种异体成骨细胞移植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组织工程骨移植的排斥反应将主要取决于成骨细胞的抗原成分,对不同种系成骨细胞植入后体液免疫水平进行检测,探讨组织工程骨组织植入体内后可能的免疫排斥机制,并为应用于工程骨的种子细胞寻找可靠的种系来源。方法:行成骨细胞同胎、同种异体、同种异基因及自体细胞腹直肌袋内移植,分别于术后1,2,4,8周行免疫学及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各组动物在移植后一两周内均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同种异基因移植组持续时间最久,异基因组组织学指标高于同种异体组。结论:自体、同胎及同种异体或同种异基因细胞均可作为组织工程骨移植可靠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6.
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神经移植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围神经大段损伤一直是康复领域的重大难题,所以修复损伤的周围神经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在众多的修复方法中,移植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自体移植物是临床上的"黄金标准",人工组织工程材料移植物来源广泛,同种异体移植物可避免异体移植造成的免疫排斥反应.文章采用文献收集及总结的方法,探讨了自体移植物,人工组织工程材料移植物和同种异体移植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0在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一种新的临床用免疫抑制剂.动物移植模型是研究免疫抑制剂常用的实验平台,最常用的皮肤移植模型动物是小鼠,但小鼠属于小动物模型,移植技术要求较高.目的:建立家兔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抗家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取家兔背部皮肤修剪成含真皮层的全厚皮片、中厚皮片和不含真皮层的薄层皮片进行家兔自体皮肤移植,随机分为固定组和非固定组,固定组用自制脖套对家兔头颈部活动进行一定限制;药物抗家兔同种异体移植排斥设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组、环孢素A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观察家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增殖指数.在30 d内连续观察移植皮肤出现排斥的时间和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结果与结论:供、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呈增殖反应,表明家兔同种异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不同,相互皮肤移植可发生排斥反应.移植皮片厚度以含真皮的中厚皮片为最佳;自制脖套固定可有效限制家兔脖头颈部活动,有利于移植创面的保护.实验成功建立了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抗家兔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排斥模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具有抗移植排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受体血浆浸泡+液氮冷冻处理同种异体血管抗原性、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及组织结构变化。方法对新鲜家兔股动脉分别行液氮冷冻及受体血浆浸泡+液氮冷冻处理,测定MHC-Ⅰ类抗原含量。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移植新鲜异体血管;B组:移植液氮冷冻血管;C组:移植受体血浆浸泡+液氮冷冻血管。在移植后2、8、16周测定各组体外微量淋巴细胞数量及在6、12周观察血管组织结构变化及血管通畅率变化。结果C组MHC-I类抗原表达量水平明显下降(P〈0.05);C组淋巴细胞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P〈0.05);光镜观察C组术后6周管腔有内皮层覆盖,12周中膜出现平滑肌层。结论受体血浆浸泡+液氮冷冻处理同种异体血管可使抗原性进一步下降。移植后体外微量细胞毒实验及组织学观察发现免疫排斥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不同方法处理对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组织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深低温冷冻、环氧乙烷和γ射线辐照对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组织相容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移植经过 - 70℃深低温冷冻 4周、 - 70℃深低温冷冻 4周 48℃环氧乙烷灭菌、 - 70℃深低温冷冻 4周 2 5kGyγ射线辐照处理的山羊同种异体皮质骨板 ,对照组移植异体山羊新鲜皮质骨板。检测山羊外周血CD4 、CD8 以及移植骨板周围软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结果 :新鲜骨板移植组CD4 明显升高 ,移植骨板周围软组织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 ,CD4 升高以及炎性细胞浸润在术后 6周达到顶峰。除深低温组术后 6周CD4 升高外 ,深低温冷冻、深冻 环氧乙烷及深冻 γ射线辐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改变 ,移植骨板周围软组织少量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新鲜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有较强的抗原性 ,诱发宿主较强烈免疫排斥反应 ;深低温冷冻、环氧乙烷和γ射线辐照处理皮质骨板移植宿主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组织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古爽  孙玉荣  崔颖颖 《当代护士》2021,28(10):71-73
目的 总结17例ABO血型不同但相容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强化血液管理、预防观察排斥反应、精细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护理、负平衡的容量管理、积极的心理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护理方法的实施.结果 17例ABO血型不同但相容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经过全面的护理,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ABO血型不同但相容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经过术后精密的治疗及护理、预防观察排斥反应、精细的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护理、积极的心理及营养支持,可以预防并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2复合冻干骨移植后的早期排斥反应与愈合过程的特点。方法 36只大耳白兔制作大段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三组(n=12):自体骨组;同种异体冻干骨组;同种异体冻干骨复合0.1 mg/L前列腺素E2组;移植后检测各组的T细胞亚群比值和骨形成、骨吸收状况。结果在移植后,前列腺素E2复合组的CD8+细胞亚群升高慢,且明显低于同种异体冻干骨组(P<0.05)。移植早期,CD4+细胞在前列腺素E2复合组有轻度的升高,与自体组和同种异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骨钙素和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检测结果提示,前列素E2复合组与自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种异体冻干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素E2复合冻干骨可以促进骨钙素的分泌,降低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的血清浓度。结论冻干骨复合前列腺素E2后能加速移植骨与宿主骨的愈合,且能抑制冻干骨残存抗原性,促进骨形成及抑制骨吸收。  相似文献   

12.
【免疫抑制剂】自世界上第一例肾脏移植后,由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造成严重的移植物排斥反应,常使外科医生伤透脑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使用,为解决这个难题摸索出一条道路。因为,免疫抑制剂能降低受者对同种异体的移植物的  相似文献   

13.
背景:同种异体骨同其他异体组织一样具有抗原性,移植后可引起以细胞免疫为主的排斥反应,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但对机体有一定的不良影响.目的:探讨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在建立特异性骨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制作骨缺损模型,供体异基因胸腺内注射组于同种异体骨移植前胸腺内注射受体大鼠脾细胞MHC抗原,同时另设自体骨移植组、同种异体骨移植加用免疫抑制剂组为对照,移植后观察切口情况.移植后1,2,4,6周进行X射线检查,苏木精-伊红染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免疫学检测.结果与结论:大体表现、X射线及组织学检查见供体异基因胸腺内注射组、自体骨移植组表现相近,均有炎性细胞浸润及新骨形成.同种异体骨移植加用免疫抑制剂组再生血管较少,骨愈合延迟,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移植骨逐渐吸收,无新骨形成.证实了异基因MHC抗原注入小鼠胸腺内,能成功诱导受体对供体鼠骨移植物的耐受.免疫学检查各项数据表明供体异基因胸腺内注射的成骨效果接近于自体骨移植组,优于同种异体骨移植加用免疫抑制剂,证实了胸腺内注射异体MHC抗原可诱导对供体骨移植物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来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逐渐用于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目的:综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特点及其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后的免疫排斥反应问题.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11-10 PubMed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llograft,anatomy,transplantation",中文检索词"前交叉韧带,同种,肌腱,移植".检索文献量总计16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4篇.结果与结论:国内外学者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已逐步了解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通过冷冻处理法、细胞毒物质处理法解决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使其既能降低异体肌腱的抗原性,又能保存肌腱细胞的活性,促使肌腱的内源性愈合,提高肌腱愈合速度与强度,减轻或避免肌腱粘连的发生,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器官移植排斥是异体/种移植领域久攻未克的医学难题。目前临床应用的免疫抑制剂虽能使移植排斥反应得以有效控制,但由于受者免疫系统非选择性的广泛抑制而常引起感染、肿瘤发生等诸多并发症。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被认为是最终克服免疫排斥的有效途径。同种异体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主要是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自1995年Sakaguchi明确阐述了CD4+CD25+T细胞亚群在自身免疫抑制中的重要作用起,经过几十年的实验研究,调节T细胞的免疫抑制成分在免疫疾病中的应用越发受到重视,特别是表现在移植领域。因同种  相似文献   

16.
同种异体骨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骨移植材料,移植后排斥反应已逐渐引起关注。2003-01/2006-04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骨病科收治的6例腰椎后外侧同种异体骨移植融合术后排斥反应患者,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例,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例;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移植融合术后3~14d,平均9.3d。患者所用的冷冻干燥辐照同种异体松质骨均在灭菌有效期内,由山西奥瑞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即抗生素预防感染 原手术切口植骨取出病灶清除术 病灶持续冲洗引流术。6例患者均在原手术切口植骨取出病灶清除术后2周内,取出引流管和冲洗管,无患者继发感染,无患者因排斥反应导致内固定物取出,未出现由此引起的其他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7.
感染和排斥反应是同种异体小肠移植失败的两个常见的主要原因。小肠移植术后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削弱了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更容易发生感染,所以对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大白鼠异种肿瘤移植动物模型,具有与同种异体组织(器官)移植极为相似的排斥反应规律,用环孢霉素A等抗排斥药物实验观察,该动物模型在筛选高效抗排斥反应药物方面,有其明显的特点,是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文中对其原理与应用,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成熟和抗排斥反应药物的进展 ,异体肢体移植是解决肢体缺失最可能、最直接的方法。异体肢体移植与内脏器官移植不同 ,作为“可视”的组织移植 ,可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1 ] 。加上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和住院观察 ,可引发患者产生诸多心理问题。通过对 2例同种异体手、同种异体拇指移植患者长达 1 8个月的心理观察及护理 ,笔者深刻体会到 ,做好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是移植成功的关键。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例 1 :男 ,2 5岁 ,因被机器绞伤致左手缺失 2个月入院。例 2 :男 ,2 4岁 ,因爆炸伤致右拇指 (包括第一掌骨…  相似文献   

20.
背景:异体肝脏移植由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可诱发免疫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目前通过移植前对供受体进行预处理等策略,可以诱导受体产生免疫耐受,在移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用大鼠胸腺诱导的方法,对大鼠肝移植进行处理,从胸腺诱导方面,研究胸腺诱导与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供体为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受体为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和清洁级雄性SD大鼠10只,分为同种基因移植组、同种异基因移植组、环孢素组、胸腺修饰诱导组,各10对.采用改良Kamada二袖套法并加以改进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造模后,环孢素组每天腹腔注射环孢索(50 mg/kg),持续5 d,胸腺修饰诱导组胸腺左右两叶各注射50 μL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持续5 d,其他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记录各组大鼠生存时间并分别于移植后3,7,14,21,28 d进行病理学观察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与结论:经胸腺修饰诱导的肝移植大鼠生存时间则显著延长(>60d),移植肝内组织损伤程度显著减轻,肝脏局部免疫排斥反应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肝移植效果与同种基因移植大鼠接近,且优于环孢素干预大鼠(P<0.05).提示胸腺诱导可减轻大鼠肝移植后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