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神经系统疾病患儿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状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2008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数据用x2检验判断是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689例神经系统疾病患儿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320例、394例次,感染率为11.90%、例次感染率为14.65%,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以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医院感染率最高,为16.64%;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共123例次占21.22%;其次为胃肠道感染89例次占22.59%;医院感染率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随住院天数增加,感染率增高;营养状况差、白细胞低下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结论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疾病类型、住院时间、营养状况、白细胞水平等因素有关,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应控制易感因素,降低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多药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医院内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的重要性不亚于特殊传染性疾病患者的隔离.通过对各种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的督导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儿科住院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7-2010年在儿科住院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4.57%,发生例次率4.82%,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最多,占51.29%,其次为消化道,占29.68%;1-3月份和10-12月份以消化系统为主,4-6月份和7-9月份以呼吸系统为主,住院时间长和病情危重患儿有较高的医院感染。结论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针对<3岁患儿医院感染高的特点,根据疾病流行的特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06-2010年儿内科医院感染的部位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感染因素和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问题,为较好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6-2010年发生医院感染住院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13701例住院患儿医院感染211例,感染率为1.54%;以上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61.61%,其次为胃肠道、口腔和下呼吸道感染等,占17.06%、13.75%、4.74%;211例发生医院感染患儿中1月龄~1岁的患儿占47.39%、1~2岁占34.12%、>2岁占18.49%;住院天数<7d的占13.75%,7~10 d占31.75%,≥10 d占54.50%;211例患儿中,170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57%.结论 加强儿内科医院感染控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住院周转率,增强手卫生意识,控制好环境卫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根据病原学特点和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儿医院感染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识。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医院2009年10月收治确诊的14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儿发生医院感染6例,为深部真菌感染;从发病到住院间隔时间最短1 d,最长15 d,平均4.1 d;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1例、呼吸困难14例,咳嗽12例;合并症的发生率为100.0%,主要为肺炎10例,Ⅰ型呼吸衰竭10例,多脏器功能不全8例;患儿抵抗力差、复合感染多、合并症多、大量使用抗菌药物、环境因素、使用有创呼吸机、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均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儿易感因素多,很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医院感染情况,为感染的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的10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患儿医院感染率。结果 100例患儿中13例出现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13.00%;感染患儿的基础疾病以病毒性脑膜炎为主,占18.51%;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胃肠道和下呼吸道为主,分别占38.46%、23.08%、23.08%;住院>10d患儿的医院感染率为15.91%,≤10d为10.71%;白细胞数低下患儿感染率为21.05%,白细胞正常患儿感染率为8.06%;营养状态较差患儿感染率为25.00%,营养一般为9.88%;不同住院时间、白细胞数、营养状态患儿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医院感染率较高,为降低感染率医院应早诊断、早治疗、合理使用药物、严格消毒器械物品、坚持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莱芜地区传染性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和危险因素,以期为提高临床对传染性疾病医院感染的预防及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4年4月-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传染性疾病手术患者338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338例传染性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4例,感染率30.77%;其中切口感染74例占21.89%,呼吸道感染51例占15.09%,21例患者为多部位感染占4.44%;共检出病原菌13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3株占47.37%,革兰阴性菌51株占38.34%,真菌19株占14.29%;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呋喃妥因也较为敏感;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红霉素、青霉素等表现出了较高的耐药性,主要革兰阴性菌普遍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美罗培南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及治疗情况均与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当传染性疾病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时,应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损伤;一旦发生感染,应立即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根据经验应用抗菌药物,待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及时对用药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儿童专科医院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该儿童专科医院所有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共调查住院患儿22 458例,其中男性患儿14 494例(64.54%),女性患儿7 964例(35.46%);发生医院感染294例,医院感染率为1.31%(男性患儿1.16%,女性患儿1.58%);医院感染率较高,居前3位的基础疾病是白血病(5.78%)、其他恶性肿瘤(4.01%)和泌尿系统疾病(3.40%);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33.22%)、胃肠道(24.67%)和下呼吸道 (23.03%)为主。医院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住院时间>7 d、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抢救,以及使用抗菌药物是男女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7 d、春冬季节患病、有过抢救,以及使用过抗菌药物是男患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3岁、住院时间>7 d、接受过手术/侵入性操作,以及使用过抗菌药物是女患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某儿童专科医院全年医院感染率较低,且存在性别差异,今后可根据患儿不同临床特征建立分级医院感染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2009年6-11月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87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确定医院感染病例,并设立对照组;将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72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者101例,感染率为11.58%;医院感染多因素分析发现,基础疾病>3个、抗菌药物应用种类>2种、早产儿、机械通气等是明显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儿科医院感染;充分了解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对易感者实施重点保护,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儿童感染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并分析其临床资料,以了解儿童耐碳青霉烯肠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通过药敏分析筛选出医院患儿的多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采用PCR法检测编码碳青霉烯酶的耐药基因与编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耐药基因;回顾性分析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分离出6株来自感染患儿送检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试验显示,对几乎所有碳青霉烯类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仅对部分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敏感;均携带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与1~2种ESBLs耐药基因;6例患儿长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均存在相应感染部位;其中4例由外院转诊;收入院时5例病程迁延较长;5例存在基础疾病;除1例死亡和1例失访外,3例痊愈,1例反复感染间断接受治疗.结论 儿童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菌株临床感染病例大多存在基础疾病、较长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特别是碳青霉烯类)等,可能为其高危因素,尽早明确病原耐药变化,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适宜抗菌药物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武汉市住院婴幼儿医院感染轮状病毒(RV)的现状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6月龄~2岁患儿资料5904例,对感染轮状病毒的患儿粪便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RV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住院婴幼儿医院感染轮状病毒的相关因素,进一步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年间住院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率为25.9%,其中2008-2010年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6.5%、20.8%和29.8%;轮状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其高峰为9-12月份,占阳性总数的6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走廊加床、母乳喂养、呼吸道疾病、住院时间、基础疾病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在武汉市住院婴幼儿中较普遍,是引起6月龄~2岁婴幼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新生儿RV感染情况不容忽视,RV腹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及保护措施,走廊加床、母乳喂养、呼吸道疾病、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为婴幼儿医院感染轮状病毒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对策,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2011年4月共收治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例,其中8例为医院感染病例;自2011年5月-2012年4月对疑似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隔离,入院后24 h内轮状病毒肠炎抗原主动筛选,期间对102例患儿主动筛选,共筛选出13例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病例,并对确诊患儿严格落实隔离措施.结果 实施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前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8%,措施落实后无医院感染发生.结论 通过主动筛选、严格落实隔离、消毒措施能有效预防与控制轮状病毒肠炎在新生儿室的传播,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医院儿科医院感染情况,分析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7-2011年住院治疗的2156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疾病特点、临床特征及与医院感染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2156例患儿中有8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8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共43例占51.8%,其次为胃肠道13例、泌尿道11例,分别占15.7%、13.3%;年龄和住院时间是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随着住院天数的增加,患儿医院感染率也在不断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年龄越小其感染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的各项预防措施,才能使患儿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的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健康教育的预防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7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考察健康教育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 207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24例,感染率为11.59%;其中内科7例、外科5例、呼吸科5例、ICU 3例、其他科室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使用时间(β=-3.531,OR=0.029)、住院时间(β=2.917,OR=6.752)、机械通气(β=1.389,OR=5.387)及基础疾病(β=2.283,OR=9.816)对医院感染有较大影响;经过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感染率为6.54%,对照组医院感染率为17.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不仅可有效预防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还能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改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3月住院的1 039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SASV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1 039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59例,感染率5.68%;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71.19%;其次为皮肤软组织、下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15.25%、11.86%、1.69%;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医院感染率不同(χ2=12.4193,P<0.01),<1岁患儿医院感染率10.45%,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不同季节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46,P<0.05);冬季医院感染率10.94%,是医院感染的最高危季节;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不同住院时间组患儿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125,P<0.05);居住大房间患儿医院感染率高于小房间住院患儿(χ2=5.0536,P<0.05)。结论年幼患儿、住院时间延长、住院环境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呼吸道疾病流行在冬季,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季节,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及时干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医院急诊科传染性疾病消毒隔离的综合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回顾2012年4月-2014年4月急诊科传染性疾病情况,同时对急诊科进行消毒隔离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总结并分析医院急诊科对传染性疾病消毒隔离的管理工作。结果自2012年4月-2014年4月来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总数为11 752例,其中确诊的传染病有9种62例,占患者总数的0.53%。另外,通过对急诊科进行消毒隔离护理质量控制检查结果发现,98.6%护士掌握消毒隔离的规章制度,96.7%消毒隔离管理基本规范符合要求,85.8%感染监控护理体系较为完善,80.9%的医疗垃圾管理符合规定,91.2%的护士操作流程符合标准,科室的管理及环境管理符合要求的分别为88.3%和83.4%。针对科室存在的传染病问题,急诊科采取了一系列消毒隔离的管理措施。结论急诊科疾病感染的预防关键就是进行疾病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各项管理制度与措施应当落实到人,医护人员的预防意识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7.
曹力  杨玉兰  杨慧宁  尤丽华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220-2221
儿科疾病起病急、病情演变快,门诊、急诊就诊量大。特别是在季节性发病时期,需留观察室的患儿流动性更大。近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却忽视了急性传染病存在的危险,也使得有关部门放松了对传染病的监督管理。儿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应正视日常医疗中存在着交叉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及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减少医院感染尤为重要。笔者现将本院儿科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儿科门诊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办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月儿科门诊患儿6 25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感染例数、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并制定职业防护措施。结果 6 250例门诊患儿中,感染5 059例,感染率80.94%;感染患儿各年龄段的分布较为均衡,≤1岁占21.13%,13岁占22.30%,33岁占22.30%,36岁占26.47%,≥6岁占30.1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4.38%,其次为上呼吸道和消化道,分别占9.37%和8.60%;5 059例门诊感染患儿中罹患非传染性疾病的有4 540例占89.74%,以上呼吸道感染居多,占44.67%,急性支气管炎次之,占19.02%;罹患传染性疾病的有519例占10.26%,以腹泻居多,占3.00%;5 059例门诊感染患儿分离出病原菌6 102株,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2.40%、13.31%、7.40%。结论儿科门诊感染率较高,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以罹患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尤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感染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应在门诊治疗中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9.
预防接种门诊的感染控制工作,相对于医院有其特殊性,需要落实以下措施. 1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接诊的人群不同于到医院就诊的患者.首先,大部分来门诊预防接种的是健康的儿童及其家长;其次,其中不排除传染病带菌者或隐形感染者,但其发现和甄别却非常困难;再者,儿童免疫功能不够健全,容易受到传染性疾病的感染.一旦发生接种对象感染事件,影响巨大. 为搞好感染控制,应成立感染控制组织,建立单位-职能科室-门诊三级管理机制,门诊成立感染控制工作小组,制定感染控制规章制度,使感染控制工作规范化、程序化、职责明确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收治手足口病的定点医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方法 医院2009年1-7月门诊、住院部收治的1678例手足口病患者,对其中住院702例患儿及相关科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住院702例患儿,重症78例,占11.11%,手足口病患儿除2例下肢运动障碍和1例死亡外,均治愈出院;儿科住院患儿及家属、工作人员无一例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通过有针对性的规范管理,手足口病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控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