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目的比较320排CT冠状动脉造影(CT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对非钙化粥样硬化斑块与管腔狭窄的显示。方法 30名行320排CT冠状动脉造影发现非钙化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同期行SCA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非钙化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相应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30名患者37条冠状动脉大分支的42个非钙化粥样硬化斑块,71.4%发生于血管大分支起始部,稳定性斑块占76.2%。CTA的曲面重建(CPR)测量值与SCA相比显示狭窄的符合度为95.2%,狭窄程度分级基本一致。容积再现技术(VR)的目测值则与SCA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冠状动脉造影非钙化粥样硬化斑块。320排CT冠状动脉造影能清晰直观显示非钙化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应的管腔狭窄,在斑块定性分析上具有明显优势,CPR图像对于评估管腔狭窄度具有重要意义,VR图像不适用于管腔狭窄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作对照,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诊断冠脉斑块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47例,依次进行CCTA和CAG检查,以CAG作金标准,结果作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等统计。结果 CCTA检出非钙化斑块9个、钙化斑块102个、混合斑块23个,其中87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42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9个斑块未造成管腔狭窄。CAG共检出冠脉斑块116个,其中84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32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CAG、CCTA对65个致管腔狭窄≥50%的斑块诊断一致、对41处斑块局部管腔狭窄是否≥50%的诊断不一;CCTA对其中22个斑块所致的狭窄诊断过重、对19个斑块所致的狭窄诊断过轻。CCTA诊断冠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77.38%,特异性为95.83%,阳性预测价值为74.71%,阴性预测价值为96.37%,准确度为93.29%。相关性分析显示r=0.804、P=0.000。配对t检验显示t=1.583、P=0.114。CAG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例,CCTA准确诊断2例、漏诊2例。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冠脉成像能有效识别斑块及其危险程度,可观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整体结构,是一种极具临床应用价值的冠状动脉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65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二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经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及图像后处理,对检出的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各种性质斑块所引起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65例中ACS组46例,软斑块37个,中等密度斑块22个,钙化斑块12个;稳定型心绞痛组19例中软斑块6个,中等密度斑块8个,钙化斑块22个,非钙化斑块与冠心病危险性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非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程度: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16处,重度狭窄42处;而钙化斑块:轻度狭窄18处,中度狭窄10处,重度狭窄6处,不同性质斑块与其导致管腔狭窄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CAG相比冠状动脉CTA可出现假性狭窄。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无创、方便快捷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并能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性,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筛选的一种优良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4.
刘焱  刘荣  李辉 《海南医学》2014,25(2):194-197
目的 通过对比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术(CTA)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探讨其评估冠脉狭窄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搜集100例患者的320排CTA的完整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评价冠状动脉不同节段病变诊断的一致性及对冠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差异性.结果 10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直径≥2mm共有1 423个节段,在CTA检查中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的共有1 269个节段.320排CTA显示轻度狭窄(管腔内径减少<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84.4%、59.3%、94.4%,中度狭窄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4%、94.6%、75.2%、84.6%,重度狭窄组(≥75%)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7%、83.6%、82.9%、92.8%,与CAG结果对比,320排CTA对轻、中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的评价均较高.结论 320排冠状动脉成像术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对冠脉轻中度狭窄的敏感性高于CAG,对中重度狭窄的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张惠娟 《中国医疗前沿》2012,(24):57+2-57,2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与钙化斑块的分布、形态及病变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析,探讨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76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64排冠脉CTA原始图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多维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对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及钙化斑块病变分布节段、狭窄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59支血管,176个斑块节段,其中非钙化斑块31处(17.6%),钙化斑块82处(51.5%),混合斑块39处(22.1%)。结论在冠心病人中非钙化斑块总数低于钙化斑块,但非钙化斑块病变节段的阻塞性狭窄比率高于钙化斑块阻塞性狭窄比率。  相似文献   

6.
张国玲  王成伟 《农垦医学》2011,33(5):405-409
目的:通过点对点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比较,评价CTA观察钙化斑块对于局部管腔狭窄影响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从而提高CTA诊断钙化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CAG的41位患者的影像资料.以CAG为参考标准,通过CTA对钙化斑块形状、分布及钙化斑块的长、宽径、体积、钙化...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准确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Li Y  Yang L  Wang XJ  Zhao XH  Zhao L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6):3243-3246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64-MSC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6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在5~20 d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CTA)和血管造影(CAG)检查,其中男52例、女9例,平均年龄58岁±11岁.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按照4分标准对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4支血管分别进行评价.CTA与CAG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以50%为界,对以上4支血管进行评价.对比分析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和<50%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假阴性等指标.根据斑块的成分将其分为钙化和非钙化斑块两组,对二者所导致的管腔狭窄分别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所有61例患者均获得优良的冠状动脉影像,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分为(3.57±0.18)分.CTA与CAG对比,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灵敏度为95.45%、特异度为96.15%、假阳性率为3.85%、假阴性率4.55%、阳性预测值为93.33%、阴性预测值为97.40%.对于非钙化斑块所致的管腔显著性狭窄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85.71%;对于钙化斑块所致的显著性狭窄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和31.57%.结论 64-MSCT可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硬化所致狭窄性病变,可用于冠心病的无创性检查,对于钙化斑块所导致的管腔狭窄的判断特异度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64排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拟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20例患者260个冠状动脉节段中,CTA显示的节段有243个,CTA可显示率93.8%,其余17个血管显示不清不能准确评价狭窄程度,图像质量优、良、差,分别为176(67.7%)、67(25.7%)、17(0.06%)个节段。CAG共显示61处狭窄,漏诊1处;CTA显示57处狭窄,漏诊3处,7处判断与CAG的不符。CTA诊断狭窄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7%、98.5%、95.0%、96.0%。结论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较为准确,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筛查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320排冠状动脉CT成像(CT angiography,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未确诊CAD的患者,在7 d内先后接受了320排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55例患者4个主要冠状动脉包括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共220支在检查中显影良好。CAG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者94例,显示无病变者126例。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共94例,显示无病变者126例。冠状动脉CTA与CAG均发现病变者68例,均未发现冠脉病变者100例。冠状动脉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2、0.79。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CTA是CAD患者无创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CAD患者诊断提供依据,虽然尚不能替代目前的金标准检查CAG,但由于CTA对于重度狭窄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对于那些拒绝CAG检查的患者(特别是存在严重狭窄的患者)是一个便捷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64排MSCTA对2型糖尿痛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0ronary arlery disease,CAD)及非糖尿病CAD患者冠脉病变进行比较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CAD冠脉成像斑块类型的特点。材料与方法对35例2一型糖尿病ChD患者(DM组),41例非糖尿病chD患者(NDM组)行64排MSCT血管成像及工作站后处理,对两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布节段、斑块的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1。DM组76支病变血管,人均2.17±1.1走,共87个冠脉班块节段,人均2.48±1.5节段:NDM组83支病变血管,人均1.88±1.O史,89个冠脉斑块节段,人均2.02±1.05节段:2.DM组混合斑块及冠脉弥漫病变发生较NDM组明显增高,DM纽病变管腔中度以上狭窄高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二组间钙化斑块、非钙化兜块在冠脉分布上,病变支数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痛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混合斑块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高,且管腔狭窄较非糖尿病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50例经临床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均在64排螺旋CT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50例中,48例清晰显示冠状动脉钙化或非钙化斑块86处,其中管腔轻度狭窄48处,中度狭窄25处,重度狭窄13处;2例患者因年龄较大,扫描伪影多,图像显示欠佳。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时间短,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各分支管壁钙化、非钙化斑块及相应管腔狭窄程度,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不同性质粥样斑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不同性质粥样斑块的成像特点与64MSCT评判不同性质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106例临床疑似和确诊冠心病患者行64MSCT和CAG检查。结果斑块主要分布部位与冠状动脉病变分布规律一致。斑块性质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无关(r=-0.130,P〉0.05)。64MSCT评判所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与CAG高度一致(K值0.799,P〈0.001),评判软斑块、纤维斑块所致狭窄程度的可靠性优于钙化斑块(K值分别为0.839,0.853,0.738,P均〈0.001)。64MSCT评判所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96.7%、88.7%、87。9%、96.9%,对钙化斑块所致病变易过高评价(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为95.1%、86.7%、97.3%、78%)。结论64MSCT冠状动脉成像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内斑块的情况,可以作为一种筛查冠心病无创检查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源CT冠脉图像上冠状动脉不同形态的钙化与局部管腔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冠状动脉硬化症患者60例,对比分析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和传统冠脉造影图像(CAG)图像,分别在冠状动脉纵轴和横轴方向上,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形态分类并行点对点分析钙化灶,评价冠状动脉钙化形态与局部管腔狭窄的相关性。结果:共分析不同形态钙化灶263个,纵轴方向:点状76个、结节状41个、条状99个、块状47个;横轴方向:点状117个、新月形70个、半月形48个、满月形11个、环形17个。冠状动脉纵轴方向上的条状、块状钙化是致管腔中重度狭窄主要形态;横轴方向上半月形是致冠脉管腔中度狭窄主要形态,满月形、环形是致冠脉管腔重度狭窄主要形态。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钙化斑块的形态与局部管腔的狭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高速螺旋CT(双源CT/MSCT)心脏冠状动脉CTA与造影结果的相对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双源CT冠状动脉CTA及造影影像资料,并将二者病变血管狭窄段数相对比。结果冠状动脉CTA可以较为清晰的显示主干及其较大分支动脉,与造影结果相对比,符合率达91%。结论心脏冠状动脉CTA更易于发现冠状动脉管壁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由此产生的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与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评价不同钙化积分负荷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判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2年5月100例拟行CAG检查的患者进行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CTA检查。Agatston积分及钙化容积以血管段为单位统计,并以四分位法分成不同钙化积分负荷组,分析不同钙化积分组每段血管管腔狭窄程度,并与CAG结果对照,统计不同钙化积分对冠状动脉CTA诊断管腔狭窄程度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当钙化容积≤79 mm~3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9%和96.7%;钙化容积≥80 mm~3时,分别为100%和90.9%。在钙化积分≤65分的冠状动脉段中,与冠脉造影比较,诊断准确性较高,而钙化积分>180分的冠状动脉段中,诊断准确性较差。结论不同钙化斑块负荷对冠状动脉CTA诊断准确性的影响不同,钙化病变的体积大小及斑块内钙化成分含量的多少是影响冠状动脉CTA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I冠脉造影(MSCTA)对冠心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55例病人行MSCTA,并与导管法冠脉造影(CAG)作对照。以管腔狭窄≥50%为CAD的诊断标准,cT值≥120HU定义为钙化斑块。结果55例患者220支冠脉血管中有204支(92.7%)血管能够满足冠脉评价要求。其诊断CAD总体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81.6%、87.1%、66.7%、93.8%、85.8%。钙化斑块组的CT值(387.34—448.1HU)明显高于非钙化斑块(64.38±87.36)HU(P〈0.01)。结论MSCTA对CAD的初步诊断显示出良好临床价值,可作为CAD高危人群以及介入治疗前的一种筛查手段。MSCT可结合密度测定判定斑块的性质,对判断冠脉斑块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64排CT血管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Philips64排螺旋CT对临床65例拟诊为冠心痛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所得图像经过MPR、CPR、MIP、VR等后处理技术,对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除11例未予进一步检查治疗外,余54例患者均进行了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对比,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安全、快速、准确、风险小,创伤少,特别是三维后处理图像能清晰显示冠脉血管内钙化斑块、软斑块;对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阴性诊断也具有较强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俞吉文  李龙云 《吉林医学》2011,(34):7228-7230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在冠心病钙化病变狭窄程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共28例经过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显示有明显冠脉钙化患者的112支血管,分为280个节段,其中钙化病变段112个,无钙化病变段168个。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将以上两组血管段的CTA影像与CAG结果进行诊断试验评价。结果:CTA诊断钙化组112个血管段的敏感性(Sn)97.4%,特异性(Sp)27.8%,阳性预测值(+PV)74%,阴性预测值(-PV)83.3%,其余无钙化组的168个血管段的敏感性(Sn)95.6%,特异性(Sp)92.7%,阳性预测值(+PV)82.7%,阴性预测值(-PV)98.3%。结论:64排螺旋CT完全可以作为无创的筛查冠心病的手段;钙化病变明显干扰了64排螺旋CT诊断冠脉管腔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与CT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评估能力。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4例,分别接受MRI与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结果cT检查血管平均狭窄率25%,MRI检查血管平均狭窄率26%。MRI检查发现钙化38处,cT发现49处,cT检查中有21处小点状钙化MRI未能检出,10处MRI怀疑的钙化处cT未能检出。MRI发现4处斑块内有小灶出血,CT并未显示出斑块内的出血情况。结论cT与MRI均能判断病变血管的管腔狭窄程度,而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分析更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CTA),探讨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3年1-10月因疑诊冠心病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CTA检查结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根据胱抑素C水平将其分为胱抑素C水平正常组(≤0.95 mg/L)和胱抑素C水平升高组(>0.95 mg/L);冠状动脉病变根据冠脉狭窄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50%)、中度(≥50%,<75%)及重度(≥75%);根据CT密度值将粥样硬化斑块分为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和钙化斑块,分析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受累范围、严重程度及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 纳入184例患者,胱抑素C水平正常组95例,胱抑素C水平升高组89例.共检出1 112处斑块,与胱抑素C水平正常组相比,胱抑素C水平升高组非钙化斑块所占比例较高(13.5%比8.8%,P<0.01),单支病变所占比例(22.5%比37.9%,P<0.05)较低而三支病变所占比例(48.3%比33.7%,P<0.05)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为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OR=17.483,95% CI:2.218~143.627;P<0.01).结论 冠脉病变患者中胱抑素C水平升高提示动脉硬化程度增加、斑块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