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风急性期辨证分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二元回归法对739例首发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辨证分型单个和多个危险因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以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肝阳暴亢风火上扰、气虚血瘀为主,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病、吸烟、饮酒为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与高血压病、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和心脏病、高血压病和吸烟、吸烟和饮酒、高血压病和吸烟及饮酒这七种危险因素或危险因素组合有相关性,其它证型与危险因素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吸烟、饮酒分别为中风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和心脏病、高血压病和吸烟及饮酒、高血压病、吸烟和饮酒等为中风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的危险因素,其它辨证分型与危险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其结论对中风急性期的辨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取分组研究法对我院住院、急诊、体检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病患者200例进行分析,设计调查表,准确填写临床资料,由2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根据有关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标准进行辨证,并由1名副主任医师审核确定证型,得出辨证结论。对不同证型组之间进行影响因素的比较。结果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病程等,其中年龄、病程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关系密切。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取分组研究法对我院住院、急诊、体检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病患者200例进行分析,设计调查表,准确填写临床资料,由2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根据有关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标准进行辨证,并由1名副主任医师审核确定证型,得出辨证结论.对不同证型组之间进行影响因素的比较.结果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病程等,其中年龄、病程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关系密切.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再发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方法:对236例首发及164例再发缺血性中风病人分组,对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脏病、颈动脉斑块及吸烟、饮酒等易患因素及中医证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易患因素中糖尿病、高血压病、颈动脉斑块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饮酒无明显差异。再发组中医辨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多见(39%)。结论:糖尿病、高血压病、颈动脉斑块是再发缺血性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上要重视糖尿病、高血压病、颈动脉斑块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区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新疆地区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候的特点,探讨影响因素与中医辨证的关系。方法:以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新疆自治区中医院住院的134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调查表,统计分析新疆地区老年高血压的中医证候特点。结果:我区老年高血压辨证以阴虚、血瘀为主要病机;瘀血阻络证为我区高血压病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证候因素。结论:高血压病部分中医证候因素的分布受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分级、高血压病危险度分层、病程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743-1746
背景:目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心脑合病常见4种证型,危险因素6个,但危险因素与各个证型的关系却各不相同。目的:研究心脑合病不同证型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方法,运用心脑合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与中医四诊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关危险因素与不同证型进行研究。结果:高血压、饮酒、吸烟、血脂异常都与心脑合病辨证分型相关(P<0.01),糖尿病、肥胖与心脑合病证型的构成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痰瘀互结证的饮酒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危险因素。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血脂异常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保护因素。气虚血瘀证的高血压与饮酒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保护因素。结论:高血压、血脂异常、饮酒、吸烟都与心脑合病的辨证分型有关。痰瘀互结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血脂异常、饮酒、肥胖;风痰阻络证的危险因素为吸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吸烟、饮酒;气虚血瘀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饮酒和肥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上海市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炎症因子IL-10启动子区rs180087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探索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发病的基因遗传变异。方法:收取900例体检老年高血压患者,利用Nano Drop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分析高血压中医证型与IL-10 rs180087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IL-10 rs1800871基因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法则。高血压各中医证型TT、TC、CC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性别分层后,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对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虚实证型变化具有显著影响。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不具有显著差异,虚实证型变化没有显著影响。结论:rs180087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男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相关,与老年男性高血压虚实辨证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0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后作为观察对象(高血压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按调查表形式,以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心电图等为客观指标,按照中医证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家族史、体重指数(BMI)、吸烟、喝酒、TC、TG、LDL-C高血压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HDL-C、FB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组各证型间比较,瘀血阻络组LDL-C明显升高;肝肾阴虚组高龄、TC正相关;痰瘀阻络组吸烟、年龄、TG正相关;痰火上扰组吸烟、喝酒、家族史、度型肥胖、BMI起标正相关;肝火亢盛组家族史病例明显增多,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各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压变异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监测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和中医辨证分型,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以此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阴虚阳亢证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较其他组均最显著(P〈0.05)。肾阴虚证收缩压夜间下降率、血压变异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参数、血压昼夜节律与中医不同证型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能初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呼和浩特市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知晓率、控制率及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分析与确定呼和浩特市老年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进而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提供科学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研究方法,以呼和浩特的4个区(玉泉区、赛罕区、新城区、回民区)中的1个社区和1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选择年龄≥60岁的有本地正式户口的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以面对面的形式收集所需信息并填写《呼和浩特市老年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表》。结果呼和浩特市老年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42.00%,知晓率为65.53%,控制率为32.94%。高血压家族病史、文化程度低、吸烟、饮酒、饮食过咸等是该地区老年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中医证型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阴虚阳亢证(24.62%)气血亏虚证(20.83%)痰湿内阻证(14.39%)肝肾阴虚证(11.74%)阴阳两虚证(9.84%)瘀血阻滞证(8.90%)肝阳上亢证(7.39%)肝火亢盛证(2.29%)。结论呼和浩特市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高、知晓率高,但控制率却很低。针对老年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做好老年人群的高血压病防治知识普及工作是降低患病率,提高知晓率、控制率的途径之一。中医证型分布以虚证居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与各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性别相关性不明显(P〉0.05),各型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体重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中,年龄、体质指数(BMI)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病提供依据。方法:将54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应用心电图仪同步记录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按Sokolow—lyon指数诊断左心室肥厚。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型、阴阳两虚证型病人心室肥厚的发病率高于其他组别。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讧型,阴阳两虚证型病人左心室肥厚的发病率较高,心脏靶器官的损害显著。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代谢障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不同证型患者糖代谢、脂代谢及反映体脂含量或肥胖程度指标的差异。方法:检测89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糖代谢、脂代谢及反映体脂含量或肥胖程度的指标,通过协方分析校正其他因素的混杂影响后,比较中医不同证型组间各种指标的差异,以正常血压者82例为对照。结果和结论:与正常血压者相比,高血压病患者有一系列代谢紊乱性变化,包括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脂增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以及体脂含量或肥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邢台市中医院及河北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高血压患者175例,男女比例为1.13∶1.00,平均年龄54.32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以痰湿壅盛证为最多,占32.0%;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以肝火亢盛证为主,40岁的患者以痰湿壅盛为主;各中医证型在不同BMI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重的以阴虚阳亢及痰湿壅盛证居多,肥胖者以痰湿壅盛证为主;吸烟的高血压病患者各中医证型分布虽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饮酒及高血压家族史分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饮酒的高血压病患者以肝火亢盛为主要证型,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中医证型以阴虚阳亢为主。结论:高血压中医证型在分布上以痰湿壅盛证为主;年龄49岁,超重和肥胖可能是痰湿壅盛证的危险因素;饮酒及家族史可能分别是肝火亢盛证及阴虚阳亢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将61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病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分析其证型分布规律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肝火亢盛证型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辨证分型从高向低依次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结论:研究表明,随着高血压病痛程的延长及中医辨证病机由实至虚的进展,患者的血压会逐渐增高,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的分布及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47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病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分析其证型分布规律性。采空腹血6ml,分离白细胞,用苯酚一氯仿法从白细胞中抽提DNA。使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电泳法进行ACEI/D基因分型。结果各证型组在各基因型之间均未见显著差异。但肝火亢盛、痰湿壅盛属于中医实证证型组的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的频率均明显低于其他属于虚证或虚实夹杂的证型组。结论ACE不同基因型分布对中医辨证分型可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治疗高血压病的中医途径 1.1 辨证治疗辨证施治是中医诊疗的特色与优势,也是其获取疗效的关键.高血压的中医治疗也不例外.高血压可根据肝阴虚之主线,分为肝肾虚夹瘀、阴虚及阳夹痰两类证型,前者以六味地黄丸、后者以天麻丸为主方辨证施治.对于无证可辨者,可根据饮食、睡眠(如失眠)及大小便(如便秘)等情况辨证用药;也可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如偏阴)、性格特征(如急躁)、个人嗜好(如饮酒)以及气候变化、遗传倾向的不同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饮食疗法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中医理论出发,提出其饮食治疗也应当参考辨证的原则,区分风阳偏亢、肝肾(心)阴虚及冲任失调3种主要证型辨证施食,并结合现代医学提出的减轻体重、限制钠盐、补充某些营养素和限制饮酒4个原则,对中、西医高血压病饮食治疗的观点作了初步评述。认为两者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而从中医的高血压病的辨证更强调整体观点来看,其饮食治疗可能更有利于综合调理该病及其并发症的多个环节,更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特点及其与年龄、病程的关系。方法:对50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症状分级量化表进行证型归类,并统计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年龄及病程的关系。结果:老年高血压证型构成为肝肾阴虚证16.93%,气血两虚证10.56%,阴阳两虚证12.95%,肝火上炎证25.10%,痰浊上蒙证23.31%,瘀血阻窍证11.16%。随着年龄及病程增长肝火上炎证、痰浊上蒙证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证型可分为肝肾阴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肝火上炎、痰浊上蒙、瘀血阻窍证5型,辨证分型与高血压病患者年龄、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高血压病患者危险因素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方法:不同地域,多中心参与,以统一调查表形式,调查600例高血压病患者,包括广东珠海300例、江苏常州100例,江苏南京100例,辽宁沈阳100例,分析不同地域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体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危险因素的差异,以及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结果:腰围增大、体重增加、打鼾、情绪不稳、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与"实证"如痰火上扰、痰浊壅盛、肝火亢盛等密切相关,与其他证型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而病程长、年龄大、合并糖尿病与"虚证"如心血亏虚、肝阳上亢等明显相关,与其他证型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中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质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