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及诱发分娩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住院待产的单胎初产妇分为正常晚期妊娠组和早产组,每组37例,采用SCL-90量表进行精神心理行为评估;临产后lh(Phase1)、产后24h(Phase2)分别采集静脉血3ml,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和ELISA法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索(CRH)及环氧化酶-2(COX-2)水平。结果正常晚期妊娠组和早产组间精神心理行为指标无统计学差异fI)〉0.05);血浆CRH水平均较基础状态明显升高,分别为(258±45)μg/L和(250±39)μg/L(P〈0.05);血浆COX-2水平均较基础状态明显升高,分别为6.5±3.8ng/ml和6.0±3.8ng/ml(P〈0.05);焦虑与妊娠末期CRH、COX-2水平显著相关(r=0.403,P=0.011;r=-0.399,P=0.032),恐怖情绪亦与妊娠末期CRH、COX-2水平显著相关(r=-0.357,P=0.017;r=-0.423,P=0.025)。结论焦虑和恐怖情绪可能增加孕妇胎盘CRH的分泌水平,进而提高孕妇血浆COX-2而参与分娩发动。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本院产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妊娠6至41周及产后3d的330例孕产妇(每4孕同一组,每组30例,共11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随着妊娠的进展孕妇血浆D-二聚体含量逐渐上升,即由(0.311±0.080)mg/L升至(1.796±0.442)mg/L,产后开始下降(P〈0.01)。结论:随着妊娠进展,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含量呈生理性地升高,其测定值不能作为诊断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调查分析我院门诊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的16599例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周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的测定值,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者除外,早期妊娠5207例、中期妊娠10855例、晚期妊娠537例,均抽取空腹静脉血作血清ALP测定。并与2002—2007年在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1801例健康育龄期非孕妇女作对照。结果正常妊娠妇女血清总ALP随妊娠的进展呈逐渐升高趋势,孕8—15周略低于健康育龄期非孕妇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妊娠6—7周,中期妊娠孕16~18周,接近健康育龄期非孕妇女(P〉0.05),妊娠19周以后高于健康非孕育龄妇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育龄期非孕妇女ALP的血清值为(53.590±24.349)IU/L。结论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变化可能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肝脏代谢、骨代谢及胎盘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在妊娠过程中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正常妊娠妇女在妊娠早、中、晚期血清hCG、TNF-α、IL-1β、IL-6水平,并与未孕妇女(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妊娠早期血清hCG浓度迅速升高,妊娠中晚期明显降低,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2.IL-1β血清水平在妊娠早期达到较高水平,中期有所下降,晚期又有所升高。3.与对照组比较,正常妊娠TNF-α血清水平在妊娠早、中、晚期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正常妊娠早期血清IL-6水平随血清hCG浓度增高而增加,至妊娠中期血清IL-6水平持续增高,妊娠晚期达高峰。5.妊娠早期血清IL-1β/IL-6浓度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妊娠中期和晚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TNF-α/IL-6的浓度比值在妊娠早期、中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晚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妊娠期间细胞因子IL-1β和IL-6血清水平增高;妊娠期间正常分泌的hCG可能在细胞因子的产生中发挥作用;妊娠期间宿主的免疫反应可能发生了Th1向Th2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血浆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胎盘异铁蛋白(PLF)水平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晚孕早期(孕24—34周)最初正常的1802例孕妇,根据随访妊娠结局分为IUGR组(64例),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浆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胎盘异铁蛋白的水平测定,并与正常组(50例)对比分析。结果IUGR组p—HCG为(50.63±8.86)μg/L校正常组(18.76±3.69)μg/L明显升高;而PLF(242.76±43.69)mg/L低于正常组(716.95±82.6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胎盘异铁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563,P〈0.01)。结论晚孕早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和胎盘异铁蛋白水平的降低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患者血浆蛋白z(PZ)水平及其内含子FG79A基因多态性的发生率与先兆子痫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对先兆子痫组160例和正常妊娠对照组162例检测PZ水平并采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并结合基因测序检测PZ内含子FG79A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两组D-D、FDP、AT:A的水平,观察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先兆子痫组PZ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对照组(1.57±0.32mg/Lvs2.12±0.35mg/L,P〈0.05);两组人群均存在PZ内含子FG79A基因多态性。先兆子痫组GG型、GA型和AA型分别占19.38%、53.75%和26.87%,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25%和53.75%;正常妊娠对照组GG型、GA型和AA型分别占17.90%、54.94%和27.16%,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5.37%和54.63%,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均P〉0.05);先兆子痫组D-D、FD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15±1.03μg/ml vs0.58±1.32μg/ml,P〈0.05;19.46±3.28μg/ml vs 2.93±1.92μg/ml,P〈0.05),而AT:A水平无显著差异(99.12±13.5%vs100.8±10.6%,P〉0.05)。结论先兆子痫患者存在PZ内含子FG79A基因多态性,但该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发生关联不大,然而该疾病与Pz水平、D-D、FDP水平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反复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血浆蛋白Z(Pz)检测的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26例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和30例相同孕周的正常妊娠妇女血浆PZ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之间各项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组PT、APTT、Fg水平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组血浆PZ平均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1.55±0.63)mg/L vs(1.90±0.60)mg/L,F=4.57,P=0.037],且其血浆PZ中位水平(1.45 ms/L,范围:0.62~3.25 mg/L)也显著性低于正常妊娠组(1.74 mg/L,范围:0.78-3.36 mg/L)(x2:5.485,P=0.019);以PZ<0.90 mg/L作为Pz缺乏的标准,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组有4例(15.4%)、正常妊娠组有1例(3.3%)血浆PZ缺乏,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9,P=0.115).结论 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和PZ缺乏率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但其血浆中抑制因子Xa活性的PZ水平较低,表明其发病可能与低PZ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343例正常妊娠不同孕期妇女。52例相应年龄非妊娠健康妇女血清碱性磷酸酶(简称ALP)测定,分析妊娠期ALP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参考值范围探讨。方法:采用磷酸对硝基苯酚连续监测法,参考值范围15~112u/L。结果;非孕、早孕、中孕六组样本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晚孕组ALP活性均值明显升高,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活性(Y)与孕周(X)呈正相关。结论:早、中孕期ALP可参考正常人值。晚孕期ALP实验结果<37周147±72u/L(n=102);>37周208±107u/L(n=136)。结论:建立晚孕期ALP参考值范围,有利孕期保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孕期妇女补钙后血钙水平变化及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初产健康孕妇600例,随机分为3组:A组未补充钙剂,B组孕妇从孕8个月起每日补充钙剂至分娩;C组孕妇从孕5个月起每日补充钙剂至分娩。测定不同孕期妇女的血钙值。在分娩后收集胎盘和脐血测量脐血钙,并测量新生儿的身长、体重,再分析不同血钙水平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妊娠期血钙低于正常非孕期,随妊娠进展下降更明显(P〈0.05),补充钙组血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补钙组的临床缺钙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妇补钙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起积极作用,在妊娠期检测血钙水平是正确指导补钙的最好方法,它对母婴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缩血管活性物质神经肽Y(NPY)和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l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4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高血压组)、36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和19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组)血浆中NPY及ET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1)与非孕正常组妇女相比,正常妊娠妇女血浆中NPY和ET的含量虽有所上升,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2)高血压组患者血浆中NPY的含量显著高于妊娠组晚孕妇女(P〈0.01),并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加重而上升,与其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NPY含量变化一样,高血压组妇女血浆ET含量(96.05±13.57ng/L)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36.48±6.17ng/L)相比有显著的上升(P〈0.01),并且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缩血管活性物质异常升高可能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飞  程小尧  王滟  迟殊 《四川医学》2011,32(4):468-47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3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和3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试验组)产前及脐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结果①试验组产前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Ⅰ(108.43±38.15)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91.20±27.7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②试验组脐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Ⅰ(30.73±12.74)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62.79±11.6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妊娠高血压病组中,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中及脐血IGF-Ⅰ水平分别为(166.48±15.62)ng/ml、(45.33±11.51)ng/ml,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别为(121.04±11.45)ng/ml、(30.52±11.47)ng/ml,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分别为(74.54±12.16)ng/ml、(21.77±6.09)ng/ml,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及脐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降低,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参与了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血清游离脂肪酸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关系及其对GDM的筛查价值。方法 依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立的母子健康队列,根据妊娠24~28周时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结果,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档并规律产检的GDM妊娠妇女43例,根据年龄(±3岁)和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3)进行1∶1匹配同期分娩的无妊娠合并症的血糖正常的女性作为对照组,收集妊娠早期血清,应用气相质谱-色谱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比较两组女性妊娠早期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妊娠早期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对GDM的筛查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DM组妊娠妇女的妊娠早期血清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反亚油酸、亚麻酸...  相似文献   

13.
唐秋英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0):1105-1106
目的评估深圳市部分外来工孕产妇贫血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05名外来工孕产妇分娩结局等,调查内容填入统一调查表格,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贫血发病率分别为:20.8%、23.2%、27.9%、41.1%;产前贫血产妇产后出血和产后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5.3%、100.0%,高于血红蛋白(Hb)正常组的7.8%、10.0%(P〈0.05);产前贫血产妇孕周、早产发生率及新生儿体重分别是(39.3±3.1)周、10.2%、(2617.9±216.3)g,Hb正常组则分别是(39.9±4.2)周、4.7%、(3354.4±179.9)g,早产发生率两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深圳市部分外来工孕产妇存在较严重的贫血,需引起重视,并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产妇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因子的水平改变情况,为明确妊娠期高血压病因和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己糖激酶法、放射免疫法、硝酸盐还原酶法等方法对30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和30例正常产妇不同孕周的血糖血脂、血胰岛素、胎盘生乳素(human placental lactogen,HPL)、雌二醇(estradiol,E2)、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孕周的增加,两组产妇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无明显改变(P〉0.05),而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HPL和E2的含量测定值则逐渐升高,且妊娠晚期的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妊娠早期(P〈0.05)。与正常组相比,妊高组的空腹血糖值亦无显著性改变,但妊高组胰岛素、HDL-C、NO和NOS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LDL-C则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注意的是,妊娠期高血压组妊娠16周、28周时的E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妊娠期高血压组HPL水平则在妊娠28周和分娩时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因子的异常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因素,可作为诊断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潜在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血清叶酸和Vit B12水平3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7例高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A组)、96例同期非高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B组)、73例同期高龄妊娠妇女(C组)和152例同期非高龄妊娠妇女(D组),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tHcy水平,离子捕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叶酸水平,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Vit B12水平,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A组血浆tHcy水平、血清叶酸和Vit B12水平分别为(18.05±6.11)μmol/L、(8.34±3.54)nmol/L 和(304.23±75.38)pmol/L,B 组分别为(11.18±3.54)μmol/L、(12.36±4.53)nmol/L 和(364.23±89.35)pmol/L,C组分别为(8.21±3.76)μmol/L、(15.54±5.23)nmol/L和(404.53±92.35)pmol/L,D组分别为(7.81±3.23)μmol/L、(16.34±5.67)nmol/L和(421.73±113.55)pmol/L。A组tHcy水平高于其他3组(均P<0.01),叶酸和Vit B12水平则低于其他3组(均P<0.01),B组tHcy水平高于C组和D组(均P<0.01),叶酸和Vit B12水平则低于C组和D组(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A、B两组血浆tHcy水平与血清叶酸、Vit B12水平均呈负相关性(r=-0.6372、-0.5747,均P<0.01),而在A组中表现更加明显,其血浆tHcy水平与血清叶酸、Vit B12水平呈高度负相关(r=-0.7653、-0.6843,均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tHcy浓度显著上升,血清叶酸、Vit B12浓度显著下降,随着怀孕年龄的增加这种负相关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诊断妊娠糖代谢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并比较观察组280例,其中正常妊娠妇女222例(正常妊娠组),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GIGT)患者20例(GIGT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38例(GDM组)及对照组60例孕妇的空腹血糖(FBG)、果糖胺(FRU)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GDM组和GIGT组孕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FBG和FRU水平并分析比较。结果 GDM组FBG和HbAlc水平分别为(8.50±0.92)mmol/L和(8.95±0.69)%显著高于GIGT组(5.50±0.68)mmol/L和(5.95±0.58)%、正常妊娠组(4.62±0.90)mmol/L和(5.15±0.22)%及对照组(5.29±0.87)mmol/L和(5.03±0.2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GDM组和GIGT组FRU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对照组;正常妊娠组FRU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GDM组和GIGT组孕妇进行OGTT检测FRU时,糖耐量各检测时间点(空腹、1、2、3 h)FRU结果比较恒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GDM组FBG与FRU和HbAlc均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r=0.59,r=0.7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FBG与FRU和HbAlc联合检测,将更有助于妊娠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妇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与妊娠妇女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到医院进行正常产检的400名健康孕妇,按照不同的年龄分为适龄组(≤35岁)和高龄组(35岁),不同的孕前体质指数(BMI)分为正常组和超重组,检测各组孕妇不同时期的血脂水平,分析孕妇的年龄和孕前体质指数对孕妇血脂水平的影响。同时,选取门诊体检的年龄为16~45岁的50名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 450名被调查对象,其孕晚期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3.34±1.86)mmol/L、(6.85±2.19)mmol/L、(3.52±1.84)mmol/L,孕早期为(1.41±1.46)mmol/L、(4.51±2.12)mmol/L、(2.74±2.09)mmol/L,孕晚期均较孕早期偏高,血脂指标均随着孕周的进展而逐渐增高(P0.05);适龄组和高龄组的TG、TC和LDL-C均值分别为(2.05±1.68)mmol/L、(5.39±2.16)mmol/L、(2.92±1.45)mmol/L和(2.45±1.87)mmol/L、(5.83±2.46)mmol/L、(3.21±1.92)mmol/L,高龄组的血脂指标比适龄组高(P0.05)。同时,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的TG、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的均值分别为(2.15±1.78)mmol/L、(5.30±2.37)mmol/L、(1.86±1.26)mmol/L、(2.97±1.91)mmol/L和(2.4±1.57)mmol/L、(5.75±2.56)mmol/L、(1.83±1.25)mmol/L、(3.34±1.89)mmol/L,超重组的血脂指标均比正常体重组高,尤以孕中晚期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妊娠期妇女的血脂水平会随着孕周的进展而逐渐升高,血脂指标的升高在妊娠期间相对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高龄妊娠会增加血脂异常发生的风险。孕期的血脂代谢变化与孕前体质指数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