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咖啡酸锗对荷瘤U14小鼠的体内抑瘤作用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观察咖啡酸锗对小鼠U14宫颈癌的抑制率;用MG-P染色和透射电镜的方法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FCM)观察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并分析细胞周期;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肿瘤组织中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MTT法评价咖啡酸锗体外抑制U14肿瘤细胞活性。结果:咖啡酸锗低、中、高剂量组对宫颈癌U14的抑瘤率分别为38.50%、47.17%和64.04%(P<0.01)。MG-P染色及电镜观察可见,咖啡酸锗治疗组出现较多的凋亡细胞(P<0.05),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咖啡酸锗能诱导U14肿瘤细胞凋亡,在G0-G1前出现1个明显的凋亡峰,细胞被阻滞在S期。咖啡酸锗处理后肿瘤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上调。咖啡酸锗对体外培养的U14细胞增殖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48 h的IC50值为48.57 mg/L。结论:咖啡酸锗在体内、外均能有效抑制小鼠U14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咖啡酸锗上调U14细胞中Bax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肾母细胞瘤介入治疗后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肾母细胞瘤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对30例术前介入治疗后的肾母细胞瘤与16例术前化疗、17例单纯手术组的肿瘤和20例曾作芯针活检的组织进行病理观察对照研究。对三组各15例组织作TUNEL染色与SP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凋亡和PCNA表达。结果介入组肿瘤纤维性假包膜厚度平均2,4±0.7mm,平均坏死面积占肿瘤77.5%,肿瘤内中型血管坏死闭锁率达93.3%,瘤体内均见淡黄色碘油残留及大片泡沫状组织细胞浸润;化疗组纤维性假包膜厚度平均2.1±0.9mm,平均坏死面积占肿瘤51.2%。中型血管坏死闭锁率达43.8%。单纯手术组纤维性假包膜厚度平均1.1±0.4mm,平均坏死面积占肿瘤14%,瘤体内未见中型血管坏死及闭锁。介入组术前芯针活检结果与术后瘤体病理比较发现间叶型,术后瘤体坏死相对较少,其余类型坏死均较明显,尤以胚芽型为甚。介入组与单纯手术组相比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凋亡细胞显著增多,但与化疗组相比无差异。结论术前介入治疗,能使瘤体内血管迅速坏死、闭锁、肿瘤大片坏死,同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性假包膜形成;肿瘤内碘油长期滞留及泡沫状组织细胞浸润,有利于肿瘤细胞杀灭作用;组织类型与治疗敏感性有关;介入治疗也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As2O3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依赖H2O2途径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宫颈癌HeLa细胞和HPV阴性胰腺癌AsPC-1细胞的 凋亡诱导作用与细胞内H2O2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As 2O3处理HeLa细胞和AsPC-1细胞不同时段,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凋亡,噻唑蓝(MTT)法 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情况;不同浓度的As2O3处理细胞2、5、8、12、24 h后,用DCFH-DA 标记检测细胞内的H2O2水平。结果:2 μmol/L As2O3处理HeLa 细胞48 h后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表现出细胞凋亡的特征,随着As2O3浓度的增加 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效果更加明显。而 1 μmol/L As2O3处理AsPC-1细胞24 h 即呈 现明显 的生长抑制和凋亡特征。As2O3处理HeLa细胞2 h细胞内H2O2的水平比对照组升高(1 0 μmol/L组达51.30%),持续到8 h达到高峰(升高84.19%),12 h后下降,24 h水平与 对照组接近,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As2O3处理AsPC-1细胞2 h后,细胞内H2O2的 水平也明显升高(10 μmol/L组达79%),持续到5 h达到高峰(增高169%),且该细胞内H2O2水平升高比HeLa细胞更明显,12 h之后的变化情况与HeLa细胞类似。结论:As2O3诱导HeLa细胞和AsPC-1细胞凋亡与细胞内的H2O2水平改变有关,而与HPV的感染无明显相关性。H2O2积累是As2O3诱导细胞凋亡途径中的早期事件,H2O2可能在As2O3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途径中扮演类似第二信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内皮细胞存活率,用AngⅡ(10-6mol/L)及valsartan(AngⅡ1型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干预,分为实验对照组、AngⅡ诱导组及valsartan组,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衰老,通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各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0-6mol/L AngⅡ诱导组存活的细胞数为对照组的(81.90±0.04)%; (80.10±6.81)%的细胞呈现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91.36±6.45)%],证实细胞衰老;荧光显微镜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31.84±2.86)%]。与AngⅡ诱导组相比,valsartan组Bcl-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 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AngⅡ可诱导体外培养的HUVECs老化。经AngⅡ诱导的衰老HUVECs发生凋亡,提示细胞凋亡参与了AngⅡ诱导HUVECs细胞的衰老过程。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之一可能与Bcl-2、Bax mRNA及蛋白表达的失衡有关。缬沙坦对血管内皮细胞衰老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氧化二砷诱导Jurkat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Jurkat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的变化特点。方法: 以As2O3诱导Jurkat细胞凋亡为模型,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研究细胞凋亡和坏死,DiOC6(3)/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势(△ψm),壬基酚丫啶橙(NAO)/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质量,利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H-DA)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变化。 结果: 在4×10-6mol/L As2O3诱导下,Jurkat细胞在48 h凋亡比率为(18.98±1.40)%, 对照组为(5.17±0.80)%,组间差异显著(P<0.01);As2O3组坏死比率为(8.56±0.70)%,对照组为(1.53±0.55)%,组间差异显著(P<0.01)。As2O3组在48 h时点的线粒体膜电势低于对照组(P<0.05), 线粒体膜电势下降的Jurkat细胞比率分别为(23.07±3.62)%和(6.63±1.46)%。 同时Jurkat细胞As2O3组线粒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线粒体质量下降的细胞比率分别为(25.90±1.80)%和(6.37±1.04)%。As2O3组自由基产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DCFDA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4.41±0.75和17.06±0.48。结论: As2O3诱导Jurkat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势和质量均下降,细胞内氧自由基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引起胰岛细胞凋亡、胰岛素分泌、Bcl-xL和Bax蛋白表达变化及其牛磺酸的影响。方法: 应用体外单层培养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分别检测IL-1β、TNF-α和 IFN-γ对胰岛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DNA片段、培养液中NO-2/ NO-3含量及NOS活性、胰岛素分泌、Bcl-xL和Bax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牛磺酸的作用。结果: IL-1β、TNF-α和 IFN-γ联合可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DNA明显片段化,同时NO-2/ NO-3含量和NOS活性亦明显升高,胰岛素分泌明显降低, Bcl-xL表达下降和Bax表达增强(P<0.01);牛磺酸能阻断上述细胞因子的作用(P<0.01),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牛磺酸能够改善IL-1β、TNF-α和 IFN-γ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S活性从而减少NO的生成以及下调Bax/Bcl-xL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和低铁处理在实验性免疫性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肝细胞损伤的机制。 方法: 通过放血或去铁胺(DFO)处理复制低铁动物模型; 采用卡介苗加脂多糖(BCG+LPS)诱导法复制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检测血清铁(SI)、转铁蛋白(TRF)、总蛋白(TP)含量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组织中铁(HIC)含量、细胞凋亡调节蛋白 bal-2基因和Bax基因表达的变化,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和Bax与Bcl-2(Bax/Bcl-2)比值。 结果: 结果表明:(1)在免疫性肝损伤中,调控细胞凋亡基因中的Bax表达量显著增大,而Bcl-2表达量并无显著改变,因而Bax/Bcl-2比值和AI均增大,细胞凋亡增强,同时伴有AST活性增加、MDA含量增高。(2)用静脉放血或注射DFO复制低铁的动物模型。这种铁缺失大鼠的Bax和Bcl-2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Bax/Bcl-2比值和AI亦显著增大。但该比值和AI的增大与免疫性肝损伤组比较,前者显著低于后者。这表示铁缺失的动物虽然肝细胞的细胞凋亡也增强,但程度上较免疫性肝损伤要低的多。(3)免疫性肝损伤加放血或注射DFO,虽然Bcl-2和Bax表达量均明显升高,但Bax/Bcl-2比值和AI均显著低于单纯免疫性肝损伤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差别。这提示铁通过对Bcl-2和Bax表达量的调节,在免疫性肝损伤的细胞凋亡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低铁大鼠发生免疫性肝损伤后,MDA含量均低于单纯免疫性肝损伤组,而SOD活性则高于免疫性肝损伤组,提示铁在免疫性肝损伤中的自由基代谢失控发生过程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结论: 在免疫性肝损伤时,细胞凋亡过程增强,易化肝细胞的损伤;铁在免疫性肝损伤的细胞凋亡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然后松开再灌注60 min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EGCG不同剂量治疗组和丹参(SM)组。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凋亡细胞,用链酶亲和素-生物素-酶复合物(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 结果: 在假手术组未发现凋亡细胞,IR组细胞凋亡明显,Bcl-2和Bax蛋白表达增加,但以Bax更明显,Bcl-2/Bax值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EGCG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IR组,Bcl-2表达显著大于而Bax表达显著少于IR组,Bcl-2/Bax值显著高于IR组(P<0.01)。 结论: EGCG能明显抑制IR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ax和上调Bcl-2蛋白表达,提高Bcl-2/Bax值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瘦素(LEP)对缺氧诱导胎鼠肺Ⅱ型上皮细胞(AECⅡ)凋亡的拮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免疫黏附法原代培养胎鼠AECⅡ细胞,并用SP-A免疫细胞化学法和透射电镜进行鉴定;用含5 mmol/L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培养液培养AECⅡ细胞12 h建立缺氧诱导细胞凋亡模型,处理组含不同浓度LEP(100-1 600 μg/L);噻唑兰(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 3的表达。结果: 采用免疫黏附法获得高纯度原代培养的AECⅡ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示SP-A阳性表达,电镜下可见细胞内特征性板层小体;5 mmol/L Na2S2O4能诱导AECⅡ细胞凋亡和caspase 3活化,LEP(100-1 600 μg/L) 能减轻Na2S2O4所致的细胞损伤,表现为AECⅡ存活率提高、增殖指数(PI)增高及凋亡峰下降、细胞形态恢复和caspase 3活化受抑制。结论: LEP可拮抗缺氧所致AECⅡ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其促使细胞周期从G1期进入S期及抑制凋亡蛋白caspase 3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HepG2细胞预适应、氧化应激模 型。方法:应用不同浓度H2O2作用于HepG2细胞,分别用吖啶橙和溴 化乙锭(AO/EB)双染色法、MTT比色法及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情况。结果:各组细胞经AO/EB双染色之后呈现不同的染色状态:对照组细胞为正常 梭形,呈均匀绿色荧光染色;预适应组可见少量绿色浓染细胞;氧化应激组可见大量绿色或 红色浓染凋亡细胞;预适应后氧化应激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氧化应激组。预适应组MTT比色 法测定细胞生存活力比较:对照组>预适应组>预适应后氧化应激组>氧化应激组(P<0.05)。PI染色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率比较:氧化应激组>预适应后氧化应激组>预适应组> 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浓度H2O2作用于HepG2细胞发 生预适应和氧化应激现象,应用小剂量H2O2作用于细胞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更大浓度H2 O2带来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李蓉  蔡辉  董晓蕾  赵智明  袁爱红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2):17-20,100,7,1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血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和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LOX-1在其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9)、高脂饲料组(n=17),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再随机分为高脂血症模型组(n=8)和吡格列酮组(n=9),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正常组和模型组)和药物(吡格列酮组)干预4周后,常规方法检测各组血脂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主动脉LOX-1、Bax、Bcl-2蛋白表达,TUNEL染色法观察主动脉内膜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成功复制17只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吡格列酮干预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主动脉LOX-1、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组主动脉LOX-1、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1),且吡格列酮组主动脉内膜AI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调节凋亡蛋白表达,减少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其下调LOX-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NA干扰沉默Apaf-1基因对氧糖剥夺/复氧复糖PC12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Model)、Apaf-1基因沉默组(Apaf-1-siRNA)。正常组于CO2培养箱内正常培养,其余2组给予氧糖剥夺2 h、复氧复糖24 h处理,Apaf-1-siRNA组于造模前将化学合成的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于PC12细胞靶向沉默Apaf-1基因。用荧光标记的siRNA检测Apaf-1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PC12细胞Apaf-1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ax/Bcl-2比值,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凋亡通路关键蛋白Apaf-1、caspase-9、caspase-3表达。结果:Apaf-1-siRNA可有效沉默PC12细胞Apaf-1蛋白表达(P<0.05)。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指数和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Bax/Bcl-2比值升高(P<0.05),线粒体凋亡通路关键蛋白Apaf-1、caspase-9、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Apaf-1-siRNA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指数和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Bax/Bcl-2比值降低(P<0.05),Apaf-1、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靶向沉默Apaf-1基因可有效降低氧糖剥夺/复氧复糖PC12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关键蛋白Apaf-1、caspase-9、caspase-3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背景:低氧训练时,机体既要承受运动负荷,同时处于外界的低氧环境,此时, 心组织将如何适应其变化?其机制研究国内外较少。 目的:观察低氧与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ax及Bcl-2表达的影响。 方法:SD大鼠共60只随机分为6组,常氧组、低氧8 h组、低氧12 h组、常氧训练组、低氧8 h训练组和低氧12 h训练组,每组10只。后3组大鼠每天在坡度为0的动物跑台上以25 m/min的速度训练1 h。训练完后,将低氧8 h组、低氧8 h训练组和低氧12 h组、低氧12 h训练组放入氧体积分数为12.5%(相当于海拔4 000 m)的低氧舱内8 h和12 h。实验期为4周,5 d/周。最后1次实验结束后24 h,大鼠均实施速眠新Ⅱ腹腔麻醉后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及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Bax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与常氧组相比, 低氧12h组、常氧训练组、低氧训练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增加 (P < 0.05) ;低氧12 h训练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多于常氧训练组和低氧8h训练组(P < 0.05) 。②与常氧组比较,其他各组Bcl-2、Bax、Bcl-2/Bax均显著性增高(P < 0.05) ;常氧训练组Bcl-2、Bax、Bcl-2/Bax表达显著高于低氧 8 h组,显著低于低氧12 h训练组(P < 0.05) ;低氧12 h训练组Bcl-2、Bax、Bcl-2/Bax表达比低氧12 h组、低氧8 h训练组显著增加(P < 0.05)。提示低氧、低氧训练可诱导大鼠心肌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 运动时低氧刺激与细胞凋亡率、凋亡指数及病理损伤有关,其中以低氧12 h后运动训练组最明显,心肌细胞的凋亡调控与Bcl-2和Bax相关。  相似文献   

14.
NADH对L02细胞Bcl-2、Bax、P53、CD95及CD95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NADH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肝细胞系L02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组:将培养的L02细胞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缺血再灌注损伤+NADH(I/R+NADH)及对照组(未经处理的L02细胞)。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处理后6、12、18及24h细胞的凋亡率及12h时,Bcl-2、Bax、P53、CD95及CD95L的表达,并以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结果:NADH可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的凋亡,并能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P53、CD95及CD95L的表达,与I/R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的特征。结论:NADH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L02肝细胞有明显地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Bcl-2、Bax、P53、CD95及CD95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文题释义:“4C”法:通过颜色(Colour)、毛细血管出血(Capillary bleeding)、收缩力(Contractility)和紧张度(Consistency)判断是否坏死的方法。一般认为组织呈现暗紫/黄/白色、质地软、切割不出血和刺激无收缩状态,为坏死指征,在临床清创时应被清除。 细胞凋亡:是指机体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性的死亡形式。主要分为生理和病理两大类,生理性凋亡是指机体内某些细胞生来就注定在一段时间后死去,在尽完自己的职责之后正常死亡;而病理性凋亡则是指细胞在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受到不可抗外力刺激而不正常死亡,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背景:研究发现,难愈性溃疡创面不易愈合与细胞凋亡失衡和炎症失调有关,以往的研究均在不同个体的某一类型组织取样研究,研究结果数据间可能存在个体差异的影响,且无同一糖尿病足创面不同病程组织的细胞凋亡率、Bcl-2、Bax、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之间相关性研究报道。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不同病程创面组织细胞凋亡率、Bcl-2、Bax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方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5例Wagner 2,3级糖尿病足患者,选择典型的糖尿病足创面,采用“4C”法将局部感染控制后的创面组织区分为坏死、过渡和正常组织后分别采集标本,测定细胞凋亡率、Bcl-2、Bax、Bax/Bc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2019)329号,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结果与结论:①糖尿病足创面正常、过渡、坏死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67±2.48)%、(43.68±2.22)%和(72.12±4.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②坏死、过渡和正常组织间Bcl-2、Bax、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和Bax/Bcl-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Bcl-2表达:坏死组织<过渡组织<正常组织,Bax、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及Bax/Bcl-2:坏死组织>过渡组织>正常组织;③Bcl-2、Bax、Bax/Bcl-2、肿瘤坏死因子α和细胞凋亡率间呈曲线关系,曲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足创面内肿瘤坏死因子α与Bax、Bax/Bcl-2、细胞凋亡率呈高度正相关,与Bcl-2呈高度负相关;④从结果可得出,细胞凋亡机制与炎症反应参与了糖尿病足创面病理过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提高Bax/Bcl-2水平,引起组织细胞凋亡率增大有关。 ORCID: 0000-0002-9760-8666(郑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远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相关神经元胞体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PN模型组和远志治疗组,DPN模型组和远志治疗组均建立DPN模型。待建模后,远志治疗组大鼠给予远志灌胃6周。尼氏染色法观察背根节神经元胞体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背根节神经元胞体Bcl-2、Bax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背根节神经元凋亡指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PN模型组大鼠背根节神经元胞体形态异常,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凋亡指数升高;与DPN模型组比较,远志治疗组大鼠背根节神经元胞体形态接近正常,Bcl-2表达升高,Bax表达降低,凋亡指数降低。结论:远志可通过上调DPN大鼠背根节神经元胞体Bcl-2的表达,减少Bax的表达,抑制背根节神经元凋亡,发挥对DPN大鼠背根节神经元胞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关于运动预适应的心肌保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据报道Rho/ROCK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中起到关键作用,运动预适应是否通过Rho/ROCK信号通路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有待研究。目的:基于Rho/ROCK信号通路探讨运动预适应在力竭运动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5周龄的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单纯力竭运动组、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组,各组建模结束后1 h,取血清进行全生化分析检测心肌酶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取心肌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精-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分析缺血缺氧程度,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RhoA、ROCK1、ROCK2、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单纯力竭运动组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而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组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低于单纯力竭运动组(P<0.05);②单纯力竭运动组心肌细胞界限不清楚,呈现出较多斑块状或片状艳红色样区域,与安静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缺血缺氧改变;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组部分心肌细胞界限不清楚,出现部分斑块状艳红色染色,较单纯力竭运动组缺血缺氧程度明显减轻;③单纯力竭运动组较安静对照组凋亡指数值明显升高,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组与单纯力竭运动组相比凋亡指数值明显下降(P<0.05);④单纯力竭运动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低于单纯力竭运动组(P<0.05);⑤单纯力竭运动组的Bcl-2/Bax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组Bcl-2/Bax显著高于单纯力竭运动组(P<0.05);⑥与安静对照组相比,单纯力竭运动组RhoA、ROCK1、ROCK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组RhoA、ROCK1、ROCK2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单纯力竭运动组(P<0.05);⑦结果表明,运动预适应对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大鼠的心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Rho/ROC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鼠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与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并评估大鼠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实验动物模型。 方法: 将清洁级成年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结扎组和I/R模型组, 手术的两组全麻下开胸暴露心脏,假结扎组只过线不结扎,模型组使用"U形金属管"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持续心电图监测,并于再灌注2 h与4 h后进行血浆生化﹑心肌组织学的检测。结果: 与正常组和假结扎组比较,I/R模型组心电图有明显ST-T改变和再灌注后病理性Q波,再灌注2 h和4 h时存在比较明显的ST-T改变;血标本检测示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钙蛋白I(cTnI)、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T-SOD水平在2 h和4 h也应激性升高(P<0.05);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模型组左心室心肌损伤疤痕明显,且2 h模型组左室心肌存在间隔性梗死区域,4 h模型组心肌组织区域性梗死和梗死面积明显增加;TUNEL法与Bcl-2﹑Bax蛋白实验显示2 h和4 h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Bcl-2/Bax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比值下降显著(P<0.01)。 结论: 成功建立大鼠活体心肌I/R模型,模型大鼠的心电图、血清学、心梗面积﹑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组织病理学等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9.
The mechanism of body weight loss in the tumor-bearing state is still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expressions of apoptosis regulatory proteins in the skeletal muscle of tumor-bearing and diet-restricted rabbits, and tried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apoptotic index (AI) in the tumor-bearing group was 28.1+/-2.84 on day 10. By day 20, many more apoptotic cells were found (AI: 40.5+/-3.20), but then after day 20 their numbers gradually decreased (AI: 9.67+/-2.22 on day 30 and 0.93+/-0.96 on day 40). By contrast, no apoptotic cells were detected in the diet-restricted group at any of the times examined. Bcl-2 immunoreactivity was either not detected at all or only weakly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By contrast, Bax expression increased gradually after implantation in the tumor-bearing group. Bax expression in skeletal muscle cell was graded (moderate) 10 days after tumor implantation, and (high) by day 20, in 2 of the 5 tumor-bearing rabbits. After day 20, however, Bax immunoreactivity decreased continuously in the tumor-bearing group. By contrast, hardly any Bax-immuno-positive cells were detected in the diet-restricted group.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loss of body weight in the tumor-bearing group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diet-restricted group, and is related to apoptosis of skeletal muscl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肌细胞凋亡和caspase-3、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 方法: 10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取78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AMI模型,24 h存活43只作为心肌梗死组(MI组);另27只设为假手术组(S组);两组再按观察时点随机分为48 h和4周两亚组,即:MI 48 h(n=11)和MI 4周(n=13)组,S48 h(n=10)和S4周(n=10)组。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DNA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 结果: MI 48 h组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均显著低于S组(P<0.05, P<0.01),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高于S组(P<0.05);MI 4周组除SBP、DBP和MAP无显著差异(均P>0.05)外,上述其它指标的变化与MI 48 h组相同,且LVEDP升高更为显著(P<0.01);MI 48 h和4周两组梗死/疤痕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P<0.01),心肌细胞中“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和“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亦均显著增高(P<0.05,P<0.01),而“凋亡抑制基因”Bcl-2仅在MI 48 h组梗死区心肌细胞中表达增加,“抑制凋亡复合基因”Bcl-2/Bax的比值仅在MI 48 h组降低。 结论: 大鼠AMI后,梗死区及其边缘区和非梗死区均有心肌细胞凋亡发生,伴“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和“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增加;AMI早期,“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梗死区表达增加,但“抑制凋亡复合基因”Bcl-2/Bax的比值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