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妇科 其他     
061359卵泡刺激素刺激后血清抑制素B和雌二醇预测体外受精周期中卵巢的反应性及其相关性/缪敏芳…∥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2).—114~117探讨以经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刺激后体外受精(IVF)周期中不同时间血清抑制素B(INHB)、雌二醇(E2)的动态变化,预测不孕患者卵巢的反应性,为选择最佳的超促排卵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57例不孕患者(年龄<40岁)于IVF周期中的不同时间,即月经第3天、注射rFSH前、注射rFSH后1d,及注射rFSH后5d的血清INHB、E2水平,并与反映卵巢反应性的2个指标———获卵数/rFSH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基础激素水平在判断卵巢储备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6 0例 110个促排卵周期第三天血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水平 ,B超观察卵泡发育情况 ,监测有无妊娠发生 ,分析基础激素水平与卵巢反应性 ,优势卵泡数目及周期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周期第 3天血FSH≥ 10IU L者 ,卵巢反应性差的发生率高 ,优势卵泡数目少 ,周期妊娠率低。周期第 3天血LH值与周期妊娠率无关。结论 :周期第 3天血FSH可作为判断卵巢储备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及其它卵巢激素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单精子卵泡腔内注射(ICSI)超排卵周期中与卵巢反应性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49例初次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病人,于IVF/ICSI本周期月经第2~3天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分别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根据IVF周期中的获卵数、E2峰值水平的情况.将49例患者分为卵巢正常反应者20例(A组)及卵巢高反应者29例(B组),比较2组IVF-ET/ICSI临床效果及注射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后AMH、E2及P水平的变化.结果 (1)A、B组IVF月经第2~3天(D2)AMH水平分别为(2.100±0.96)ng/ml、(4.49±2.55)ng/ml IVF周期hCG注射日的AMH水平分别为(0.94±0.29)ng/ml、(2.25±1.55)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获卵数与IVF月经第2~3天AMH水平、hCG注射日的AMH水平及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D2AMH:r=0.822,P<0.01;hCG注射日P:r=0.474,P<0.05,hCG注射日AMH:r=0.843,P<0.01).结论 基础AMH水平、IVF周期hCG注射日的AMH水平均是预测卵巢反应性较好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卵巢过度刺激控制过程中血清黄体生成素(LH)浓度对体外受精(IVF)成功率的影响。设计:回顾性研究。机构:大学医院。患者:接受短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和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诱发排卵的270例患者。干预:GnRH拮抗剂和rFSH皮下给药,分别在注射GnRH拮抗剂的当天、注射后第1天及注射rFSH的当天抽取血样。主要观察指标:在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当天以LH浓度0.5IU/L为临界值,将受试对象分为A组(LH浓度≤0.5IU/L,n=119)和B组(LH浓度>0.5IU/L,n=151)。结果:将两组的临床参数进行比较。A组LH浓度在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IVF/ICSI-ET过程中,对垂体进行降调节后,血清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比值在控制性超排卵(COH)中预测卵巢反应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03个IVFV/ICSI-ET周期,均采用黄体中期长方案降调节,按降调后月经第2日血清雌激素水平分为3组,分别为A组:E2≤20 pg·mL-1;B组:20 pg·mL-130pg·mL-1.按FSH/LH比值分4组,分别为1组:FSH/LH≤1;2组:13,比较各组间Gn天数、Gn总剂量、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及临床妊娠率的情况.结果 (1)E2不同的3组间Gn总剂量、获卵数、成熟卵泡数及临床妊娠率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Gn天数和Gn总剂量上B组均低于A组和C组,且B组的临床妊娠率最高.(2)FSH/LH比值越大组获卵数、成熟卵泡数越低.且2相似文献   

6.
110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正常的患者,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 nR H)拮抗剂与重组黄体生成素(FSH)为体外受精(IV F)行控制性超排卵(COH)后测定其刺激第3天、第6天、第8天及给予hCG当天的血清LH水平,测定值根据Tukeys hinges(P25与P75)将上述患者分为3组。虽然在刺激中高血清LH水平患者在注射hCG当天血清E2水平显著升高,但各组在卵子获取数量、受精数、种植率及妊娠率(PR)中未发现差异。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与重组卵泡刺激素行卵巢刺激患者的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及其与周期结局的关系@Bosch E. @Escudero E.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AMH)在辅助生殖超排卵周期中预测卵巢反应性的价值.方法 按获卵数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将68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l)的不孕症患者分为卵巢低反应组(A组)、卵巢正常反应组(B组)及卵巢高反应组(C组).于促排周期月经第2天及hCG注射日,分别检测血清AMH、E2及孕酮(P)水平.比较3组临床效果及注射rFSH后AMH、E2、黄体生成素(LH)及P水平的变化.按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比较AMH、窦卵泡数(AFC)、优质胚胎率、优质胚胎数的变化.结果 ①A、B、C 3组月经第2天(D2)AMH水平的M分别为0.645、1.762及3.101 ng/mL;IVF周期hCG日AMH水平M分别为0.331、0.898及1.434 ng/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重比较后均发现D2AMH及hCG日A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B组>A组).②获卵数与促排周期D2AMH、hCG日AMH、AFC(窦卵泡数)、P呈显著正相关;与促排周期D2卵泡刺激(FSH)、促性腺激素(GN)量呈负相关.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和GN量、AFC、D2AMH、HCG日E2及HCG日AMH水平均成正相关;与D2FSH成负相关.④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间的卵裂率、优胚率及优质胚胎数间有差异性(P<0.05).结论 ①D2AMH、hCG日的AMH水平及AFC均是预测卵巢反应性较好的标记物;②D2AMH、hCG日AMH及hCG日E2水平对预测OHSS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③AMH水平不能预测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促排卵周期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基因第10外显子Ser680Asn多态性与卵巢反应性的关系。方法:将体外受精(IVF)周期患者136例,按卵巢反应性分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FSHR基因第10外显子Ser680Asn多态性,观察并测定患者临床数据、胚胎实验室数据和妊娠率。结果:①高反应组NS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63.2%,P<0.05)。②SS型患者bFSH水平为(6.81±1.23)IU/L,显著高于NN和NS型。③NS型患者基础窦卵泡数为(13.31±4.33)个,显著多于NN和SS型。NS型患者获卵数明显多于SS型(NS型12.44±5.49,SS型8.41±5.13,P<0.01)。结论:IVF周期卵巢反应性与FSHR基因第10外显子Ser680Asn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结合控制性超促排卵后,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卵巢的临床反应性及在种植窗的子宫内膜形态学改变。方法:前瞻性研究。机构:医院监护中心。8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接受超促排卵后,对该周期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下一周期开始后,患者从月经第3天开始服用来曲唑,5.0m g/d,连续7d。观察以下指标:排卵数、主导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雄烯二酮(A)、睾酮(T)、孕酮(P)值。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子宫内膜组织学分期和内膜细胞表面的胞饮小泡。与自然周期相…  相似文献   

10.
基础激素水平在判断卵巢储备功能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基础激素水平在判断卵巢储备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60例110个促排卵周期第三天血卵泡刺激(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B超观察卵泡发育情况,监测有无妊娠发生,分析基础激素水平与卵巢反应性,优势卵泡数目及周期妊娠率的关系。结果:周期第3天血FSH≥10IU/L者,卵巢反应性差的的发生率高,优势卵泡数目少,周期妊娠率低。周期第3天血LH值与周期妊娠率无关。结论:周期第3天血FSH可作为判断卵巢储备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础状态高血清黄体生成素(LH)、不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比值(LH/FSH)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IVF治疗的134个PCOS助孕周期,按照基础状态LH≤10 U/L分为A(1LH≤10 U/L)、A(2LH>10 U/L)组,按照LH/FSH<2分为B(1LH/FSH<2)、B(2LH/FSH≥2)组。分别比较A、B组患者一般情况、胚胎质量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A2组血清FSH、T、LH/FSH比值、获卵数均较A1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在窦卵泡计数(AFC)、降调时间、Gn天数、启动日LH、LH/FSH、胚胎质量及临床妊娠结局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B2组的基础LH、HCG日E2、获卵数较B1组高,但Gn使用剂量较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在降调节时间、Gn天数、启动日LH、LH/FSH比值、临床妊娠结局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COS患者经口服避孕药物预处理后,基础状态高LH水平(LH>10 IU/L)及高LH/FSH比值(LH/FSH≥2)对其IVF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分析体外受精/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过程中,影响卵巢对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反应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接受IVF/ICSI-ET治疗的741名不孕患者的资料,对所得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是否发生卵巢反应低下的因素有患者年龄、月经周期、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黄体生成素(bLH)水平、bFSH/bLH值、窦卵泡数、盆腔手术史。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FSH、bFSH/bLH值与卵巢反应性呈负相关,窦卵泡数与卵巢反应性呈正相关。这些因素与卵巢反应不良的相关程度依次为窦卵泡数、bFSH/bLH值、患者年龄、bFSH。结论:年龄、bFSH水平、窦卵泡数、bF-SH/bLH值可用于预测卵巢的反应性,其中窦卵泡数为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卵巢储备功能评估指标与卵巢反应性的关系及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效能。方法队列研究分析行体外受精(IVF)/
单精子卵母细胞内注射(ICSI) 的331个取卵周期病例,并将病例分为正常反应组、低反应组以及高反应组3组,采用ELISA方法检
测患者月经第3天的血清抗苗勒氏激素(AMH)水平,同时超声测量双侧卵巢内基础窦状卵泡数(AFC),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激素(E2)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结果血清AMH水平、AFC、血清FSH水平、FSH与LH比值
(FSH/LH)、年龄均与获卵数×1000/促性腺激素(Gn)总安瓿数相关(P<0.001);而基础E2与其不相关(P>0.05)。AFC及血清AMH
水平作为单一指标对于卵巢低反应的预测价值最好,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0.787~0.924)和0.832(0.764~0.900),对卵
巢低反应的最佳预测界值点分别为AFC≤9个,AMH≤1.88 ng/ml。AFC是预测卵巢高反应的最好单一指标,其ROC曲线下面积
为0.787(0.728~0.847),最佳预测界值点为AFC≥15个。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联合AFC、血清AMH水平以及血清FSH水
平指标能更好地预测卵巢低反应,但联合各指标并不能提高对卵巢高反应的预测效能。结论AFC、血清AMH水平、血清FSH水
平、FSH/LH、年龄均是卵巢反应性的预测指标,但是其敏感性、特异性不同。AFC作为单一指标对于卵巢反应的预测价值最好。联
合AFC、血清AMH水平及血清FSH水平能提高对于卵巢低反应的预测效能。而对于卵巢高反应,联合多指标不能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皮下(SC)脉动式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能否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 S)患者体内增高的黄体生成素(LH)水平,并研究GnR H能否改变这些患者LH的分泌模式。设计:13例PCO S患者体外受精周期的前3d,测定其血清卵泡刺激素(FSH)、LH水平以及LH脉冲的幅度和脉冲间隔时间,并在随后的5d内给予10m g醋酸甲羟孕酮。机构:不孕症诊所。患者:13例PCO S患者。干预:在皮下脉冲式给予GnR H后,测定其血清FSH和LH水平。主要观察指标:血清FSH和LH浓度。结果:所有接受皮下脉冲式注射GnR H的患者,在注射后,血清平均FSH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判断单剂量或多剂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给药法的有效性。设计:随机临床试验。机构:教学医院和三级医学中心。患者:61例行体外受精(IVF)/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控制性卵巢刺激(COS)的患者。干预:患者分别接受GnRH拮抗剂西曲瑞克多剂量给药法(M D)、西曲瑞克单剂量给药法(SD)或乙基酰胺长程给药法(LP),刺激卵巢排卵后取卵,行IVF/ICSI和胚胎移植。主要观察指标:卵泡发育情况及血清中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结果:与乙基酰胺LP法相比,西曲瑞克SD法中卵泡发育迟缓、H CG给药日血清E2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IVF/ICSI-ET过程中,对垂体进行降调节后,血清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比值在控制性超排卵(COH)中预测卵巢反应性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3个IVF//ICSI-ET周期,均采用黄体中期长方案降调节,按降调后月经第2日血清雌激素水平分为3组,分别为A组:E2≤20 pg.mL-1;B组:20 pg.mL-1〈E2≤30 pg.mL-1;C组:E2〉30pg.mL-1。按FSH/LH比值分4组,分别为1组:FSH/LH≤1;2组:1〈FSH/LH≤2;3组:2〈FSH/LH≤3;4组:FSH/LH〉3,比较各组间Gn天数、Gn总剂量、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及临床妊娠率的情况。结果 (1)E2不同的3组间Gn总剂量、获卵数、成熟卵泡数及临床妊娠率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Gn天数和Gn总剂量上B组均低于A组和C组,且B组的临床妊娠率最高。(2)FSH/LH比值越大组获卵数、成熟卵泡数越低。且2〈FSH/LH≤3组妊娠率最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降调节后月经第2日血清E2值中,20 pg.mL-1〈E2≤30 pg.mL-1将会有低的用药量和好的妊娠结局;(2)降调节后月经第2日血清FSH/LH比值可用于预测卵巢的反应性;2〈FSH/LH≤3临床妊娠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因卵巢功能不良被建议放弃促排卵周期的患者按随机表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和西药去氧孕烯炔雌醇(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月经周期第2~3天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的基础值(bFSH、bLH、bE2)水平,并观察治疗前后窦卵泡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治疗后血清基础bFSH、bLH水平及FSH/LH比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且在降低bFSH水平及增加高龄妇女窦卵泡数方面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可以改善不孕妇女的卵巢储备,为辅助生殖技术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45例,记录服药前后体质量指数(BMI)、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及卵巢体积、卵泡数量的变化。结果服药3个周期后,体质量指数(BMI)、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明显下降,卵巢体积减小,卵泡数量减少。结论达英-35对于多囊卵巢的治疗疗效显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基因重组和尿卵泡刺激素对不孕妇女卵巢的刺激反应和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妊娠结局.方法对1049例实施IVF或ICSI的不孕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在2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方案下,分别给予尿卵泡刺激素(uFSH)、高纯度尿卵泡刺激素(hpFSH)和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促排卵,比较3组雌二醇(E2)峰值水平、FSH剂量、成熟卵母细胞数、受精率和妊娠率.结果在中度和高度卵巢反应者(GnRHa长方案)、hpFSH组和rFSH组出现较高的E2峰值和绒毛膜促性腺素的注射延迟,其中rFSH组的胚胎种植率和持续妊娠率最高;在低弱卵巢反应者(GnRHa短方案)、hpFSH组和rFSH组的E2峰值显著增高,其周期取消率也明显减低,但各组之间种植率或妊娠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说明,在卵巢的反应性和IVF/ICSI妊娠结局的层面上,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较尿卵泡刺激素更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肾养血颗粒对卵泡发育的影响,初步探讨温肾养血颗粒调控卵泡发育的机理.方法:选取60例卵泡发育不良性(follicular maldevelopment,FM)不孕症肾虚血瘀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温肾养血颗粒(柴胡、泽兰、益母草、牛膝、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等)、枸橼酸氯米芬,共观察3个月经周期.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E2)、抑制素B(inhibin B,INHB)、激活素A(activin A,ACTA)、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水平;监测卵泡发育及基础体温.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排卵率和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第1个月经周期第3天血清E2 、FSH、LH、INHB、ACTA及F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10天血清INHB及FS升高,ACT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养血颗粒可以改善FM患者的中医证候,调控卵泡发育,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FM患者下丘脑-垂体-卵巢系统和卵巢局部因子INHB、ACTA、FSH的表达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