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季政一  陈德建  戴雪明  裘正军 《上海医学》2006,29(7):423-425,F0003
目的探讨Dukes B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12月60例施行根治性切除术的Dukes B期结直肠癌患者的l临床资料,以及所有经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为阴性的淋巴结石蜡包埋块,共获取系膜淋巴结1018枚,应用抗角蛋白(CK)20单抗经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结果60例Dukes B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有19例(31.7%)、42枚(4.1%)淋巴结显示有微转移,淋巴结微转移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值均>0.05),有、无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的死亡率及肿瘤复发或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Dukes B期结直肠癌患者存在较高的淋巴结微转移率,但淋巴结微转移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4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结直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CD44表达。采用寿命表法分析CD44表达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 65例结直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CD4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7%、21.5%、89.2%。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CD44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按结直肠癌TNM分期,Ⅱ、Ⅲ期CD44阳性率高于Ⅰ期(P〈0.01),Ⅲ期阳性率高于Ⅱ期(P〈0.05)。比较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CD44表达检测结果,低分化腺癌CD44阳性率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腺癌(P〈0.05)。结直肠癌原发灶CD44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4.2%。CD44阴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1.2%。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采用寿命表法分析CD44表达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3年无病累积生存率CD44阳性组为52.4%,CD44阴性组为7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D44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中黏蛋白1和2的表达及其与微转移关系的研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中黏蛋白1和2的表达,术后随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发现,黏蛋白1和2的阳性表达率在转移淋巴结均为100%(84/84),在无转移的淋巴结分别为21.5%(74/344)和13.4%(46/344),显示微转移率随Dukes分期上升呈显著递增.检测发现,有9例患者分期从Dukes A或B期上调到Dukes C期.随访发现,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术后转移和复发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结论 黏蛋白1和2是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可靠指标.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可以提供更准确的Dukes分期,合并微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转移和复发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于波  苏宏  李世拥  安萍  杜俊峰  白雪  左富义 《医学争鸣》2009,(21):2415-2417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途径中MEK1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及淋巴结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6例结直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MEK1表达.采用寿命表法分析对比MEK1表达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大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MEK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3%,32.6%,71.4%,78.3%.癌原发灶、肝转移灶和转移淋巴结中MEK1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按TNM分期,Ⅲ,Ⅳ期结直肠癌原发灶MEK1表达阳性率高于Ⅰ,Ⅱ期(P〈0.01).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MEK1表达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1).MEK1阳性组和MEK1阴性组的3a无病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1.3%,73.1%.MEK1阳性组患者生存率低于MEK1阴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K1增强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及淋巴结和肝转移有关,检测MEK1表达对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CK20和CDX2在直肠癌D_3淋巴结微转移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CK20和CDX2检测直肠癌D3淋巴结微转移的规律.方法 将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在本科诊断为Dukes B期和Dukes C期的6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组行开腹和腹腔镜下直肠癌D1根治术,将切除的淋巴结做HE染色一抗为CDX2和CK20的免疫组化染色,判定转移和微转移情况.结果 68例病例共检出1 571枚淋巴结,平均每例23.1枚.其巾,侧方淋巴结微转移者7例,占10.3%,上方淋巴结微转移者6例,占8.8%,D3淋巴结微转移共13例,占19.1%.结论 通过CDX2和CK20的检测,Dukes B期和C期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D,淋巴结微转移的概率较大,应常规行D3根治术.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 KAI1基因在人结直肠癌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 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 4 5例结直肠癌组织 ,4例肝转移灶 ,10例淋巴结转移灶并同时取距癌边缘 >10 cm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作对照组。 结果  (1) 4 0例 (4 0 / 4 5 ,89% )结直肠癌组织 KAI1m RNA表达水平比相应的正常结直肠粘膜高(P<0 .0 1)。癌组织 KAI1m RNA表达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r=- 0 .5 6 6 ,P<0 .0 1)。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 KAI1m RNA表达水平比不伴淋巴结转移低 (F=2 0 .2 2 8,P<0 .0 1)。转移淋巴结的 KAI1m RNA表达比相应的原发灶表达降低 (P<0 .0 5 )。(3)结肠癌组织 KAI1m RNA表达水平与临床 Dukes’分期负相关 (r=- 0 .4 74 ,P<0 .0 5 ) ,Dukes’C、D期表达均比 B期低 (P<0 .0 5 )。 (4 )结肠癌组织 KAIlm RNA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肠壁深度、远处转移与否无明显关系 (P>0 .0 5 )。 (5 )多因素分析显示 ,有无淋巴结转移与癌组织 KAI1m RNA表达相关 (r=- 0 .735 ,P<0 .0 5 )。 结论  KAI1表达增高可能参与结肠癌的早期阶段。结肠癌中 KAI1m 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呈负相关。KAI1m RNA表达降低与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KAI1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率,研究淋巴结微转移与结直肠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淋巴结 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癌胚抗原(CEA)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法示50例Dukes‘B期患者128枚淋巴结中发现10枚淋巴结CEA表达,有淋巴结CEA表达的6例患者全部在术后5年内出现肿瘤转移或复发,而其他44例患者只有5例出现肿瘤转移或复发。RT-PCR法示11例肠癌的44枚淋巴结中有12枚淋巴结CEA mRNA表达,而病理组织学检查(HE染色)仅发现3枚淋巴结存在肿瘤转移,免疫组化法发现4枚淋巴结CEA表达。结论 存在淋巴结微小转移的大肠癌患者预后较差,基于RT-PCR的CEA检测可作为早期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的一种手段,为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直肠癌中的蛋白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对80例直肠癌组织中的OPN表达进行检测。结果:OPN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其中Dukes′A、B期患者和Dukes′C、D期患者分别为31.1%和80%(P〈0.01);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72.4%和33.3%(P〈0.01);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和41.8%(P〈0.05)。Kaplan-Meier分析,OPN阳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OPN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OPN的表达与直肠癌的进展和转移关系密切,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Ⅲ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比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收治的305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淋巴结转移比率(MLR)分为3组,分别为A组(≤0.25)、B组(>0.25~0.46)、C组(≥0.46),比较各组患者年龄分布、临床病理表现差异和生存率,讨论分析淋巴结转移比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组中高中度分化的癌细胞所占比例为59.73%,明显高于低度分化癌细胞占的比例(21.43%)(P<0.05);病检淋巴数<12枚的A组患者所占比例为31.13%,明显低于病检淋巴数≥12枚的A组患者所占比例(58.79%)(P<0.05).A、B、C 3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5.8%、29.1%、5.9%(P<0.05),所有患者总生存率为43.0%.结论 Ⅲ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比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淋巴结转移比率越高,患者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肝转移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所幸其早期诊断和防治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现综述如下。1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新技术1 .1 结直肠癌微转移灶的意义 常规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只有1 %的机会发现小于3个细胞直径的微小转移灶,免疫组化、骨髓活检、前哨淋巴结PCR分析等检查敏感性高,但技术复杂,且其临床意义尚未确定[1 3] 。Calaluce等[2 ] 评述结直肠癌微小转移的临床意义,综合1 1份研究报告,其中5份认为免疫组化检查微小转移灶有效,2份对预后有意义。Adell等[3] 研究1 0 0例Dukes’B结直肠癌病人,用免疫组化方法发现39%有微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Ⅰ、Ⅱ期结直肠癌术后病理因素和淋巴结微转移对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研究对象为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共126例,均为我院胃肠组行结直肠癌根治术者,术后随访64~106月。平均每例结直肠癌患者检查淋巴结数10枚以上,将所有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10个临床病理因素与免疫组化表达的关系及微转移对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仅见“淋巴管侵犯”与淋巴结免疫组化表达阳性有正相关,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免疫组化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淋巴结免疫组化表达阴性、孤立肿瘤细胞巢(isolated tumor cells,ITCs)和微转移(micrometastasis,MCM)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7%、65.5%和43.8%。ITCs与淋巴结(-)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而MCM与淋巴结(-)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对于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若淋巴结中检测出有微转移,其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后应予以积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和组织蛋白酶B(CatB)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结直肠癌原发灶、正常结直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组织MT、CatB表达。对比分析MT、CatB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在68例结直肠癌原发灶中MT、CatB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9%和47.1%;在正常肠黏膜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6.5%、19.1%;结直肠癌原发灶中MT、CatB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χ2=9.9512、11.9893,P0.01)。按TNM分期,Ⅲ、Ⅳ期原发灶MT、CatB表达阳性率高于Ⅰ、Ⅱ期(χ2=9.9498、10.0192,P0.01)。低分化腺癌MT、CatB表达阳性率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腺癌(χ2=8.8788、9.7183,P0.01)。在34例转移淋巴结中MT和CatB共表达阳性率为47.1%;在16例肝转移组织中,MT和CatB共表达阳性率为50.0%。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MT和CatB共表达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的结直肠癌原发灶组织(χ2=5.7521、5.0794,P0.05)。【结论】MT、CatB增强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和肝转移有关,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MT、CatB表达可做为评价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梁君林  万德森  潘志忠  周志伟  高枫 《广东医学》2007,28(10):1623-1625
目的 探讨Dukes'A,B期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88例Dukes'A,B期结直肠癌,其中复发转移组和非复发转移组各44例,Dukes'A期26例,Dukes'B期62例.两组肠壁浸润深度、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尽可能相符.应用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结果 复发组9例(20.5%),共20个淋巴结免疫组化发现微转移;非复发组4例(9.1%),共7个淋巴结发现微转移.淋巴结微转移与性别、年龄、病程、肿瘤部位、大体类型、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分期和肠壁漫润深度无关.结论 应用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帮助发现Dukes'A,B期结直肠癌常规HE染色不能发现的淋巴结微转移,但淋巴结微转移可能和Dukes'A,B期结直肠癌预后相关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淋巴管生长因子 (VEGF C)表达与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一期行颈淋巴清扫术的舌癌病例 74例 ,行原发灶的VEGF C免疫组化染色及颈淋巴结的细胞角蛋白 (Cytokeratin ,CK)AE1/AE3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原发灶的VEGF C表达情况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74例患者中 ,VEGF C高表达 39例 (5 2 .7% ) ,VEGF C低表达 35例 (47.3% ) ,有颈淋巴结转移者 38例 (5 1.4 % )。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表明T1、T2期舌癌VEGF C表达和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T1、T2期舌癌淋巴结转移与VEGF C表达、T分期及N分期相关 ,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T1、T2期舌癌淋巴结转移仅与VEGF C表达相关(P <0 .0 1)。结论 :VEGF C表达对评估早期舌癌颈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MP-14和TI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术后石蜡包埋标本6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2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14和TIMP-2的表达水平,分析MMP-14和TIM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正常结直肠组织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MMP-14和TI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7%和80.0%,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1)。MMP-1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密切关联,在浸润浆膜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Dukes C+D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5%、94.1%和94.3%,显著高于未及浆膜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和Dukes A+B期的68.2%、73.1%和76.0%(P<0.05)。TIMP-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密切关联,在浸润浆膜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Dukes C+D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3%、64.7%和62.9%,显著低于未及浆膜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和Dukes A+B期的81.8%、88.5%和92.0%(P<0.05)。MMP-14和TI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s=-1.0,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MMP-14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TIMP-2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抑制作用,二者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  相似文献   

17.
胸苷酸合成酶的表达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Yu ZG  Sun JZ  Zhang Q  Jia HY  Wang JX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7):1432-143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 (TS)的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与 5氟脲嘧啶 (5 Fu)类药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 (ABC法 )检测了 134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 (ⅠB~Ⅳ期 )石蜡标本中的T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134例标本中TS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为 6 1 2 % (82 / 134) ,TS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5 ) ,且TS表达阴性患者的 5年生存率 (5 7 6 9% )明显高于TS表达阳性者 (2 1 95 % ,P <0 0 0 1)。多因素分析显示 ,肿瘤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和TS表达状态 3者与生存率有相关性(P <0 0 5 ) ,其中TS的表达状态与患者 5年生存率关系最为密切 (P <0 0 0 0 1) ,相对危险系数为1 2 4 1。结论 TS表达水平的高低可能是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 ,同时对预测 5 Fu化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永良  李文媛  王莹  冯克俭 《医学综述》2013,(21):3974-397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与直肠癌淋巴结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VEGFR-3在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10年5月来牡丹江肿瘤医院就诊的原发直肠癌患者45例以及20例直肠息肉手术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VEGFR-3在直肠癌和直肠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直肠癌组织中VEGFR-3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直肠息肉组显著增加(Х^2=12.087,t=5.127,P〈0.05),VEGFR-3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临乐分期有关(Х^2=8.159,12784,P〈0.05)。VEGFR-3阳性表达与生存率呈负相关(Х^2=5.367,P〈0.05)。结论VEGFR-3高表达促进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它是直肠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及周围淋巴结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为术中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 5 7例结直肠癌的 70 2个淋巴结分成 5组 (C1 ,C2 ,C3,D ,E) ,分别送检每个淋巴结 ;分析淋巴结大小、Dukes分期及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①DukesC、D期淋巴结转移率高 ,分别为 2 9 93 %和 48 12 %;②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转移率最高 ( 5 9 5 2 %,5 9 2 6%) ;③淋巴结转移率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 ,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①肿瘤不断生长 ,浸润加深 ,淋巴结转移率也随之增高 ;②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转移率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腺癌 ;③结直肠癌淋巴结 >5mm ,术中可视为有转移 ,<5mm者 ,术中是否切除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20.
梁君林  万德森  潘志忠  周志伟 《广西医学》2006,28(12):1871-1873
目的探讨Dukes’A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行根治术的Dukes’A期结直肠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非复发组144例,复发组28例。结果Dukes’A期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率(20.9%)比结肠癌(8.1%)高(x^2=4.800,P〈0.05)。肿瘤浸润至肌层术后复发转移率(18.4%,28/152)明显高于局限于黏膜下层肿瘤(0.0%,0/20)(P〈0.05)。而性别、年龄、病程、大体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术后复发转移无关。结论Dukes’A期直肠癌比结肠癌术后更易发生复发转移。Dukes’A期结直肠癌浸润至肌层术后复发转移风险高于局限于粘膜下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