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辅助导尿术对全身麻醉下行妇产科手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和术后尿道刺激症状的影响.方法 100例拟行妇产科手术患者均于全麻诱导插管后留置导尿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在插管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润滑导尿管前端15 cm左右,按常规导尿术进行导尿;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灭菌液状石蜡润滑导尿管进行导尿.评估两组患者留置导尿刺激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实验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30.0%,15/50)明显低于对照组(86.0% vs 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躁动的程度也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2h和12h的尿道刺激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润滑导尿管可改善女性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可减少术后留置尿管的尿道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导尿时机对男性手术患者拔管后排尿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燕玲 《海南医学》2010,21(12):149-150
目的探讨男性手术患者导尿时机对拔尿管后排尿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泌尿外科手术患者98例按摸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在全身麻醉诱导前用药(苯巴比妥、阿托品)10min后留置导尿,对照组57例在全身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观察两组插导尿管前、插导尿管时的血压、心率变化和拔管后排尿疼痛的程度。结果两组插导尿管时的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拔管后排尿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全身麻醉诱导前用药(苯巴比妥、阿托品)10min后置尿管优于全身麻醉诱导后插导尿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男性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对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拟行全身麻醉成年男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A组)全身麻醉诱导前按照常规操作插导尿管;观察组(B组)全身麻醉诱导后置导尿管。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变化、躁动情况以及对尿管的耐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SBP、DBP、HR基础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两组患者SBP、DBP、HR均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SBP、DBP、HR于拔管后5min、10min均较术前基础值和对照组组同时间点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46.7%,观察组为73.3%。结论全麻男性患者麻醉诱导前留置尿管,麻醉苏醒期对尿管耐受性好,躁动少,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妇科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尿管的舒适度进行比较。方法选取78例妇科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全麻组组(29例)和硬膜外麻醉(49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后不同时期留置尿管的舒适度。结果对全麻组患者和硬膜外麻醉组的前后不同时期施行留置导尿管手术的舒适度进行对比观察,发现麻醉后插管的舒适度效果反应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全麻组患者和硬膜外麻醉组前后不同时期施行留置导尿管12h后患者的舒适度比较,麻醉前插管的反应效果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后对妇科手术患者进行留置导尿术,有利于提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导尿时机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周口市中医院择期行腹部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按照干预方案分为甲、乙、丙3组,各32例。甲组:术前4 h留置导尿。乙组:麻醉诱导前导尿。丙组:麻醉诱导后导尿。观察患者躁动评分、满意度情况。结果甲组躁动评分最低,乙组次之,丙组躁动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组满意度最高,乙组次之,丙组满意度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不同导尿时机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满意度有不同的影响,术前4 h留置导尿患者苏醒期躁动少,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导尿时机与术后躁动的关系。方法:60例鼻咽短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麻醉前告知患者导尿管留置后的不适反应,特别是术后麻醉恢复期的不适,请患者麻醉恢复期给予配合;B组仅告知患者麻醉后行导尿管留置术;C组麻醉前、麻醉后都不行导尿管留置术,观察记录术后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麻醉恢复室观察到A组患者的躁动情况出现较少,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间未见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麻醉前患者清醒情况下导尿有助于减少患者因为导尿管的刺激引起术后躁动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并分析不同留置导尿管时机对全麻苏醒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收集全麻手术并行导尿的患者共90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1组(30例)、对照2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1组在术前留置导尿管,对照2组在麻醉插管后留置导尿管,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期行导尿管留置,将3组患者苏醒时的躁动发生情况以及导尿时和术后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苏醒时躁动0分24例、1分6例,无2分与3分者,躁动发生情况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就生命体征而言,观察组导尿和术后的心率分别为(80.7±2.2)次/分、(79.4±2.9)次/分,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05.7±10.5)mmHg、(105.3±11.2)mmHg,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情况优对照1组及对照2组.结论 对于全麻患者来说,在麻醉诱导期对导尿管进行留置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在苏醒其时的躁动发生率,并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其舒适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老年男性患者术前无痛留置导尿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岁以上老年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室无痛留置导尿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模式下的无痛留置导尿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无痛导尿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无痛导尿过程中疼痛程度、术后麻醉苏醒期(苏醒即刻、苏醒后5 min、苏醒后10 min)的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导尿后的收缩压(125.3±5.2 mmHg)、舒张压(82.6±4.0 mmHg)、心率(83.4±5.1 r/min)均低于导尿前,且均低于对照组留置导尿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前导尿过程中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期各阶段尿管躁动反应:苏醒时(0.33±0.479分)、苏醒后5 min(0.30±0.466分)、苏醒后15 min(0.13±0.346分),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男性患者术前无痛留置导尿过程中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对导尿的抗拒感,增强患者的舒适度,带来良好的手术效果,体现了现代医学人文关怀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8):109-111,115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使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导尿对减少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在全麻下施行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诱导后组和诱导前组(n=30)。诱导后组的患者在全麻诱导后使用达克罗宁胶浆行导尿术,而诱导前组的患者在全麻诱导前清醒状态下使用达克罗宁胶浆后再行导尿术。观察两组患者置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记录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术后随访,记录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在导尿管置入前、导尿管置入即刻,两组患者SBP、DBP、HR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导尿管置入后1 min、5 min,诱导前组患者SBP、DBP、HR数值明显小于诱导后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前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诱导后组(P0.01),术后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麻手术患者在诱导前使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导尿安全有效,可减少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陈聪  夏海杰  周燕  叶文静  赵敏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96-1397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利宁凝胶导尿对改善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90例全麻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男性患者,分为帕瑞昔布钠联合利宁凝胶导尿(A组)、利宁凝胶辅助导尿(B组)、传统导尿(C组)。分别在术后拔管后5、10 min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比较3组躁动评分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A、B两组躁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组相比,A组躁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利宁凝胶辅助导尿可有效改善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因留置导尿管而产生的不良反应,显著减少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提高病人在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探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留置尿管的最佳时间.方法:对潮州医院近四年来收治的85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将85例患者按手术日期分为两组:麻醉前置管组和麻醉后置管组.比较两组患者在置管时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及置管的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置管时的血压无差别(P>0.05),麻醉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患者行全麻手术进行导尿的最佳时机。方法:150例老年男性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50例,分别在麻醉前、麻醉诱导期、麻醉后10min进行导尿。观察3组人室后麻醉前、导尿时的心率和血压,对比3组患者导尿时、导尿后1d的舒适度和拔除气管导管后30min内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入室后麻醉前的心率及血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尿时A、B组患者的心率均较入室后麻醉前加快(P〈0.01)。A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B组患者的收缩压较入室后麻醉前升高且高于同期的C组(P〈O.01)。C组心率及血压较平稳(P〉O.05)。导尿时及导尿后1d时C组患者的舒适度优于A、B组(均P〈0.01),且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均较A、B组低(P〈O.05),发生术后躁动的程度亦较A、B组低(P〈O.01或0.05)。结论:老年男性全麻手术老患者选择在麻醉后10rnin行导尿术,利于术期心率、血压稳定,有效提升导尿舒适度和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留置尿管时机全麻患者的麻醉复苏期反应.方法 将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并术前需导尿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60例.A组患者术前在病房导尿并留置尿管,B组患者在全身麻醉插管后导尿并留置尿管,C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期进行导尿并留置尿管.比较三组患者导尿前及导尿时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患者复苏期的躁动情况,术后观察了解患者对尿管的耐受情况和对舒适度的评定.结果 A组患者导尿时血压[SBP=(127.88±14.55)mmHg,DBP=(76.08±9.63)mmHg,1 mmHg=0.133 kPa]与导尿前[SBP=(118.20±14.25)mmHg,DBP=(69.65±7.82)mmHg]比较明显升高,C组患者导尿时血压[SBP=(124.95±12.92)mmHg,DBP=(76.76±10.28)mmHg]与导尿前[SBP=(117.83±14.96)mmHg,DBP=(68.96±11.11)mmHg]比较也有所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血压导尿前和导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导尿前SBP=(121.05±18.10)mmHg,DBP=(71.45±10.91)mmHg;导尿时SBP=(122.93±18.21)mmHg,DBP=(72.30±11.72)mmHg].C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发生躁动12例(20.00%),明显低于A组的29例(48.33%)和B组的36例(6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中舒适0级者49例(81.66%),明显高于A组的34例(56.67%)和B组的23例(38.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诱导期留置尿管既可减少患者复苏期躁动的发生,又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推荐为全麻患者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4.
蒲敏  石恒林  骆银萍 《当代医学》2011,17(26):83-85
目的观察刺激预适应和利多卡因乳膏预处理对导尿患者全麻苏醒期尿路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胸科手术的男性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观察组1于麻醉前常规安置尿管;观察组2于麻醉诱导前用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尿管表面后导尿;观察组3于麻醉诱导后用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尿管表面后导尿。记录患者苏醒时(T0)、苏醒后10min(T1)、20min(T2)及30min(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切口舒适度评分及尿路疼痛的躁动评分。结果观察组1和观察组3在T1、T2及T3时血压和心率较苏醒时T0明显升高(P〈0.001)。同一时点观察组1和观察组3的血压和心率较观察组2明显升高(P〈0.001)。三组患者切口舒适程度在不同时点满意度均比较高,组内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1、T2及T3时观察组2满意率较观察组1和观察组3高(P〈0.005)。结论刺激预适应和利多卡因乳膏预处理可有效降低因尿路疼痛引起的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全麻男性患者导尿中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100例全麻男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在全麻诱导后行无痛导尿术,研究组50例在全麻前清醒状态下用盐酸丁卡因胶浆做尿道表面麻醉后行导尿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术后舒适度、患者满意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拔除尿管后肉眼血尿发生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和尿道损伤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患者VAS评分、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拔除尿管后肉眼血尿发生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和尿道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患者满意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全麻患者导尿,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拔除尿管后肉眼血尿发生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和尿道损伤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患者满意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减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行全麻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麻醉诱导用药及术中处理相同,其中观察组围麻醉期应用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记录不同时点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及手术结束后首次自主呼吸出现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苏醒期躁动评级、遗忘程度评级。结果两组吸痰时、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率、遗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EA发生,且对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其苏醒快且生命体征稳定,为较理想的麻醉复合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预防腹腔镜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年龄20-5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帕瑞昔布钠组,每组20例。帕瑞昔布钠组在麻醉诱导前20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则在麻醉诱导前20min静注生理盐水10ml。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并测定拔管前两组患者的Comfort评分及苏醒期间的躁动评分,观察有无恶心呕吐、术后低氧血症、低血压、返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低氧血症、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mfort评分:镇静满意率帕瑞昔布钠组为8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0%(P〈0.05)。躁动评分:帕瑞昔布钠组中无或轻度躁动的比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前20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可获得苏醒期良好的镇静效果,减少拔管期的躁动,且不增加拔管时间、术后低氧血症、恶心呕吐、返流误吸、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叶强  陈守坚  张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1417-141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用药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患者6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辅助用药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右美托咪定辅助用药组(A组)15min内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的负荷量,之后以0.2μg.kg-1.h-1的速度连续输注,手术结束前20min停止输注。记录全麻期间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A组在麻醉诱导前心率下降明显,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期躁动明显减少(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用药能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脑电双频监测和Narcotrend监测对全麻下诱导气管插管期间的应激反应变化。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的患者40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手术,分别记录诱导前、入睡时、插管时、插管后1 min的脑电双频指数(bispctral,BIS)值、NT值、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与诱导前比较,入睡时、插管时、插管后1 min的BIS值和NT值都有所下降(P〈0.01)。与入睡时比较,插管后的BIS值和NT值都有所升高(P〈0.01),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也有所升高(P〈0.01)。但与插管时相比,插管后1 min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N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麻醉诱导期间,BIS值和NT值反映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脑电监测变化呈线性相关(r2=0.916,P〈0.05)。结论脑电双频指数和Narcotrend指数能很好地反映麻醉诱导期间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变化,且二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