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影响患者脊柱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入院的100例已实施脊柱手术患者纳入研究样本,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究影响VTE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实施脊柱相关手术的患者术后有VTE发生的为42例,其VTE发生率为42. 00%;42例脊柱术后发生VTE的患者,其年龄≥60岁、术中失血量≥400 ml、有术中输血史、手术时间≥2 h、术后卧床时间≥5 d以及实行全身麻醉与无VTE组患者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 05)。结论 年龄≥60岁、术中失血量≥400 ml、有术中输血史、手术时间≥2 h、术后卧床时间≥5 d和实行全身麻醉是导致患者脊柱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应对呈现上述特征的患者重点防护,尽量避免VTE的发生以保障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是常见的鼻咽恶性肿瘤之一 ,也是我区及我市高发病率之肿瘤。因而对于进一步加强鼻咽癌的防治工作已成为我们主要任务。现将本院及市工人医院 1992~ 1998年经病理学确诊的 3 3 6例鼻咽癌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992~ 1998年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鼻咽癌病例共 3 3 6例 ,其中男 2 2 4例 ,女 112例 ,男女之比为 2∶1。年龄最小 10岁 ,最大 88岁。鼻咽癌患者各个年龄组发病率见表 1。鼻咽癌 3 3 6例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其所占的比率见表 2。表 1  3 3 6例鼻咽癌各年龄组的发病率 年龄组      n   发病率 (% )10~ …  相似文献   

3.
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皮肌炎伴恶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近 2 0年住院的 82例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2例均伴发恶性肿瘤的患者 ,以 3 0岁~年龄段的发生率较高 ,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占绝大多数 ,其中鼻咽癌最常见。皮肌炎多出现在恶性肿瘤发生之前 ,时间为 1~ 6个月 ,但也可两者同时发生或恶性肿瘤先于皮肌炎发生。其中 2 6例死亡 ,5 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肿瘤后 ,皮肌炎症状明显好转甚至完全消失。结论 皮肌炎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 ,对于 3 0岁~年龄段的皮肌炎患者 ,应该尽量寻找恶性肿瘤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并发VTE的临床特点及原因,探讨有效预防和治疗VTE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117例恶性肿瘤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相关指标。结果发生VTE高风险的肿瘤类型有:胰腺癌、胃癌、肺癌、前列腺癌、恶性淋巴瘤、卵巢癌、肝癌、结肠癌等;中晚期患者占93.33%。VTE患者血小板及D-二聚体增高各占86.67%,86.67%的患者接受化疗。53.33%的患者行PICC置管。结论根据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部位、分期、血液指标、化疗用药及诊疗措施,对于高危患者给予适当的预防性用药,可以降低VTE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7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开展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术后依据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与非VTE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饮酒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术后并发症、制动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VTE病史、高脂血症、术前放疗、术前化疗、疾病类型、静脉穿刺次数等多方面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项目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系统,获得影响结直肠癌术后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7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11例VTE,发生率为12.64%;单因素显示,年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制动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TE病史、高脂血症、静脉穿刺次数与结直肠癌术后VTE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显示,年龄≥65岁、有心血管疾病、有糖尿病、制动时间≥2d、手术时间≥3h、术中出血量≥100ml、有VTE病史、有高脂血症、静脉穿刺次数≥5次为结直肠癌术后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文慧  王辰 《中国医刊》2008,43(1):14-15
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中以产生黏液的胰腺癌(尤其是胰体和胰尾部)伴发DVT-PTE的几率最高,其次是胃肠道肿瘤、肺癌和卵巢癌,皮肤癌、前列腺癌少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位死因。癌症患者发生VTE常常提示预后不良,实际上合并VTE的肿瘤患者只有12%生存期能达到1年。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化疗或中心静脉置管等治疗过程中发生VTE的危险性亦高于普通人群。VTE也可以为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被认为是发生潜在恶性肿瘤的信号,…  相似文献   

7.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临床发生率达70 %以上。我院肿瘤科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5月应用吗啡控释片 (美施康定 )治疗晚期癌症疼痛患者 84例 ,对其治疗剂量、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4例患者均经病理、影像学及临床表现诊断为恶性肿瘤 ,且伴中、重度疼痛 ,应用一、二阶梯止痛药物不能止痛。男 5 9例 ,女 2 5例 ;年龄 2 8~ 81岁 ,平均 5 5 .6岁 ;原发肿瘤肺癌 31例 ,结直肠癌 11例 ,胃癌、肝癌各 10例 ,乳腺癌 8例 ,胰腺癌 5例 ,食管癌 4例 ,恶性淋巴瘤 3例 ,鼻咽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鼻咽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85例鼻咽癌放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鼻咽癌发病年龄高峰 41~ 70岁。病理类型多为鳞癌 ,其中以低分化鳞癌为最多 (80 % )。首发症状主要为颈淋巴结肿大、鼻塞、血涕、头痛 ,其发生率依次列前 4位。治疗时症状发生率依次为颈淋巴结肿大、鼻塞、头痛、血涕、听力减退、耳鸣。 85例中共有 6 5例初诊时被误诊 (76 .5 % )。平均发病至确诊时间 7.85个月。结论 鼻咽癌患者发病年龄偏高 ,临床首发症状复杂 ,初诊时易被误诊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特殊的生长部位,早期症状多比较隐蔽,不易被患者注意。又由于其症状的多样性,许多患者常先去非耳鼻咽喉科就诊,若临床医生对鼻咽癌的症状不甚了解,就会漏诊误诊,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为此,我们对在我院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同时报告一些少见的鼻咽癌首发症状,以提醒临床医生的注意。临床资料我院自1979年初至1995年底共确诊鼻咽癌初发患者426例,其中男性316例,女性IO9例,男女比例约2.91(性别记录不详1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87岁,平均48岁。高发年龄男性为40~…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数占世界的80%,起病隐匿发现时的多为中晚期。鼻咽癌首选放射治疗,而对局部晚期患者采用联合化学治疗被认为是标准的综合治疗方案。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临床资料: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就诊的32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未接受过其它治疗的初诊患者。全组共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26~68岁;中位年龄47岁,活动状态Karnofsk评分≥70分,无远处转移,无放化疗禁忌症。所有患者治疗前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心电图均正常。  相似文献   

11.
郑亮  林小玲 《中外医疗》2014,(5):71-72,7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恶性肿瘤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1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研究组为已并发恶性肿瘤127例,对照组为未并发恶性肿瘤6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个人资料、糖尿病治疗情况。结果好发恶性肿瘤的2型糖尿病具有以下特征:年龄≥50岁、男性、糖尿病病程≥10年、体重指数≥25kg/m2、具有吸烟、嗜酒等不良嗜好、胰岛素治疗不规律、长期使用单一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自发病至各系统肿瘤病程平均为(149.8±14.81)月,各系统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比较男女之间各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其中肝癌、胰腺癌、肺癌、鼻咽癌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肠癌、乳腺癌、子宫附件肿瘤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恶性肿瘤与患者年龄、性别关系最密切,其中以年龄≥50岁、男性为高发人群。其次与患者饮食习惯、治疗方式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高危的深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中的效果。方法选择Caprini模型VTE风险度评分≥5分的31例深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深静脉置管后进行预防性低分子肝素治疗,分析治疗后血栓发生的情况和各项观察指标(年龄、性别、病种等)与血栓发生的关系。结果 (1)预防性低分子肝素治疗后的血栓发生率为9.7%(3/31);(2)31例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不同水平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发生血栓的患者均来源于17例(54.8%)有2项或2项以上高危因素(VTE风险度评分、D-二聚体异常、激素治疗)的患者,余14例(45.2%)有0~1项高危因素,但无一例发生血栓,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低分子肝素预防用药后D-二聚体及血小板计数异常的患者由5例下降至1例。结论低分子肝素预防用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深静脉置管后高危患者发生VTE,但需进一步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的相关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意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99例恶性肿瘤并发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维吾尔族与汉族恶性肿瘤并发VTE患者的发病情况及其临床特点.结果 (1)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恶性肿瘤患者较汉族患者并发VTE的年龄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56±11.96 vs.56.46±12.07;P=0.037).(2)恶性肿瘤并发VTE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该院正常水平[汉族(2.67±1.36)mg/L、维吾尔族(2.79士1.96)mg/L、正常(0~0.55)mg/L].(3)汉族患者在妇科系统肿瘤、胃肠肿瘤、肺癌、肝胆肿瘤例数方面均明显高于维吾尔族患者(P<0.01),胰腺癌及淋巴瘤例数也高于维吾尔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维吾尔族患者食管癌的例数高于汉族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肿瘤相关VTE多发生于下肢,左下肢发生率为43.9%,右下肢发生率为25.1%,双侧下肢者为12.8%.上肢发生率较少,仅1.8%.肺栓塞发生率介于上肢与下肢之间,为16.5%.其中汉族患者左下肢、右下肢、肺栓塞及双下肢发生率均高于维吾尔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PE患者中55.6%表现为突发胸痛,23.0%的患者表现为胸闷、气短,11.1%的患者表现为咯血,余表现为咳嗽、咳痰;(6)治疗方法主要是抗凝和溶栓.结论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恶性肿瘤并发VTE的患者在年龄、肿瘤部位及血栓部位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抗凝和溶栓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静脉血栓形成(VTE)为早期临床表现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恶性肿瘤的诊治意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于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被明确诊断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VTE的患者4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以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入院,在医院接受手术之后或诊治期间首次出现VTE的患者;研究组:以VTE为首发症状就诊、进一步诊断出消化道恶性肿瘤、且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查阅病历的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有无合并症、VTE发生部位、肿瘤发生部位、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侵犯程度、入院时首次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 42例患者中,以VTE为首发症状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7例(40.5%),对照组25例(59.5%)。研究组患者男性比例、VTE发生在双下肢的患者比例、肿瘤发生在胃部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BMI、合并症、VTE发生部位(除外双下肢)、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侵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原发性VTE为早期临床表现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男性患者发病率相对较高,双侧DVT的发生率较高,且以胃恶性肿瘤为主。提醒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若遇有不明原因的VTE患者,尤其是男性、双侧下肢VTE患者,应高度警惕其并发胃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入组病例为2006年6月至2010年2月住院AECOPD患者。入院即刻完成血常规、血气分析、D-二聚体检查,48 h内完成双上肢、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疑诊肺血栓栓塞症(PTE)者同时行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应用Logistic回归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ECOPD符合入组者共282例,VTE发生率为6%。低氧血症组(PaO2<60 mm Hg,84例)16例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DVT),其中3例同时发生PTE,VTE发生率为19.1%(16/84)。非低氧血症组(PaO2≥60 mm Hg,198例)1例存在DVT,无PTE发生,VTE发生率为0.5%(1/198)。两组患者VTE总发生率为6.0%(17/282)。低氧血症组VTE发生率显著高于非低氧血症组(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PaO2<60 mm Hg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AECOPD患者VTE发生率为6%,以下肢DVT为主要表现,尤其多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恶性肿瘤合并VTE的患者177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入院的恶性肿瘤但未合并VTE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结果 VTE多发生在恶性肿瘤确诊的3月内,以肺癌最常见.高龄、合并疾病、白细胞计数增高、血红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增高、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D-二聚体增高在研究组中发生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感染、长期卧床、VTE病史、肿瘤压迫、接受化疗、生物治疗、中心静脉置管、激素治疗、止血药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输血等,研究组的发生比例较对照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冠心病、中心静脉置管、接受激素治疗为恶性肿瘤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是恶性肿瘤合并VTE或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有冠心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接受激素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VTE,其中感染是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经纤维鼻咽镜活检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蓓  陈立  梁传余 《四川医学》2003,24(10):1076-1076
鼻咽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 ,其发病率为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之首 ,而我国是世界上鼻咽癌的最高发地区之一[1] 。鼻咽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提高鼻咽癌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确诊时病期越早 ,疗效越好。我院耳鼻咽喉科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3月 ,在纤维鼻咽镜下对 5 0 0例根据临床表现、CT、MRI及其他检查怀疑为鼻咽癌而又未能确诊的患者进行检查 ,其中对可疑病变者 176例进行活检 ,病理确诊为鼻咽癌 6 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5例 ,男 5 1例 ,女 14例 ,年龄 2 0~ 6 9岁 ,平均 4 9岁。病程 3~ 14个月…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是临床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30~50岁的患者,男性发病为女性的2~3倍。鼻咽癌的发病占头部恶性肿瘤的50%以上,占鼻咽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大肠息肉患者的人群特征。方法选取2012-10-2013-10间在我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大肠息肉的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饮食习惯、个人生活方式、烟酒嗜好、疾病史、手术史、家族史等人群特征资料。以百分率作为主要研究指标。结果共收集180例患者,常见的人群特征为年龄≥50岁(71.11%)、男性(65.00%)、水果摄入不足(61.67%)、缺少体育锻炼(59.44%)、体重指数≥24 kg/m2(46.67%)、日饮水量摄入不足(36.67%)、吸烟(34.44%)、高血压病(34.44%)、饮酒(33.33%)、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史(25.00%)。结论大肠息肉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年龄≥50岁、男性、超重或肥胖、缺少体育锻炼、水果及日饮水量摄入不足、吸烟、饮酒、高血压病、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史是大肠息肉患者的常见人群特征,可能为大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创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100例纳入研究,按照术后有无发生VTE为指标,划分为对照组(无VTE,50例)研究组(有VTE,50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男性比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组年龄≥60 y比率、BMI24 kg/m~2比率、合并糖尿病比率、合并高血压比率、全身麻醉比率、手术后卧床时间≥5 d比率、手术时间≥2 h比率以及手术输血史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创伤患者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60 y、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全身麻醉、手术后卧床时间≥5 d、手术时间≥2 h以及有手术输血史,临床需加强预防,以降低术VTE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