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对生晒参食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评价.方法 采用大鼠经口急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Ames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大鼠30天喂养实验.结果 雌、雄大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均大于20.4g/kg·bw.3项遗传毒性实验结果均为阴性.在大鼠30 d喂养试验中,8.0,4.0,2.0g/kg·bw3个剂量组的实验动物均生长发育良好,体质量、摄食量、饮水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相关指标均未见异常变化.结论 生晒参属于实际无毒物,未见遗传毒性,长期服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参力汁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长期毒性进行研究,评价保健饮料参力汁的安全性。方法用最大耐受量试验(MTD)测定急性毒性;用Ames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及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测定遗传毒性;用大鼠30天喂养试验测定长期毒性。结果最大耐受量试验结果表明,小鼠最大耐受剂量大于22.34 g·kg-1,属于无毒级物质;Ames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及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天喂养试验表明,各剂量组动物体重增加、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及脏体比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脏器未发现与样品相关的病理性改变。结论保健饮料参力汁在该实验剂量范围内无毒副作用,无致突变作用,安全性较高,可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大小鼠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检验倍康口服液的毒副作用.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耐受量法,以20ml/kg体重灌服倍康口服液;长期毒性试验以41.7、83.3、166.7ml/kg 3个剂量的倍康口服液灌胃大鼠30天,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指数、组织病理学等变化情况.结果:小鼠对倍康口服液的最大耐受量大于20000mg/kg,倍康口服液对大鼠的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及主要脏器系数均无明显不良影响,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均无异常,各剂量组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倍康口服液长期服用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六年生鲜人参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评价其食用安全性。方法急性毒性试验以最大给药体积(0.35g/ml)给予大鼠,24h内灌胃给药3次,连续观察14d;长期毒性试验采用灌胃给予大鼠高、中、低3个剂量(8.0、4.0、2.0g/kg)的六年生鲜人参,连续给药30d,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脏体比、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检查以及可逆性观察。结果急性毒性试验未见明显中毒症状,不同性别大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均大于20.4g/kg。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个六年生鲜人参剂量组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质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体比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异常,可逆性观察表明六年生鲜人参对大鼠未引起延迟毒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六年生鲜人参属于实际无毒物,长期服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固本祛风颗粒的急性和长期毒性。方法: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小鼠最大耐受量(MTD)实验;长期毒性实验中大鼠给予高、中、低剂量(相当于推荐剂量的100倍、20倍、10倍量)的固本祛风颗粒,连续给药90 d,进行一般行为、血常规、血液生化、脏器指数、系统解剖检查与可逆性观察。结果:急性毒性实验中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小鼠急性毒性MTD120.0 g(生药)/kg;长期毒性实验中给予高、中、低剂量固本祛风颗粒的大鼠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脏器指数与系统解剖检查均未见异常,可逆性观察表明固本祛风颗粒对大鼠未引起延迟毒性,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固本祛风颗粒对大小鼠实质性器官无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血宁胶囊口服的急性毒性(MTD)和长期毒性 ,观察供试品的毒性反应及其作用的靶器官。方法 :小鼠灌胃给药经血宁胶囊300g生药/kg(分2次) ,观察7天 ;取Wistar系大鼠分别口服经血宁胶囊43.0g/kg(高剂量组)和6.0g/kg(低剂量组) ,每天1次 ,连续给药30天 ,停药后继续观察2周 ,测试大鼠体重、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指数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小鼠MTD相当于成人用量416倍。长期毒性结果显示 ,各剂量组动物体重增长正常 ,高、低剂量组大鼠的心、肝、脾、肾、胸腺的脏器指数除了肝脏指数稍大于对照组外 ,其它的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高剂量组的血液学指标Hb ,RBC ,WBC ,BPC均低于对照组 ,高、低剂量组的生化学指标TP和ALB低于对照组 ,AST和BUN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变动。停药2周后 ,上述异常指标恢复正常 ,其余各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对小鼠灌服经血宁胶囊的急性毒性未见中毒症状及死亡发生;对Wistar大鼠长期毒性试验也未见有明显药物所致的毒性反应和病理学组织改变 ,提示经血宁胶囊临床拟用剂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马鬃蛇醇提物口服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观察马鬃蛇的毒性反应及其毒性作用的靶器官。方法:(1)急性毒性试验(MTD) :取合格小鼠20只,以药物的最大浓度、动物的最大容量灌服马鬃蛇醇提物,观察7天。(2)长期毒性试验:取Wistar大鼠80只,按区组设计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和对照组,给药组分别灌服马鬃蛇醇提物2 5 ,1 25 ,0 5g/kg,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灌服1次,连续70天,测定大鼠体重、脏器系数、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及观察重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马鬃蛇急性毒性试验显示MTD为60g生药/kg ,未见动物出现中毒症状及死亡。长期毒性试验显示高剂量组开始5周内动物体重增长较快,各剂量组大鼠心、肝、脾、肺、肾等的脏器系数和血液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液生化学检查在正常范围内少数指标有所改变,大体解剖观察和光学显微观察未见明显的药物所致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停药2周后,高剂量组所致的血液生化学少数指标改变,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组织学实验观察未见有药物所致的延迟性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马鬃蛇毒性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玛咖西洋参鹿茸复合物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评价其毒理学安全性。方法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玛咖西洋参鹿茸复合物进行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评价。结果玛咖西洋参鹿茸复合物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MTD)均大于20.0 g·kg-1,属无毒物质;各受试物剂量组回复突变菌落数、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增加,而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表明遗传毒性各项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玛咖西洋参鹿茸复合物属于无毒级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大力参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为大力参的食用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小鼠及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每皿分别加入8、40、200、1000、4000μg大力参)、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与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大力参遗传毒性进行评价.结果 大力参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均大于16.2g/kg.3项遗传毒性试验的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大力参对小鼠及大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未见毒性反应,同时未见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藏药吉堪明目液的急性毒性、长期毒性与眼部刺激性实验,观察其毒性反应。方法:观察吉堪明目液对小鼠灌胃,测定最大耐受量的毒性反应;对家兔短期多次滴眼(15min/次,2h)与常规治疗7d滴眼(3次/d,7d)对兔眼的刺激情况;以1.1g/kg、0.56g/kg、0.28g/kg剂量组连续滴眼(4次/d)30天后,观察家兔每周体重、重要脏器系数、血象、血生化指标变化及眼球、重要脏器的病理检测。结果:吉堪明目液对小鼠最大耐受量(MTD)为生药39g.kg-1,无任何不良反应;短期多次给药眼刺激和常规治疗7天给药刺激性试验对兔眼角膜、虹膜、结膜综合评分为0,均无刺激作用,眼球病理检测无异常;连续滴眼30天后外观行为、每周体质量、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眼球和脏器病理检测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明显病变,停药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毒性反应。结论:本藏药制剂未发现毒性反应,其临床应用是安全和无刺激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金铃四逆四物失笑散(简称复方失笑散)急性毒性及慢性毒性,以评价复方失笑散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KM小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复方失笑散组(192 g·kg~(-1))和正常组,模拟临床口服给药,测定小鼠最大耐受量(MTD)。在慢性毒性实验中,取SD大鼠80只,称重,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组,复方失笑散高、中、低剂量组(30.6,15.3,7.65 g·kg~(-1)),每组20只,每日ig给药1次,连续4周。分别观察给药4周及恢复2周后各组动物一般状态、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及主要脏器指数的变化,并对各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小鼠最大耐受量为192 g·kg-1,相当于成人临床推荐日用量的217.4倍。慢性毒性实验,动物未出现毒性相关反应,无死亡情况,各剂量组动物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及主要脏器脏/指数与同期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与本药相关的病理变化。结论:复方失笑散对小鼠无明显毒性反应,长期服用对大鼠蓄积性毒性低,提示复方失笑散临床规定剂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生川乌配伍瓜蒌对大鼠长期毒性的影响,探讨该反药对配伍与毒性的关系。 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生川乌单行(RA)0.3 g·kg-1、生川乌与瓜蒌(1:1)配伍(RAFT)0.3,0.1 g·kg-1生川乌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连续ig给药30 d,末次给药24 h后,腹主动脉取血,取脏器计算脏器指数,检测心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肾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等生化指标,主要组织器官进行病理学检查。余1/3大鼠停药15 d后检测相应指标。 结果: 各给药组雌性大鼠肾脏系数高于对照组、胸腺系数低于对照组、红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0.05),各给药组雌雄大鼠血清AST,ALT,LDH及BUN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RA组及RAFT 0.3 g·kg-1组雌性大鼠血清Cr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RA组雌性大鼠AST,LDH水平高于RAFT 0.1 g·kg-1组 (P<0.05或P<0.01);RAFT 0.3 g·kg-1组雌性大鼠AST,ALT,Cr,LDH水平及雄性大鼠AST水平高于RAFT 0.1 g·kg-1组 (P<0.05或P<0.01)。主要脏器常规HE染色,RAFT 0.3 g·kg-1及RA组大鼠心、肝、肾均有一定程度损伤。恢复期末,RAFT及RA组雌性大鼠血清AST,ALT水平及雄性大鼠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0.01),RAFT及RA组AST,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所给剂量下,生川乌对大鼠心、肝、肾有明显毒性,RAFT对大鼠心、肝、肾等器官的毒性与R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RA及RAFT对雌性大鼠毒性强于雄性大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同仁安神丸长期用药的安全性评价,明确其潜在的毒性作用及可逆性、毒性靶器官、无不良作用剂量及用药时间,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每日灌胃给予饮用水)和同仁安神丸高、中、低剂量组(含生药6.4,3.2,1.6 g·kg~(-1))。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3个月。分别于给药1,3个月和停药2个月后解剖并分析血液生化、血液细胞、尿常规、脏器系数和组织形态学等指标。结果:给药1个月,除高剂量组体重降低、饲料消耗量减少外,血液细胞、生化、尿常规、脏器系数等指标及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均未见明显与毒性相关的变化。给药3个月,高剂量组雌性动物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肌酸激酶(CK)较正常组显著增高;病理检查可见肝细胞、肾小管轻度变性和肾间质炎性浸润等病理变化,其他血液生化学指标及血液学、尿常规、脏器系数等指标均在该品系动物的正常值范围内,故不认为有毒性学意义。停药2个月后,高剂量组上述肝功能指标和肝、肾组织形态学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高剂量组大鼠长期给药时,可见轻度肝肾毒性损伤。给予同仁安神丸3个月的无明显不良作用剂量(NOAEL)为3.2 g·kg~(-1)·d-1,相当于临床剂量的29倍。临床上服用该药时,应严格控制剂量,服药时间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甘草地上部分的毒理学安全性,为合理利用甘草地上部分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急性经口毒性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以及基于炎症模型的安全性实验的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判定。结果:甘草地上部分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小鼠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分别为96,128 g·kg~(-1),醇提物大孔树脂富集产物对小鼠有伤害且表现出性别差异。骨髓细胞微核实验甘草地上部分水提物低、中、高剂量(8,16,32 g·kg~(-1))组和正常组的微核率分别为0. 28%,0. 34%,0. 26%,0. 22%(雌性)和0. 32%,0. 30%,0. 36%,0. 28%(雄性);小鼠精子畸形实验甘草地上部分低、中、高剂量(8,16,32 g·kg~(-1))组和正常组的精子畸形率分别为3. 16%,3. 01%,2. 67%,3. 23%;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增加; 30 d重复灌胃水提物和醇提物对模型大鼠的一般情况无影响,其中,与正常组比较,甘草地上部分醇提组心脏质量显著降低(P 0. 05),肝脏质量、肝脏指数和肾脏指数明显升高(P 0. 05);水提组与醇提组的球蛋白与血肌酐明显升高(P 0. 05),个别大鼠氨基转移酶异常;解剖学考察发现4例肉眼可见的肝病变,其中甘草地上部分水提组3例,甘草地上部分醇提组1例,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肝细胞变性与组织炎症,与出现生化指标与脏器指数异常的大鼠一致。结论:甘草地上部分水提物、醇提物具有潜在毒性,水提物未显示对小鼠有遗传毒性,其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沙枣总酚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沙枣总酚的抗炎作用及其急性毒性.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200 mg·kg-1),沙枣总酚低、中、高剂量组(90,180,360 mg· kg-),检测药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阿司匹林组(165 mg·kg-1),沙枣总酚低、中、高剂量组(75,150,300 mg· kg-1),分别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以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沙枣总酚的抗炎作用;采用最大耐受量(MTD)测定其急性毒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沙枣总酚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有显著性抑制作用(P<0.05),其低、中、高剂量组的抑制率分别为31.30%,33.44%和49.75%;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其低、中、高剂量组的抑制率分别为17.86%,32.87%和42.24%;并能显著减少大鼠毛细血管渗出(P<0.01);其最大耐受量为160 g·kg-1.结论:沙枣总酚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其急性毒性小.  相似文献   

16.
菟丝子水提液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及微核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菟丝子水提液对SD大鼠的最大给药量的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 方法: 最大给药量法检测菟丝子水提液对SD大鼠的急性毒性。SD孕鼠骨髓微核试验及胚胎肝转移微核试验,设5组:菟丝子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g·kg-1)及阴性对照组(NS,10 mL·kg-1),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CP)40 mg·kg-1],检测孕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胚胎肝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 结果: 菟丝子水提液ig对SD大鼠的最大给药量为80 g·kg-1。菟丝子水提液40 g·kg-1可致孕鼠骨髓细胞、胚胎肝细胞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升高,与阴性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菟丝子水提液对SD大鼠ig最大给药量为80 g·kg-1,属无毒级。菟丝子水提液ig剂量在40 g·kg-1时可诱发孕鼠及胚胎微核率增加,有潜在遗传毒性;而在20 g·kg-1以下剂量时无显著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续断水提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采用最大耐受剂量法评价续断水提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观察小鼠体重及心脏、脾脏、肝脏、肾脏指数的变化;采用微核实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评价其遗传毒性,将4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ig 10 m L·kg~(-1)生理盐水),环磷酰胺组(第4天开始注射0.1 g·kg~(-1)环磷酰胺),续断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ig 32,16,8 g·kg~(-1)续断水提液)。各组小鼠给药5 d后处死并解剖,取骨髓细胞检测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取胸腺、肝脏及脾脏细胞检测续断水提液对小鼠DNA的损伤。结果:续断水提液经口给药小鼠的最大给药量为80 g·kg~(-1),该剂量对小鼠体重及心脏、脾脏、肝脏、肾脏指数均无显著影响。中、低剂量组小鼠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续断高剂量组微核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高、中、低剂量组胸腺、脾脏、肝脏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尾矩略高于空白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续断水提液对小鼠最大给药剂量为80 g·kg~(-1),属无毒级;中和低剂量续断水煎液对小鼠无遗传毒性作用,高剂量续断水提液可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升高,存在潜在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反复灌胃给予雄黄后,大鼠肝脏毒性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为安全、有效地使用雄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雄黄0.01,0.04,0.17 g·kg-1剂量组.各剂量组均每日灌胃给药1次,对照组给予高纯水,连续3个月.于给药后1,2,3个月和停药1,2个月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并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连续灌服雄黄≥0.04 g·kg-1 3个月后,≥40%的肝细胞轻度浊肿、变性,炎细胞浸润,10%~20%动物出现片状肝细胞浊肿、嗜酸性变及灶状坏死等病变.停药1个月后,0.17g·kg-1剂量组有50%的肝细胞可见轻度浊肿,间质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给药2,3个月后,试验各组的活化部分凝因激酶时间(AP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连续给药3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凝血酶原时间(PT)也明显缩短.各组动物的其余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大鼠连续灌服雄黄≥0.04 g·kg-1 3个月后,肝脏出现轻度的早期毒性病变;停药后,病变逐渐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有毒中药吴茱萸多基原、多产地的毒性特征变化。方法:采用小鼠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分别给小鼠灌胃吴茱萸、疏毛吴茱萸、石虎等9个不同产地样品水提取物1次或者连续15 d,测定其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MTD)或单次最大给药量,同时观察毒性症状;亚急性毒性试验测定各组动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生化指标,计算肝脏系数,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吴茱萸3个产地样品MTD分别为生药62,44.8,35.8 g.kg-1;疏毛吴茱萸3个产地样品MTD分别为生药56,44.8,35.8g.kg-1;石虎3个产地样品最大给药量分别为生药60,54,45 g.kg-1。9个样品的毒性症状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怠动,小鼠扭体运动,呼吸急促等。吴茱萸亚急性毒性试验中,给药组小鼠AL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小鼠肝脏指数均明显升高,肝脏病理显示给药组部分动物肝细胞胞浆显疏松,可伴中央静脉和(或)小叶下静脉充血。结论:连续或单次给小鼠灌胃吴茱萸水提物后对小鼠均有一定的毒性,肝脏为其毒性靶器官之一;吴茱萸相对毒性大小与产地关系密切,而与基原似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