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阻断雌激素作用通路为目的的内分泌治疗是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选择之一。氟维司群作为雌激素拮抗剂,可通过阻断并降解雌激素受体起作用。目前,临床上使用氟维司群每月250 mg作为一线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复发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二线治疗方案。相比之下,氟维司群每月500 mg可获得更好的疗效,且不增加新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对于氟维司群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一线治疗以及与其他药物联用来治疗晚期乳腺癌。该文对氟维司群在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内分泌新药的出现及对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研究的不断发展,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近年取得显著进步。氟维司群、内分泌药物之间的联合治疗以及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成为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3.
徐丹妮  张巍  牛昀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11):586-589
氟维司群(fulvestrant)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能特异性结合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抑制其下游靶基因的转录并促进ER蛋白的快速降解。随着氟维司群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耐药现象逐步突显。探索氟维司群的耐药机制、靶向机制中的核心分子是突破治疗瓶颈、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将就氟维司群的耐药机制及其联合用药等新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激素受体表达对氟维司群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的影响。方法 选取晚期乳腺癌应用氟维司群治疗的患者100例,将孕激素受体阴性者纳入观察组50例,孕激素受体阳性者纳入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发病年龄、Ki-67、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PF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发病年龄、Ki-67、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比较(P>0.05)。观察组客观有效率(ORR)、临床获益率(CBR)较对照组低(P=0.043);观察组PFS较对照组短(P=0.03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雌激素受体阳性接受氟维司群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孕激素阳性者比孕激素阴性者临床疗效好、PFS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如果疾病进展较缓慢,无内脏转移危象,内分泌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手段[1]。氟维司群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下调剂,它能高亲和力地结合、阻断并下调ER,发挥了完全的抗雌激素作用[2]。氟维司群的疗效具有剂量依赖效应[3],CONFIRM研究证实,对既往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绝经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氟维司群500 mg与250 mg治疗,二者相比,500 mg在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方面均都有显著优势[4-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00 mg氟维司群在中国ER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做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6.
【简评】 MONALEESA-3研究证实选择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yclin-dependent kinase 4/6,CDK4/6)抑制剂瑞博西林(ribociclib)联合氟维司群内分泌治疗,可给患者带来优异的临床疗效,因此这项治疗方案将积极推动强强联合内分泌治疗时代的到来,但是其有效性在亚裔人群中,仍需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证实。基于此项研究笔者有以下体会: ① 氟维司群是目前内分泌联合治疗的首选:MONALEESA-3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氟维司群单药治疗组达到了18.3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这一结果印证了此前的FIRST和FALCON等研究,提示氟维司群是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最强单药。CDK4/6抑制剂最初与AI联合治疗,后来因为氟维司群在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中的良好疗效,研究者开始关注CDK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的治疗,既往POLAMA-3和MONARCH-2两项Ⅲ期研究分别比较了palbociclib和abemaciclib联合氟维司群二线治疗的效果,证实CDK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均能显著延长PFS,整体疗效出色。此项MONALEESA-3研究结果也证明ribociclib联合氟维司群可成为对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首选。因此更多CDK4/6抑制剂将选择氟维司群作为目前联合内分泌治疗的药物。 ② 靶向联合内分泌治疗成为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新模式:MONALEESA-3等系列研究的结果显示,CDK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将成为绝经后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二线治疗的新选择,虽然联合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药治疗组高,但安全性仍在可控范围内。目前随着靶向治疗的兴起,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I3K)抑制剂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等联合内分泌治疗,都将是临床研究积极探索的方向。因此选择疗效最好的内分泌药物联合靶向治疗,进行强强联合,才可能得到最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氟维司群是一种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拮抗剂,该药对既往经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转移性乳腺癌(MBC)仍有较好疗效。本研究观察氟维司群对他莫昔芬(TAM)治疗后进展的绝经后MB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氟维司群250 mg,肌肉注射,每月1次,直至肿瘤进展。主要研究终点为至疾病进展时间(TTP),次要终点为客观有效率(ORR),缓解期(DoR)及临床获益率(CBR)。结果:本组21例患者中位TTP为4个月,ORR为19.0%,CBR为33.3%,其中部分缓解(PR)4例,疾病稳定(SD)超过24周3例,有效患者的中位DoR为8个月,1年生存率为42.8%,2年生存率为23.8%,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1个月。氟维司群的疗效与患者ER状态、术后无病生存期(DFS)及是否为初始治疗等因素相关:ER高表达者较ER低表达者更易从氟维司群治疗中获益(CBR分别为100%和17.6%,P=0.002),DFS超过2年者的CBR明显较DFS小于2年者高(分别为46.7%和0,P=0.040),氟维司群为MBC初始治疗者的CBR较非初始治疗者明显增高(分别为80.0%和18.8%,...  相似文献   

8.
雌激素受体(ER)调节剂类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ER调节剂和纯ER拈抗剂药物。选择性ER调节剂中三苯氧胺一直是治疗雌激素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首选药物,但其对ER有激动作用。1987年研发的纯ER拈抗剂氟维司群(fulvestrant),没有雌激素激动活性,且与三苯氧胺之间没有交叉耐药,因此可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与雌激素水平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肿瘤防治研究》2017,(12):862-862
阿斯利康(Astra Zeneca)公司今天宣布,FDA批准了Faslodex(fulvestrant,氟维司群)的新适应证,与CDK46抑制剂abemaciclib联合使用,治疗内分泌治疗后疾病发生进展的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MBC)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芳香化酶抑制剂耐药的晚期Luminal B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临床获益后,行氟维司群联合曲妥珠单抗维持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1例芳香化酶抑制剂耐药的晚期Luminal B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临床获益后,接受氟维司群内分泌治疗联合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维持。氟维司群 500mg 肌肉注射,每月1次,第1个月的第14天加用500mg肌肉注射1次。曲妥珠单抗6mg/kg 静滴,每3周重复。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1例,PR 1例,SD 5例,有效率(RR)为18.2%,疾病控制率(DCR)为63.6%。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8.4个月。毒副反应轻微,多为1~2级,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 芳香化酶抑制剂耐药的晚期Luminal B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有效后可行氟维司群内分泌治疗联合曲妥珠单抗靶向维持治疗,可延长其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是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的常规用药。在既往AI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中,500 mg氟维司群存在一定获益。该研究旨在探索500 mg氟维司群在既往接受AI治疗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临床实际应用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88例经500 mg氟维司群治疗的既往接受AI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疗效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观察疗效指标包括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ift rate,CBR)以及安全性。结果:中位随访11.3个月,患者的中位PFS为5.9个月(95%CI:4.2~7.5);CBR为40.0%,ORR为3.4%。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患者的PFS与转移部位数目(HR=1.92,95%CI:1.2~2.9,P=0.002)以及既往是否接受转移后化疗(HR=1.52,95%CI:1.0~2.1,P=0.022)有关。6例患者因不良事件停用氟维司群治疗。结论:500 mg氟维司群治疗既往接受AI治疗的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肯定。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是内源性及获得性耐药现象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ER是由ESR1基因编码的一种核蛋白,ESR1基因突变在ER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中具有重要作用,ESR1基因异常改变包括基因数量、基因重排以及错义点突变。ER配体结合域(LBD)突变的发现进一步加深了对内分泌耐药机制的理解。此外,研究表明,ER-LBD突变的激动构象和拮抗构象之间的动力学改变也可导致内分泌治疗耐药。目前,对内分泌治疗耐药的靶向治疗研究主要有提高氟维司群或他莫昔芬或其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及选择性ER降解剂的剂量、靶向ER共激活因子(SRC-3抑制剂)或靶向ER信号通路下游的基因(CDK4/6抑制剂),新型药物的研究有望解决内分泌治疗的耐药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R+/HER2-)乳腺癌采用哌柏西利、来曲唑及氟维司群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湖北省肿瘤医院2021年01月至2023年01月治疗的晚期HR+/HER2-乳腺癌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58),对照组给予来曲唑及氟维司群治疗,观察组给予哌柏西利、来曲唑及氟维司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同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差异。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11.29%和82.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和糖类抗原125(CA125)分别为(19.49±6.67)ng/mL、(11.54±3.34)U/mL和(43.34±17.28)U/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  相似文献   

14.
内分泌治疗(ednocrine therapy,ET)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措施之一,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s)、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和氟维司群是重要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但目前内分泌疗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原、继发耐药,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多种因素与耐药相关,如ER信号传导途径中的共激活与共抑制因子的比例,HER-2生长因子受体的高表达,各生长因子和激酶的串话调节,雌激素受体基因关键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和多态、芳香化酶基因的突变与多态以及他莫昔芬(tamoxifen,TAM)代谢异常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晚期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虽然主要使用内分泌、靶向等治疗方法,但内分泌治疗的耐药问题在临床上较常见。随着对CDK4/6、PI3K-Akt1-mTOR通路等治疗靶点和耐药机制的研究,晚期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利用基因靶向治疗等也可能成为新的突破点,同时在如何针对不同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最佳治疗时间等问题上仍存在挑战。本文将就晚期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药fulvestrant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佳玉  徐兵河 《癌症进展》2005,3(4):342-344
Fulvestrant是一种新型雌激素受体(ER)阻滞剂,其降低乳腺癌细胞中ER水平的作用明显优于三苯氧胺(TAM).初步研究表明,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fulvestrant与现有的内分泌治疗药物间无交叉耐药,其疗效略优于TAM,至少与阿那曲唑等效且副作用较小,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女性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而老年乳腺癌患者一般是指> 65岁的乳腺癌患者[2].这些患者都为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阳性占多数,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体内的雌激素主要由雄激素在芳香化酶调节下产生,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作用是阻断绝经后雌激素来源的主要途径.因此内分泌治疗老年乳腺癌疗效稳定,不良反应轻,本院23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最常见的分子类型是管腔亚型,它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一般通过手术和辅助内分泌治疗(endocrine therapy, ET)进行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治疗包括剥夺雌激素和使用选择性雌激素调节剂或降解剂,这些方法在早期和晚期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功效。在雌激素受体阳性(ER+)晚期乳腺癌的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 AI)治疗期间获得不依赖配体的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基因突变是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常见机制。临床研究表明,ESR1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原发肿瘤中,并且在晚期乳腺癌转移过程中突变频率增加,大多数是通过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后引起的。近年来已经有研究探索了ESR1突变作为乳腺癌潜在的预后和预测生物标志物的作用,并表明ESR1突变可能与乳腺癌的进一步侵袭性有关。针对ESR1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开发是对晚期乳腺癌的一个重要探索,本文主要阐明内分泌抵抗的适应机制,并重点讨论ESR1基因突变后如何...  相似文献   

19.
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由于体质差 ,对二次手术和化疗一般不能耐受。内分泌治疗由于副作用小 ,缓解率高 ,为广大医患所接受 ,特别是雌激素受体 (ER)或孕激素受体 (PR)阳性的患者 ,其治疗效果甚至优于化疗。由于雌激素来源的不同 ,绝经前后内分泌治疗药物选择有所不同。现综述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由于体质差,对二次手术和化疗一般不能耐受.内分泌治疗由于副作用小,缓解率高,为广大医患所接受,特别是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患者,其治疗效果甚至优于化疗.由于雌激素来源的不同,绝经前后内分泌治疗药物选择有所不同.现综述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