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羌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对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HPLC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羌活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羟基香豆素(1)、5,7-二甲氧基香豆素(2)、紫花前胡内酯(3)、佛手酚(4)、佛手柑内酯(5)、异虎耳草素(6)、比克白芷内酯(7)、(+)-顺式凯林内酯(8)、(-)-反式凯林内酯(9)、茴香酸对羟基苯乙酯(10)、5-甲氧基-8-羟基补骨脂内酯(11)、阿魏酸(12)、异欧前胡素(13)和异补骨脂素(14)。结论化合物2、7~9和11为首次从羌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新鲜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多种波谱分析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酸浆新鲜果实75%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蛇床子素(1)、8-甲氧基补骨脂素(2)、异茴芹素(3)、欧前胡素(4)、(-)-橙皮内酯水合物(5)、酸橙素烯醇(6)、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ethanone(7)、2,5-二甲氧基对苯醌(8)、对羟基苯乙酸(9)、(S)-methyl 2-hydroxy-2-(4-hydroxyphenyl)acetate(10)、pyrocatechol 1-O-β-D-glucopyranoside(11)、benzyl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2)、2-phenylethyl-O-β-D-glucopyranoside(13)、对羟基苯丙酸(14)、3,4-二羟基苯丙酸(15)、(1-O-p-coumaroyl)-(6-O-β-glucosyl)-β-glucoside(16)、1-O-trans-cinnamoyl-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7)、N-反式阿魏酰酪胺(18)、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9)、佛手柑内酯(20)。结论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酸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2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南五味子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佳宝  刘佳宝  崔保松  李帅 《中草药》2015,46(2):178-184
目的对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ODS、葡聚糖凝胶、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南五味子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inobatol(1)、leptolepisol B(2)、(7S,8R)-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3)、2,3-二-(3-甲氧基-4,7-二羟基-苯基)-丁基-1,4-二醇(4)、(7′S,8R,8′S)-4,4′,9-三羟基-3,3′,5-三甲氧基-9′-O-β-D-吡喃木糖-2,7′-环木脂素(5)、aviculin(6)、异落叶松脂素(7)、lawsorosemarinol(8)、(+)-安五脂素(9)、异落叶松脂素-2α-O-β-D-木糖苷(10)、原花青定B3(11)、原飞燕草素B3(12)、(-)-棓儿茶素(13)、(+)-儿茶素(14)、脱落酸-β-D-吡喃葡萄糖(15)、(-)-oleuropeic acid8-O-β-D-glucopyranoside(16)。结论化合物1~8、11~13、15、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段绪红  何培  裴林  赵建成  孟玉刚 《中草药》2016,47(17):2993-2996
目的对蛇床子(蛇床Cnidium monnieri的干燥成熟果实)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所得化合物对类成骨细胞UMR106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类成骨细胞UMR106增殖活性的测试。结果从蛇床子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6,8-二甲氧基-2-甲基色原酮(1)、5-羟基-2-羟甲基色原酮(2)、(+)-marmesin(3)、佛手酚(4)、异佛手柑内酯(5)、7-羟基-8-异戊烯二醇基香豆素(6)、murraol(7)、松柏醛(8)、间-羟基苯甲酸(9)。样品溶液浓度为1×10-10 mol/L,化合物1、3、7对类成骨细胞UMR106的增殖促进率分别是31.55%、32.39%和30.87%。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蛇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7能促进UMR106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土木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丽明  王剑  付美玲  韩松  庞婧慧  张文治 《中草药》2018,49(11):2512-2518
目的研究土木香Inula heleni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TLC和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波谱技术及参考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土木香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土木香内酯(1)、异土木香内酯(2)、4,4-二甲基甾醇(3)、11αH,13-二氢异土木香内酯(4)、11αH,13-二氢土木香内酯(5)、4(15)-环氧异土木香内酯(6)、5α,6α-环氧土木香内酯(7)、别土木香内酯(8)、异别土木香内酯(9)、木栓酮(10)、木栓醇(11)、古柯二醇(12)、β-谷甾醇葡萄糖苷(13)、羽扇豆醇乙酸酯(14)、羽扇豆酮(15)、羽扇豆醇(16)、δ-香树素(17)、羽扇豆醇棕榈酸酯(18)、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9)、(+)-丁香树脂酚(20)、3,5,3′-三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21)、3,5,6,7,3′-五羟基-4′-甲氧基黄酮(22)。结论化合物21、2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5、17、18为首次从土木香中分离得到。经过抗菌测试筛选发现化合物1、2、4、5、7~9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枯草芽孢杆菌均具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东北铁线莲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王威  刘小红  高华  张英华  李相成  范美玲  董方言 《中草药》2014,45(17):2440-2446
目的研究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东北铁线莲地上部位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松脂醇(1)、(+)-松脂醇(2)、(-)-表丁香树脂醇(3)、(+)-梣皮树脂醇(4)、(+)-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5)、(+)-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6)、(+)-表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7)、罗汉松脂素(8)、(+)-珍珠花环木脂素(9)、(+)-异落叶松脂素(10)、(7R,8R)-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1)、(7R,8S)-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2)、(7S,8R)-二氢脱氢双松柏醇(13)、木犀草素(14)、3″-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苷(15)、2″-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苷(16)、6″-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苷(1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上部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4、7~9、11、12、15~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王娜娜  李凤英  张冬艳  张烨  李娜  薛培凤 《中草药》2018,49(15):3593-3599
目的研究蒙药山沉香(羽叶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去皮的根和枝干)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法及多种柱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分离,利用理化鉴别及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山沉香醋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乙基荜澄茄素(1)、山沉香酮B(2)、3β-乙酰氧基-11α,12α-环氧-齐墩果烷-28,13β-内酯(3)、松柏醛(4)、(8R,8′R,9S)-荜澄茄素(5)、异香草酸(6)、(+)-二氢荜澄茄素(7)、6,10-环氧-4α-羟基-愈创木烷(8)、(+)-1β,4β,6α-三羟基桉叶烷(9)、麻栎木脂素B(10)、2-亚胡椒基-3-胡椒基-1,4-丁二醇(11)、4,4′-二羟基-3,3′,9′-三甲氧基-9,9′-环氧木脂素(12)、2β-羟基-α-杜松醇(13)、杜松烷-4β,5α,10α-三醇(14)、落叶松萘酮(15)、落叶松脂素(16)、4,4′9-三羟基-3,3′-二甲氧基-9,9′-环氧木脂素(17)、(-)-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9,9′-缩丙酮(18)、berchemol(19)、胡萝卜苷(20)、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醇(21)。结论化合物1、7~10、13、14和18为首次从丁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和2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水栀子中酚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sides var.radicans的酚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ODS柱色谱法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水栀子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7个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5-trimethoxy-9,9′-epoxylignane-4,4′-diol(1)、3,4-二香草酰基四氢呋喃(2)、marphenol C(3)、芥子醛(4)、对羟基肉桂酸(5)、异阿魏酸(6)、咖啡酸(7)、异秦皮啶(8)、异莨菪内酯(9)、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10)、6,7-二羟基香豆素(11)、丁香酸(12)、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3)、3,4-二羟基苯甲酸(14)、对羟基苯甲酸(15)、没食子酸-3-甲基醚(16)、没食子酸(1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水栀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异叶花椒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瑶  李定祥  闵知大 《中草药》2006,37(1):13-15
目的研究异叶花椒Z anthoxy lum d im orphophy llum的化学成分,并对从异叶花椒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新的香豆素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将乙醇提取物酸水处理,氯仿萃取部分采用硅胶、F lash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光谱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7个化合物,其中5个香豆素,分别为6-(3′-甲基-2,′3′-二羟基)丁基-7-甲氧基-8-(3″-甲基-2″-丁烯基)-香豆素(Ⅰ)、8-(3′-甲基-2,′3′-丁烯基)-2-′[(1″-羟基-1″-甲基)-乙基]-6,7-二氢呋喃香豆素(Ⅱ)、6,7,8-三甲基香豆素(Ⅲ)、滨蒿内酯(Ⅳ)、伞形花内酯(Ⅴ),1个生物碱铁屎米-6-酮(can th in-6-one,Ⅵ)和1个木脂素syringares ino l(Ⅶ)。结论化合物Ⅰ和Ⅱ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其中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异叶花椒内酯。化合物Ⅵ表现出显著的抑制口腔致病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泽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泽漆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依次鉴定为β-谷甾醇(1)、euphoscopin B(2)、对羟基苯乙酮(3)、euphoscopin F(4)、euphoscopin C(5)、nepehinol(6)、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7)、antiquorin(8)、1H-吲哚-3-甲醛(9)、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0)、泽漆内酯A(11)、euphoheliosnoid A(12)、松脂素(13)、(+)-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4)、loliolide(15)、1-(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基丙-1-酮(16)、3-羟基乙酰吲哚(17)、橙皮酰胺(18)、rayalinol(19)、3-O-β-D-吡喃葡萄糖基泽漆内酯A(20)、柚皮素(21)、4′,5,7-三羟基异黄酮(22)、槲皮素(23)。结论化合物10、17、19、20、22为首次从大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9、14~16、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分心木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HIV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冬雪  马晓玲  魏鸿雁  陆雨  马国需  陈刚  石磊岭  张晶 《中草药》2018,49(17):3992-3997
目的研究分心木Diaphragma Juglandis Fructus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活性。方法运用柱色谱方法对分心木的95%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技术与理化常数鉴定结构,通过LEDGF/p75-IN蛋白复合体ELISA筛选模型对化合物进行抗HIV活性筛选。结果从分心木95%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1)、(+)-松脂素(2)、(+)-(7R,7′R,7″S,7′′′S,8S,8′S,8″S,8′′′S)-4″,4′′′-dihydroxy-3,3′,3″,3′′′,5,5′-hexamethoxy-7,9′;7′,9-diepoxy-4,8″;4′,8′′′-bisoxy-8,′-dineolignan-7″,7′′′,9″,9′′′-tetraol(3)、2,3-二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酮(4)、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酮(5)、3′,4′-二甲氧基苯丙二醇(6)、(2S)-3,3-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2-二醇(7)、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丙-1-酮(8)、(1R,5R,6R)-6-{4′-O-[8″-(7″-(4″-hydroxy-3″-methoxyphenyl))glyceol]-3′,5′-dimeth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2-one(9)、curcasinlignan B(10)、evofolin-B(11)、(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12)、pinnatifdanin C I(13)、(+)-(7S,8S)-4,1′-dihydroxy-3,3′,5′-trimethoxy-7,8,9-trinor-8,4′-oxyneolignan-7,9-diol(14)、八角莲醇(15)、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3-羟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丙-1,3-二醇(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分心木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具有潜在的抑制HIV-1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刁克鹏  李伟  向康林  赵琳  戴胜军 《中草药》2020,51(15):3845-3849
目的研究黄果茄Solanum virginianum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对黄果茄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阐明。结果从黄果茄中发现并鉴定12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8-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黄酮(1)、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2)、秦皮素(3)、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4)、5-羟基-4′,6,7-三甲氧基黄酮(5)、二氢阿魏酰酪胺(6)、反式-N-对羟基香豆酰酪胺(7)、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8)、N-[2-(3,4-二羟基苯基)-2-羟乙基]-3-(4-甲氧基苯基)丙-2-烯酰胺(9)、N-反式香豆酰基章鱼胺(10)、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11)、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黄果茄酮;化合物2~12为首次从黄果茄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茜草地上部分木脂素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茂婷  杨柳  胡江苗  张虹  施香琴  刘守金 《中草药》2017,48(23):4856-4859
目的对茜草Rubia cordifolia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等多种色谱材料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11个木脂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表丁香脂素(1)、开环异落叶松脂素(2)、(-)-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3)、lignans(+)-demethoxypinoresinol(4)、(+)-丁香脂素(5)、异落叶松脂素(6)、橄榄树脂素(7)、(7S,8R)-二氢脱氢双松柏醇(8)、4,5′-二甲基落叶松脂醇(9)、(+)-7R,8S-5-methoxydihydrodehydroconifery alcohol(10)、5,5′-二甲氧基-7-氧代落叶松脂醇(1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杨林  郭珮怡  郭顺星  戴均贵 《中草药》2016,47(23):4137-4140
目的对国产沉香的小极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国产沉香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2-(2-苯乙基)色酮衍生物,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7-羟基-2-(2-苯乙基)色酮(1)、6,7-二甲氧基-2-(苯乙基)色酮(2)、6,7-二甲氧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3)、6-甲氧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色酮(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沉香酮J;化合物4为首次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马航赢  周玲  董伟  王月德  周堃  杨艳  邢欢欢  周敏  叶艳青  胡秋芬 《中草药》2016,47(17):2975-2978
目的对傣药翅荚决明Cassia alata细枝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方法运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用MTT法测定了化合物对NB4、A-549、SHSY5Y、PC-3和MCF-7 5种人源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翅荚决明细枝中分离鉴定了4个2-芳基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甲氧基-2-(4-甲氧基苯基)-3,5-二甲基苯并呋喃(1)、桑辛素N(2)、2-(2′-甲氧基-4′-羟基苯基)-3-甲基-6-羟基苯并呋喃(3)、桑辛素P(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翅荚决明素A,该化合物对所测试的人源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黄独鲜块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等方法,对鲜黄独块茎Dioscorea bulbifera的95%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学技术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鲜黄独药材分离鉴定了18个化合物,依次为6-羟基-2,10,10-三甲氧基-9-蒽酮(1)、薯蓣皂苷元(2)、豆甾醇(3)、3,7-二甲氧基-5,3,4-三羟基黄酮(4)、2,7-二羟基-3,4-二甲氧基菲(5)、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6)、2,7-二羟基-4-甲氧基菲(7)、2,7-二羟基-3,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8)、壬二酸(9)、8-表黄独素E(10)、1,7-双-(4-羟基苯基)-4E,6E-庚二烯-3-酮(11)、黄独素B(12)、二十五烷酸-α-单甘油酯(13)、2,7-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14)、1,7-双-(4-羟基苯基)-1E,4E,6E-庚三烯-3-酮(15)、6-乙氧基-1H-嘧啶-2,4-二酮(16)、3,5,4'-三羟基联苄(17)、黄独素F(1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7,9,13,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徐景萱  刘力  杨胜祥  况燚 《中草药》2016,47(20):3569-3572
目的研究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多花黄精地上部分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R)-5,7-dihydroxy-3-(2'-hydroxy-4'-methoxybenzyl)-chroman-4-one(1)、5,7-dihydroxy-6-methyl-3-(2',4'-dihydroxybenzyl)-chroman-4-one(2)、5,7-dihydroxy-6-methyl-3-(4'-hydroxybenzyl)-chroman-4-one(3)、(3S)-3,7-dihydroxy-8-methoxy-3-(3',4'-methylenedioxybenzyl)-chroman-4-one(4)、芹菜素(5)、山柰酚(6)、香草酸(7)、反式对羟基桂皮酸(8)、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9)、水杨酸(10)、(+)-丁香脂酸(11)、balanophonin B(12)、咖啡酸(13)、苯丙氨酸(14)和松柏醛(15)。结论化合物1、2、7、11、14和15为首次从多花黄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和12为首次从黄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李月  苗筠杰  马程遥  陈建伟  李祥 《中草药》2017,48(12):2375-2381
目的 研究番荔枝Annona squamosa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常压硅胶柱、中压制备液相与高压制备液相色谱等现代仪器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紫外、核磁、质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番荔枝种子超临界CO2提取物中分得10个邻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13R)-13-[(2R,2''R,5R,5''R)-5''-[(1S)-1,5-二羟基壬基]八氢[2,2''-双呋喃]-5-基]13-羟基十三烷基]-5-甲基-2(5H)-呋喃酮(1)、3-[(2R,9R)-2,9-二羟基-9-[(2R,2''R,5R,5''R)-八氢-5''-[(1S)-1-羟基十五烷基][2,2''-双呋喃]-5-基]壬基]-5-甲基-2(5H)-呋喃酮(2)、6-羟基-去乙酰紫玉盘辛素(3)、6-羟基-4-去氧-番荔枝太辛(4)、bullanin(5)、10-羟基-巴婆双呋内酯(6)、刺叶番荔枝素A(7)、多鳞番荔枝辛素I(8)、多鳞番荔枝辛素C(9)、番荔辛I(10)。结论 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28-羟基-番荔枝素L和4-羟基-番荔枝素Y,化合物3~7为首次从番荔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RP-HPLC等色谱分离方法,对白及的9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2-(对羟基苄基)-3-甲氧基联苄(1)、shancigusin B(2)、shanciguol(3)、arundinan(4)、3',5-二羟基-2,4-二(对-羟基苄基)-3-甲氧基联苄(5)、arundin(6)、3,3'-二羟基-2-(4-羟基苄基)-5-甲氧基联苄(7)、3,3'-二羟基-2',6'-二(对羟苄基)-5-甲氧基联苄(8)、7-羟基-2,4-二甲氧基菲(9)、bleformin B(10)、nudol(11)、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12)、2,7-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13)、bleformin D(14)、4,4'-二甲氧基-9,10-二氢-[6,1'-联菲]-2,2',7,7'-四醇(15)、gymconopin C(16)、(2,3-反式)-2-(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10-甲氧基-2,3,4,5-四氢菲[2,1-b]呋喃-7-醇(17)、shanciol(18)。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联苄类化合物,化合物2~6,9,15~18为首次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窝儿七木脂素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琛  史鑫波  侯青  宋忠兴 《中草药》2019,50(21):5193-5197
目的研究窝儿七Diphylleiasinensis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葡聚糖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结合1D/2DNMR、MS、I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窝儿七中共分离得到7个木脂素,分别鉴定为山荷叶素A(1)、(1S,2R,5S,6R)-2-(4-hydroxyphenyl)-6-(3-methoxy-4-hydr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2)、(7S,8R,7′S,8′R)-3,4,3′,4′-tetramethoxy-9,7-dihydroxy-8.8′,7.O.9′-lignan(3)、(-)-落叶松脂醇(4)、vladinol D(5)、鬼臼毒酮(6)、爵床脂素A(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首次从窝儿七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