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靶向性寡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s,ODN)“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炎症介质IL-6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圈套”ODN组和变异“圈套”ODN组.运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κB的活性及合成“圈套”ODN的体外竞争抑制,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IL-6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大鼠创伤性炎症术后3 h肝脏NF-κB的活性开始升高,在术后12 h达高峰.肝脏组织IL-6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也明显上升,与肝脏NF-κB的活性改变一致,“圈套”ODN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NF-κB活性.“圈套”ODN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IL-6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肝脏功能明显好转,而变异“圈套”ODN却没有效果.结论NF-κB“圈套”策略通过特异性抑制NF-κB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炎症介质IL-6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靶向性寡核苷酸(ODN)“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圈套”ODN组和变异“圈套”ODN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3、6、12、24、48和72h分批处死。运用凝胶迁移变动分析(EMSA)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κB的活性及合成“圈套”ODN的体外竞争抑制试验。检测血清转氨酶水平,在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损伤程度,电镜下观察肝脏超微结构改变,以线粒体的肿胀程度作为肝细胞损伤的评价指标。结果 创伤性炎症后3h肝脏NF-κB的活性开始升高,12h达高峰,72h后基本恢复正常。“圈套”ODN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NF-κB活性。血清ALT含量在伤后明显上升,于24h达高峰,肝细胞出现明显的水肿、变性和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圈套”ODN治疗6h后,大鼠血清ALT水平明显降低,肝小叶结构损伤明显好转,线粒体的肿胀明显减轻。结论 NF-κB靶向性“圈套”ODN通过特异性抑制NF-κB活性,可以有效地减轻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核因子-kB"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和"圈套"ODN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3、6、12、24、48和72 h分批处死.检测血浆转氨酶的水平,在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损伤程度.运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kB的活性及合成"圈套"ODN的体外竞争抑制试验.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NF-α和IL-6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 大鼠创伤性炎症术后3 h肝脏NF-kB的活性开始升高,术后12 h达高峰.肝脏组织TNF-α和IL-6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升,血浆转氨酶含量也明显上升,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圈套"ODN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TNF-α和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血浆转氨酶水平明显下降,光镜下肝小叶结构损伤明显好转.结论 NF-kB靶向性"圈套"ODN通过特异性抑制NF-kB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炎症介质TNF-α和IL-6的释放,从而明显改善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脂质体(liposome)介导转录因子NF—κB诱捕物(decoy)寡聚脱氧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OD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D大鼠肺部NF-κB活性及受其调控炎症基因mRNA表达和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以牛磺胆酸钠(STC)诱导SD大鼠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以假手术组为对照组,于建模后1h分别静脉注射裸ODN、脂质体/decoy ODN复合物、脂质体/scrambled ODN复合物和生理盐水,注射4h后应用电泳迁移率变动(EMSA)分析NF-κB的活性,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肺组织ICAM-1、IL-1α、IL-2、TNF—α、VCAM-1mRNA表达,同时检测氧分压、肺组织湿/干重比率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 EMSA显示脂质体/decoy ODN复合物组NF—κB活性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scrambled ODN复合物组和裸ODN组(P〈0.05),RT—PCR显示脂质体/decoy ODN复合物组ICAM-1、IL-1α、IL-2、TNF—α、VCAM-1mRNA表达小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scrambled ODN复合物组和裸ODN组(P〈0.05)。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scrambled ODN复合物组和裸ODN组相比,脂质体/decoy ODN复合物组动脉血氧分压升高,肺组织湿/干重比率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降低(P〈0.05)、结论 NF—κB decoy ODN可特异性抑制肺NF-κB活性及其调控的炎症因子ICAM-1、IL—1α、IL-2、TNF-α、VCAM-1mRNA的表达,减轻肺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核因子(NF)κB结合位点诱捕物寡核苷酸(NF—κBdecoyODN)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NF-κB活性及下游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1)鱼精蛋白-脂质体法转染NF-κBdecoy ODN:将NF-κBdecoyODN与鱼精蛋白、脂质体混合,转染至TNF—α刺激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测定转染率。(2)凝胶电泳迟滞分析测定转染NF-κBdecoy ODN后细胞NF-κB活性。(3)RT—PCR方法检测转染NF-κB decoy ODN后细胞ET-1、iNOS、ICAM-1、VCAM-1以及MCP-1mRNA表达水平。结果 当 /一比例为4时,鱼精蛋白-脂质体法转染率高达93.20%;转染NF-κB decoy ODN可抑制TNF—α激活的NF-κB活性,从而进一步抑制ET-1、iNOS、ICAM-1、VCAM-1和MCP-1的mRNA表达。结论 (1)鱼精蛋白-脂质体法是一种不受血清影响的高效率转染方法。(2)NF—κBdecoy ODN在体外通过抑制NF-κB活性,进而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核因子(NF)κB结合位点诱捕物寡核苷酸(NF-κB decoy ODN)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NF-κB活性及下游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1)鱼精蛋白-脂质体法转染NF-κB decoyODN:将NF-κB decoy ODN与鱼精蛋白、脂质体混合,转染至TNF-α刺激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测定转染率。(2)凝胶电泳迟滞分析测定转染 NF-κB decoy ODN后细胞NF-κB活性。(3)RT-PCR方法检测转染NF-κB decoy ODN后细胞 ET-1、iNOS、ICAM-1、VCAM-l以及MC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当+/-比例为4时,鱼精蛋白-脂质体法转染率高达93.20%;转染NF-κB decoy ODN可抑制TNF-α激活的NF-κB活性,从而进一步抑制ET-1、iNOS、ICAM-1、VCAM-I和MCP-1的mRNA表达。结论(1)鱼精蛋白-脂质体法是一种不受血清影响的高效率转染方法。(2)NF-κB decoy ODN在体外通过抑制NF-κB活性,进而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核因子-κB圈套对Kupper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圈套对大鼠Kupper细胞(KCs)活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大鼠KCs并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内毒素(LPS)刺激组及NF-κB圈套组,后者KCs在LPS刺激前转染NF-κB圈套。除对照组外,两个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mg/L的LPS。于LPS刺激6h后,凝胶电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NF-κB蛋白结合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KCs膜表面CD80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表达情况。结果转染NF-出圈套可以高效抑制KCs激活。EMSA结果显示NF-κB活性仅为LPS组的0.53,RT—PCR结果显示KCs CD80 mRNA表达仅为LPS组的0.46,ELISA结果显示培养上清TNF-α表达量仅为LPS组的0、37,IL-6仅为LPS组的0.60。结论NF-κB圈套可以高效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降低KCs膜表面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为活体内应用NF—κB圈套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制枯否(Kupffer)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活性对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圈套寡核苷酸组,每组均为8只大鼠。圈套寡核苷酸组于移植术前2d经供者尾静脉注入120μg脂质体包裹的NF-κB圈套寡核苷酸。移植再灌注后2h,取各组受者移植肝分离枯否细胞。凝胶迁移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枯否细胞NF-κB蛋白结合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观察枯否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及肝功能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移植肝再灌注后2h,枯否细胞NF-κB活性及TNF-α、IL-6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光镜下肝细胞大量变性、坏死,伴有肝血窦明显淤血,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胆红素总量(TBI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相反,圈套寡核苷酸组枯否细胞NF-κB活性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移植肝未见明显病理组织学改变,肝功能明显改善。结论NF-κB圈套寡核苷酸能高效抑制枯否细胞NF-κB活性,并抑制其下游有害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肝的打击和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发生时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对TNF-αmRNA表达的调节及其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急性胰腺炎组(AP组)、急性胰腺炎吡咯基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处理组(APP组)以及对照组(SO组)。分别在术后3h、6h、12h及24h检测肝组织NF-κB活性、TNF-αmRNA的表达以及血浆ALT水平。结果 AP组及APP组的NF-κB活性、TNF-αmRNA表达及血浆ALT水平分别在术后3~6h及3~24h显著高于SO组。在应用了NF—κB抑制剂的APP组,NF-κB活性、TNF-αmRNA表达以及血浆ALT水平均显著低于AP组。结论 急性胰腺炎发生时,肝脏中活化的NF-κB促进了TNF-αmRNA的表达,并参与了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活性在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Wistar 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创伤性炎症组。运用匀浆法提取肝细胞的核蛋白,运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κB的活性,检测血浆转氨酶的水平,在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损伤程度,电镜下观察肝脏超微结构改变,以线粒体的肿胀程度作为肝细胞损伤的评价指标。结果大鼠创伤性炎症术后第3小时,肝脏NF- κB的活性开始升高,第12小时达高峰,第72小时后基本降至正常。血浆ALT含量在伤后明显上升,于第24小时达高峰,同时肝细胞出现明显的水肿、变性和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结论大鼠创伤性炎症肝脏损伤后,NF-κB活性明显升高,与肝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基本一致,NF-κB在创伤性炎症肝脏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七氟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的影响,探讨其心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30例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围术期血NF-κB活性,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围术期血浆TNF-α浓度。结果:心肺转流(CPB)后两组NF-κB活性和TNF-α水平均较CPB前显著增加(P〈0.05)。CPB后各时点NF-κB和TNF-α水平,C组显著高于S组(P〈0.05)。结论:七氟醚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与活性,进而降低TNF—α浓度,减轻了CPB时的全身炎症反应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在大鼠移植胰腺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同系大鼠异位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大鼠移植术前和术后5 min静脉注射NF-κB抑制剂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roDTC)(15 mg/kg),移植术后24 h经腹主动脉取血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2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糖、淀粉酶、脂肪酶水平.测定胰腺组织NF-κB p65蛋白含量(Western blot)、TNF-α mRNA、MIP-2 mRNA、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 mRNA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移植后24 h ProDTC组和对照组血清中TNF-α、MIP-2水平、胰腺组织中NF-κB p65蛋白含量、TNF-α mRNA、MIP-2 mRNA、ICAM-1 mRNA表达、MPO活性均升高,而ProDTC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24 h血糖、脂肪酶水平在PmDTC组[(9.1±2.8)mmoL/L,(192±26)U/L]明显低于对照组[(13.0±3.1)mmol/L,(297±31)U/L,P<0.05].ProDTC组胰小叶间质水肿和胰小叶内中性粒细胞浸润较轻.结论 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后,NF-κB活化上调了TNF-α、MIP-2、ICAM-1表达从而增加中性粒细胞浸润,外源性应用NF-κB抑制剂ProDTC可以减轻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NF-κB激活在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途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较多细胞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 方法建立大鼠离体工作心脏模型,66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缺血5、15分钟和对照组于缺血0、5、15、30分钟、再灌注5、15、30、45和60分钟分别测定NF-κB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活性变化、细胞质IκBα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的表达. 结果对照组短时间缺血即引起NF-κB的DNA结合活性增强,同时细胞质IκBα水平明显下降;再灌注后NF-κB的DNA结合活性明显增强,细胞质IκBα水平有所恢复.实验组NF-κB的DNA结合活性明显受抑制,TNF-α mRNA的表达亦受到抑制. 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F-κB由两种不同的途径激活,激活的心肌NF-κB有p65-p50和p50-p50两种形式,NF-κB的快速活化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较多细胞因子表达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F-κB诱骗寡脱氧核苷酸对大鼠内毒素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LPS)组、诱骗寡核苷酸(decoy ODNs)处理组。取各组大鼠肝组织检测NF-κB蛋白结合活性(EMSA),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光镜)及肝细胞凋亡(TUNEL)。取静脉血检测AST(自动生化仪)以及TNF-α,IL-6的表达水平(ELIS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内毒素组NF-κB活性明显升高,诱发大量肝细胞凋亡,肝脏损伤明显;同时血清AST,TNF-α及IL-6明显升高(P0.01)。与内毒素组相比,NF-κB诱骗寡核苷酸处理组NF-κB活性受抑制(P0.01)、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肝细胞凋亡明显减轻,血清中TNF-α和AST表达水平降低(P0.01),但IL-6表达与内毒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诱骗策略能高效抑制NF-κB的活性,抑制其下游有害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内毒素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胰腺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七叶皂苷对其的影响.探讨七叶皂苷治疗SAP的作用机制.方法 96只雄性Wistar大鼠,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AP组、七叶皂苷治疗组).每组32只.各组分别在术后第3,6和12小时各处死8只大鼠检测胰腺组织NF-κB活性、血清TNF-α水平及胰腺病理评分,各组剩余8只大鼠观察术后24 h死亡率.结果 SAP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胰腺组织NF-κB活性增强(p<0.05),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七叶皂苷治疗组胰腺组织NF-κB活性、血清TNF-α水平、胰腺病理损害、24 h大鼠死亡率明显低于SAP组(P均<0.05).结论 七叶皂苷可以在体内抑制NF-κB在胰腺组织中的活化,减少细胞因子TNF-α过度释放.可能是其治疗SAP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脏动、静脉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在门静脉高压症(PHT)性血管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方法检测肝硬化PHT患者脾脏动、静脉和正常血管NF-κB的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NF-α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内脾脏动、静脉组织TNF-α mRNA分别为(0.24±0.12)、(0.21±0.10),显著低于肝硬化PHT组脾动脉、脾静脉TNF-α mR-NA的表达(0.38±0.21)、(0.36±0.16),(P<0.05);对照组脾动、静脉NF-κB未被检测到明显的活性,而于肝硬化PHT组检测到显著具有活性的NF-κB表达(P<0.05),且PHT组脾脏动、静脉TNF-α mRNA表达与NF-κB的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肝硬化PHT血管组织NF-κB的活化、TNF-α表达增强,可能是肝硬化PHT时内脏血管病变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核因子-κB/I-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Ⅰ—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部分肝血供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左半肝缺血90min,再灌注分0、1、2、4h等时点。用凝胶滞留电泳方法测定NF—κB的结合活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mRNA的表达量。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增高且具有时相性。再灌注1~2h NF—κB结合活性增高,4h后开始降低。肝组织中TNF—α、ICAM—1 mRNA表达在再灌注2h后升高。讨论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激活并进入细胞核内,与一些炎症因子基因启动子区特异序列结合,上调TNF—α、ICAM—1 mRNA表达,从而引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将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地氟醚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围术期血浆核因子(NF)-κB活性,ELISA法捡测围术期血浆TNF-α水平。结果两组NF-κB、TNF-α水平,体外循环(CPB)后较CPB前显著增加(P均〈0.05),CPB后各时点对照组NF-κB相TNF-α活性显著高于地氟醚组(P均〈O05)。提示地氟醚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进而抑制TNF-α活性.减轻了CPB时的全身炎症反应.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七氟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心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30例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围术期血NF-κB活性,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围术期血浆TNF-α浓度.结果 心肺转流(CPB)后两组NF-κB活性和TNF-α水平均较CPB前显著增加(P<0.05).CPB后各时点NF-κB和TNF-α水平,C组显著高于S组(P<0.05).结论 七氟醚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与活性,进而降低TNF α浓度,减轻了CPB时的全身炎症反应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养阴润燥败毒合剂治疗放射性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本实验采用直线加速器局部单次大剂量腹盆腔照射法建立放射性肠炎的大鼠模型,将36只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实验组以养阴润燥败毒合剂灌胃,对照组以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的混合液灌胃,连续7d;分别于灌胃治疗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用脱颈法处死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种炎症因子的含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肠道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mRNA和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随着灌胃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肠道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而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其中实验组大鼠血清IL-1β、IL-6含量及肠道组织NF-κBmRNA、PPAR-γmRNA表达水平变化程度更为明显,P〈0.05;两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变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养阴润燥败毒合剂治疗放射性肠炎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