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用于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的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的117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61例,患者接受TE(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方案加右丙亚胺(右丙亚胺对表阿霉素比值为10:1);化疗组56例,常规接受接受TE(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方案治疗.所有患者连续随访2年,两组采用心肌钙蛋白、心肌酶、左心室射血分数,监测治疗前、治疗后每周期、治疗完成、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时的心脏功能状态,同时观察治疗的非心脏毒性.结果 与仅接受蒽环类药物的患者相比,接受右丙亚胺治疗的患者心脏毒性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蒽环类药物从第一次应用时对心脏就产生了明显的毒性,右丙亚胺对其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p53和HER-2的表达及与蒽环类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为乳腺癌蒽环类化疗药物的个体化选择寻找新的依据.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84例乳腺癌组织中p53和HER-2的表达,分析两者的不同表达状态与蒽环类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蒽环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在p53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分别为18.87%和83.02%,较p53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好,在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分别为13.11%和85.25%,较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p53和HER-2过表达可作为蒽环类为主化疗有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初,蒽环类药物以阿霉素(doxorubicin,ADM)为代表开始应用于临床,随后20年有许多蒽环类药物问世,如柔红霉素、阿柔比星、表阿霉素(表柔比星)、伊达比星、米托蒽醌等。在结构方面,它们都具有一个脱氧糖和一个四元芳香稠环;在药物作用机制方面:蒽环类药物进入癌细胞后,破坏癌细胞DNA结构,使DNA链裂解,通过抑制癌细胞DNA和RNA的合成来达到抗肿瘤作用。淋巴瘤和白血病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急性白血病合并心脏并发症的患者15例,目的是区分蒽环类药物的治疗作用与毒副作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心脏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6.
柔红霉素是针对恶性肿瘤(实体肿瘤及非实体肿瘤)常见而有效的化学治疗药物之一,但其突出的心脏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剂量。这种心脏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分两种:(1)药物剂量相关的慢性甚至迟发型心肌病:多发生于药物连续治疗数月或者数年后;(2)急性、亚急性心肌毒性作用:多表现为初次或者两次药物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如QT间期延长、早复极综合征,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或者室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7.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蒽环类药物是最具活性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对造血系统肿瘤和实体瘤具有高效的作用。在临床化疗方案中蒽环类药物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一效应的线性关系,但是随着剂量的增加,其骨髓抑制、心脏毒性、脱发等副作用也愈加突出,尤其是心脏毒性的累积作用,限制了它的长期使用。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表现有急性、慢性和迟发性3种。较为常见的是慢性心脏毒性,多出现在治疗1年以内,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心肌病。  相似文献   

8.
三种蒽环类药物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化疗药物及方案的深入研究明显提高了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我科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1月间治疗初发白血病近 2 0 0例 ,完全缓解 (CR)率年均保持在 70 %水平。本文选择其中分别应用蒽环类药物去甲氧柔红霉素 (IDA)、米托蒽醌(MIT)、柔红霉素 (DNR)联合阿糖胞苷 (Ara- C)方案 ,连续 2个疗程治疗的初发急性白血病和应用以上方案治疗的复发患者共 96例 ,对其在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按照 FAB诊断标准 ,依据临床症状、血常规、骨髓形态学检查、细胞组织化学、免疫标记、染色体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蒽环类药物柔红霉素(DNR)在100例维吾尔族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心脏毒性反应进行临床分析.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DNR化疗后出现的心脏毒性,按患者的体表面积计算DNR的累积剂量,对比化疗前后的各项客观检查指标及临床症状.结果 100例患者中出现心脏毒性者共22例,发生率为22%,其中急性或亚急性心脏毒性15例发生率为15%,慢性心脏毒性7例发生率为7%,心肌损害出现的中位疗程数为6个疗程,中位时间为34周.本研究中DNR的心脏毒性在不同累积剂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r=O.443,P=0.000),其中心律失常、非特异性ST-T改变发生率在药物不同累积剂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肌酶升高、TNT升高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在药物不同累积剂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毒性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O.210,P=0.042),55岁以下年龄组心脏毒性的发生率更高.在55岁以下年龄组,女性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危险性更高(r=0.351,P=0.005),而55岁以上年龄组未表现出以上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表明维吾尔族白血病患者DNR的心脏毒性与药物的累积剂量、患者的年龄具有明显相关性,与患者的性别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限制药物的累积剂量以减少心脏毒性的发生,对于维吾尔族老年患者、女性患者应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0.
张玉梅  孔令改  张志丹 《吉林医学》2010,31(12):1603-1604
目的:降低化疗药物渗漏风险的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对乳腺癌术后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发生渗漏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药物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渗漏后不同处理方式等影响护理安全。结论:化疗前评估可降低渗漏的发生率;化疗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渗漏的先兆;对化疗渗漏应及时、正确的处理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靶向给药治疗仪导入中药离子与西药抗生素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盆腔炎20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02例,联合应用靶向给药治疗仪及抗生素治疗;对照组102例,单用抗生素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达89.2%,复发率4.9%;对照组治愈率达18.6%,复发率为42.2%,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用靶向给药治疗仪导入中药与西药抗生素综合治疗比单一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蒽环类药物致心肌病的临床特征、高危因素、检测手段、预防和治疗手段.方法 总结4例蒽环类药物致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回顾分析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儿在2.5 ~6.5岁时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开始化疗,1例化疗8个月时出现心慌,未重视.4例均在化疗结束后逐渐出现水肿、胸闷、活动后气促、肝脏肿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柔红霉素总剂量达525 ~1038mg/m2.超声心动图类似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以左心扩大为主的全心扩大,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经抗心衰治疗,1例患儿在1年后死亡.另3例存活4~6年以上,曾有过一段时间的临床症状相对稳定期,但是疾病仍然会缓慢进展.结论 蒽环类药物致心肌病一旦发生将是不可逆性的改变,虽然合理的抗心衰治疗能使病情暂时稳定.药物累积剂量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化疗前中后可选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清学指标等监测药物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任红军  崔秀洁 《中外医疗》2012,31(15):106+108-106,108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方法将76例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化疗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联合化疗,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观察两组病人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脏毒性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能有效预防和减轻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抗生素(左氧氟沙星+药物敏感内抗生素)超声电导靶向经皮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同种类抗生素超声电导经皮靶向给药(观察组)和传统全身静脉用药(对照组),对比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前列腺液,并观察不良反应足半年复发率,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半年复发率为13.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15%,半年复发率为40.44%。两组疗效及半年复发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生素超声电导靶向经皮给药与传统静脉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相比,疗效更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蒽环类化疗药物是一类广谱抗肿瘤药物,但在治疗的同时常伴有广泛的急性和迟发性心脏毒性,有时可直接影响化疗方案的执行。因此,早期心脏毒性的监测尤为重要。在心脏毒性监测的各种检测方法中,超声心动图是常用、较有价值的方法,其中心脏舒张功能是一个更敏感反映肿瘤患者使用蒽环类药物后引起心脏毒性的指标。该文对超声心动图评价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18.
蒋映丰 《海南医学》2011,22(12):138-141
蒽环类药物对于多种癌症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但它的心脏蓄积性毒性却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唯有在早期发现并停药是避免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关键。新近推出的速度向量成像技术为评价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肌损害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就ANTH心脏毒性产生机理、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变化以及VVI的基本原理、优越性、可行性、局限性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治疗肿瘤是现代医学的巨大成功。目前发达国家肿瘤儿童的5年存活率已超过70%。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时间的延迟,人们又面临新的挑战。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在治疗30年以后慢性健康问题的发生率高达73%,  相似文献   

2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244-247
蒽环类药物已普遍应用于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特别是心脏毒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唯一获批的预防蒽环类所致心脏毒性的药物为右雷佐生,但其临床使用仍存在一定限制。因此,探究能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药物是肿瘤心脏病学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近年研究认为极具应用前景的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