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坚 《中外医疗》2009,28(30):163-164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SPN患者行增强CT扫描,分别在平扫及增强后30s、1min、2min、3min、4min测量病灶的CT值,进行分析。结果增强扫描后肺癌和炎性结节的CT值均明显高于平扫CT值(P〈0.05);但是良性结节增强扫描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增强扫描肺癌、炎性结节与良性结节的CT强化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经过增强扫描后,肺癌、炎性结节、良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增强CT扫描能显示SPN的强化特征并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不同肺内孤立性小结节动态CT增强扫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肺内孤立小结节60例,其中小肺癌38例,炎性结节10例,结核球12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注药后30s、1min、2min、3min、4min、5min、6min的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病灶平扫CT值及不同时间增强扫描CT值,做出不同病变CT值的时间-密度曲线。结果:小肺癌与结核、炎症的平扫CT值无显著差异。结核球的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小肺癌和炎性结节,但炎性结节与小肺癌的CT强化程度无显著差异。小肺癌、炎性结节和结核球三种病变增强后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和强化形式不同。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肺内孤立小结节60例,其中小肺癌38例,炎性结节10例,结核球12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注药后30S、1min、2min、3min、4min、5min、6min的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病灶平扫CT值及不同时间增强扫描CT值,做出不同病变CT值的时间一密度曲线。结果 小肺癌与结核、炎症的平扫CT值无显著差异。结核球的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小肺癌和炎性结节,但炎性结节与小肺癌的CT强化程度无显著差异。小肺癌、炎性结节和结核球三种病变增强后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和强化形式不同。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评价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SPN)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54例SPN患者行CT检查,男28例,女26例,年龄25~84岁。常规扫描后进行薄层扫描,薄层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层厚为3mm,螺距1.0。分析CT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肺癌和炎性假瘤增强后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斑片状强化,结核球无强化或边缘强化。依据平扫征象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53%。以净强化值>20HU为界值,依据增强表现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57%。结论依据CT平扫特征及增强表现,结合病史可以对SPN的良恶性做出基本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肺内孤立性结节鉴别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肺内孤立性结节强化程度与血管丰富程度的关系,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病理证实的肺癌42例,炎性假瘤36例,结核瘤22例。术前以2.0ml/s的速率注入碘造影剂100ml,25s、50s行双期增强螺旋扫描,观察病灶强化程度并做逐一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的强化程度等于炎性假瘤大于结核瘤。恶性肿瘤的强化典线呈光滑弧形上升曲线,炎性假瘤曲线呈锯齿形上升曲线,结核瘤强化曲线呈渐平线或直线。结论:CT平扫对于无特异性肺内孤立性结节不能鉴别其性质,常规增强CT扫描恶性肿瘤与结核瘤的强化程度、形态不同可以进行鉴别。但恶性肿瘤与炎性假瘤强化形态、强化程度相似,故不易鉴别。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恶性肿瘤与炎性假瘤、结核瘤强化曲线不同可以给予鉴别,这与病灶含血管丰富程度、发生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肺内孤立小结节病灶的定性诊断。方法 :收集我院 4 a来经 X线平片或 CT平扫发现肺内孤立小结节病例 ,进行 CT动态增强扫描后经手术、活检确诊为周围型肺癌、结核瘤、错构瘤、炎性结节共 5 2例 ,分析良恶性病灶各自不同的影像表现。结果 :恶性病灶大部分呈分叶状结节 ,边缘毛糙 ,增强扫描 ,时间 -密度曲线上升 ,CT值增加 2 0 Hu以上 ,良性病灶边缘光滑或浅分叶状 ,时间 -密度曲线无上升改变。结论 :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是鉴别肺内孤立小结节病灶良恶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CT检查如何更有效地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特征和内部结构。方法:搜集我院14例SPN患者的CT资料,结合文献分析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SPN中的应用。结果:在常规扫描基础上给予薄层、靶扫描、图像后处理等,提供更多有价值影像信息,增强扫描恶性结节强化值均大于20HU,炎性假瘤边缘显著强化,肺硬化性血管瘤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基层医院对SPN可以结合多种扫描方法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充分显示肺结节征象,综合分析,可作出比较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鲁勇  肖香佐  曾献军 《中外医疗》2012,31(34):167+169-167,169
目的研究并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定性价值。方法以该院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共收集的5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分别为患者进行平扫与增强之后的15s、75s、135s以及195s测量患者的病灶CT值,进而观察患者病灶的时间—密度曲线,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肺癌、肺炎性结节以及肺结核结节的平扫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强扫描可以较为清晰的显示小肺癌与结核瘤的CT强化程度,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肺癌、肺炎性结节以及肺结核结节3种疾病的密度曲线形态不同。结论动态CT强化扫描能够较为清晰的扫描出孤立性肺炎结节的特征,对于该项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性与恶性的有效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孙秀丽 《中外医疗》2015,(2):167-16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于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鉴别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SPN患者106例常规进行CT灌注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统计检查结果,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核瘤的BF、BV及PS显著低于小肺癌以及炎性结节(P<0.05),而小肺癌与炎性结节的BV及BF无明显差异(P>0.05),小肺癌的PS显著高于炎性结节(P<0.05);增强扫描后小肺癌和炎性结节显著高于结核瘤(P<0.05),增强120 s和180s时炎性结节显著高于小肺癌(P<0.05),结核瘤无明显增强,时间-密度曲线表现为平坦型。结论 CT灌注成像对于SPN具有较高的诊断鉴别价值,联合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胡久民  张自力  邹文远 《西部医学》2012,24(1):140-141,143
目的探讨MSCT多期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8例经16层螺旋CT诊断并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回顾性分析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平扫病灶呈低密度,边缘模糊。增强后边缘显示清晰,动脉期均未见明显强化,门脉期3例无明显强化,5例周边呈轻度强化,其中有3例病灶内呈中心小结节样强化或钟乳样强化,延迟期病灶周边仍轻度强化,且范围缩小。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可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对肝脏炎性假瘤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建伟 《当代医学》2011,17(25):108-111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评价孤立性肺结节,探讨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SPN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建立时间-密度曲线(TAC),统计分析CT灌注参数和强化指标,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渗透系数(PS)、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小肺癌、炎性结节、结核瘤具有不同的时间-密度曲线(TAC);小肺癌与炎性结节的BV、PS值均明显高于结核瘤组P〈0.001,小肺癌组和炎性组之间的BF、BV、MTT值无明显差别P〉0.05。但小肺癌组的PS明显高于炎性组。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螺旋CT灌注成像与常规动态增强扫描结合有利于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及CT动态增强扫描定性价值.方法 2000年-2010年间,选择6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先常规扫描用于结节定位,再行薄层(3 mm~5 mm)平扫,后经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100 mL,对选定的结节中心行动态CT增强扫描,测量病灶增强前后的CT值.结果 肺内孤立结节体积越大恶性概率越高;短细毛刺及深分叶和锯齿状突起多见恶性肿瘤征象;CT值一般高于160 Hu为良性;肺炎性结节以重度强化为主,净增值〉60 Hu,动态曲线呈持续上升型,肺癌性结节以轻~中度强化为主,净增值为20~60 Hu,动态曲线呈缓慢持续升高型,肺结核结节以轻度强化为主,净增值〈20 Hu,动态曲线呈平坦型.结论 肺内孤立性结节形态及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先对病灶进行平扫,以3ml/s速率注入造影剂80~100ml后30s、1、2、3、4、5、7min对病灶进行薄层增强扫描,分析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T-DC)及强化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82例肺结节中恶性62例(均为肺癌),良性20例。恶性结节强化值(38.5±14.5)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18.2±16.2)Hu(P<0.01)。在强化特征方面28例肺癌出现高密度点条状强化,30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不均匀,3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均匀,4例结核球和1例炎性假瘤呈环状强化,8例结核球不强化。恶性结节增强后,CT值立即升高,3分钟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特别是结核球增强后,CT值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出现。周围型肺癌强化类型以中重度结节状强化为主,肺结核球以无强化或轻度边缘性强化为主。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螺旋CT快速成像,薄层扫描的优点,进一步了解肿瘤血管成像机理,掌握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搜集38例肺孤立性结节患者,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以3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100ml)。记录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查找手术病理切片及临床追踪。结果恶性与炎性结节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但炎性结节强化峰值提前于肺癌。炎性与良性结节增强的CT值无显著差异。炎症结节的峰值位于注药后30S附近,而小肺癌的峰值位于1~3min。结核结节无明显强化。结论 MSCT增强扫描依肿瘤血管峰值时间有助于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孤立性肺结节CT动态增强扫描的实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CT动态增强扫描的实用技术方法及其诊断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98例孤立性肺结节,行CT动态增强扫描,延时时间为30、90、180、300、480秒,计算结节病灶的增强值及结节/主动脉强化峰值比:描绘三组结节动态增强扫描时间-密度曲线,比较其形态特点。结果恶性和活动性炎性结节的增强值及结节/主动脉强化峰值比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二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结节常规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不同,有利于三组结节间的鉴别诊断。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三组SPN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喜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89-90,92
目的运用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诊断肺孤立性结节(SPN)。方法选取30例周围型肺癌病例和12例肺结核球病例,分别行常规扫描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比较分析平扫CT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结果。结果肺癌在增强CT后30~180S各期cT值均显著高于平扫CT值,且高于同期肺结核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111.P:0.000)。而肺结核在CT增强后各期CT值与平扫CT值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F=9.940,P=0.085)。肺癌患者中18例结节状均匀强化,12例不均匀斑片状强化,肺结核患者中有类圆形强化8例,不均匀强化2例.无强化2例。增强后肺癌诊断准确率达96.7%(29/30);肺结核准确率达83_3%(10/12)。结论SPN的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能够帮助鉴别诊断肺癌和肺结核。  相似文献   

17.
《右江医学》2017,(1):77-80
目的探讨肺尖孤立性结节的CT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尖结节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56个病灶中有32个肺癌,16个肺结核,8个炎性假瘤。发生率最高的是肺癌,占57%(32/56),其次为肺结核,占29%(16/56)。肺癌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集束征发生率较肺结核及炎性假瘤高。而肺结核空洞、钙化的发生率较肺癌及炎性假瘤高。肺癌、肺结核、炎性假瘤三者的各CT平扫征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提示肺癌及炎性假瘤以轻-中度强化为主,肺结核表现为轻度或无强化。肺癌、肺结核、炎性假瘤在CT增强扫描时,三者在CT增加值幅度<20 HU、21~40 HU、41~60 HU,>60 HU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463,P=0.002)。结论 CT在肺尖孤立性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小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CR、DR、CT平扫后发现的肺内小结节,以2.5 ml/s速率注入造影剂后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3 min后薄层扫描。动态观察其强化形态、分析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恶性结节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恶性结节明显强化,强化值较高,1 min内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强化迥异,无明显峰值出现。结论:动态增强CT对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的鉴别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CT薄层增强扫描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对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薄层增强扫描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观察结节边缘、内部结构、大小、特殊征象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增强前后CT值变化及强化规律、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鏊刺价值。结果薄层扫描技术,能更加清楚地显示结节的内部结构、边缘征象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恶性结节增强前后的CT值提高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或不规则强化。恶性结节增强后在动脉期CT值即升高,80s左右迭强化峰值,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增强后CT值上升缓慢,无明显峰值出现,包膜样强化或无明显强化。平扫和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5.8%和90.2%。结论CT薄层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薄层扫描、静脉内对比剂的正确使用以及结节强化CT值的准确测量是肺结节CT检查技术中的三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CT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结核球、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资料与方法对14例孤立性肺结节进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其中肺结核球7例,肺炎性假瘤7例,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观察最高强化值和出现的时间。结果 7例结核球中5例无强化,2例环状强化。7例炎性假瘤均呈显著高度强化,最高强化值均在100HU以上,最高强化值出现的时间分别为26秒、28秒、30秒、32秒、33秒、110秒和122秒。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能反应肺结节的血供特点,对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