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三生旋覆山药汤加减配合DC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中晚期胃癌4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拟三生旋覆山药汤加减配合DC方案化疗治疗24例,对照组单用DC方案化疗24例。结果:治疗组CR1例,PR10例,RR45.8%;对照组CR0例,PR10例,RR41.7%(P0.05);1年、2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3年生存率及中位O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以及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方面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虽然在肿瘤局部控制率上与单用化疗组无明显差异,但毒副反应轻,使部分病人的生存时间得到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华蟾素胶囊,比较2组患者近期客观有效率、稳定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近期客观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药物和单纯化疗药物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均有疗效,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不良反应,但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G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探讨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5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参麦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输注d1~10,联合GP方案全身化疗,吉西他滨1000mg/㎡静脉滴注30min,d1、8,顺铂25mg/㎡静脉滴注2h,d1~3,每3周重复;对照组25例,仅行GP方案全身化疗;两个疗程为1个评估周期,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的含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44%vs 36%,无显著差异(χ2=0.33,P=0.56);疾病控制率(CR+PR+SD)分别是84%vs 60%,有显著差异(χ2=3.87,P=0.049),不良反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下降幅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6);而治疗无效者治疗组前后血清TNF-α差异有显著性(P=0.013),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97)。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能够显著降低晚期NSCLC患者血清TNF-α水平,提高疾病控制率,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安胃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予注射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胃汤口服。2组均3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近期疗效,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41.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近期疗效相当。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胃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能明显减轻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艾迪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设计,选取同期住院的恶性肿瘤病人84例,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放化疗基础上予艾迪射液。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胃肠道反应、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CR)17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NC)7例,恶化(PD)4例,总有效率75、0%。对照组CR13例,PR9例,NCl2例,PD7例,总有效率53、7%,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210)。治疗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治疗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联合艾迪注射液虽未能提高放化疗的近期疗效,但能明显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养阴清肺方结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养阴清肺方协同化疗治疗中晚期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39例中晚期SCLC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NP方案化疗,治疗组化疗同时服用养阴清肺方,对照组单纯用IP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为70%,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为70%,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为47.3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比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养阴清肺方协同N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SCLC近期疗效较为满意,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8.
参芪六味地黄汤加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评价参芪六味地黄汤配合放疗对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9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在放疗的同时服用中药参芪六味地黄汤,从放疗开始连续用至放疗结束;对照组只行放射治疗。治疗完成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91.8%,完全缓解率(CR)53%,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75.5%,完全缓解率(CR)42.9%,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0.05)。治疗毒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和骨髓抑制。毒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组12.2%,对照组27.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P〈0.05)。结论:参芪六味地黄汤加放疗可明显提高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减轻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艾迪注射液联合MF/CF方案化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MF/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晚期胃癌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艾迪注射液联合MF/CF方案治疗,对照组25例,单用MF/CF方案化疗。四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判定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25例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4例,有效(CR+PR)17例,总有效率68%。对照组25例CR2例(8%),PR13例(52%),有效15例(60%)。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恶心、呕吐、脱发、口腔溃疡、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MF/CF方案较单纯应用MF/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相当,但前者能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活血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加用益气健脾活血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健脾活血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能有效缓解症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FOLFX4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即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行FOLFX4方案化疗,并配合中医健脾理气,软坚散结治疗,对照组单纯行FOLFX4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PR+CR为42.11%,对照组PR+CR为31.58%(P<0.05)。结论:中药加FOLFX4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纯FOLFX4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张氏益胃汤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中晚期胃癌患者T细胞亚群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OFL方案化疗,治疗组在OFL方案基础上加用张氏益胃汤联合治疗。结果实体瘤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56.67%,受益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36.67%,受益率70.00%,两组比较,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受益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T细胞亚群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张氏益胃汤联合OFL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控制肿瘤,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丁峰 《中医药学刊》2014,(9):2289-2291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临床效果,为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9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按照临床试验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疗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鸦胆子油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CR)15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13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为64.58%,对照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13例、进展14例,总有效率为43.7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生活质量提高31例,稳定13例,降低4例,对照组生活质量提高18例,稳定12例,降低18例,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情况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有11例,发生率为22.92%,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有29例,发生率为60.4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3年生存率治疗组为91.67%(44/48),而对照组为75.00%(36/4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4.
李杰  高陆  张虹 《天津中医药》2020,37(11):1250-1254
[目的] 观察苓桂术甘汤对心阳虚证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胃动力的影响,探讨苓桂术甘汤治疗CHF患者胃动力下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90例患者按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各30例,3组均给予规范化抗心力衰竭治疗,同时西药组加莫沙必利,中药组加苓桂术甘汤,分别对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的消化道症状积分、胃排空时间、脑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2周,与对照组相比,另两组患者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GSRS)评分、BNP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均下降,胃排空时间缩短,且GSRS评分、胃排空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患者BNP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下降幅度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2周比,3组患者各指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另两组患者,中药组患者各指标下降的幅度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LVEF值在治疗后4周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且中药组患者LVEF值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苓桂术甘汤可降低心阳虚证CHF患者GSRS评分、BNP水平,提高LVEF值,缩短胃排空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莫沙必利。同时,随诊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六磨汤治疗返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组,中药组37例口服加味六磨汤,西药组32例口服奥美拉唑、新纳络。结果: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均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在总有效率、胃脘疼痛、呕苦吞酸、胃脘部压痛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中药组在腹胀、嗳气、胃脘烧灼感的显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药组不良反应率5.4%,西药组不良反应率34.4%,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加味六磨汤具有较好的抑制胆汁返流的作用,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治疗BRG。  相似文献   

16.
宋科  张国妮 《河南中医》2020,40(4):609-612
目的:观察四妙勇安汤辅助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90例。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妙勇安汤治疗,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22%,观察组有效率为95.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尿酸(blood uric acid,BUA)及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微球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妙勇安汤辅助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改善肾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链接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随机将120例患儿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西医和西医治疗方案。以实验室检查参数和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问卷得分为指标,观察患儿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1)疾病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主症均有好转,积分均减少,(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浮肿方面疗效相当,无明显差异(P=0.241>0.05);在治疗蛋白尿、血尿、血浆白蛋白、胆固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3)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生活质量积分比较均(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Z=-4.342,P=0.036<0.05,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链接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组,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FD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西药组、中药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西药组口服莫沙必利分散片,中药组口服半夏泻心汤,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电节律的变化和胃肠激素变化情况。结果:西药组有效率为82.5%,中药组有效率为92.5%,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低于西药组,治疗组低于中药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可显著提高胃电主频率、电幅值及减低胃电节律紊乱系数,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著提高患者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降低患者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成分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olypeptide,VIP),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寒热错杂型FD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促进胃肠蠕动、提高胃肠动力、调节胃电图及其胃肠激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方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综合组,每组各30例。中药组给予健脾化痰方口服,西药组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喷鼻,综合组给予健脾化痰方口服联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进行治疗。观察三组患儿治疗前后患儿腺样体鼻咽腔比例(A/N),并采用OSA-18生活质量评分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A/N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综合组患儿的A/N较中药组及西药组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治疗后睡眠障碍评分、身体状态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综合组与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在情绪状态评分及白天影响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痰方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A/N,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三位一体化"治疗残胃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8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针刺和降逆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三位一体化"辨证理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泌素和胃动素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73.8%,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三位一体化"治疗残胃引起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显著降低食管反流症状、上消化道动力症状以及舌脉表现等积分,且显著提高胃泌素与胃动素的水平,进而防止食物反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