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应用对慢性肾衰竭静脉置管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静脉置管长期血液透析患者85例,根据防治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置管首次透析后即开始采用尿激酶封管法和滴注法防治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对照组置管首次透析后先采用常规肝素封管,待出现导管功能不良时再开始采用尿激酶封管法和滴注法防治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观察比较两组透析6个月后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次数和首次导管功能不良出现时间;两组透析1、3及6个月时的血流量及静脉压;两组透析前及透析6个月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酶时间;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首次导管功能不良出现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透析3、6个月时观察组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静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6个月时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仅对照组PT降低(P<0.05);观察组透析6个月时PT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应用尿激酶可有效防治慢性肾衰竭静脉置管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且安全性良好,是一种防治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频率尿激酶滴注法对于维持性透析带涤纶套的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6例已形成纤维蛋白鞘的置管病人,在每次透析上机前给予尿激酶滴注,尿激酶浓度为100 ml生理盐水加入尿激酶10万U,时间持续60 min.结果:干预治疗1个月后6例病人均导管恢复通畅,有2例病人3个月后再次形成纤维蛋白鞘,但经频繁滴注治疗后仍然有效.结论:大频率尿激酶滴注法对于纤维蛋白鞘的干预治疗效果较好,可维持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的通畅性,达到满足透析充分性所需的血流量,增强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内纤维蛋白鞘形成的防治方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来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救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就诊的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留置导管时就应用尿激酶进行封管及滴注;对照组患者在出现导管的不良反应后再使用尿激酶进行封管及滴注。6个月后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功能、静脉压、平均血流量、凝血的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动脉端与静脉端导管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首次发生导管功能不良反应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置管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量及静脉压差别不大;置管3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平均静脉压两组差别不大;置管6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平均静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早期进行尿激酶的封管及滴注能有效防治导管纤维蛋白鞘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该院以带隧道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5例,分析其发生导管功能障碍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及护理措施。结果 75例84例次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患者中23例次发生导管功能障碍(发生率27.3%),其中血栓和纤维蛋白鞘16例次(发生率19.0%)。结论导管尖端贴壁、纤维蛋白鞘形成、导管扭曲打折、血栓形成是引起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通过严格掌握留置导管的使用方法、肝素封管技巧、及时尿激酶溶栓,可降低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激酶不同给药方法对血液透析用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尖部血栓及纤维蛋白鞘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透析中心置入半永久性导管进行透析的病人45例,根据病人凝血功能及近期有无外伤、出血、手术等情况,决定使用尿激酶的不同给药方法.结果 置管的45例病人除一例在外院透析未使用过尿激酶预防治疗而出现导管失功外,其他病例均功能良好.结论 采用定期尿激酶滴注和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可维持半永久性导管的通畅性,达到满足透析充分性所需的血流量,增强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封管对中心静脉长期导管功能改善的作用以及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使用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透析超过2个月的肾病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每周第一次治疗时给予尿激酶封管法,对照组始终给予肝素封管法,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12个月内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的功能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使用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尿激酶封管对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的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冲式封管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封管法封管,观察组运用脉冲式封管法封管.观察两组中心静脉导管堵塞情况.结果:观察组回抽血液阻力,透析机静脉压,最大稳定血流量,堵塞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式封管法对维护中心静脉导管通畅作用明显,能有效降低导管堵塞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陈红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3064-3064
目的 总结小剂量尿激酶持续腔内泵入溶解深静脉永久性导管内血栓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6例因血栓形成致深静脉永久性导管功能不良者予以氯化钠溶液50 ml加尿激酶10万U持续腔内缓慢泵入,结束后用氯化钠溶液2ml加肝素钠100 mg加尿激酶10万U封管.结果 经治疗及护理后,6例患者透析时血流量均正常,未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持续腔内泵入溶解深静脉永久性导管内血栓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透导管不同封管方法的临床结果。方法将2009--2012年使用血液透析导管作为透析通路的老年透析患者按导管封管液配制方法不同分别设为对照组(尿激酶20000U+肝素50nag)和观察组(尿激酶20000U+肝索50mg+低分子肝素4100IU),对2组患者的透析导管堵管率、出血风险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导管堵管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20000U+肝素50mg+低分子肝素4100IU肝素封管法可延长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双腔管透析使用寿命,且出血的风险并未增加,能有效降低老年透析患者的导管堵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深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自2010年4月~2011年1月,本研究对28例使用深静脉临时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拔管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其中13例患者在拔管后1个月再次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导管纤维蛋白鞘的情况.结果 28例患者中,2 6例患者超声可见导管表面纤维蛋白鞘形成,检出率为92.9%,追踪随访13例患者,拔管后1个月时超声仍可见静脉插入点处纤维蛋白鞘膜状物原位存在.28例患者中15例拔出纤维蛋白鞘,拔出率为53.6%.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到纤维蛋白鞘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是1种临床易于操作和掌握的观察、诊断纤维蛋白鞘的方法,有利于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功能的维护.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9.
The adequacy of implementation of present proteinuria diagnostic thresholds under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examined. Th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ll urine samples of pregnant women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010. The amount of protein in urine was concurrently evaluated by turbidimetric analysis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ic analysis with pyrogallol red, "dry chemistry" technology (the diagnostic strip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entioned techniques of analysis of protein in urine provide independen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olorimetric analysi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t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However, in case of pregnant women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shifted from 0.120 to 0.150 g/l.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