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后路经椎弓根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手术矫形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自2006年8月~2010年3月对1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采用经椎弓根截骨脊柱短缩矫形术式治疗.结果 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术前JOA评分平均(13±1.75)分,术后平均(20.98±2.40)分,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改善率0.504±0.121.术后Frankel分级5例由C级恢复到D或E级,9例由D级恢复到E级;术前后凸Cobb角(34.20±10.43)°,术后Cobb角(2.94±2.73)°,术后平均畸形矫正率85%以上.末次随访显示所有椎间截骨面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并发症.结论 经椎弓根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具有减压充分、矫正率高,而且创伤较小等优点,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2.
Qi Q  Chen ZQ  Guo ZQ  Li WS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8):551-555
目的探讨采用以脊柱前方垫高后方闭合为技术特征的新型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3年以来,采用新型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8例。其中男、女各4例,年龄14~58岁,平均35岁。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为73°(42°~90°),3例合并脊柱侧凸的Cobb角平均为25.7°。术前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2例、E级4例。8例均伴有较为严重的胸腰背部疼痛,3例伴有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手术方式均为:单纯后路经双侧关节突关节、椎间隙楔性截骨,切断前纵韧带,先行脊柱前方撑开垫高(将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截骨面),再行脊柱后方加压闭合及椎弓根螺钉器械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h(3.5~6.0h),平均术中出血量2280ml(700~4200ml)。术中有1例血压曾一度偏低,术后脑脊液漏1例,此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为8.3°、平均矫正度数为64.7°、平均矫正率为88.6%;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为18.7°、平均矫正度数为7°、平均矫正率为27.2%。术后平均随访12.8个月(5~23个月),X线片可见原截骨平面均已发生骨性融合,胸腰背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2例、E级5例;3例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者中2例术后症状有改善。结论与现行常用的单纯闭合楔形截骨术式相比,新型脊柱截骨矫形术可有效地避免脊柱过度短缩和脊髓扭曲、折皱的发生,提高了脊柱闭合截骨的安全性;同时也明显地提高了单一节段脊柱后凸畸形的安全截骨矫正度数。可适用于40°~90°的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后路椎间隙楔形截骨矫形术中应用后路经椎弓根“部分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9月~2006年10月,在后路椎间隙楔形截骨矫形术中应用“部分蛋壳”技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9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为71°(45°~93°)。采用后路经椎弓根“部分蛋壳”技术,对顶椎和/或相邻楔形变椎体予以楔形截骨。结果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单侧神经根功能障碍,1例肺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为12.4°,平均矫正度数为58.6°,平均矫正率为82.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部分蛋壳”技术能够在充分保护脊髓和神经根的前提下实现对椎间盘和部分椎体的切除,在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后路椎间隙楔形截骨矫形术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蛋壳"技术单椎体截骨治疗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2005年8月至2008年9月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一期后路经椎弓根"蛋壳"技术单椎体楔形截骨治疗17例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1例,女6例;年龄26~58岁,平均42.3岁;其中创伤后胸腰椎后n畸形14例,陈旧性结核脊柱后凸畸形3例;后凸Cobb角32°~63°,平均45.1°±17.3°;矢状面平衡距离12.5~19.0 cm,平均(16.5±2.8)cm.8例患者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5例.结果 手术时间160~230 min(平均185 min),术中出血800~1450 mL(平均1150 mL),术后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无伤口感染,所有患者腰背部疼痛、外观及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8~33个月).8例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脊柱后凸Cobb角(9.2°±7.9°)及矢状面平衡[(7.5±2.4)cm]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矫正无明显丢失.结论 一期后路经椎弓根"蛋壳"技术单椎体截骨是治疗轻中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技术矫正后凸畸形效果满意,腰背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可使脊髓和神经根充分减压(360°减压),同时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脊髓、神经根和椎体侧前方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后路单节段截骨联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5月-2004年1月,采用后路单节段楔形截骨联合AF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后凸畸形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7~64岁。病程10个月~3年。结核性后凸畸形9例,骨折继发性后凸畸形4例,发育性后凸畸形2例。病变椎体:T5~104例,T11~L29例,L3、L4各1例。术前Cobb角为47~81°,平均61°。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C级各1例,D级4例,E级2例;余7例有程度不同的神经根病损症状和体征。结果术后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Cobb角为0~55°,平均30°。后凸畸形明显改善,矫正率为32%~100%,平均68%。Frankel分级:A级、D级各1例,E级6例;7例神经根病损患者症状体征均恢复正常。X线片示患者术后4~5个月植骨融合。1例术后2年出现迟发性切口感染,取出内植物后愈合,其余患者未发现内植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局限性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单节段楔形截骨术能够较好地解除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或牵张、矫正畸形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1月,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1~68岁,平均53岁.先天性脊柱畸形2例,结核性后凸9例,陈旧创伤性后凸13例.Frankel分级:E级14例,D级8例,C级2例.后凸顶点分别位于:T115例,T1210例,L1 7例,L2 2例.脊柱后凸Cobb角为37~65°,平均46°.结果 术后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2.5年.根据自定评价标准,疗效优15例,良7例,可2作者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河南南阳,473009)通讯作者,汤立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外科,E-mail:tlxin1968@126.com例,优良率91.7%.术后3个月Cobb角为4.2~5.1°,平均5.3°,平均矫正率87.6%.术后2例Frankel C级均恢复至D级;8例D级中5例恢复至E级,3例无变化;余患者仍为E级.术后8~12个月X线片可见原截骨平面发生骨性融合,未发现内植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和矫正度数丢失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减压、矫形可同时进行,治疗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脊柱截骨术在脊柱后凸畸形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脊柱截骨术治疗脊柱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V形或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椎体部分或整体切除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26例.结果截骨后平均矫正34°,1例发生骨不连.随访12~32个月,平均17个月,Cobb角丢失2°~4°,平均2.5°,效果满意.结论应依因治疗,上胸椎畸形操作应仔细,关节突松解,CD、TSRH、USS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应用为矫正成功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8.
徐跃根  杨亚东  刘师良 《中国骨伤》2009,22(12):938-940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脊柱结核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45.3岁。病变部位为胸腰段,2个椎体3例,3个椎体17例,4个椎体1例,皆有后凸畸形,平均Cobb角(28.0±9.7)°。术前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B级3例,C级5例,D级1例,E级12例。术前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抗痨及全身支持治疗,手术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前后路植骨融合术,术后继续化疗9~12个月。术后随访,观察脊髓功能改善情况,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情况及脊柱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6年,平均2.5年,末次随访时平均Cobb角(9.8±3.3)°,平均矫正17.2°,术前、术后比较,P〈0.01,植骨均融合。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17例。结论:胸腰段脊柱结核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可有效纠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后路多椎体截骨矫形术治疗儿童胸椎结核伴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9-03采用后路多椎体截骨矫形术治疗的1例儿童胸椎结核伴脊柱后凸畸形,术中在上下正常节段的相邻椎板安装椎弓根钉,切除T10~12椎体顶锥及椎间盘,顺应脊柱弯曲弧度置入连接棒,进行双轴旋转矫形,术后持续进行抗结核治疗。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持续抗结核治疗后疼痛症状消失,连续3次血沉检测结果均为正常。术后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75°矫正至30°,角状后凸角由术前150°矫正至25°,神经功能Frankel等级由术前的B级恢复至D级。术后随访1年上述指标仍为正常,远端1枚螺钉拔出,其余内固定位置良好,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后路多椎体截骨矫形术治疗儿童胸椎结核伴脊柱后凸畸形可有效矫正脊柱畸形,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脊柱截骨矫形联合应用前方钛网支撑治疗100°度以上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3月采用经后凸顶椎全脊柱截骨矫形内固定、前方钛网植骨支撑治疗18例重度胸腰段角状后凸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16 ~34岁,平均22.4岁.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为122°(102°~ 175°),其中先天性脊柱后凸8例,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6例,陈旧创伤性后凸2例,神经纤维瘤病性后凸2例.术前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3例,E级1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疼痛.截骨部位均位于胸腰段后凸顶点.[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 h(3.5 ~5.5 h),术中平均出血量2020ml(1 200~4500ml),术后后凸Cobb角平均28°(5°~51°),平均矫正率77%.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11 ~33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平均33°,平均丢失4°,X线显示截骨部位骨性融合.术中2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血压(—)过性下降.3例术后出现双下肢不全瘫痪,其中1例因截骨近端固定不稳再次翻修手术后恢复,2例保守治疗后恢复.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D级2例,E级16例.[结论]全脊柱截骨术联合应用前方钛网支撑治疗100°度以上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矫形效果良好,可避免脊柱过度短缩造成脊髓折皱,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但因畸形严重仍存在神经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精确截骨治疗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32~67岁,平均(48.6±15.4)岁.后凸顶椎T12 5例,L1 9例,L2 4例.陈旧性骨折11例、陈旧性结核4例、半椎体畸形3例.均采用“C”型臂X线透视引导下经椎弓根精确截骨.比较手术前后矢状面Cobb角、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腰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 手术时间(247.0±29.3)min,出血量(708.5±34.5)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5年,平均2.8年.截骨面均获得骨性融合;矢状面Cobb角由42.3°±5.7°矫正至术后3个月2.2°±1.9°,末次随访2.7°±2.1 °;腰痛视觉模拟评分由(8.5±1.0)分降低至术后3个月(2.1±0.7)分,末次随访(1.9±0.6)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72.8%±8.3%降至术后3个月21.6%±9.2%,末次随访19.3%±8.6%;术后3个月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改善1级7例、2级2例,末次随访改善1级5例、2级4例.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症状,其余病例均无明显神经损害、椎弓根钉松动、断裂及假关节形成.结论 经椎弓根精确截骨治疗胸腰段后凸畸形矫形准确,截骨面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经后路全脊柱截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经后路全脊柱截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的效果及探讨其手术指征。[方法]28例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患者,22例腰背部疼痛剧烈,平卧困难、后凸畸形进行性加重,6例伴有不同程度神经损害症状(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4例);术前后凸Cobb′s角32°~60°,平均47.5°。均采用经后路全脊柱截骨术式纠正后凸畸形、植骨内固定稳定脊柱,重建脊柱矢状面平衡。[结果]术后Cobb′s角平均6.8,°胸腰椎后凸畸形纠正率85.7%,重建脊柱矢状面平衡,神经损害症状恢复(Frankel分级C、D级5例神经功能恢复正常,1例C级恢复至D级),外观满意;无神经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平均矫正丢失度数为2.8°。[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僵硬、度数<50°的中老年患者经后路全脊柱截骨术式是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间隙椎体后上部分次全切截骨矫形术治疗老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发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4年3月至2009年2月共收治21例老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发后凸畸形患者,男8例,女13例;年龄55 ~76岁,平均66岁.术前后凸cobb角为32°~ 66°,平均42°.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E级8例,D级8例,C级5例.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经椎间隙椎体后上部分次全脊椎截骨矫形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3h,平均2.2h;术中出血量为600~2000 mL,平均900 mL.21例患者术后获12~30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 分级:8例E级无变化,8例D级中有4例提高至E级,5例C级中有3例提高至D级.术后平均后凸cobb角减小20°,无失访病例.所有患者截骨面均获得骨性融合.2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创面愈合不良,l例发生螺钉松动,1例发生单侧肢体偏瘫.结论 后路经椎间隙椎体后上部分截骨矫形是治疗老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发后凸畸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楔形截骨治疗创伤后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01-2014-01共22例创伤后胸腰椎骨折脊柱后凸畸形患者采用改良PSO截骨矫形技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有严重的胸腰区慢性疼痛,VAS评分≥7分,无神经功能障碍。结果 1例术中发生硬膜撕裂,无神经血管损伤。在Cobb角,VAS评分和ODI评分方面,术后两次测量结果较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例截骨面均骨性愈合。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楔形截骨矫正创伤后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截骨面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脊柱陈旧骨折后凸畸形的矢状面重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介绍脊柱陈旧骨折后凸畸形矢状面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18例胸腰椎陈旧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14例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短节段内固定,4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减压、前路截骨Z-plate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6个月~3年,无骨不连等发生,有1例TSRH固定患者2枚螺钉发生松动。无脊髓损伤并发症。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提高,术后矢状指数平均6°。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短节段内固定和前后联合入路减压、前路截骨内固定,可有效地矫正胸腰椎陈旧骨折遗留的脊柱矢状面畸形,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体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后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后凸畸形病人16例,观察后凸Cobb角矫正角度、内固定稳定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无松动、脱落、断裂.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22.1°,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8分降至术后平均2.1分,ODI评分由术前平均86.5%改善至术后平均31.2%.[结论]应用骨水泥强化椎体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后凸畸形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Sun TS  Li F  Liu Z  Liu SQ  Zhang ZC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8):533-536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治疗创伤僵硬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解剖研究中将16具新鲜胸腰段脊柱标本按不同脊柱截骨术分为3组,A组:脊柱开放-闭合截骨术,B组: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C组:改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截骨包括上位椎间盘后半部分)。测量截骨前后Cobb角的变化、椎体高度和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临床研究中共26例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平均36岁。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3个月~11年,平均25个月。入院前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9例,手术治疗17例。神经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A级10例,B级2例,C级10例,D级2例,E级2例。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平均4.5分(2.5~6.0分)。后凸角20°~75°,平均35°。根据后凸角大小选择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或改良椎体楔形截骨术。结果解剖研究胸腰段标本中A组平均纠正(38.0±2.5)°,B组(36.0±3.6)°,C组(49.0±2.0)°。A组椎体高度平均增加(13.8±1.4)mm,椎体前缘增加(30.2±2.5)mm,而B、C组椎体高度平均短缩(2.8±0.8)mm和(3.8±0.7)mm,前缘增加(25.0±1.2)mm和(2.2±0.9)mm。临床研究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6年,平均12.5个月,患者获得满意减压和后凸畸形矫正,术后后凸角度平均为10.8°(0°~40°),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4°。50%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恢复,全瘫患者恢复率为30%,主要是感觉功能恢复,而不全瘫患者的恢复率为64.3%,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有恢复。腰背部疼痛有不同程度好转,VAS评分平均2.3分(1.0~3.5分)。结论创伤僵硬性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可以选择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或改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术后可获得满意的减压效果和后凸畸形纠正,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腰背部疼痛有不同程度好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截骨矫形治疗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治疗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侧后凸)畸形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4~15岁,平均8.2岁;脊柱结核病程10个月~120个月,平均37.1个月。脊柱后凸畸形位于颈胸交界区2例、胸椎10例、胸腰段5例、腰椎1例。病变累及2个椎体3例、3~5个椎体9例、5个椎体以上6例。其中6例合并脊髓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4例。均采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经椎弓根截骨16例,全椎体切除截骨2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矢状面主弯后凸Cobb角、冠状面主弯侧凸Cobb角及躯干矢状偏移距离,记录脊柱融合固定节段和融合情况。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11~97个月,平均27.8个月。固定节段为5~17个椎体,平均9.6个;融合节段为2~8个椎体,平均4.4个。矢状面后凸由术前平均71.6°矫正至14.5°,矫正率79.7%;冠状面侧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9.4°矫正至0.7°。躯干矢状偏移距离由术前平均3.7 mm矫正至术后0.5 mm,平均矫正3.2 mm。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获改善。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内固定松动4例,胃肠功能障碍2例,胸膜破损5例,脑脊液漏3例。结论 对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件后凸(侧后凸)畸形采用后路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融合范围选择和截骨矫形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改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改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26例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局部畸形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21~42岁,平均30.6岁.均采用单纯后路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路径,切除后凸顶点(包括伤椎后上角和伤椎上方椎间盘),截骨矫正手术前、后进行系统影像学检查,测量胸腰段Cobb角的变化;手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指标;全部患者术前及手术后3年进行神经功能Frankel评分、腰痛VAS评分和Oswestry腰背、下肢功能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年,平均4.1年.手术固定范围包括伤椎上、下方各2个节段,平均手术时间(186.0±22.8)min,平均出血量(680.0±31.5)ml.术后胸腰段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T_(10)~L_2 Cobb角由手术前22.3°±3.5°矫正为2.2°±2.1°,矫正率90.1%±4.5%;没有明显神经损害和其他严重并发症;没有发现椎弓根钉松动、断裂.术前存在神经功能损害的20例患者(Frankel评分D级12例、C级6例、B级2例),术后3年Frankel评分得到改善(E级14例、D级4例、C级1例、B级1例),腰背疼痛VAS评分由术前8.6±1.3改善至2.2±0.5,Oswestry评分由术前(62.5±8.6)%改善至(16.2±4.3)%.结论 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将88例脊柱后凸畸形并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根据不同手术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行经椎板小关节突截骨术,观察组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各指标、椎体愈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创伤小,术后愈合佳,可有效纠正后凸畸形,提高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