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婴幼儿腹泻多发生在秋季,本病系轮状病毒感染,患病为六个月至两岁的婴幼儿.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我们于1979年起用民间草药太白蓼胶囊剂治疗,并配合静脉输液.两年来临床观察治疗100例,效果显著,特报告如下: 药物制备太白寥polygonum taipaishanense kung.又称大红粉,系蓼科植物.特产于秦岭太白山海拔2800~3200米的高山草坡或山谷岩石旁.药用根状茎.制备时除去须根,洗净烘干,粉碎,过筛,装入胶囊,每粒含生药1.5克,日服3次,每次口服0.5-2  相似文献   

2.
太白蓼又名猴子七和大红粉,系蓼科植物,学名polygonum taipaishanease 山Kung。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功能,适于痢疾、腹泻、肠风下血、崩漏、白带、吐血和外伤出血等症,是一种民间常用的中草药。我们用本药的水浸液、乙醇浸液和乙醚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太白蓼中绿原酸含量的正确测量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13:87),流量为1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327nm。结果:实验结果实现了对太白蓼中各种元素色谱的分离和测定,结果显示在1.894~9.590μg/mL范围内的绿原酸呈现的线性关系比较稳定,各种类型、品种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RSD=0.57%,并且经过测量,发现10批不同产地的平均药材含量在0.060%~0.20%。结论:该测量方法易于操作,准确性较高,适用于此种元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正>辣蓼为冷背中药材,它也是传统中药六神曲的主要原料之一。随着我国对蓼属植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及长期用药实践,2008版《上海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收载辣蓼为蓼科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的干燥带花全草。作者通过野外观察、查阅《中国植物志》等相关资料,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常有绵毛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var.salicifolium Sibth.、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var.lapathifolium、  相似文献   

5.
古人所用之蓼有水蓼、青蓼、紫蓼、香蓼、马蓼等多种植物,既作药用也作菜食。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对水蓼及其近缘植物的名称、植物形态、图例、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用法进行考证。结果证实,古籍中所载的水蓼、荭草、马蓼、毛蓼、紫蓼、香蓼分别为今之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桃叶蓼(春蓼)Polygonum persicaria L.、毛蓼Polygonum barbatum L.、紫脉蓼Polygonum purpureonervosum和香蓼Polygonum viscosum。通过对上述植物的本草考证,旨在认清其用药历史,正本清源,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不同产地头花蓼的综合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综合比较、评价不同产地头花蓼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对不同产地的41个野生及栽培头花蓼中槲皮素、槲皮苷、没食子酸、总黄酮、浸出物进行测定,并以上述5个指标成分的含量为指标,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不同产地的41个野生及栽培头花蓼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研究.结果:不同产地头花蓼中槲皮素、槲皮苷、没食子酸、浸出物、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差异,除贵州省毕节县亮岩镇2号样品外,其余样品均达到药用要求.以贵州东部头花蓼药材样品的综合质量较好.结论:头花蓼样品中所含的上述化学成分受产地、土壤类型影响较大,受海拔影响较小.其中,贵州西部地区头花蓼野生资源较为丰富,但其指标性成分槲皮素含量及综合质量低于贵州东部地区及外省样品;贵州东部地区头花蓼槲皮素含量较高、综合质量较好,验证了头花蓼基地建在黔东南施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太白楤木总皂苷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太白楤木总皂苷处理后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Casp3蛋白的表达.结果 太白楤木总皂苷对K56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效应;倒置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K562细胞随太白楤木总皂苷作用浓度增加发生形态学改变,出现凋亡小体;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太白楤木总皂苷可以抑制NF-κB的表达,升高Caspase-3.结论 太白楤木总皂苷对K562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促进K562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NF-κB的表达和上调Caspase-3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萹蓄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为蓼科Polygonaceae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扁竹、竹节草、乌蓼、地蓼等,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野生与栽培头花蓼主要药效学的研究,对贵州野生与栽培头花蓼进行药效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和小鼠棉球肉芽肿等实验进行抗炎实验,采用醋酸扭体法进行镇痛实验.结果 野生与栽培头花蓼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小鼠足肿胀、小鼠耳肿胀和棉球肉肿等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相同剂量的野生与栽培头花蓼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贵州产野生与栽培头花蓼在主要药效质量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形因子的贵州省头花蓼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通过对头花蓼中没食子酸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行贵州省头花蓼种植的地形适宜性等级划分,为贵州省头花蓼种植最佳区域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对贵州14个县野生头花蓼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头花蓼中没食子酸含量地理变异,不同地形条件下没食子酸含量变异,坡度、坡位、坡向、海拔高度等地形因子对没食子酸含量的影响.并应用空间信息技术,依据头花蓼中没食子酸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基于地形因子的头花蓼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结果与结论:坡度、坡向、海拔高度对头花蓼中没食子酸含量影响较大.贵州省海拔较低、阴坡、坡度较小的地区,头花蓼中没食子酸含量较高.贵州东部地区头花蓼中没食子酸含量较高,西部地区相对较低.贵州省中东部地区的地形条件最适宜头花蓼中没食子酸含量积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典型生态环境对珠芽蓼生物学特性及药材品质的影响,为高品质珠芽蓼药材生产模式及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样方调查对3个海拔、2个坡向样地的生态环境特征、种群结构,植物多样性以及珠芽蓼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测定与统计分析;分别采用烘干法与灼烧失量法测定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珠芽蓼性状指标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太白洋参药材适宜的采收季节和合理的炮制方法,为太白洋参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不同采收季节和不同方法炮制的9种太白洋参样品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水分、灰分进行测定,对比分析测定结果,确定其适当的采收季节和炮制方法.结果:秋季采收太白洋参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较秋季采收药材高.结论:太白洋参宜在秋季植物未完全枯萎时采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于太白贝母的适用性。方法:采集太白贝母野生及栽培品,收集市场上太白贝母伪品,利用性状、PCR-RFLP鉴别法、DNA序列分析三种方法分析太白贝母与常见伪品的区别。结果:从性状上看,太白贝母栽培品与伪品往往非常相似,较难辨别;通过PCR-RFLP方法可以正确、客观的鉴别太白贝母与常见伪品,基于ITS2 的DNA条形码方法进一步验证了PCR-RFLP法的准确性。市场上太白贝母的伪品多为伊犁贝母。结论:PCR-RFLP鉴别法可准确鉴别太白贝母与其伪品;市场上太白贝母伪品较多,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4.
太白洋参颗粒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应用太白洋参颗粒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20例口服太白洋参颗粒,1袋/次(相当于原生药9 g),2次/d;对照组20例口服脑复康0.8 g,3次/d.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1 ~3个疗程.结果 太白洋参颗粒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脑复康组(P<0.05),在智能量表积分、生活自理能力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等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太白洋参颗粒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太白洋参的抗自由基作用及探讨其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理.方法:研究太白洋参对过氧化脂质(LPO)、单胺氧化酶(MA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药理作用.结果:表明太白洋参具有明显的抑制单胺氧化酶的作用,且能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即太白洋参具有抗自由基损伤能力,能够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6.
胡本祥  张琳  王继涛  孙理军  李军 《陕西中医》2006,27(10):1284-1285
目的:为了研究太白米在太白山分布不均衡的原因,从而揭示太白米原植物濒危的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东太白山太白米生长区域与非生长区域及西太白山(无太白米分布)的土壤成分进行分析,找出东太白山在同一海拔高度下,太白米分布点与非分布点及西太白山在土壤成分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土壤的酸碱度是影响太白米生长的关键因素;提示太白米濒危的主要因素为太白米自繁能力低及人为对其野生资源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郭东艳  师延琼  王幸  李瑾  崔春利 《中药材》2012,(7):1039-1041
目的:对太白楤木皂苷类成分进行分析,为完善太白楤木的药用标准及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太白楤木根皮、茎皮、叶子中的皂苷类成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太白楤木根皮、茎皮、叶子中的总皂苷进行定量分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太白楤木根皮、茎皮、叶子中的游离齐墩果酸和总齐墩果酸分别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太白楤木不同部位定性鉴别均能检出竹节参皂苷Iva,根皮与茎皮中均可检出太白楤木皂苷TA-16;总皂苷含量根皮、茎皮、叶子依次减小;游离齐墩果酸和总齐墩果酸含量根皮、茎皮、叶子依次减小。结论:所建方法有助于进行太白楤木不同部位的皂苷类成分定性分析及定量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太白楤木的药用标准及规范太白楤木资源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太白参对饥饿致“脾虚”小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观察了太白参提取物对饥饿所致“脾虚”小鼠的影响及太白参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 :太白参可显著提高脾虚小鼠的血清淀粉酶活力、胸腺指数及胸腺RNA含量 ;小白鼠对太白参的最大耐受量为 1 80 g生药· kg- 1。提示太白参具有较好的药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的头花蓼与尼泊尔蓼药材的分子标记鉴定方法。方法: 通过RAPD随机引物筛选,获得头花蓼特异的RAPD 分子标记片段,经克隆、测序,重新设计特异性引物转化形成稳定的SCAR标记。结果: 获得2条稳定扩增的头花蓼特异片段Z300,Z1100,根据该2特异片段序列设计4对特异引物,分别对头花蓼与尼泊尔蓼药材DNA进行扩增,其中引物Z1-2可从头花蓼药材中扩增获得约300 bp 的片段,而尼泊尔蓼药材则未扩增出该片段。结论: 引物Z1-2成功将Z300片段转化为SCAR分子标记,可作为头花蓼与近缘种尼泊尔蓼药材分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头花蓼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 D.Don)又名为石莽草、四季红、红酸杆等.属于蓼科(Polygonaceae)、蓼属(Polygonum)、头状蓼组(Cephalophilon)多年生草本植物[1].是我国民间常用草药,全草入药,对泌尿系统疾病有独特疗效.贵州省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开发头花蓼,现在头花蓼已成为全省几家药业生产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要原料.为了对头花蓼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及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的需要,我们对其研究情况进行了检索.本文从原植物形态与分布、显微鉴别、化学成分与质量研究、药理、临床、环保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