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腺癌在西方国家是男性人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1993年前列腺癌发生率为1.71人/10万人口,死亡率为1.2人/10万人口,1997年发生率升高至2.0人/10万人口,至2000年4.55人/10万人口^[1]。内分泌治疗已成为对于外科手术或放射治疗不能奏效的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在经过一定中位缓解期(一般为18—24个月)后,原来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的前列腺癌转为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ormone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  相似文献   

2.
2010年3月,美国癌症学会(ACS)于《临床医师癌症杂志》上发表了更新的《前列腺癌早期筛查指南》[CA Cancer J Clin2010,60(2):70]。前列腺癌筛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肿瘤患者,从而使其得到更有效的治疗。自开始进行前列腺癌筛查以来,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已有所降低,但还不清楚这种降低是因筛查直接导致,还是由于其他原因(比如治疗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肾透明细胞癌内科治疗进展与药物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华庆  杨华 《中国医刊》2006,41(7):11-14
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与前列腺癌和膀胱癌并称泌尿系统三大恶性肿瘤,占所有男性恶性肿瘤的3%。我国肾肿瘤的粗死亡率为0.32/10万人,较欧美国家发病率低,肾透明细胞癌占全部肾肿瘤的85%,30%肾癌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近年来肾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文就RCC内科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直肠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3个月血清PSA浓度值均已下降至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复查直肠超声全部病人前列腺肿瘤缩小。结论:^125I粒子前列腺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患者创伤痛苦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癌为老年男性恶性肿瘤之一,我国20世纪自70年代起发病率显著上升,比60年代增长50%~70%。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前列腺癌已成为男性生殖肿瘤中……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prostatecancer,PCa)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报道,2002年美国前列腺癌的新发患者数高达18.9万/年,因前列腺癌死亡约3.02万人^[1]。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70岁以上男性的潜伏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为25%,其中9.51‰可发展成临床前列腺癌。目前,多采用前列腺癌根治术和近距离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定量测定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并探讨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双位点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对81例前列腺癌,55例前列腺增生(BPH),32例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及84例正常男性对照血清IGF-1进行检测,并对38例BPH患者IGF-1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含量进行为期1年定期随访检测。结果:IRMA检测IGF-1在8-1000mg/L内线性良好(r=0.98),最低检测限为2mg/L,平均回收率94.5%;IGF-1高值(382.4mg/L), 低值(32.5mg/L),批内重复性测定的CV分别为7.2%和4.2%,胰岛素,生长激素及IGF-2不干扰该方法对IGF-1的测定(<3mg/L);前列腺癌患者的IGF-1含量较正常对照组,BPH及泌尿系统肿瘤患者显著增高(P<0.05),比数比和其95%的可性限分别为2.86和1.38-5.34,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0.68和0.58,而且IGF-1在前列腺癌的发生过程中有呈进行性增高趋势。结论:IGF-1可望成为诊断和预测前列腺癌的一个重要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近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三氧化二砷(As2O3)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而且已被广泛应用于白血病、骨髓瘤、乳腺癌、肝癌等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但在治疗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上还刚刚起步.对As2O3治疗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诱导抗前列腺癌的免疫作用.[方法]自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CD34 干细胞,加入细胞因子(rhGM-CSF,rhTNF-α及rhIL-4)培养;以人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细胞的肿瘤相关抗原(TAA)激活DC;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素性T细胞(CTL);检测CTL对LNCap细胞、HepG2细胞、LOVO细胞及HOS-8603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DC能够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CTL,该CTL对LNCap细胞有强大的杀伤力(杀伤率为89%±10%,),对HepG2细胞,LOVO细胞及HOS-8603细胞则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杀伤率分别为10%±3%,8%±6%,6%±4%).[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DC体外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抗前列腺癌免疫.提示DC可能在治疗前列腺癌及预防前列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在欧美地区发病率占男性肿瘤第1位,病死率为第2位[1]。在我国其发病率、死亡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前列腺癌发病隐蔽,不易早期诊断,目前虽然西医治疗该病已经有了很大突破,并有了多种治疗手段及方法,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期,但是在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缺憾。近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技术的普及以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显著增长的趋势[1]。目前,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已成为治疗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的有效手段[2]。我院自2009年3月-2013年1月共为21例患者实施了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是男性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欧美国家男性泌尿外科文献报道,PCa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2005年新发现PCa患者232 090例,死于PCa患者30 350例.因此,PCa是50岁以上男性的第三位癌症死因[1].据统计,中国现在PCa的发病率比20世纪60年代增加50%以上.顾方六等[2]统计前列腺癌在泌尿系肿瘤中发病率由3.3%上升至13.4%.我国PCa的发病率虽低于欧美国家,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PCa发病率日趋增高.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免疫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减轻手术、化疗对细胞免疫的抑制,有利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减少复发^[1]。胸腺肽α1(thymosin alpha1,Tα1)作为免疫调节剂,临床上已辅助用于治疗慢性乙肝、AIDS及恶性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2]、恶性淋巴瘤^[3]和肝癌^[4]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CD147)在人前列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56例(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56例(前列腺增生组)病灶组织中的CD147表达情况;分析前列腺癌患者CD147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运用 Cox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前列腺癌组CD147表达阳性率为100.0%,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的14.3%(P<0.05);前列腺癌组CD147的表达与Gleason 评分、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关系(P<0.05),与患者的年龄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D147表达阳性、Gleason 评分高是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CD147的高表达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研究肿瘤发病机制、判断肿瘤进展及临床预后的有效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枸杞多糖对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经枸杞多糖作用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TUNEL观察PC-3细胞凋亡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一定剂量的枸杞多糖可明显抑制PC-3细胞的生长,并能渍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凋亡率为41.5%,同时PC-3细胞Bcl-2/Bax蛋白比值显著下降,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枸杞多糖能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凋亡,其机制与调节人前列腺癌PC-3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细胞凋亡调节基因蛋白表达及前列腺癌的预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调节基因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57例前列腺癌中Fas及其配体(FasL)、bcl-2、bax的表达,并同前列腺癌临床和病理特征一起,先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bax在前列腺癌低分化肿瘤中的表达强于在高分化肿瘤中的表达(P<0.05);FasL表达可能对生存预后有一定影响,而肿瘤分化程度与临床分期仍是重要的预后指标。结论:FasL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89Sr和99Tc-MDP联合治疗前列腺癌转移性骨肿瘤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89Sr和^99Tc—MDP(云克)联合治疗前列腺癌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对2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89Sr和^99Tc—MDP联合治疗,分别从缓解骨痛、改善骨显像病灶和毒副作用3个方面进行观察、随访。结果 缓解骨痛的总有效率为86.66%,8例患者骨显像原发病灶均有所改善。毒副作用主要为白细胞和血小板轻度降低,可恢复正常。结论 ^89Sr和^99Tc—MDP联合治疗前列腺癌转移性骨肿瘤有较好疗效。对骨痛缓解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前列腺癌(primaxy prostatic carcinoma)在中老年男性中是仅次于肺癌的高发肿瘤。据美国1995年统计表明,新诊断的前列腺癌为24.4万人,死于该病的患者4.4万人,而且这一数字仍在上升。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虽然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几年呈显著增长趋势。其早期的临床症状不显著,出现症状而就诊的患者大部分已属于晚期病例,部分已有远处转移。因此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显得相当重要。下面就其临床诊断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cctomy,eLRP)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4月-2006年1月前列腺癌10例。年龄62-78岁。平均68.5岁。病史2周~6年。患者均接受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结果 手术时间210~380min,平均245min。术中出血量500~1200mL,平均850mL。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周拔除导尿管,3例出现尿漏。3例术后出现轻度尿失禁。经辅助治疗后好转。随访1~10月。未见肿瘤复发,PSA0~0.08ng/mL。结论 eLR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王全好 《医学文选》1999,18(4):657-659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对治疗方案及方法可根据临床分期、细胞分化、患者年龄、全身情况、经济情况而加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现综述如下。1 手术治疗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目的是要求根除肿瘤,理论上是治疗前列腺癌的最好方法。15年生存率达86%~91%,但并非真正根除而不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仅属于手术范围扩大,包括整个前列腺、精囊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手术适于<73岁、全身情况较好、局限B2期以下高分化肿瘤,可提高部分患者生存率[1]。B2期以下高分化肿瘤患者3年和7年生存率均为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