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振动声桥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耳植入式助听装置,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声能转换成直接驱动听骨链的机械振动,从而放大听骨链的自然振动或直接传送到内耳来提高听力,为临床开拓治疗听力障碍途径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振动声桥的工作原理、植入适应证、禁忌证、疗效及并发症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以前植入式助听器振动声桥系统的适应证仪限于中耳结构正常的患者。而现在的适应证发展到中耳听骨链有缺失(慢性中耳炎和先天性耳畸形)的患者及混合性聋较重的患者。其方法是将声桥的振动换能器移植于蜗窗的位置。蜗窗植入法可使正常传导进行放大后输入耳蜗,植入术后可使听力提高30dB。本文对蜗窗植入换能器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助听器有助于改善耳聋患者的生活质量.1999年我们开发研制了耳道式助听器(ITC)及隐蔽型深耳道式助听器(CIC),已通过鉴定,现将技术路线报告如下. 1 原理和性能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外界的声音通过麦克风(MIC)转换成电信号,放大后再由受话器或喇叭还原成比原输入声音强度大若干分贝且同频率的声音.但声音信号放大后不能失真,能去掉噪声,有足够大的增益,且能根据需要对不同的频段进行放大的功能.高性能助听器不仅要频响宽、增益大、功率大、失真小、噪声小,而且应具有功率、增益、音调调节功能,以满足不同听力损失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听骨链是中耳传音系统的主要结构,听骨链损伤直接影响中耳听力传导功能,临床上主要通过听骨链重建术提高该类患者的听力。目前所用的人工听骨结构比较简单,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听骨链的杠杆结构及其周围韧带、肌肉等辅助结构的功能,不能完全发挥其声能放大及保护内耳的功能,故未能使患者获得理想、持久稳定的听力效果。近年来,不同材质、不同造型的人工听骨相继问世,个性化及功能仿生将成为未来新型人工听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前助听器的相关技术发展迅猛,已成为听力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多数不需手术治疗的耳聋患者可使用气导式助听器来重新获得声音。虽然目前气导助听器的适应症不断在扩大,但仍不能满足各种耳聋患者的需求。当外耳道至中耳的鼓膜-听骨链系统受到损伤或合并有内耳病变导致的传导性或混合性聋,外中耳畸形和病理原因导致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或外耳道病变导致的听力损失,腮腺炎或听神经瘤导致的单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等,依靠气导式助听器均无法获得满意的听觉补偿[1]。而无法使用气导助听器或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通过骨导增益来获得良好的听觉效果,此时骨导助听装置是此类患者获得听觉补偿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助听器是将声音信号放大.帮助耳聋病人听到声音的设备,它作为对治疗无效的耳聋患者听力康复的主要手段.近百年来一直受到听力学家的关注.自2000年4月1日起我国已把助听器纳入医疗器械的管理体系.这意味着国内助听器市场日益规范、助听器的验配正在和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7.
振动声桥(vibrant soundbridge,VSB)是一种中耳植入装置,由GeoffreyBall于1994年研发成功,在欧美市场应用已有16年,2010年5月在中国正式上市,是目前最成功的中耳植入装置之一。其工作原理是把声音转化为机械振动,并传送到听骨链或直接传送到内耳。  相似文献   

8.
几十年来,声反馈或啸叫一直是助听器使用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1].其实声反馈产生的物理机制十分简单:受话器传出的放大声音从耳道或声孔泄漏出去,被麦克风重拾取,进行二次助听器放大,导致声学性能不稳定,最终产生众所周知的恼人的助听器啸叫.  相似文献   

9.
听骨的活动度是影响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作者在行鼓室成形术时,用特制的可植入的助听器陶瓷振子连接到不同的听骨上(砧骨体、镫骨头或镫骨底板),通过测听计的输出线路,把0.25~4KHz的正弦脉冲信号以适当的弧度传导到陶瓷振子,以振动  相似文献   

10.
耳蜗毛细胞的机械—电换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觉最广义的定义是声音的感觉,声音振动能量作用于鼓膜,通过听骨链传到内耳,引起听觉感受器兴奋,当兴奋传到大脑听觉中枢便产生听觉。动物界只有昆虫和脊椎动物具有听觉功能,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听觉达到了发育的最高点,听觉功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首先有赖于听觉感受器将声音能量传变为神经冲动,传送代表声音的信息,这些神经冲动以不同组合的形式的编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最后上升为感觉。  相似文献   

11.
作者首次报道两种类型的可植入中耳的助听器(全部植入和部分植入),其中着重介绍后者。此装置的主要功能机理是用压电陶瓷双压电晶片制成的听骨振动器直接驱动镫骨。内装置为植入部分,包括听骨振动器和其驱动线圈(即内联线圈),外装置包括外联线圈、传声器、放大器、电池,挂于耳后。外联线圈以电磁感应激发内联线圈,振动器从内联线圈接受电信号,只要振动器和镫骨相配,声能就能高效能地传入外淋巴,作者将这种由振动器引起的听力称为振动听力。振动听力可在手术时测  相似文献   

12.
网络和智能技术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高新科技产品不仅看得见,摸得着,更至力于满足人们潜在的需求。作为高新技术之一的助听器行业同样见证了技术革新的魅力。早期的模拟助听器只能简单地放大声音,使听障者“听到”声音;2000年前后,进入数字时代的助听器已开始模拟耳蜗的处理功能,可以精细地处理、放大声音,不仅使听障者“听到”,更可以“清晰地”听;步入智能化时代后,尤其是无线通信技术在助听器中的应用,助听器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3.
采用钛质人工听骨行听骨链重建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听骨链受破坏或缺损的情况下,采用钛质人工听骨进行听骨链重建的效果.方法 对27例中耳病变患者施行鼓室成形术,采用钛质人工听骨置换缺损的听骨链进行听骨链重建.结果 赝复膜生长形态完整,活动好,血管纹理丰富,平均听力提高,再穿孔2例见钛质人工听骨裸露.结论 听骨链缺损后采用钛质人工听骨植入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实用听...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对三通道自动增益控制放大系统(简称AGC)进行临床评价的过程。它以26名戴助听器的病人为受试者,以语言测听器产生的信号为测试源,通过辨别不同噪声背景下的声音,让受试者对助听器进行比较,做出评定。结果表明,这种多通道助听器比单通道助听器在复杂的语言环境中,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观察传导性耳聋患者采用人工听骨行听骨链重建手术前后的听力学改变,并对影响听力提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采用人工听骨赝复物重建听骨链行鼓室成形术46例。植入人工听骨材料分别采用美敦力多孔聚乙烯听骨赝复物或德国宾格产钛质人工听骨。赝复体的高度为所测量的镫骨头与锤骨柄之间的距离,应用全听骨赝复物(TORP)时,则为所测得的镫骨底板与锤骨柄之间的距离。鼓膜修补材料取耳屏软骨膜或颞肌筋膜片,分别采用夹层法、外置及内置方法进行修补。对比观察手术前后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对施行该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6~67个月,所有患者鼓膜修补愈合良好,听力提高有效率78.7%,没有发生排异反应和病变复发。结论 应用人工听骨赝复物对传导性耳聋患者重建听骨链行鼓室成形术安全有效,术后听力显著提高,并可避免佩带助听器所带来的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16.
可调节式人工砧骨的颞骨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中耳听力重建手术来说 ,合适的人工听骨张力是至关重要的 ,而刚性人工听骨的张力与其长度直接相关。本文目的为探讨人工听骨的长度发生细微变化 (即听骨链的张力发生微小变化 )时 ,中耳的声音传输特点。方法 :7个成人颞骨冰冻标本被采用 ,将一可调节长度钛质人工砧骨植入到颞骨标本中 ,用多普勒激光测振系统 (HL V- 10 0 0型 ,Polytec,PI,Costa Mesa,CA)测量镫骨底板的位移 ,声刺激为 0 .1~ 10 k Hz间的 4 0 6个纯音 ,鼓膜表面的声刺激强度为80 d B SPL。首先测量听骨链完整时镫骨底板的位移 (即基线 ) ,然后摘除砧骨 ,将人工砧骨植入到镫骨头与槌骨柄尖端之间。调节砧骨的长度 ,使其处于最佳长度状态 (即最合适张力 )以及在此基础上分别增加 0 .2 mm和 0 .4 mm,再分别测量这三种状态时镫骨底板的位移。结果 :当人工砧骨处于最佳长度时 ,与听骨链完整时的基线相比 ,在 1.0 k Hz以下声音传输相差 0 .2 d B;1.0~ 3.0 k Hz之间 ,平均听力降低 1.7d B;3.0 k Hz以上 ,声音传输比基线好。当人工砧骨的长度增加0 .2 mm(一个刻度 )时 ,与基线相比 ,1.0 k Hz以下 ,平均降低 6 .0 d B,1.0 k Hz以上 ,平均降低 3.0 d B。当人工砧骨的长度再增加 0 .2 mm(共增加 2个刻度 ) ,与基线相比 ,1.0 k Hz以下降低  相似文献   

17.
鼓膜是声音传入中耳的门户,并将外耳道中的声波转换为听骨链的机械振动。声音引起的鼓膜振动早在多年前就使用激光多普勒测振技术证实。然而,单点测量不能提供关于鼓膜表面复杂运动的信息。鼓膜上大量位置点的测量提供了对人耳有限元模型更完整的验证。多点或扫描式激光多谱勒测振技术、时间平均或频闪全息测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测量了全鼓膜表面。这些实验测量技术是认识跨越鼓膜的能量传递以及由声音引起的鼓膜振动机制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各种听骨链材料的相对优劣性,为临床选择听骨链重建材料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电子检查(不设年限)及手工检索(1998年11月~2007年6月)发表在国内外各种医学期刊上有关听骨链成形材料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条件的研究再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发现相关文献200篇,最终纳入7篇文献,对其进行合并分析,选出钛质听骨与自体听骨、钛质听骨与羟基磷灰石、钛质听骨与骨水泥、钛质听骨与多孔聚乙烯相比较的文献各两篇。Meta分析发现钛质听骨优于多孔聚乙烯听骨,其余各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的听骨链重建材料各有优缺点,钛质听骨较其他听骨链重建材料疗效较好。复合听骨材料赝复物结合了两种或多种材料的优点,将是未来应用广泛的听骨链重建材料。  相似文献   

19.
当放大器件和反馈环路同时存在于声处理系统时,出现声反馈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便是常见的音响系统中发出的啸叫声。其原因是从麦克风采集进入的声音通过系统放大,由扬声器输出,经过声音传播又再次从麦克风进入系统,这样多次反复放大造成输出提高到超过系统的最大输出能力而出现啸叫,助听器便是一个具有复杂功能的扩音系统,而由此产生的声反馈也是助听器使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听骨链中断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伤性听骨链中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听骨链中断的病人进行手术重建听骨链,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气导听力提高20dB的3例;提高16.3dB的1例;提高10dB的1例;1例在出院时听力提高了23.3dB,1月后听力下降,考虑听骨链又有中断.结论听骨链中断的病人,在头、耳部外伤治疗一月后仍呈传导性耳聋,应考虑听骨链中断,即行手术探查.手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重建听骨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