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铅中毒是一种铅暴露引起的直接损害神经系统并累及多种器官的疾病。由于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铅中毒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疾病。本研究就铅中毒及其对神经、造血、骨骼、生殖系统及肾脏损伤做综述,并描述应用于驱铅药物研究的细胞和动物模型以及阐述常用驱铅药物的利弊,重点介绍了通过阻断肝肠循环治疗铅中毒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区部分冶炼行业铅危害现状调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荣 《广西医学》2003,25(4):676-677
铅中毒是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铅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甚至生殖系统、泌尿系统都有很大的危害。我区是有色金属之乡 ,从事铅冶炼人数达数万人 ,近年来职业性铅中毒人数在不断上升。为了弄清我区铅冶炼行业的铅中毒发病情况 ,我所对两家国营企业和两家民营企业铅冶炼厂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至 2 0 0 2年 1 0月两家国营、两家民营 ,规模大致相当的铅冶炼厂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 ,年龄 2 0~ 5 0岁 ,平均年龄 30 .5岁。1 .2 检查指标 :分别测定其尿铅 ( Pb U )、血铅( Pb B)、…  相似文献   

3.
NO在铅中毒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产物 ,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 ,包括神经、血液、免疫、生殖系统等 ,可造成多脏器的全身性损害 ,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对铅尤为敏感 ,铅对发育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作用已构成对未来人类的极大威胁。但人们对其毒理学作用机制的研究 ,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这给铅中毒预防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NO的问世改写了医学科学的历史 ,使人们受到启发而茅塞顿开 ,使许多医学科学的不解之谜有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也给铅中毒机制的研究带来了新启示 ,新思路。尤其是在对铅中毒神经系统损害机制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  相似文献   

4.
铅中毒动物模型制备及排铅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两种排铅配方对铅中毒模型动物进行排铅处理,观察排铅效果与铅中毒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方法复制铅中毒模型,用两种排铅制剂对模型大鼠动物进行试验.结果:铅中毒模型中血铅水平的高低与排铅试验中尿铅排除量及排铅时间长短有关,过度铅吸收停铅后的排铅时间长,体内铅蓄积性高,对排铅制剂的排铅效果有明显影响.结论:有效控制铅中毒模型,对了解不同接铅水平机体的尿铅排除规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儿童与成人铅中毒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和成人在铅的摄入途径、铅代谢和铅毒性表达等方面有许多差异,儿童期铅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似乎是不可逆的。铅中毒的阈值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常把血铅浓度0.1mg/L作为筛查基线进行风险管理。铅中毒的个体差异与遗传多态性和多种因素有关,铅对成熟器官和发育器官影响有差异,其毒性机制和毒性表达在儿童和成人不完全相同,使得成人的研究数据用于儿童受到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生素C、维生素E对染铅大鼠心脏活动的影响.方法 (1)铅中毒对大鼠心电图的影响:SD健康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大鼠自由饮用去离子水4周;铅模型组、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C+E组大鼠自由饮用醋酸铅(去离子水配制而成)4周,然后测量血铅浓度和心电图;(2)维生素C、维生素E对实验性铅中毒大鼠心脏活动的影响:大鼠染铅4周后以维生素C 100 mg/kg、维生素E 100 mg/kg剂量单独或联合灌胃1周、测量血铅浓度和心电图.结果 (1)铅中毒引起大鼠心率减慢和PR间期延长;(2)维生素C、维生素E对实验性铅中毒大鼠心电图的异常改变有改善作用.结论铅中毒对大鼠心脏有损害作用;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可降低染铅大鼠血铅浓度,改善铅导致的心脏损伤.  相似文献   

7.
发育期铅中毒会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而目前螯合剂只能降低体内的铅含量,不能修复铅致智力下降,更无法用于亚临床铅中毒和血铅水平不很高的儿童铅中毒的治疗。而铅损伤早期智力发育的机理远未阐明,因此深入探讨铅中毒的神经毒理机制及中医病机,可为儿童铅中毒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依据。我们已证实哺乳期重度铅中毒会导致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性脑损伤可能是铅中毒致脑损害的原因之一。哺乳期重度铅中毒的中医辨证分型应该是肾精不足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铅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避免铅中毒误诊或漏诊.方法分析10例药源性铅中毒患者铅绞痛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药源性铅绞痛早期症状、体征与职业性铅中毒无差异.结论药源性铅中毒铅绞痛易误诊,检测血铅、尿铅含量可以确诊,驱铅治疗可缓解腹绞痛.  相似文献   

9.
铅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铅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其程度仅次于铁。由于环境中铅的普遍存在。任何人的体内均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量的铅,铅在体内的量超过一定水平就会引起对健康的损伤,甚至中毒。儿童由于代谢和发育方面的特点,对铅的毒性特别敏感。60年代以前对儿童铅中毒的认识停留在临床阶段,只有出现抽搐、惊厥和昏迷状有脑病时才考虑铅中毒的诊断。实际上,铅中毒对儿童的损害早在出现临床症状以前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铅中毒大鼠模型,观察心脏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8,caspase-8)蛋白及mRNA的表达特点。方法 40只SD(Sprague Dawley)大鼠在适应性喂养2周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无铅水)、低剂量铅中毒组(0.5g/L醋酸铅水溶液)、中剂量铅中毒组(1g/L醋酸铅水溶液)和高剂量铅中毒组(2g/L醋酸铅水溶液),中毒1个月后处死,收集血液和心脏,检测血铅、心铅、心功能指标[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清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心肌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及mRNA的表达特点。结果 心肌组织病理学显示,正常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低剂量铅中毒和中剂量铅中毒组有一定紊乱,高剂量铅中毒组则明显排列无序,细胞界限不清晰;与正常组比较,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铅中毒组血铅、心铅、TNF-α、IL-6和IL-8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铅中毒组比较,中剂量和高剂量铅中毒组血铅、心铅、TNF-α、IL-6和IL-8明显升高(P<0.05),此外高剂量铅中毒组血铅、心铅、TNF-α、IL-6和IL-8也明显高于中剂量铅中毒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低剂量和中剂量铅中毒组CK、CK-MB、LDH、caspase-3与caspase-8蛋白和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铅中毒组明显升高(P<0.05),此外高剂量铅中毒组明显高于低剂量和中剂量铅中毒组(P<0.05)。结论 2g/L醋酸铅水溶液中毒大鼠可引起其心肌中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异常,诱发血液炎性介质TNF-α、IL-6和IL-8的升高,最终造成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
近数十年来,铅的危害已从职业污染扩展到生活污染,成了当前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利用祖国医学遗产寻找高效、安全的中草药已成为近期研究的的热门课题.20世纪末有学者已经进行中草药防治铅中毒的实验研究,证明许多中草药及组方对铅中毒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与此同时,对中草药及组方对铅中毒的防治进行了临床研究与对照观察,确认其不仅能明显排铅、改善病症,而且毒副作用较少.许多学者还深入探索了中草药排铅抗毒的功效成分及药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儿童铅中毒防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铅是一种不可降解的环境污染物 ,在环境中可长期蓄积 ,主要通过食物、土壤、水和空气经口进入人体。铅是人体非必需元素 ,在体内超过一定含量时就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儿童由于代谢和发育的特点 ,对铅中毒特别敏感 ,同等环境的人群中 ,铅对儿童的毒性作用更明显[1] 。儿童铅中毒的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 ,防治儿童铅中毒在 2 0世纪70年代已列入议事日程。我国 2 0世纪 60年代铅中毒的报道均系症状性铅中毒 ,主要是由于孕妇接触铅导致婴儿体内铅含量升高所致 ,即母源性铅中毒 ,笔者就儿童铅中毒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1 儿童铅中毒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铅接触及铅中毒工人外周血T细胞CD3ζ基因的表达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铅接触及铅中毒工人外周血中T细胞信号传导分子CD3 ζ基因表达水平,为铅接触和铅中毒工人免疫系统损害的机制提供资料.方法 利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10例铅接触工人、6例铅中毒工人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CD3 ζ基因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t)计算铅接触、铅中毒工人与正常人CD3 ζ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正常人、铅接触和铅中毒工人外周血CD3 ζ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3.01±2.11)、(11.4±13.3)和(2.42±3.01).与正常人相比,铅接触工人外周血CD3 ζ基因表达上升(P<0.05).与铅接触工人相比,铅中毒工人CD3 ζ基因表达下降(P<0.05).结论 铅接触及铅中毒工人中外周血T细胞CD3 ζ基因表达异常,提示机体接触铅后T细胞活化过程存在障碍.  相似文献   

14.
傅英才 《中外医疗》2008,27(17):109-110
目的 通过对286名铅作业工人进行了尿中铅含量的检测工作来探讨铅中毒预防的重要性.方法 示波极谱法测定尿中铅含量.结果 286份铅作业人员尿测定报告,说明了近一半多人员是铅吸收或铅中毒;大多数含量在0.58-2.0umol/L之间.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抵抗力的下降,年龄大的容易引起铅吸收或铅中毒;男性略多于女性的中毒机率.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后期,世界各国的研究报道都表明少量铅暴露即可造成儿童智商(IQ)降低,发育损害。目前在我国城市中,约有半数儿童已经受到铅中毒的严重威胁,引起儿童智力下降、体格发育不良等健康危害,对儿童心理、智力和行为发育的损伤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对儿童进行抽样调查,有助于了解儿童对铅中毒及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对预防儿童铅中毒,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21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驱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21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结果本组21例患者中,慢性轻度铅中毒11例(52.4%),慢性中度铅中毒9例(42.9%),慢性重度铅中毒患者1例(4.76%).患者经驱铅治疗3-8个疗程后病情明显好转,不适症状消除,复查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清钙离子、血常规均趋于正常,治愈出院.结论 依地酸二钠钙治疗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铅中毒大鼠肝、肾功能及部分血液学指标,阐明铅暴露对发育期大鼠肝、肾功能及血液学指标的损伤作用,为铅中毒的毒性效应研究以及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鼠醋酸铅饮水染毒建立模型,通过模型肝、肾功能及血液学指标的改变,探讨铅暴露对大鼠肝、肾功能的损伤作用。结果染铅大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肝细胞损伤;染铅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肾小球率过滤及肾功能损伤;铅暴露大鼠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贫血及凝血机制障碍。结论慢性铅暴露可以引起生长发育期大鼠的肝、肾功能损伤及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铅是一种嗜神经和嗜胎盘的毒性重金属,对人体无任何生理作用。当体内铅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将会危害机体健康,产生多系统,多器官损伤。孕妇铅中毒不但对孕妇本身不利,增加孕期并发症的发生,也影响胎儿的发育成熟,产生先天性中毒,我院自2004年6月开始对孕妇及新生儿进行血铅测定,了解孕妇铅中毒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肾脏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是作用于人体多系统的有毒化学物质,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由于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多年以来通过临床实验及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铅中毒可对肾脏造成损害,现将有关铅中毒肾脏损害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肾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是作用于人体多系统的有毒化学物质,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由于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多年以来通过临床实验及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铅中毒可对肾脏造成损害,现将有关铅中毒肾脏损害概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