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观测了100例成年尸体胃底、贲门及食管区静脉。结果显示:胃左、右静脉的出现率是96%和92%,胃小弯侧的静脉分布可归纳为5型:胃左静脉型、胃右静脉型、胃左静脉优势型、胃右静脉优势型和胃左右静脉均衡型。胃后静脉出现率为73.6%,胃左静脉与左膈下静脉间有相对恒定的吻合,此种情况占48%。在此基础上作者于1976年3月至1992年3月对52例因门脉高压症大出血患者行经胸门奇静脉断流术,急症手术死亡率为4.9%,急症手术止血率为92.6%,远期再出血率为11.4%。作者认为彻底断流的关键是识别胃小弯侧静脉分型、胃左静脉汇入部位及属支变化;胃后静脉及门腔吻合。阐述了经胸门奇静脉断流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与CEAP分类系统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人群患病率高达27%,年新发病率0.5%~3.0%.其中静脉性溃疡约占1.5%。CVI的临床表现包括下肢浅静脉扩张或曲张、腿部乏力、沉重、胀痛,水肿、皮肤营养性改变、静脉性溃疡;涉及静脉病变范围.可局限于浅静脉、交通静脉、深静脉或累及整个下肢静脉系统;  相似文献   

3.
胰源性脾静脉阻塞侧支循环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胰源性脾静脉阻塞所致侧支循环的通路和相应侧支血管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收集33例伴有脾静脉受累的胰腺疾病患者(胰腺癌28例,急性胰腺炎3例,慢性胰腺炎2例)的CT和临床资料,结合解剖学基础,观察和分析上腹部肝外门静脉系统情况,特别是脾周和胃周区域。结果:在脾门胃底之间、胃大弯侧均可见静脉血管增多、增粗。孤立性脾静脉阻塞,胃短静脉(86%)、胃冠状静脉(79%)、胃网膜静脉(79%)和胃结肠干(57%)是常见的增粗血管;而非孤立性脾静脉阻塞,还可见到结肠右上静脉(37%)、结肠中静脉(37%)和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21%)曲张。结论脾门胃底区的胃短静脉→胃底静脉丛→胃冠状静脉和胃大弯侧的胃网膜静脉→胃结肠干→肠系膜上静脉是脾静脉阻塞后主要的两个侧支血液回流通道,它们在胰腺癌术前分期和评估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治疗髂股静脉血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4年2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30例髂股静脉血栓,均采用超声引导下惠肢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股静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15例行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术,5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20例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中以及静脉造影评价静脉通畅程度,门诊以彩超随访髂静脉通畅率。结果置管溶栓后经导管静脉造影显示髂静脉再通率30%-90%(平均55%),股静脉再通率40%-100%(平均70%)。术后患肢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住院费用(5.2—8.4)万元,平均7.7万元,30例随访1-31个月,平均11个月,25例髂静脉支架植入者髂静脉通畅率100%,5例单纯球囊扩张者髂静脉再通率0—20%。结论腘静脉置管溶栓术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但是价格昂贵,广泛临床应用困难,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常见病,据美国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总人口中20%患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v,CVI),其中女性占20%~25%,男性占10%~15%.根据不同病因,下肢浅静脉曲张传统手术包括各种深静脉瓣膜重建、交通静脉结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曲张浅静脉结扎及抽剥术。近10年来,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  相似文献   

6.
肠系膜静脉与颈静脉转流术治疗重型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长段阻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常出现大量腹水、重度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胸腔积液、气短甚至端坐呼吸等症状,其治疗棘手。作者采用肠系膜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治疗16例,显效率为53%,有效率20%。手术死亡率为13%。作者认为,肠系膜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为高危布加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的存活率。方法根据静脉内皮细胞需要一定时间以适应动脉血流,以及皮肤扩张器可增加血管密度等特点,首先将皮瓣静脉原位动脉化,同时加用皮肤扩张器预制,10周左右行Ⅱ期皮瓣移转。结果静脉动脉化皮瓣的存活率显著提高,从39.13%提高到86.36%,挛缩率从32.08%下降到8.9%,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动脉化后高压、高氧动脉血流可损伤静脉内皮细胞,如先将静脉原位动脉化,待损伤的静脉内皮细胞修复并适应动脉血流后再行皮瓣移转,可明显提高皮瓣成活率及成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内镜结扎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远期疗效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评价内镜食管静脉结扎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内镜食管静脉结扎法治疗263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病人,每隔2周重复结扎治疗,直至曲张静脉完全闭塞。结果:238例生存期超过3个月的病人中有216例(91%)曲张静脉被根治,曲张静脉的根治需平均结扎治疗4次。全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是76%、62%、57%。生存率主要取决于肝功能状况。死亡56例(21%),主要死因是肝功能衰竭。再出血主要发生在治疗早期,曲张静脉根治后再出血明显减少。再出血率为15%(39/263)。结论:内镜食管静脉结扎法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重复该法治疗多数情况下可根治曲张静脉,降低再出血率;坚持内镜食管静脉结扎法治疗可减少再出血导致的死亡,延长曲张静脉出血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7):538-540
血管内导管包括外周静脉导管、非隧道式或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CVC)、肺动脉导管、动脉导管和体内置入式输液泵。前瞻性研究显示,外周静脉导管留置的感染率最低(1%);经皮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短暂留置的导管感染率约为3%~5%;用于血液透析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率最高,约为10%。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是重危病人病情恶化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下肢静脉溃疡的病因学研究和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静脉曲张、静脉性溃疡和溃疡复发的发病率分别为20.0%、0.5%~3.0%和67.0%,10年以上病史的溃疡发生率为10%,内外科治疗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说明静脉性溃疡课题的社会性和艰巨性。为此,对下肢静脉的临床解剖、病理生理、血流动力学改变和治疗现状的介绍,对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3):924-926
血管内导管包括外周静脉导管、非隧道式或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CVC)、肺动脉导管、动脉导管和体内置入式输液泵。前瞻性研究显示,外周静脉导管留置的感染率最低(<1%);经皮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短暂留置的导管感染率约为3%~5%;用于血液透析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率最高,约为10%。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是危重患者病情恶化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下腔静脉与肝静脉的外科应用解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32例成人尸体上进行腔静脉与肝静脉的应用解剖学的研究,观测了右肾上腺静脉、左膈下静脉、主肝静脉的长度、横径、注入角度和部位及主肝静脉的汇合类型和下腔静脉各段长度。结果表明,术中阻断肝上膈下下腔静脉,有84.4%的人可经腹部切口完成,另15.6%者可能需开胸在心包内阻断下腔静脉,下腔静脉下阻断,有87.5%可在网膜孔后分离阻断,12.5%需行下腔静脉肝后段分离阻断。在游离肝右叶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的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前列腺素E1(PGE1)间接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详细了解门脉高压症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及影像学变化,前者对胃左静脉(LGV)、开放脐静脉(UV)及自发脾肾静脉分流侧支的显示率分别为77.5%、12.5%及85%,后者对LGV、胃短静脉(SGV)及UV的显示率分别为78.3%、39.1%及30.4%,两者结合应用,优缺点可以互补。LGV、SGV是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根源,应彻底离断。UV开放时,离断术后门脉主干流量及UV的这肝血流量均增加,行离断术为佳.自发脾肾静脉分流侧支出现率最高,当其丰富时,行离断术或胃左静脉腔静脉分流术为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左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及骶正中静脉的解剖学变异情况,为前侧腹膜外入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提供该区域的解剖学依据,以减少术中血管副损伤。方法:解剖40例成人尸体标本L3椎体以下左侧以及骶前的下腔静脉属支,重点观察左侧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及骶正中静脉的解剖学特点。结果:左侧L3、L4、L5静脉存在于85%、97.5%和67.5%的标本中,位置与外径相对恒定,内侧汇入下腔静脉或左髂总静脉,外侧与左腰升静脉相交通:左腰升静脉存在于47.5%的标本中,位置较恒定,但起点、外径以及形态均有较大的变异;所有标本中均可找到骶正中静脉,其外径变异不大,但是数目及止点均有明显变异,并且可不伴行骶正中动脉。结论:下腔静脉于下腰椎水平左侧及骶前的属支变异多样,从左侧腹膜外手术入路暴露下腰椎间盘时,需要术前了解左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及骶正中静脉的情况并在术中做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超声多普勒、电子束CT门静脉成像、间接和直接门静脉造影术前评估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2000年2月到2002年10月,对4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术前分别行超声多普勒、电子束CT门静脉成像、 间接和门静脉造影检查,对比研究四种检查方法显示门静脉血流和血栓、门奇静脉侧支血管的检查结果。结果 超声多普勒、电子束CT门静脉成像、间接门静脉造影和直接门静脉造影显示门静脉血栓分别为10%,12.5%,12.5%,12.5%;冠状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50%,100%,25%,100%;胃底静脉曲张的显示率10%,25%,O,25%。结论 超声多普勒和间接门静脉造影对门奇静脉侧支血管,特别是冠状静脉显示率低,但能检出门静脉血流的向肝灌注;电子束CT血管成像和直接门静脉造影均能准确显示冠状静脉和其他侧支血管,而前者为无创性检查,对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5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我院50年共收治门静脉高压症939例,分别行脾切除236例,脾腔分流术151例,脾切除+肠系膜上静脉上静脉下腔静脉吻合术71例,脾肾静脉吻合术42例,肠系膜下静脉下腔静脉吻合术2例,贲门胃底血管离断术409例,胃底曲张静脉和部分脾介入栓塞术28例。术后随访2年、5年,并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结果:比较脾腔分流术、贲门胃底血管离断术及胃底曲张静脉和部分脾介入栓塞术的远期效果:脾腔分流术的2年、5年绝对生存率分别为81.6%、56.1%,再出血率4.3%。贲门周围胃底血管离断术的2年绝对生存率为78.7%,再出血率8.0%;5年绝对生存率为74.8%,再出血率为12.4%。胃底曲张静脉和部分脾介入栓塞术的即时止血效果达到100%,术后2年再出血率为率28.6%,死亡率14.3%,术后5年生存率为14.3%。结论:Child分级B级,特别是已发生过大出血的病人,可选择贲门周围胃底血管离断术。ChildC级、有严重黄疸、腹水,发生大出血不宜手术治疗的病人,可行介入曲张血管栓塞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静脉途径不同化疗方案氟尿嘧啶经Baxter泵化疗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情况,为化疗护理提供相关参考。方法对109例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分别采用PICC(A组)、颈外静脉(B组)、外周主干静脉(C组)、外周分支静脉(D组)留置针行氟尿嘧啶经Baxter泵化疗2d和5d。结果1个疗程毕,2d、5d化疗方案A组、B组、c组及D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0、0、0、50,0%和0、0、32,4%、88.2%;2个疗程毕,上述四组2d化疗方案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0、0、8,6%、80.0%和5d方案A、B、C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0、5.6%、70.6%;3~6个疗程毕,A、B组2d、5d方案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0、2.6%和0、18.4%,C组2d方案静脉炎发生率为37.5%。结论Baxter化疗泵使用过程中静脉越细、用泵持续时间越长以及静脉接受的疗程越多,静脉炎发生率越高。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及疗程的长短合理选择用药方法与血管。  相似文献   

18.
冷冻保存异体显微静脉重建血循环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旨在探讨临床应用冷冻保存异体显微静脉,重建血循环的可能性。以新鲜自体静脉移植为对照,将二步冷冻保存家兔股静脉直径1.0~1.4mm,异体移植修复股静脉缺损。通过光镜、电镜及血管造影检查,观察静脉保存及移植后组织病理学改变和不同时期通畅率。结果证明,静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保存良好,移植后排斥反应弱,通畅率:1周90%,12周85%,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冷冻保存异体显微静脉有可能作为静脉替代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静脉动脉化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静脉动脉化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新术式。方法:在对大隐静脉、胫后静脉瓣膜进行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静脉瓣膜切除或破坏、原位一期静脉动脉化两种新术式,治疗动脉广泛闭塞所致严重下肢缺血患者71例(74条肢体)。结果:随访1~8年(其中随访5年以上32例),静息痛消失率96.5%,间隙性跛行消失率93.7%,截肢率降至2.7%,获得满意效果。结论:两种新术式通过静脉通道,逆行灌注动脉血,确能改善或重建严重缺血下肢的血循环,具有满意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进展及其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类由于瓣膜功能障碍引起血液反流、淤积所引起的下肢静脉系统持续性高压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由此所引发的下肢肿胀、色素沉着、皮炎和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等症状严重影响着病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英国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为25%,德国为20%,美国为19%,法国为14%,埃及为5.8%,我国在1993年的调查研究显示其发病率为8.8%。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病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手术后容易复发等成为了该类疾病的治疗难点。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外科手术的方式治疗此类疾病,手术大都针对静脉瓣膜进行处理,纠正下肢静脉系统持续性高压,以达到促进血液回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