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PI_3-K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丹  陆付耳 《医学综述》2007,13(1):21-23
胰岛素通过胰岛素信号转导路径发挥其促进合成代谢、稳定血糖的生理作用,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是胰岛素信号转导中的关键分子。而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发生障碍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综合上述两点,本文综述了PI3-K在2型糖尿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哺乳动物细胞多种信号转导通路中起重要作用,p38MAPK作为其成员之一,可以调节细胞的多种生物学反应,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中有重要的作用。p38δ-蛋白激酶D通路综合调节胰岛素分泌能力和胰腺β细胞的存活,p38 MAPK信号通路通过炎性因子、游离脂肪酸、氧化应激等对脂肪、骨骼肌作用,参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皮下和腹内脂肪组织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mRNA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影响其表达调控的因素.方法 选取2007年1-6月因非代谢性疾病而接受腹部择期手术的正常体重正常糖调节、单纯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各9例,取皮下和腹内脂肪组织,用RT-PCR法检测RBP4 mRNA的表达,并在体外对正常体重正常糖调节者腹内脂肪组织分别与一定浓度的胰岛素、地塞米松、棕榈酸、肿瘤坏死因子-α、吡咯列酮共培养,用RT-PCR法检测药物对腹内脂肪组织RBP4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腹内脂肪RBP4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正常糖调节者(分别为2.10±1.84和1.54±0.46比0.75±0.28,P<0.01和P<0.05),并明显高于相应的皮下脂肪组织;3组人群间皮下脂肪组织RBP4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0.15比0.99±0.14比1.13±0.07,P>0.05);药物胰岛素、地塞米松、吡咯列酮、棕榈酸能显著上调RBP4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上升了2.13、0.84、2.04、4.88倍;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下调RBP4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了38%.结论 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腹内脂肪组织RBP4 mRNA的表达显著上升,正常体重正常糖调节者腹内脂肪组织RBP4 mRNA的表达受胰岛素、地塞米松等多种参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因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李园园  皇甫建  李彩萍 《医学综述》2013,19(9):1641-1643
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是主要的引起胰岛素抵抗的途径,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此通路,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也存在胰岛素抵抗,因此FABP4、PTEN在GDM患者中的作用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该文对FABP4、PTEN与PI3K-Akt通路、胰岛素抵抗及GDM之间关系进行探讨,为临床寻找更有效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游离脂肪酸(FFA)的表达水平以及二者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76例(T2DM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观察各组空腹血清RBP4和FFA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用以评价各组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1)T2DM组患者血清RBP4和FF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RBP4与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MA-IR、FFA呈正相关,与ISI、HOMA-β呈负相关(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OMA-IR、FFA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影响血清RBP4水平,常数项为零.结论 T2DM患者血清RBP4、FFA水平均显著升高;RBP4水平升高与糖脂代谢有关,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参与T2DM的发生、发展.RBP4与FFA在胰岛素抵抗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4,RBP4)是一种新发现的的脂肪因子,其在脂代谢和能量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多数研究表明,RBP4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相关因素。妊娠糖尿病患者糖耐量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均高于正常妊娠者,许多研究显示,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RBP4明显升高,但亦有不同观点,RBP4与妊娠糖尿病相关性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血管紧张素-(1-7)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信号通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紧张素-(1-7)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重要的终末活性产物,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血管内皮、舒张血管、抑制心肌重构、保护肾脏等生物学作用,凭借的信号转导通路包括增强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活性、负向调节AngⅡ/AT1受体激活的c-Src及其下游靶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等。  相似文献   

9.
陈巧芬  吴晨光 《医学综述》2014,(11):1947-1949
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催产素神经元产生,并由垂体后叶释放入大脑及全身各个系统的一种九肽激素。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催产素除具有催产及产后止血等基本生理功能外,还可以调节小鼠体内的糖代谢,发挥降糖作用。其相关机制可能包括通过下丘脑与外周组织之间的信号转导途径,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通过突触结合蛋白4(Syt4)与催产素之间的负反馈调节,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抑或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途径,而刺激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催产素对糖代谢的影响使其有望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孕妇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35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组)、33例妊娠期糖耐量减低孕妇(GIGT组)和30例正常孕妇(NGT组)的血清RBP4和脂联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血清RBP4在NGT组、GIGT组和GDM组逐渐升高(P<0.01),血清脂联素在NGT组、GIGT组和GDM组逐渐降低(P<0.01)。糖代谢异常孕妇血清RBP4与FPG、FINS、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脂联素与FPG、FINS、HOMA-IR呈显著负相关(P<0.01)。血清RBP4与脂联素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糖代谢异常孕妇血清RBP4明显升高,脂联素明显降低,且与IR密切相关,提示二者可能参与了IR和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闵运兵  范晓军 《广东医学》2001,22(3):241-242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IR)与脂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3 8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3 0例正常对照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脂代谢指标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氢杨梅素(DMY)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DMY组、DMY对照组。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造模。16周末,大鼠称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和血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骨骼肌T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TCPTP)、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及磷酸化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及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大鼠体质量、ISI及p-Akt、p-PI3K、GLUT4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FBG、FINS及TCPT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2型糖尿病组比较,2型糖尿病DMY组大鼠体质量、ISI及p-Akt、p-PI3K、GLUT4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FBG、FINS及TCPT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DMY对正常大鼠上述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二氢杨梅素可能通过抑制骨骼肌TCPTP的表达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瘦素与瘦素受体结合后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作用于阿片-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刺鼠相关蛋白神经元,从而发挥食欲调节的作用,进而预防肥胖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目前发现的瘦素信号转导途径有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转导途径、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转导途径及胰岛素受体底物/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转导途径三种。其中,PI3K通过蛋白激酶B/叉头状转录因子O1、离子通道及磷酸二酯酶3B/环腺苷酸三种子通路发挥调节食欲的作用,这些信号转导途径纷繁复杂,涉及多种生理病理反应。此外,各个信号途径中亦存在负反馈调节因子,其可有效地抑制信号途径的过表达,共同为机体的稳定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具有胰岛素抵抗特征、发病过程近似于人类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并在该模型上研究新型的有机羧酸氧钒配合物———双(α-呋喃甲酸)氧钒(VO-FA)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做进一步的探讨·方法用高糖高脂乳剂灌胃健康雄性Sprague-Daw ley(SD)大鼠4周,造成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再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霉素(25 mg/kg)造成与临床相似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在该模型上,以硫酸氧钒(VOSO4)做阳性对照,研究VO-FA灌胃给药对糖脂代谢的影响·观测指标:①VO-FA灌胃给药4周,每周从尾静脉取血测餐…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因肝脏等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下降导致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受损的一种病理性反应。IR作为2型糖尿病典型的病理特征,其发病机制是抗糖尿病研究的焦点。本文就糖尿病状态下的糖代谢、脂代谢、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炎症与肝脏胰岛素抵抗相关信号通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新思路及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 (retinol binding protein-4,RBP4)与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9例健康对照组血清RBP4水平,并测定各组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空腹血糖等,计算腰臀围比(WHR)和体重指数分析RBP4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血清RBP4水平显著升高(P<0.01);(2)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空腹血清RBP4水平与TC、TG、LDL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RBP4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而且与脂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与脂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及脂代谢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8.
李影  闫鹏 《医学综述》2014,20(17):3122-3124
胰岛素受体底物(IRS)丝氨酸磷酸化是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一种时间依赖性生理反馈机制,代谢及炎症应激阻断其磷酸化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因素激活了包括抑制性κB激酶(IKKβ)、c-Jun氨基端激酶(JN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和p70S6激酶在内的激酶,进而导致失控的IRS丝氨酸磷酸化。因此,这些激酶是抗胰岛素抵抗的潜在药物靶点,IKKβ/核因子κB或JNK通路靶向治疗未来可能发展为糖尿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胰岛素促泌剂与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收集80例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胰岛素组与胰岛素促泌剂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脂代谢、胰岛素水平及脂肪肝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糖代谢、脂代谢、胰岛素水平及脂肪肝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脂代谢、胰岛素水平及脂肪肝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胰岛素促泌剂与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均较好,能够有效改善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该研究旨在了解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 (RBP4)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根据超声测定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值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AS)31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on-AS)29例,并选29例健康人做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RBP4浓度;并测定各组的身高、体重、腰围、腰臀围比、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等,计算体重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分析RBP4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及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on-AS组血清RBP4水平显著升高,且AS组高于Non-AS组;②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RBP4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RBP4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