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对脑性瘫痪(CP)儿童实施医教结合的方法,探索基于现实生活导向的CP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有效策略。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8月随机抽取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就诊的41例CP儿童,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ADL训练,研究组行基于现实生活导向的ADL训练,即分为个人卫生或自我照顾为导向、功能性移动为导向、手功能操作为导向、日常生活交流为导向、社会化活动为导向。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儿童生活功能评估量表(PEDI)、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和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脑瘫量表(PedsQLTM)3.0评估儿童ADL技能、功能独立程度以及生活质量(QOL)。结果 治疗4个月后,对照组和研究组在PEDI、WeeFIM和PedsQLTM3.0评分上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对照组t值分别为14.796、6.954、31.104;研究组t值分别为5.613、31.576、20.193,P<0.01),且研究组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7、2.233、2.119,P<0.05)。结论 采用医教结合和全人发展的理念,选择个性化的ADL训练策略,基于现实生活导向的ADL训练模式更能有效地改善CP儿童的ADL技能和QOL,提高患儿在现实生活中功能独立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配戴踝足矫形器(AFO)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CP)患儿肌张力康复的效果,为CP患儿康复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CP患儿6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戴AFO。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分、肌张力评分和步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794,P<0.001);内收肌评分、腓肠肌评分及腘绳肌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916、5.694、8.786,P<0.001);步幅、步速、步长高于对照组,而步频低于对照组(t=2.235、2.247、5.271、7.454,P<0.05)。结论 CP患儿配戴AFO可改善患儿粗大运动能力,降低患儿肌张力,提高患儿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的动作观察训练(AOT)对脑瘫(CP)儿童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改善CP儿童下肢运动功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湘雅博爱康复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2月收治的99例CP儿童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OT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AOT组和对照组儿童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AOT组每日行40 min的AOT,先观察有运动内容的视频,后执行观察到的动作;对照组先观察与运动内容无关的动画视频,后执行AOT组相同的功能性动作,训练时间为40 min。两组儿童1次/d,5次/周,共12周。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儿童平衡量表(PBS)、10 m步行速度(10 m MWS)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分别评估两组CP儿童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儿童PBS、10 m MWS、GMFM-D区和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AOT组t=34.156、40.379、18.569、28.856,对照组t=14.342、31.533、11.058、16.479,P<0.001);且AOT组治疗12周后PBS、10 m MWS、GMFM-D区和E区评分分别为(40.76±6.38)、(20.30±3.06)、(33.52±5.88)和(46.44±13.37),均显著高于治疗12周后对照组(t=2.245、2.573、2.345、2.101,P<0.05)。结论 基于镜像神经元的AOT能有效改善CP儿童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值得在CP儿童康复的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有氧运动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执行功能的脑低频振幅(ALFF)特征,探索有氧运动改善ADHD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像学机制。方法 2019年3月—2020年12月选取常州儿童医院ADHD专病门诊确诊的ADHD儿童17名,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跳绳有氧运动训练,训练前后检查功能磁共振(fMRI)和执行功能,fMRI采用低频振幅指标,执行功能测试采用抑制功能相关的Flanker任务,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训练前后ALFF和执行功能反应时,并将ALFF值的变化与执行功能反应时差异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ADHD儿童有氧运动训练后ALFF值显著增高的脑区包括内侧额上回、左额上回、左额中回、右侧小脑前叶(校正后P<0.05);Flanker任务反应时较前显著减少(t=-4.75,P=0.001);有氧运动前后内侧额上回(r=-0.53,P=0.02)、左额上回(r=-0.58,P=0.01)、左额中回(r=-0.51,P=0.02)ALFF值变化与执行功能行为学反应时间差异呈负相关。结论 有氧运动能改善ADHD儿童执行功能,其脑机制主要与前额叶、小脑自发活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早期丰富环境家庭康复对0~6月龄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和日常活动能力(ADL)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门诊随访的脑瘫高危儿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初诊时评估的情况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干预以及家庭姿势管理等丰富环境家庭康复指导。在初诊、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GMFM评分和ADL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初诊时年龄、性别、GMFM评分和ADL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的CMFM评分(t=5.594,P<0.001)和ADL评分(t=9.793,P<0.001)均较对照组高;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GMFM评分(t=8.829,P<0.001)和ADL评分(t=11.469,P<0.001)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后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4% vs.80.6%,P<0.05)。结论 早期丰富环境家庭康复有利于促进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早期丰富环境家庭康复对0~6月龄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和日常活动能力(ADL)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门诊随访的脑瘫高危儿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初诊时评估的情况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干预以及家庭姿势管理等丰富环境家庭康复指导。在初诊、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GMFM评分和ADL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初诊时年龄、性别、GMFM评分和ADL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的CMFM评分(t=5.594,P<0.001)和ADL评分(t=9.793,P<0.001)均较对照组高;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GMFM评分(t=8.829,P<0.001)和ADL评分(t=11.469,P<0.001)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后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4% vs.80.6%,P<0.05)。结论 早期丰富环境家庭康复有利于促进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重复经颅磁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偏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为重复经颅磁结合体外冲击波在偏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收治的偏瘫患儿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及体外冲击波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重复经颅磁干预。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患侧下肢肌张力评估,足底压力、足底面积以及GMFM-88评估。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组内的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有降低(t=4.521、3.789),足底压力(t=8.412、7.354)、足底面积明显增大(t=4.585、10.251),GMFM-88项D区(t=11.247、9.254)和E区得分均有提高(t=8.738、6.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肌张力明显降低,足底压力、足底面积、GMFM-88项D区和E区的得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3、5.134、4.233、8.646、7.463,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偏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mCIMT)和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对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的疗效,以了解两种疗法特点。方法 选取2018年2—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痉挛型偏瘫儿童30例,并随机分为mCIMT组、HABIT组和对照组各10例,分别接受mCIMT、HABIT和常规OT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儿童功能独立评定(WeeFIM)、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精细运动量表(PDMS-FM)、运动效能测试-患手使用程度(MAL-AOU)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3组儿童UEFT、WeeFIM、PDMS-FM、MAL-A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或<0.01),其中组间比较,mCIMT和HABIT组儿童4项评定得分均高于对照组(F=6.75,7.01,23.91,21.17,P<0.01);与mCIMT组对比,HABIT组儿童WeeFIM和MAL-AOU得分明显高于mCIMT组(P<0.01)。结论 mCIMT和HABIT可改善痉挛型偏瘫儿童的患侧上肢精细功能及使用量、双上肢协调能力,提高功能独立性,其中HABIT在患侧使用量和功能独立性方面疗效优于mCIMT。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儿童及青少年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CAH患儿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edsQL4.0调查江西省儿童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间48例诊断为CAH的5~18岁儿童及青少年和家长,119名健康儿童及青少年和家长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AH患儿自评量表及家长代评量表各项得分(各单一领域得分、社交心理功能和总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社交功能(自评t=2.711,代评:t=3.048)、学校表现(自评:t=2.718,代评:t=4.671)、社交心理功能(自评:t=3.674,代评:t=5.587)、总分(自评:t=4.026,代评:t=5.34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H患儿男女之间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控制不良、有并发症、无正规随访的CAH患儿各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和病程长的CAH患儿,各项得分更低。结论 CAH儿童及青少年的生存质量存在明显损害,特别是激素控制不良、有并发症、无正规随访、病程长、年龄大的CAH患儿损害更严重,需要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结构化教学(TEACCH)康复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康复治疗效果差别,指导以后ASD儿童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 将2015年3月—2016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行康复训练的80例ASD儿童随机分为TEACCH治疗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分别比较两组ASD患儿在康复治疗开始前、训练3个月后及6个月后的功能改善情况,应用PEP-3进行全面的发育评估。结果 TEACCH治疗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患者在康复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较开始训练前功能均有提高,训练3个月后,TEACCH治疗组在情感表达(t=2.264)、非语言行为特征(t=2.706)、语言行为特征(t=2.210)、个人自理(t=3.328)、适应行为(t=2.090)及总体行为特征(t=2.706)等方面较常规康复治疗组有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6个月后TEACCH治疗组患者在认知(t=2.552)、语言理解(t=2.699)、情感表达(t=2.649)、非语言行为特征(t=2.524)、语言行为特征(t=2.605)、个人自理(t=3.129)、适应行为(t=2.055)及总体行为特征(t=2.583)等方面较常规康复治疗组有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的康复训练对于ASD儿童的康复均有促进作用,结构化教学对于ASD儿童发育水平的提高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基于加拿大作业表现量表(COPM)评估结果开展的作业治疗方案对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儿童作业活动表现、满意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GDD儿童作业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临床实践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接受康复治疗的GDD儿童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作业治疗替换为基于COPM结果的目标导向性的作业治疗方案,治疗时间持续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COPM评估儿童目标任务的作业表现及满意度,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估儿童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COPM表现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45、7.533,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55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COPM满意度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22.240、8.329,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300,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COPM表现分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改善母亲亲职压力提高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可行性。 方法 将2016年3—12月在连云港医院康复治疗的68对脑瘫儿童及其存在中重度亲职压力的母亲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和母亲分别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和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实验组母亲加予心理干预,实验周期6个月。用SPSS 19.0分析比较实验前后母亲亲职压力和脑瘫儿童运动、语言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得分。结果 干预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母亲的亲职压力明显降低(t=-7.051,P<0.001),脑瘫儿童运动、语言、ADL也明显改善(χ2=6.222、6.745、6.344,P<0.05)。结论 降低脑瘫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有助于提高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对小儿脑瘫运动发育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选取40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躯干控制训练,训练组在进行常规躯干训练前先进行前馈控制训练。在治疗8周和6个月、1年后两组患儿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C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BBS、GMFCS、FMA及MB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儿上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且训练组的改善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4、2.393、2.283、3.048,P<0.05)。6个月、1年后随访发现训练组的改善仍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BBS,GMFCS,FMA及MBI评分的时间效应、组内效应与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长期随访发现效果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学习风格简介(LSP)干预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康复效果,以期在全国更广范围内推广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确诊为ASD的儿童55名,年龄在36~72个月之间,进行为期6个月的LSP模式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应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进行康复效果评估。结果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结果显示,干预前后ASD患儿语言、社交行为和适应行为能区发育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9、7.10、6.29,P<0.01),而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能区发育商虽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1.76,P>0.05);CARS量表结果显示,干预前后ASD患儿CARS量表得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6,P<0.01);SDQ量表结果显示,干预前后ASD患儿多动注意缺陷得分、同伴关系问题得分和困难总分明显下降,亲社会行为得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8、6.96、7.74、6.78,P<0.01),而情绪症状得分和品行问题得分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0.92,P>0.05)。结论 LSP能有效改善ASD患儿的社交能力,减轻症状严重程度,可在国内更广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悬吊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76例痉挛性脑瘫患儿中随机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28例、针刺组28例和实验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针刺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实验组在针刺组基础上予以悬吊技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中C区、D区、E区及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量表对3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三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每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三组间GMFM-C、GMFM-D、GMFM-E、ADL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4.044、16.874、13.246、14.590,P<0.05),且实验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和针刺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 悬吊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可以进一步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5~6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发育性协调障碍(DCD)儿童的智力结构特征,旨在为学龄前ADHD共患DCD儿童的针对性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7月—2022年4月对就诊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确诊为ADHD的儿童进行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DCDQ)筛查,结果为可疑和异常的儿童以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为诊断标准,确诊DCD者共70例,另单纯ADHD患儿5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韦氏幼儿智力量表测试,对比两组儿童智力结构特征。结果 ADHD共患DCD组儿童的总智商(t=2.884)、言语理解(t=3.059)、视觉空间(t=2.198)、工作记忆(t=2.345)、加工速度指数(t=3.314)均显著低于单纯ADHD组(P<0.05);两组流体推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7,P>0.05)。比较10个核心分测验的得分,共患DCD组均较单纯ADHD组低,其中常识(Z=2.285)、类同(t=2.645)、拼图(t=2.225)、动物家园(Z=3.307)、找虫(t=3.033)和划消分测验(t=2.299)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实施基于证据支持的社交技能干预训练,提高孤独谱系障碍(ASD)患儿社交能力,降低母亲的抑郁、焦虑情绪和不确定感。方法 2017年10-12月采用中文版结构式同伴互助社交训练教育和促进社交技能的项目(PEERS)手册,对ASD患儿和母亲共同进行3个半月的干预。每周一次,每次90 min,儿童以小组训练的形式,母亲以团体形式。同时调整母亲的疾病不确定感、认知、焦虑和抑郁情绪。对干预前后ASD患儿症状、社交行为以及母亲的情绪进行评估,对母亲疾病不确定感半年后随访。结果母亲抑郁情绪贝克抑郁量表(BDI)(t=-4.585,P<0.01)、儿童孤独症症状评定(CARS)(t=-3.945,P<0.01)、孤独症儿童异常行为评定(ABC)(t=-2.068,P<0.05)、儿童社交问卷(t=-2.315,P<0.05)的前后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文版PEERS社交训练能帮助ASD患儿提高社交技能,同时降低母亲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