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425例小儿NS并发ARF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RF发生率为4.94%(21/425),感染诱发占90.48%(19/21);均发生于NS活动期,以少尿型多见。结论在NS活动期应及时治疗,减少诱因,控制感染,可防止ARF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3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症之一,也是肾病综合征(NS)最严重的并发症.NS的病人一旦发生ARF,就会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死亡率也升高.现收集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 36例,就其临床特点与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天如 《医学综述》1998,4(5):237-239
<正>肾病综合征(NS)可并发危重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自1966年Chamber等首次报道以来,近年已引起国内外肾脏病学者的广泛重视和兴趣.本文复习NS并发ARF的有关文献资料,就其发生率,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等有关问题作一综述,以提高对这一严重并发症的认识和诊治水平.1 发生率NS合并ARF的发生率文献报道不一,据Shibasa-ki等报道42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合并ARF9例占2.1%;国内文献报道分别为1.25%和8.8%.虽然临床并不多见,但ARF作为 NS一个重要合并症,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肾小球疾病临床与病理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结果:20~39岁为高发年龄,肾小球疾病中原发占77.6%,继发为22.4%,二者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性以IgAN居多为33.3%,,继发性中狼疮性肾炎(LN)占50%;在原发性中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占46.7%,尿检异常(Uab)为35.6%;NS和Uab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分别为MCD和IgAN,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以NS为表现的LN的病理类型中LN-Ⅳ60%.结论:肾小球疾病好发于青壮年,IgAN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表现NS和Uab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分别为MCD和IgAN;LN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NS为表现的LN的最常见病理类型是LN-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NS)合并急性肾衰 ( ARF)的发病因素、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全部病例检查尿蛋白定量、生化指标及血流变学 ,1 9列进行了肾活检。结果 :发病年龄多在 45岁以下 ( 85.74% ) ,男性为 80 % ,1 9例肾活检结果以轻微病变为多 ( 68.42 % ) ,均有肾间质水肿和肾小管细胞的变性、坏死。予以激素、利尿剂及尿激酶治疗 ,个别人进行血液透析后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NS合并 ARF发病年龄轻 ,病理以轻微病变多见 ,经尿激酶和常规治疗肾功能多可恢复 ,提示肾内微血栓形成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61例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对 6 1例紫癜性肾炎 ( HSPN)患儿临床病理分析 ,以探讨儿童 HSPN的特点 ,并提高其认识。 方法 :对 HSPN患儿进行临床分型及病理分级。临床上分为 U ab型、I- GH型、R- GH型、NS型和 HT型 ;病理分为 ~ 级。以此对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阐明其临床与病理之间联系。 结果 :临床分型结果显示 ,6 1例患儿中以 U ab型为最多 ,HT型最少。病理分级中以 级为最多 ;R- GH型和 NS型患儿病理分级在 ~ 级者的比例高于 Uab型和 I- GH型 ;免疫复合物沉积以 Ig A Ig G Ig M同时存在者比例最高 ,R- GH型和 NS型中Ig A Ig G Ig M沉积者的比例高于 U ab型。激素治疗有效组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效组 ( P<0 .0 5 ) ,无效组患儿蛋白尿水平高于激素治疗有效组。 结论 :儿童 HSPN中临床表现为 NS型和 R- GH型者病理改变相对较重 ,U ab型和 I- GH型患儿病理改变相对较轻 ;免疫复合物沉积为 Ig A Ig G Ig M者病理改变相对较重 ;大部分HSPN患儿激素治疗有效 ,血清白蛋白低者激素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7.
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152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临床病理分析,探讨儿童HSPN的特点,以提高对儿童HSPN的认识.方法 对152例HSPN患儿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临床分型、病理分级及免疫复合物等进行分析.结果 152例HSPN患儿中以Uab型[92例(60.5%)]最多,HT[3例(2.0%)]型最少;病理分级中以Ⅱ级[76例(50.0%)]最多;Uab型和I-GH型在病理分级上以Ⅱ级较多,而R-GH型、NS型和HT型以Ⅲ-Ⅳ级较多;I-GH型、R-GH型和NS型中IgA+IgG+IgM沉积者的比例分别为60.0%、56.3%、62.5%与Uab型(3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素治疗无效患儿的平均尿蛋白定量为2.13 g/24 h,与激素治疗有效患儿(1.47 g/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PN患儿以NS型和R-GH型者病理改变相对较重,Uab型和I-GH型者病理改变相对较轻;免疫复合物沉积为IgA+IgG+IgM者,病理改变可能相对较重;大部分HSPN患儿激素治疗有效,但大量蛋白尿者、伴有较多新月体和(或)肾小球硬化者激素疗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科自1984年~2007年3月间经皮肾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的36例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小儿HBV-GN患者,临床类型以肾病综合征(NS)最为常见,33例(91.7%),其次为肾小球肾炎3例(8.3%);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MN)为主,21例(58.3%),其次为系膜增生性肾炎(M sPGN),10例(27.8%),膜增生性肾炎(MPGN),3例(8.3%),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nPGN),2例(5.6%);免疫荧光检查呈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肾组织中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占27例(75.0%)。结论:小儿HBV-GN患者学龄期多见,且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类型以NS居多,病理类型以MN多见,且多样化,对血清乙肝标志物阳性并伴有肾脏损害临床表现的患儿应及早做肾活检。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NS)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 ARF)虽少见 ,但在 NS诸多并发症中又以 ARF最为严重[1] ,自 1 996年 chamber等[2 ]首次报告以来 ,逐渐被重视 ,目前已认识到ARF是 NS的重要并发症 ,可发生于 NS病程中任何阶段 ,甚至可为其首发症状 ,现将本院收治 NS合并特发性急性肾衰 1 0例作一分析 ,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1 临床资料1 .1 病例情况  1 0例患者中 ,男∶女为 7∶ 3;年龄 31~ 71岁 (平均 5 2 .7± 1 3.5岁 ) ;首发性NS6例 ,复发性 NS 4例 ;自 NS发病 (可复发 )至入院时间为 2 0~ 90天 (平均 41 .7± 2 .2天 )。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14ARF和mt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肺组织、18例癌旁组织和98例NSCLC组织标本中p14ARF和mtp53的表达。结果(1)在正常肺组织、癌旁组织和NSCLC中p14AR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83.3%、55.1%,mt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44.4%、79.6%;p14ARF蛋白和mtp53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与正常肺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14ARF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浸润无关(P>0.05),而与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1);mt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病理分化程度(P<0.01)及有无脉管浸润(P<0.05)有关,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2)在NSCLC中,pl4ARF与mtp53蛋白共表达为36.7%,一致性为38.8%,二者表达呈负相关(r=-0.3553,P<0.001)。结论p14ARF表达下调及mtp53表达上调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p14ARF和mtp53有助于判断NSCLC的分级和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归纳总结国内外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预后的相关文献。结论:PNS合并ARF多为可逆性。应用糖皮质激素、抗凝等西医治疗,并结合中医治疗,可使大多数NS缓解,并逆转ARF。如经上述治疗仍未能奏效,则应行HD、CRRT或PD治疗。  相似文献   

12.
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minimal change nephrotic syndrome,MCNS)并发特发性急性肾衰竭(idiopathic acute renal failure,IARF)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成人MCNS并发IARF(肾衰组)临床病理表现及转归情况,随机抽取成人MCNS无并发急性肾衰竭15例(非肾衰组)作对照。结果:肾衰组血肌酐为(307.7±168.6)μmol/L,少尿型占73.3%(11例),急性肾衰竭好转率为86.7%(13例)。与非肾衰组相比,肾衰组水肿程度较重,收缩压水平较高(P〈0.01);肾衰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扁平化发生率较高(P〈0.01),肾小管腔内蛋白管型的发生率较高(P〈0.05);肾病综合征的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较长(P〈0.01)。结论:成人原发性MCNS并发IARF患者临床上水肿程度较重和收缩压水平较高,病理表现主要为急性肾小管损伤,肾功能损伤多呈可逆性质,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肖日央 《河北医学》2007,13(7):827-831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7例iNS并发ARF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并与同期17例随机抽取的无ARF的iNS进行比较.结果:iNS并发ARF多为少尿型ARF(765%):其合并高度水肿、胸腹腔积液、高血压、心衰肺水肿的比例分别为76.5%、64.7%、47.1%和58.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肾小球微小病变和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占iMS并发ARF的58.8%,但两组之间肾小球病理类型的构成比无显著差别.iNS并发ARF的小管间病变较重,均表现弥漫间质水肿,7例表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灶性坏死,5例伴间质炎症细胞浸润.17例iNS并发ARF患者中,2例经利尿等治疗后肾功能恢复,其余15例均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14例肾功能完全恢复.结论:临床上iNS并发ARF多为少尿性ARF,常合并高度水肿、胸腹腔积液、高血压、心衰竭肺水肿;可发生于各种肾小球病理类型,小管间质病变均较重;经合理治疗,尤其是CRRT的应用,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2001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578例PNS患儿的临床资料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8例PNS患儿中8例并发ARF,其发生率为1.38%;8例中7例合并感染。8例患儿确诊后,治疗上主要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2例患儿联合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2例患儿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经积极治疗后4例患儿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肾功能好转,3例单纯型肾病中2例肾功能于2周内恢复。结论感染可能为PNS患儿并发ARF的诱因;单纯型肾病并发ARF经积极综合治疗预后较肾炎性肾病好;积极控制肾病状态有利于ARF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 《河北医学》2007,13(11):1287-128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发急性肾功衰竭(ARF)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30例包括3例年龄大于50岁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病例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引起急性肾衰竭的,其中血流动力学改变12例,感染8例,药物中毒4例,余6例无明显诱因。临床特征有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含并胸腹腔积液多见,病程中肾功能急性衰竭。肾脏病理类型:肾小球轻微病变,肾间质水肿多见。经积极去除诱因、控制感染,利尿消肿、抗凝、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应用等综合治疗,肾衰竭大多逐渐好转,但3例年龄大于50岁的病例病程较长,预后较差。结论:本症应尽早明确诱因,积极治疗,预后相对较好但亦与年龄及病理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6.
阿胜  张汀  田娜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8):725-727
目的 研究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预后,提高此类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方法 调查收治的 38 例肾病综合征(N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引起急性肾衰竭的,有明确肾前性因素 5 例,合并感染 5 例,肾静脉血栓 1 例,药物因素 5 例,病理类型重者 7 例,病因不明者 15 例。临床特征有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含并胸腹腔积液多见,病程中肾功能急性衰竭。肾脏病理类型:肾小球轻微病变,肾间质水肿多见。经积极去除诱因、控制感染,利尿消肿、抗凝、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应用等综合治疗,肾衰竭大多逐渐好转,但 2 例新月体肾炎的病例肾功能无回复,转为慢性肾衰竭。结论 本症病因多种多样,应尽早明确诱因,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病理类型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P-选择素、肾脏损伤分子1(KIM-1)对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效能,分析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分为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血清P-选择素、尿KIM-1、白蛋白、24 h尿量、24 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尿酸、D-二聚体、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入院用药史(利尿剂、质子泵抑制剂、抗血小板药);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P-选择素、尿KIM-1对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 1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合并急性肾损伤28例(28.00%),其中,肾小球轻微病变13例、IgA肾病8例、膜性肾病4例、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节段性肾小球肾炎1例。72例(72.00%)肾病综合征患者未合并急性肾损伤。急性肾损伤组的血清P-选择素、尿KIM-1、血肌酐、尿素氮、尿酸、24 h尿蛋白定量和使用利尿剂占比均高于非...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肝素在肾病综合征 (NS)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中的治疗作用 ,将 38例NS并A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 ) 18例 ,治疗组 (B组 ) 2 0例 ,A组常规综合治疗 ,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肝素钠 1个疗程 10天 ,观察两组仍少尿例数 ,需血透例数 ,尿蛋白、血脂、肾功能、肾有效血流量以及B组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显示 :B组比A组少尿及需血透例数 ,血尿素氮、血肌酐显著减少 ,肾有效血流量显著增加 (P均 <0 .0 5 ) ,尿蛋白、血脂的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B组治疗后比治疗前除红细胞比容外血液粘滞性下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认为肝素疗法治疗NS并ARF有明显疗效 ,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pattern and outcome of systemic complications of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AGN), and (ii) evaluate some clinicolaboratory features of the disease in Nigerian children.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records of consecutive cases of AGN seen over a period of 3 years in our unit, were prospectively entered into nephrology record forms and later analysed. Some of the analysed data included age, sex, blood pressure, types of systemic complication, haematocrit, plasma electrolytes, urea, creatinine, protein and albumin. Fractional excretion of filtered sodium (FeNa, %) and 24-hours urinary protein concentration data were also analysed.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18/29) were under 6 years of age, with peak age incidence of 3 years. The hospital incidence of AGN and prevalence of systemic complications were 10 new cases per year and 41.38%, respectively. Heart failure (HF) and acute renal failure (ARF) were sole systemic complications in 7 and 2 AGN patients, respectively. Three patients had double systemic complications: one each of 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 (HTE)+HF, HTE+ARF and ARF+HF. Ten of 29 patients (34.48%) had nephrotic range proteinuria. None of the AGN patients except those with ARF had FeNa >1%, plasma bicarbonate <15 mmol/l, urea 225 mmol/l and creatinine 2400 mmol/l. Two of the patients died: one each of ARF and ARF+HF, giving a case fatality and mortality rate of 6.90% and 0.08%, respectively. ARF is clearly the principal risk factor for mortality in our AGN patients. Its early detection and aggressive but purposive management which must include dialysis, will certainly improve outcome in AGN cases complicated by AR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