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肝豆)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术后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6例肝豆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1周和行脾切除脾术后3周机体体液免疫功能(IgG、IgA、IgM、C3、C4)的变化。结果肝豆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脾术后3周IgA、C3、C4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0.001),而IgG、IgM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肝豆门脉高压症淤血肿大的脾脏对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脾切除后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亢患者肝脾组织铁过载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脾亢)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肝脾组织中铁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门脉高压症脾亢患者和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的术中肝脾活检标本,用火焰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肝脾组织中铁元素含量.结果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肝脾组织标本中的铁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肝脾组织(P<0.05),并且随脾亢程度的加重铁含量随之增加.脾组织铁含量升高与肝组织铁含量升高存在明显相关性(r=0.741,P<0.01).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亢患者,肝脾存在明显铁代谢紊乱,发生铁过载,脾脏铁过载加重了肝脏铁负荷,肝脏铁负荷加重是促进肝硬化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脾切除术对门静脉高压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脾切除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2 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前、术后 2周、术后 1年分别取周围静脉血测IgG、IgM、补体 (C3 、C4 )、T细胞亚群 (CD3 、CD4 、CD8)的变化。结果 手术前后门脉高压症患者的IgG、IgM、补体 (C3 、C4 )、T细胞亚群 (CD3 、CD4 、CD8、CD4 /CD8)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行脾切除手术不影响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行脾切除 断流术治疗胆石症组(一期手术3例、分期手术5例、合并中西利胆排石治疗2例)与7例单纯脾切除 断流术组近期肝功能改善率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肝功能改善率(62.5%)明显优于单纯脾切除 断流组(14.3%)(P<0.05),再出血率小于单纯脾切除 断流术组(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行脾切除 断流术并结合治疗胆石症的预后较单纯脾切除 断流术好,且只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一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患者食管壁组织中血管内皮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门脉和脾脏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36例接受联合断流术的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D)及平均流速(V),计算流量(Q)?术中留取食管壁组织,并通过胃网膜右静脉属支穿刺测量自由门静脉压力?对食管壁组织行VEGF免疫组化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食管壁组织VEGF的表达情况:0分(-)3例,1~4分(+)10例,5~8分(++)18例,9~12分(+++)5例,阳性表达率为91.7%,高表达比率为63.9%?食管壁组织VEGF高表达组门静脉内径(Dp)和流量(Qp)?脾静脉内径(Ds)和流量(Qs)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 < 0.01);食管壁组织VEGF高表达组的门静脉流速(Vp)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 < 0.01),但两组间脾静脉流速(Vs)差异不明显(P > 0.05)?食管壁组织VEGF高表达组的自由门静脉压力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 < 0.01)?结论:门脉高压症患者食管壁组织中VEGF呈高表达,VEGF的高表达与门脉和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门静脉压力有关?VEGF所介导的血管新生是内脏高动力循环形成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竝  蔡乾荣  姜朝晖 《浙江医学》2005,27(9):641-643
目的评价门奇断流/近端脾肾分流联合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将58例门脉高压症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1)门奇断流术组(断流组)23例;(2)近端脾肾分流术组(分流组)19例;(3)门奇断流/近端脾肾分流联合手术组(联合组)16例,观察病人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及近、远期疗效.结果关腹前联合组自由门静脉压明显低于断流组(P<0.05),而与分流组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及随访时联合组门静脉直径、门静脉血流量均显著小于断流组(P<0.05),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显著大于分流组(P<0.05);术后断流组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明显重于分流组和联合组(P<0.05),而分流组和联合组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无手术死亡,近期未发生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在远期疗效上,联合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断流组(P<0.05),肝功能分级显著好于分流组(P<0.05).结论联合术应为目前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合酶(HO)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动脉的表达,探讨血红素氧合酶-内源性一氧化碳系统(HO-CO)在门静脉高压症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门静脉高压症并行择期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18例,同期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12例为对照,取脾动脉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O-1、HO-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HO-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吸光度比值在对照组为(0.03±0.00)、(0.04±0.01),均明显低于门静脉高压组(0.81±0.12)、(1.56±0.25),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HO-2 mRNA和蛋白表达在对照组为(0.64±0.12)、(0.84±0.14),在门静脉高压组为(0.58±0.09)、(0.92±0.12),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HO-1表达与肝功能分级相关,肝功能Ⅱ级患者其脾动脉HO-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肝功能Ⅰ级患者(P<0.01);HO-2表达与肝功能分级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HO-CO系统,尤其是HO-1在门静脉高压症演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在治疗门脉高压症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 对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组,A组15例,行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B组15例,行单纯PSE术,术前、术后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侧支循环情况,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脾功能亢进均得到缓解,A组术前术后门脉内径无明显变化,术后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降低(P<0.05),奇静脉内径变小(P<0.01),血流量下降(P<0.01),血流速度降低(P<0.01);B组门静脉管径变小,流速降低,流量下降(P<0.01),但奇静脉管径无明显改变,流速降低,流量下降.两组奇静脉血流量下降幅度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随访3~12个月,B组出现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6例,继发性门脉血栓形成1例,而A组仅出现1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结论 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能有效治疗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该方法 操作相对简单,侵袭性小,尤其适用于肝功能差难以耐受外科分流及断流手术的患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胰源性左侧门静脉高压症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胰源性左侧门静脉高压症主要是因胰腺疾病所致孤立性脾静脉梗阻 (ISVT) ,脾内高压 ,脾大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据统计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占全部门静脉高压症的5 %~ 10 % ,而 ISVT仅占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 5 %左右 [1 ] 。本症诊断困难 ,但却是唯一能够彻底治愈的门静脉高压症。我们近年收治 8例 ISVT病人 ,现结合文献就其诊治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例病人中 ,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36~ 6 5岁 ,平均 46岁。均以脾大和上消化道出血住院 ,术前肝功能检查均正常。8例均有胰腺病变 ,其中因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胰体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腔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行断流联合脾腔分流术治疗的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腹水短期增多2例。随访期间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2例(6.88%),肝性脑病1例(3.44%),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3.44%)。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脾腔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具有再出血率低,近远期治疗效果满意等优点,是目前治疗门脉高压症的较佳术式。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在基层医院也可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死亡率很高。对本病治疗各家意见不一。国内以脾切除脾肾分流术较为常用。本文用多种腹腔内脏血管造影和术中、术后通过保留脐静脉或/和胃网膜右静脉插管测压等方法,研究了1979年12月~1981年5月非经选择的1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伴食道静脉曲张病人(其中13例脾肾分流,3例“H”系腔分流和1例端侧系腔分流)分流术前、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结合本院1961年1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脾切除、门奇断流附加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脾切除、门奇断流附加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的58例门静脉高压症。结果:58例均为择期手术,术前及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9.83±3.86)cmcmH2O和(34.42±3.51)cmH2O,随访3月至7年,术后发生肝性脑病3例,再出血1例,腹水消退或好转率87.5%,曲张静脉消失或减轻率89.6%。结论:脾切除、门奇断流附加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孙国兴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4):154-155
目的 观察脾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栓塞治疗术,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脾栓塞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较术前好转,二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脾栓塞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顾60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的肝功能、脾亢症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脑病发生。术后半个月肝功能好转52例,无变化8例。脾亢症状均消失。术后2个月胃镜复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46例,好转14例。术后随访48例(12~24个月),再出血率8.3%(4/48)。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止血率高,脑病发生率低,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与开腹肝硬化脾切除肝功能和白细胞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和开腹脾切除(open splenectomy,OS)术前后肝功能和血白细胞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2006年3月76例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而行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S 27例、OS 49例。收集和分析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天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血白细胞(WBC)。结果(1)两组术后第1天Tbil、Dbi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3天WB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7天AS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AL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LS组ALT、AST、Tbil、Dbil术后均较术前升高,但仅AST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OS组ALT、AST、Tbil、Dbil术后均比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患者行LS和OS都会导致肝功能和血白细胞的变化,但OS变化更大,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LS对肝功能影响和对机体的创伤比OS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与食管曲张静脉测压对比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道静脉破裂出血的价值。方法 :利用食管曲张静脉测压仪测量 2 0例正常人及 2 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食管静脉压 ,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其门、脾静脉内径、流速及流量。结果 :( 1)正常人与门脉高压症患者的门、脾静脉内径及流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2 )门静脉流量与食管曲张静脉测压间呈良好正相关 (r =0 95 6,P <0 0 1)。当食道静脉压≥ 2 0mmHg时 ,易发生食道静脉破裂出血 ,符合率为 73 3 3 %。 ( 3 )超声结果分析显示食道静脉压≥ 2 0mmHg组在门、脾静脉内径、流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超声探测门、脾静脉内径及流量简便易行 ,对预测食道静脉破裂出血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逆行脾切除术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巨脾和脾功亢进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逆行脾切除术(逆切组)与32例经典切脾术(经切组)加门奇静脉断流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巨脾和脾功亢进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8例逆切除组无一例发生术中大出血,平均失血量(285±55)mL,无手术死亡;经切组中13例发生1 000 mL以上的大出血,最多达1 800mL,平均失血量(825±151)mL,手术死亡2例(6.25%),两组术中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随访54例,均未见食道胃底曲张静脉复发出血。结论逆行脾切除术加门奇静脉断流较经典脾切除术出血少,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原因。方法:收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316例的临床资料,选取性别、年龄、肝功能、术式选择和术后血小板计数5项影响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作为观察指标,对术后31例并发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比较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术式选择有关(P<0.05),与术后血小板升高显著相关(P<0.01)。结论:脾切除加断流术和术后血小板升高是影响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2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急诊成功止血41例(97.6%),手术死亡4例(9.5%)。死亡原因分别为上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衰竭和术后胃穿孔,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率高,操作简便,易在基层医院开展,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脾切除并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科实施18例经脐单孔腹腔镜及21例三孔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脾切除并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单孔腹腔镜组有16例成功完成该项手术,2例在单手辅助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三孔腹腔镜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2)2组术后并发症(食管瘘和腹水)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腹腔镜组有1例术后发生食管瘘给予胃肠减压和留置空肠营养管15 d后患者恢复,有3例术后发生少量腹水,三孔腹腔镜组有4例术后发生少量腹水,对腹水均未作特殊处理,保持引流通畅并于术后3-5d拔出引流管。(3)单孔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三孔腹腔镜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镇痛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短于三孔腹腔镜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2~13个月,无再出血发生。门诊复查血常规均正常,复查胃镜未见明显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结论对于脾长30cm的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脾切除并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腹腔镜技术经验丰富的团队中开展安全性、可行,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切口微小、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