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技术改进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分析10例采用电凝法处理阑尾系膜,用7号普通丝线"外结内扎"法结扎阑尾根部,无钛夹腹腔镜切除阑尾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0~75 min,术中出血0~5 ml,术后平均住院4 d,术后无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内出血、残端瘘、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外结内扎"法妥善处理阑尾残端及系膜,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和第二站淋巴结内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分布和细胞数量.结果显示Foxp3+ Treg细胞弥散地分布于胃癌引流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和髓质区.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Treg细胞数明显多于第二站淋巴结(P<0.01),进展期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Treg细胞数多于早期胃癌(P<0.01).Treg细胞聚集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可能通过形成免疫耐受环境而促进肿瘤淋巴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itrioxide synthase,NOS)与浸润性乳腺癌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30例浸润性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乳腺组织和30例良性乳腺病变组织的 NOS活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以抗第8因子相关抗原(ⅧRAg)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根据ⅧRAg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结果:1)浸润性乳腺癌 NOS活性(2. 22±1 .39)显著高于相应癌旁乳腺组织(1. 29±0 .48)及良性乳腺病变组织(0 .50±0. 14),P=0 .004,P=0. 000;相应癌旁乳腺组织NOS活性高于良性乳腺病变组织,P=0 .000。2)乳腺癌 MVD计数(40. 53±8. 29)明显高于相应癌旁乳腺组织(18. 07±4. 90),P=0 000。3)有腋淋巴结转移者 NOS活性(2 .60±1 .6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 .72±0 .41),P=0 .048,且明显形成更多的微血管,P=0 000。4)乳腺肿瘤组织NOS活性和MVD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ER、PR表达状况无关。5)浸润性乳腺癌NOS活性与肿瘤 MVD呈正相关,r=0 .494,P=0 .014。结论:1)浸润性乳腺癌NOS活性、MVD与其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生成可促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并促其生长、发展和侵袭转移。2)肿瘤微环境中 NO合成增加可能促肿瘤生长。3)NOS活性增加可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肝豆)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术后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6例肝豆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1周和行脾切除脾术后3周机体体液免疫功能(IgG、IgA、IgM、C3、C4)的变化。结果肝豆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脾术后3周IgA、C3、C4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0.001),而IgG、IgM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肝豆门脉高压症淤血肿大的脾脏对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脾切除后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技术改进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分析10例采用电凝法处理阑尾系膜,用7号普通丝线"外结内扎"法结扎阑尾根部,无钛夹腹腔镜切除阑尾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0~75 min,术中出血0~5 ml,术后平均住院4 d,术后无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内出血、残端瘘、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外结内扎"法妥善处理阑尾残端及系膜,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分析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教学的特点及优势,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探讨MOOC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医学院校应借鉴MOOC成功的教学经验,利用MOOC教学平台,探索新的医学教学模式,发挥自身优势医学教学资源,建设MOOC医学课程,实现医学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在对离体的哺乳动物巨噬细胞研究中逐步发现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这一自由基性质的活性分子.很快在生理学、神经科学和免疫学等领域证明了NO既有第二信使和神经递质的性能,又是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分子.其与肿瘤生物学的关系成为最近NO研究的新热点.NO首先在内皮细胞被识别,但已知许多细胞,包括一些肿瘤细胞系和实体瘤组织也产生NO.本文简要综述近年NO在肿瘤血管形成、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微血管密度与p53蛋白表达的病理学意义及其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5例手术切除的浸润性乳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以抗第八因子相关抗原(ⅧRAg)抗体和p53单克隆抗体进行标记。结果浸润性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值为40.24±8.88,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0%。有腋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MVD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6)。MVD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或ER、PR表达状况无关。p53蛋白表达阴性与阳性者间MVD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741)。结论浸润性乳腺癌MVD与其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新生血管形成促其生长、发展和侵袭转移。p53蛋白表达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anog和Oct-4在各种胃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80例癌旁组织及30例癌前病变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Oct-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Nano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织(P<0.05).Nanog 和Oct-4在低分化胃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组(P<0.05),浸润深度(T1 +T2)、淋巴结转移(N1)及无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Nanog和Oct-4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深度(T3+T4)、淋巴结转移(N2+ N3)及伴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或P<0.01).胃癌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58 7,P<0.01).结论 Nanog和Oct-4的表达与胃癌肿瘤干细胞的各种生物学行为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敏感性、特异性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