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震后1年汶川地震灾区移居日照安康家园儿童的行为与情绪状况,并和当地儿童的行为与情绪比较.方法 对汶川地震后移居日照安康家园1年的513名儿童进行调查,得有效问卷487份,以在同校就读的日照本地儿童475名作为对照,采用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定儿童行为和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安康家园组和对照组在CBCL量表的行为总分[(26.73±6.28)分,(20.26±5.76)分,t=16.64,P<0.01]及退缩[(3.23±1.68)分,(2.02±1.43)分,t=12.91,P<0.01]、躯体主诉[(2.79±1.34)分,(1.67±1.22)分,t=13.55,P<0.01]、焦虑抑郁[(3.38±1.79)分,(1.95±1.21)分,t=14.48,P<0.01]、社交问题、注意问题、攻击行为、内向性行为、社交分、学校分等因子方而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在SCARED和DSRSC量表中的焦虑、抑郁总分及躯体化、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和社交恐怖等因子方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与非灾区儿童比较,移居外地1年后地震灾区儿童仍有较多的行为问题和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期无病生存白血病儿童的情绪、自我意识及个性特征.方法 选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儿童版艾森克个性问卷分别对19例长期无病生存白血病、20例初发白血病和40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长期无病生存组患儿在焦虑总分以及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和社交恐怖分量表评分[分别为(25.72±14.72)分,(6.11±4.36)分,(5.72±4.56)分和(7.67±4.19)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11±11.81)分,(3.82±1.69)分,(2.84±1.92)分和(3.95±2.85)分],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或P<0.05).2组白血病患儿自我意识总分[分别为(60.06±8.07)分和(58.25±6.54)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或P<0.05),其中长期无病生存组在焦虑和合群分量表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或P<0.05),而初发白血病组患儿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或P<0.05).长期无病生存组与初发白血病组患儿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性格普遍偏于内向.结论 长期无病生存白血病儿童较正常儿童有更多的焦虑情绪、较低的自我意识和内向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的47名惊恐障碍患者和37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评估.结果(1)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患者TAS因子Ⅱ分[分别为(3.30±0.70)分和(3.13±0.75)分]高于正常对照组[(2.58±0.67)分](均P<0.05),伴广场恐怖的惊恐患者的TAS总分[(75.4±10.1)分]高于对照组[(66.3±8.9)分](P<0.01),两患者组的因子Ⅰ、Ⅲ和Ⅳ分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患者组TAS及四个因子之间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2)伴与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患者的HAMA和HAMD得分[HAMA分别为(17.0±6.13)分和(18.6±7.94)分,HAMD分别为(13.0±6.2)分和(15.3±6.96)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94±1.22)分和(1.08±0.27)分](P<0.001);(3)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的TAS因子Ⅱ得分与病程及HAMA和HAMD的相关关系无显著性(P>0.05).结论伴与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患者均存在述情障碍,以认识和区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欠缺明显,与其病程和焦虑抑郁状态无相关;其描述情感、幻想及外向型思维的能力可能未受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受虐儿童情绪问题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受虐筛查量表(SQCA),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心理弹性量表和一般信息问卷对447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1)受虐儿童SCARED和DSRSC总分[分别为(20.39 ± 12.79)分,(11.65±5.44)分],高于非受虐对照组[分别为(14.74±10.91)分,(10.18 ±4.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ARED和DSRSC筛查出受虐儿童焦虑组、抑郁组、焦虑抑郁共存组发生率(40.26%,27.27%,19.48%),均高于非受虐儿童组(22.43%,12.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8,10.66,11.80,P<0.05);(2)受虐儿童焦虑组、抑郁组、焦虑抑郁共存组心理弹性总分[分别为(80.13 ±12.82)分,(74.67 ±10.71)分,(72.20 ±9.84)分],低于非焦虑组、非抑郁组、非焦虑抑郁共存组心理弹性总分[分别为(93.91 ±16.08)分,(93.50±15.00)分,(93.43 ±13.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情绪控制对受虐儿童的焦虑情绪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人际协助、家庭支持、情绪控制对受虐儿童的抑郁情绪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受虐儿童存在更多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弹性各维度可以有效预测受虐儿童的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学研究生拖延行为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以便有效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方法 随机抽取中南大学医学研究生423名,以拖延行为问卷(GP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 医学研究生拖延得分为(54.92±8.40)分,拖延率为60.99%,年级间拖延得分[(53.31±8.21)分,(55.90±8.30)分,(55.75±8.49)分,P=0.013]及拖延率(52.60%,66.09%,65.58%,P=0.028)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抑郁总粗分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31.24±7.40)分,(29.78±10.07)分.P=0.000;(34.89±8.11)分,(33.46±8.55)分,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拖延行为与焦虑、抑郁情绪均呈显著正相关(r=0.304,P=0.000;r=0.369,P:0.000),相关性随年级增长而减弱,高拖延组、低拖延组和行为正常组焦虑情绪[(46.6±10.55)分,(44.01±10.12)分,(38.32±7.57)分,P=0.000]、抑郁情绪[(51.45±10.12)分,(47.81±10.78)分,(40.69±8.23)分,P=0.00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学研究生焦虑、抑郁情绪较突出,与拖延行为密切相关,应予高度重视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军队跳伞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16项人格因素(16PF)对57名军队跳伞运动员进行集体测量.结果军队跳伞运动员SCL-90因子分≥3分的至少占7.02%;与常模比较,军队跳伞运动员躯体化[(1.36±0.32)分,(1.55±0.57)分]、人际关系敏感[(1.64±0.52)分,(1.78±0.61)分]、焦虑因子[(1.42±0.38)分,(1.52±0.52)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而阳性项目[(31.12±16.15)分,(24.92±18.14)分]、强迫症状[(1.78±0.49)分,(1.62±0.65)分]、偏执[(1.57±0.49)分,(1.43±0.57)分]和精神病性因子[(1.42±0.38)分,(1.52±0.52)分]却显著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不同年龄运动员在躯体化[(1.25±0.31)分,(1.35±0.23)分,(1.59±0.35)分]和恐怖情绪[(1.39±0.32)分,(1.30±0.52)分,(1.04±0.10)分]上存在差异,不同跳伞次数运动员在恐怖情绪[(1.49±0.32)分,(1.30±0.32)分,(1.07±0.40)分]上存在差异,男女运动员在恐怖情绪上差异存在显著性;SCL-90的各因子与16PF的各分量表普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跳伞运动员存在心理问题,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训练和性格特征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情绪、人格特质、述情特点、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及家庭情况等因素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1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门诊及病房,通过方便取样对126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患者,进行腹部症状及严重程度调查,同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家庭环境量表(FES)、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SFD)、艾森克人格问卷(EPQA)、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量表(ICHSB)等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12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 1.IBS组抑郁、焦虑、家庭环境因子V、艾森克因子N和因子总分、多伦多述情障碍因子Ⅱ[分别为(40.23±6.96)分,(38.73±7.49)分,(6.78±1.57)分,(13.67±5.37)分,(43.11±7.12)分,(23.12±4.42)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6.43±7.25)分,(32.08 ±7.25)分,(5.72±2.01)分,(11.22±5.43)分,(39.38±6.75)分,(20.92±3.95)分];多伦多述情障碍因子Ⅲ(14.73±4.13)分低于对照组(15.11±3.48)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腹部症状与抑郁、焦虑、系统家庭动力学因子Ⅲ和因子总分、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因子Ⅱ呈正相关,与家庭环境因子Ⅰ和因子Ⅸ呈负相关.3.焦虑、成功性、年龄、缺乏识别情感和躯体感受的能力为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为保护因素.结论 IBS患者易伴有抑郁、焦虑情绪,家庭成员支持少、家庭规则不明确者症状重;焦虑、竞争性活动、缺乏识别情感和躯体感受的能力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脑瘫儿童对父母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脑瘫儿童的父母以及非脑瘫儿童的父母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进行调查和比较,其中将36例脑瘫儿童的父亲和(或)母亲作为脑瘫儿童的父母组,将52例非脑瘫儿童的父亲和(或)母亲作为非脑瘫儿童的父母组,即对照组。结果:脑瘫儿童的父母组在焦虑[A分值,(10.03±2.67)分]、抑郁[D分值,(10.81±2.57)分]和总分[T分值,(20.56±3.72)分]均显著高于非脑瘫儿童的父母组得分[(8.13±2.46)、(7.77±2.22)、(15.90±3.50)分,P0.01]。结论:脑瘫儿童父母与非脑瘫儿童父母相比较有更多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因此,有必要对脑瘫儿童的家长进行社会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伴对立违抗障碍(ODD)患儿的行为特点.方法 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省六地区9495名儿童用半定式诊断检查表(K-SADS-PL)和DSMⅣ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凡符合ADHD和ADHD+ODD诊断标准的儿童由父母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从筛查阴性者中随机抽取正常对照组儿童.结果 (1)单纯ADHD组、ADHD+ODD组CBCL各行为问题得分高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1),ADHD+ODD组的违纪问题[(4.10±3.17)分,(2.68±2.63)分]、攻击行为[(8.80±6.34)分,(6.85±5.69)分]、外向性问题[(12.90±9.09)分,(9.54±7.88)分]、行为问题总分[(36.39±25.59),(30.35±24.32)]高于ADHD组.(2)ADHD组各社会能力得分低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1),ADHD+ODD组学校分及社会能力总分低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1).结论 ADHD患儿行为问题的发生高于正常儿童,合并ODD的ADHD患儿行为问题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东莞市外来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生活事件及应付方式.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问卷(CQ),对外来警察(n=136)和本地警察(n=238)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外来警察组SCL-90总分[(159.68±50.46)分]、抑郁[(1.79±0.62)分]、恐怖[(1.54±0.63)分]、附加因子分[(1.82±0.59)分]高于本地警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外来警察SCL-90因子分与LES总分及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SCL-90因子分与CQ评分中解决问题因子分呈明显负相关(P<0.01),敌对、恐怖因子与CQ因子中自责无相关性,与CQ其他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东莞市外来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生活应激因素较多,应付方式欠妥,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王菲菲  李雪  刘靖  吉兆正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8):2189-2193
背景 情绪行为问题是孤独症最常见的伴发精神症状。目前我国关于孤独症幼儿伴发的情绪行为问题的研究较少。目的 利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2~3岁版)评估孤独症幼儿的情绪行为问题。方法 选择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课题组专家门诊连续就诊且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孤独症诊断标准的孤独症幼儿116例为孤独症组;2016年6月—2017年2月,按照1∶1.5的比例,选择性别、年龄与孤独症组相匹配的北京市幼儿园健康幼儿174例为正常对照组。由两组幼儿的父母或主要抚养人填写CBCL(2~3岁版)。对比两组CBCL(2~3岁版)评分及CBCL(2~3岁版)各因子评定阳性率。结果 孤独症组CBCL(2~3岁版)总分和内化分量表、外化分量表评分及各因子(社会退缩、抑郁、躯体主诉、睡眠问题、攻击行为、破坏行为)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孤独症组社会退缩、抑郁、躯体主诉、攻击行为、破坏行为因子评定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孤独症组睡眠问题因子评定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正常幼儿相比,孤独症幼儿存在较多的情绪行为问题,主要为社会退缩、抑郁、攻击行为等。应对孤独症幼儿的情绪行为问题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学龄期白血病患儿20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体检的205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儿童生活质量量表PedsQLTM4.0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心理行为进行分析,并对患儿心理行为产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心理行为调查显示,观察组男童在社会退缩、体诉和攻击性因子得分和女童在抑郁、社会退缩、体诉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元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儿心理行为的关键因素依次为社会活动影响程度,疼痛程度和疾病稳定程度。结论学龄期白血病患儿生活质量较低,心理行为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This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Singaporean children aged 6-12 years, and its agreement according to parent, teacher and child reports. METHODS: The Child Behaviour Checklist (CBCL), Teacher Rating Form (TRF) and child report questionnaires fo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ere administered to a community sample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60 percent of the children sampled (n = 2,139) agreed to participate. Parents of a sub-sample of 203 children underwent a 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RESULTS: Higher prevalence of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was identified by CBCL (12.5 percent) than by TRF (2.5 percent). According to parent reports, higher rates of internalising problems (12.2 percent) compared to externalising problems (4.9 percent), were found. Parent-teacher agreement was higher for externalising problems than for internalising problems. Correlations between child-reported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nd parent and teacher reports were low to moderate, but were better for parent reports than for teacher reports.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in Singaporean children based on CBCL ratings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in the West, but the low response rate and exclusion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limit the generalisability of our findings. Singaporean children have higher rates of internalising problems compared to externalising problems, while Western children have higher rates of externalising problems compared to internalising problem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比较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非先心病患儿的行为问题,了解先心病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2007年收治的宁夏南部山区60例6-11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同期入院治疗、同年龄段的宁夏南部山区非先心病患儿60例为对照组,采用Achenback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儿童行为进行调查,按照CBCL 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为问题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男童在分裂样、抑郁、交往不良、体诉、社交退缩、多动因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童在抑郁、体诉、分裂样强迫性、多动因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心病儿童行为问题较非先心病儿童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进行必要的心理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深圳市盐田区4~10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及自制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对1129名4~10岁儿童的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①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8.87%,男童高于女童(2=5.25,P<0.05),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学龄儿童(2=9.34,P<0.01).②学龄前期男童前3位的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攻击性行为(6.62%)、焦虑/抑郁(5.57%)、思维问题(4.88%),女童为思维问题(5.61%)、退缩(5.10%)、焦虑/抑郁(4.59%),男童攻击性行为因子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童(2=6.94,P<0.01),女童退缩因子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童(2=5.10,P<0.05);而学龄期男童前3位的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注意问题(5.39%)、社交问题(4.85%)、违纪行为(4.58%),女童为退缩(5.45%)、焦虑/抑郁(4.73%)、躯体主诉(4.36%),男童注意问题因子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2=5.42,P<0.05),女童退缩、躯体主诉2个因子检出率高于男童,差异有显著性(2=5.45、4.36,P<0.01或0.05).③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户籍类型、家庭类型、家庭经济收入、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稳定状况、父母婚姻关系和父母的管教方法.结论 要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家庭、学校、社会必须联合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而以家庭因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作者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两个技校中35个班的74名独生子女进行了测查,并与从242名非独生子女的有效答卷中随机抽取的75份对照比较。结果表明,独生子女组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中,女生的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症状与母亲抑郁、焦虑状况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的学龄期ADHD儿童120例作为病例组,选择正常学龄期儿童12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儿童母亲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价及比较;采用SNAP-Ⅳ评定量表对病例组儿童的ADHD症状进行评估,结合症状的首次发现时间及持续时间,对儿童ADHD症状与母亲抑郁、焦虑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儿童母亲SDS、SAS标准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抑郁、焦虑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学龄前发现症状ADHD儿童母亲的SDS标准分及抑郁程度均明显高于学龄期发现症状者(P < 0.01)。学龄前发现症状ADHD儿童的SNAP-Ⅳ多动冲动因子得分及总分与母亲SAS标准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1和P < 0.05);学龄期发现症状ADHD儿童除注意缺陷因子得分与母亲SAS标准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其余各因子得分及总分与母亲SDS、SAS标准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结论学龄期ADHD儿童母亲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根据发现症状的不同时间,儿童ADHD症状与母亲抑郁、焦虑呈不同程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农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小学生行为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小学生行为问题的现状与差异,为开展农村小学生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家长评定量表(CBCL)对5 074名农村小学生进行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结果 非独生子女除了在社交问题的得分低于独生子女以外,在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违纪行为、思维问题、内向性问题和总行为问题的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生在外向性问题和总行为问题得分高于女生,内向性问题得分低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独生子女男生与非独生子女男生的行为问题年级发展趋势基本相同,独生子女女生与非独生子女女生则有不一样的发展趋势.结论农村独生子女发生行为问题的风险要低于非独生子女.是否独生子女对农村不同性别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影响不一致,应该重点关注农村非独生子女女生心理和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