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K)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癫患者中血清活性水平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对 10 0例癫患者血清中NO和NOS活性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癫患者间歇期血清中NO和NOS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NO和NOS在癫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吗啡依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对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脑内NO含量和NOS活力进行测定。结果:未发现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脑内NO含量和NOS活力有改变。结论:对NO/NOS与吗啡依赖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儿童癫患者中血清活性水平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对12 4例儿童癫患者血清中NO及NOS活性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儿童癫患者发作期及间歇期血清中NO及NOS活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发作期血清中NO及NOS活性水平均高于间歇期 (P <0 0 5 )。结论 NO及NOS在儿童癫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SHR在MCAO后脑组织NOS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氧化氮(NO)在脑缺血中起重要作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作为NO合成的关键酶,其活性变化直接调节NO的生成量及生物学效应。本文在建立SHR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基础上,测定脑缺血后不同时间和正常脑组织的NOS活性,结果显示脑缺血早期(1、4h),晚期(24、48h)NOS活性明显升高,提示脑缺血后缺血组织NO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脑胶质瘤的中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4O例脑胶质瘤中iNOS蛋白,分析iNOS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①对照组无iNOS表达,胶质瘤组iNOS阳性表达率为62.5%;②低恶性与高恶性度肿瘤iNOS表达不同;③胶质瘤恶性程度与iNOS染色深浅及阳性细胞数百分比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iNOS产生的NO参与了胶质瘤从低恶性度向高恶性转化的发展过程,对实体脑肿瘤的生长及侵袭有重要作用,是高级别肿瘤区别于低级别肿瘤的一个重要的病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癫疒间 患儿血清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利用ELISA方法 ,测定 5 8例癫疒间 患儿 (癫疒间 组 )和 2 3名健康儿童 (对照组 )血清中NO、NOS的含量 ,并分组比较不同条件下其含量的变化。结果 癫疒间 组血清NO、NOS的含量分别为 (5 .86± 1.2 1) μmol/ml和 (2 8.2 6± 8.4 9)U/ml,较对照组的 (3.78± 0 .74 ) μmol/ml及 (17.86± 4 .5 8)U/ml明显升高 (P <0 0 1) ;发作近期为 (7.31± 1.2 7)μmol/ml和 (31.2 5± 11.35 )U/ml,明显高于发作间期 (4 .2 7± 0 .6 6 ) μmol/ml和 (2 4 .15± 7.85 )U/ml(P <0 0 1) ;癫疒间 组EEG异常者为 (7.18± 1.35 ) μmol/ml和 (34.4 8± 8.5 6 )U/ml,明显高于EEG正常者 (4 .0 4± 0 .75 ) μmol/ml和 (2 2 .85± 7.4 5 )U/ml(P <0 0 1) ;但与发作类型、病程及是否接受治疗无关 (P >0 0 5 )。结论 癫疒间 发作近期血中NO、NOS生成增加 ,NO作为内源性调质参与癫疒间 发作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早期大脑皮质区神经元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大鼠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利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缺血早期大脑皮质缺血区神经元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脑缺血早期30min神经元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开始至高峰,随后下降,脑缺血后60min,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8.
海人酸致痫动物模型脑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及NOS抑制剂的作用。方法采用海人酸致痫大鼠模型并应用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分别在致痫后30分钟、60分钟取海马组织,匀浆后测定NO及NOS水平。结果致痫30分钟后海马NO含量显著升高,至60分钟恢复正常;NOS活性水平增高>50%;L-NAME明显抑制大鼠的痫性发作,应用NOS抑制剂组大鼠海马NO、NOS含量明显下降。结论癫痫发作后脑内NO、NOS活性增强,NOS抑制剂通过抑制酶活性使NO生成降低,并完全抑制痫性发作。NOS活性受抑制>48%即可产生明显效果。提示NO可能有内源性致痫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缺血时脑组织中NOS1阳性神经元变化的连续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缺血时含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神经元变化及一氧化氮(NO)的相关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对34只雄性SD大鼠脑缺血后不同时点NOS1免疫组化、NADPH-d染色及其病理学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缺血后2~48小时,梗塞侧的NOS1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对侧,4小时达高峰。梗塞后24~48小时,神经元出现边界不清、膨胀,而含NOS1神经元则保持形态学的完整性。1周时,大部分神经元死亡,但仍有完整的NOS1阳性细胞散在。结论含NOS1神经元对脑缺血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可能与NO的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抑郁症患者抗抑郁剂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旨在探讨神经源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基因C276T多态性与血浆NO浓度及抑郁症发病相关性。方法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及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O水平;全部受试者取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并采用PCR-RFLP方法对nNOS基因C276T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患者组疗前血浆NO水平为(76.8±31.6)μmol/L显著高于疗后[(66.9±25.7)μmol/L,P=0.044]及正常对照组[(64.2±33.3)μmol/L,P=0.02],两组疗后血浆NO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588);根据PCR-RFLP结果,nNOS基因可见两种等位基因条带C、T,组成三种基因型CC、CT、TT,两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且携带不同基因型者之间血浆NO水平差异亦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血浆NO浓度增高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影响因素;nNOS基因C276T多态性可能不直接影响血浆NO浓度,也不是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基因因素。  相似文献   

11.
L-THP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NO含量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NO含量的变化及左旋四氢巴马汀(L-tetrabydropalmatine,L-THP)的影响.从而探讨L-THP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缺血3h及48h脑组织 NO含量的变化及L-THP对NO含量的影响。结果:缺血3h及48h脑组 织 NO含量明显升高,且48h缺血组NO含量高于3h缺血组。缺血前30min应用L-THP20mg/kg可明显降低3h及 48h脑缺血组织中NO含量。结论:L-THP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脑组织中NO的含量。其脑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NO介 导的神经毒性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冰片促血脑屏障开放与一氧化氮含量改变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e NOS)与冰片促血脑屏障 (BBB)开放作用的关系。方法 :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 -过氧化氢酶法 (S- P法 )染色和抗 e NOS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正常与脑外伤情况下服用冰片后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EC)中 e NOS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脑外伤时 ,因 EC受损 ,e NOS表达减弱 ,冰片可增加生理、病理状态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 e NOS的表达量。结论 :NO与冰片促 BBB开放作用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3.
大剂量NOS抑制剂对DND病理改变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剂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影响。方法 利用Wistar大鼠制成4VO前陷缺血再灌模型,并在术前、术后分别给予N-硝基-L-精氨酸(NNLA)进行干预性实验,分别于缺血即刻、再灌后1、3、7d取脑,通过光、电镜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 在光、电镜下观察,无论术前、术后给予NNLA干预后,其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缺血性改变均明显比手术对照组出现早、程度重。结论 NO的基础释放量一旦形成受阻或分解过多,将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或增加神经细胞对缺血缺氧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Exposure to physical or psychological stress causes brain damage ranging from minimal behavioural alterations to neurodegeneration. One of the proposed mechanisms for stress-induced neurodegeneration is the overproduction of nitric oxide (NO) and related oxidative-nitrosative compounds via expression of the inducible NO synthase (iNOS).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the effect of acute or chronic immobilisation on blood-brain barrier (BBB) permeability and the possible role of iNOS were studied in adult male Wistar rats. Stress-induced [(14)C]-sucrose uptake by brain tissue correlates with the production of the stable NO metabolites nitrite and nitrate in both peripheral (plasma) and central (brain) compartments. Injection of the specific iNOS inhibitor 1400W (2 mg/kg, i.p.) prevents the stress-induced increase in BBB permeability. Taken together,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OS expression mediates stress-induced increase in BBB permeability and support a possible neuroprotective role for specific iNOS inhibitors in this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患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进行检测,从而研究和探讨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NO)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的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其亚型(结构型cNOS、诱导型iNOS)的活性,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抑郁症组的NOS、cNOS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组的NOS、cNOS活性高于抑郁症(无显著性),但治疗后缓解组的NOS、cNOS活性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各组iNOS的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抑郁症病人的NOS活性下降,而且主要是结构型cNOS活性下降,经治疗缓解后有所提高。因此,NOS和NO很有可能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兔MCAO后脑组织NOS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O)与脑缺血关系密切,对缺血性脑损害可能有直接的影响,一氧化氮的合成酶(NOS)是NO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本文在建立兔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基础上,测定缺血后不同时间缺血区和正常脑组织的NOS活性。结果证实缺血后早期(MCAO后1h内)NOS活性突然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组成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红藻氨酸(KA)诱导癫痫发作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cNOS及iNOS的变化;Nissl染色显示神经元的损害。结果KA30分钟cNOS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随后下降至正常水平;KA诱导2小时iNOS明显升高,以CA1区为著,至KA6小时达高峰,然后在高水平缓慢下降;Nissl染色神经元变性坏死CA3=齿状回>CA1。结论KA诱导癫痫发作导致海马cNOS及iNOS表达增多,神经元的坏死与NOS表达增多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及神经源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基因C276T多态性与抗抑郁剂疗效相关性。方法抑郁症患者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单药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及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O水平;全部受试者提取基因组DNA,并采用PCR-RFLP方法对nNOS基因C276T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患者组疗前血浆NO水平为(76.8±31.6)μmol/L,显著高于疗后[(66.9±25.7)μmol/L,P=0.044]及正常对照组[(64.2±33.3)μmol/L,P=0.02],患者组疗后血浆NO水平为(66.9±25.7)μmol/L,与正常对照组(64.2±33.3)μmol/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588);患者组疗前HAMD评分为(24.3±4.3)分,疗后HAMD评分为(10.5±5.0)分,治疗前后HAMD减分率为(57.5±15.9)%;疗前血浆NO水平为(76.8±31.6)μmol/L,与疗前HAMD评分(24.3±4.3)分显著正相关(r=0.311,P=0.009);nNOS基因可见两种等位基因条带C、T,组成三种基因型CC、CT、TT,携带不同基因型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HAMD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NO浓度可能提示抑郁症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nNOS基因C276T多态性可能不是影响抗抑郁剂治疗疗效的主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研究NO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三叉神经血管反射的中枢机制。方法:应用电刺激猫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动物模型,冰冻组织连续切片后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了NOS抑制剂Nω-nitro-L-argi-nine methylester(L-NAME,100mg/kg)对下延髓、上颈髓c-fos蛋白和神经元型NOS(nNOS)表达的影响。结果:c-fos和nNOS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延髓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段和C1后角的浅层(Ⅰ、Ⅱ层),其深层、孤束缝核和中央核、中央导水管两侧可见数个直径较大、轴突较长的nNOS阳性神经元;而nNOS阳性神经纤维遍布后角及中央导水管两侧,并似向前角和后角浅层方向投射,其中后角浅层着色明显比其它部位深。电刺激后可见较长的纤维呈串珠样改变。刺激组动物的c-fos及nNOS阳性神经元数均比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L-NAME组比刺激组明显减少(P<0.01),而刺激组动物的c-fos及nNOS阳性神经元数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刺激猫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可激活三叉神经脑干中枢神经元,L-NAME可能通过抑制NO的生成阻断此部位神经元的激活,从而终止偏头痛发作。  相似文献   

20.
L-精氨酸枕大池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L-精氨酸枕大池注射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动脉结扎及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造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在蛛血后第4天,以比色法测定血清及脑脊液中NO及脑组织NOS的含量。光镜下测定基底动脉的动脉壁厚度和基底动脉的内径,以其比值作为脑血管痉挛的指标。治疗组分为300μmol及500μmol组,在蛛血后第4天,枕大池持续微泵滴注L-精氨酸,在滴注后再分别测定上述指标。结果:蛛血后第4天,基底动脉的动脉壁厚度和内径的比值明显升高,血清及脑脊液中NO及脑组织NOS的含量降低。在L-精氨酸滴注后,脑血管痉挛缓解。血清及脑脊液中NO及脑组织NOS的含量较对照明显升高。结论:L-精氨酸枕大池注射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血管痉挛具有治疗作用。L-精氨酸可能是通过NO及NOS系统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