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常伴有下尺桡关节的紊乱,下尺桡关节不协调,压迫及不稳定而引起腕部疼痛和前臂旋转受限。另外尺骨茎突骨折不愈合,  相似文献   

2.
吴冀  张亚弟 《中医正骨》2021,(1):34-37,42
目的:评价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桡尺远侧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c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所有对比合并或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桡尺远侧关节功能的随机对照或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或跨关节的外固定架固定。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8月31日。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和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尺骨茎突骨折组和无尺骨茎突骨折组)的腕关节屈曲活动度、背伸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屈曲活动度:P=0.850,I^2=0%;WMD=-0.05,95%CI(-1.99,1.88),P=0.960。背伸活动度:P=0.990,I^2=0%;WMD=-0.67,95%CI(-1.35,2.68),P=0.520];2组患者前臂旋前活动度、前臂旋后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臂旋前活动度:P=0.090,I^2=51%;WMD=-1.56;95%CI(-4.64,1.53),P=0.320。前臂旋后活动度:P=0.620,I^2=0%;WMD=-0.39,95%CI(-2.19,1.40),P=0.670];2组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I^2=19%;WMD=3.72,95%CI(-0.20,7.65),P=0.060]。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不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桡尺远侧关节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例1】刘某,男,23岁,工人。右前臂旋前腕背伸位着地致伤。以腕部疼痛、肿胀,腕关节畸形于伤后1小时来诊。检查见右腕部呈“餐叉”样畸形,食、中、环指皮肤感觉明显迟钝,屈伸活动受限。X线片示腕骨向尺背侧脱位并尺骨茎突骨折(见封三图1)。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术后4周神经及腕关节功能恢复。【例2】张某,男,25岁,司机。右腕掌尺侧被汽车摇把击伤,当即疼痛剧烈,肿胀,畸形,腕关节功能丧失,急来诊。检查见腕部呈“枪刺”样畸形,手指皮肤感觉正常,桡动脉搏动可,X线片示腕骨向桡背侧移位,桡骨茎突横形骨折并向桡背侧移位(封三图2)治疗同例1。3年后随访腕关节功能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4.
桡骨远端骨折极为常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姓多见。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0~3.0cm范围内,其中伸直型骨折即Colles骨折最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7%~11.0%。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常见于跌倒,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着地致伤。桡骨远端向背、桡侧移位,近端向掌侧移位。暴力轻时可发生嵌插,骨折无明显移位,粉碎性骨折可累及桡腕关节或下尺桡关节韧带断裂,下尺桡分离或尺骨茎突骨折。  相似文献   

5.
尺骨茎突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最常见的合并损伤,一直未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1],很少有医师专门对其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为达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要求及早期功能锻炼,手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逐渐增多,尺骨茎突骨折是否影响其疗效及是否内固定尚存争议,此类骨折对下尺桡关节稳定性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逐渐被提出来[2]。现总结归纳分析2006年5月-2013年11月行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的具体影响价值评估。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8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伴或不伴尺骨茎突骨折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不伴尺骨茎突骨折,观察组为伴尺骨茎突骨折,两组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腕关节解剖学优良率为93.02%,与对照组的95.35%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Gartlant-Werley评分、DASH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握力、尺偏、桡偏、掌屈、背伸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后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其他治疗方式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Colles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 ,以往常采用掌屈尺偏位固定。我院自 1991~ 2 0 0 0年间治疗Colles骨折 6 0例 ,30例采用中立位固定 ,30例采用掌屈尺偏位固定 ,经 3个月~ 1年随访 ,发现前者并发症明显减少 ,疗效较佳。1 临床资料  6 0例中 ,男 2 3例 ,女 37例 ,年龄 2 5~ 75岁 ,平均 5 6 .2岁 ;右腕 4 1例 ,左腕 19例 ;粉碎性骨折 2 2例 ,伴尺骨茎突骨折、下尺桡关节脱位 14例 ,单纯性骨折 2 4例 ;病程 30分钟~ 8小时。上述病例均参照王亦璁Colles骨折诊断标准诊断。2 治疗方法 对有移位的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法 ,经X…  相似文献   

8.
赵某.男,30岁。1990年5月20日修车时、右前臂不慎被带入旋转的皮带轮中致伤,伤后半小时来诊。检查一般情况可,右前臂呈被动旋后位;右腕部失去正常形态,横径缩短,矢状径增大;尺骨头部位空虚,腕部掌侧隆起,可扪及尺骨头;X线片示右尺骨茎突基底部斜形骨折,尺骨头脱于桡骨前侧.桡骨正常(见封三图11)。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4岁,主因右腕切割伤伴右手麻木、畸形、功能障碍40天入院。患者曾于伤后在当地医院就诊。行“神经、肌腱断裂吻合术”。术后伤口一期愈合。因症状无改善来我院就诊。查体:右腕掌面远侧横纹以近2.0cm处见一横形瘢痕,长约5.0cm。抗阻力屈腕时不能触及各屈腕肌腱。右手部体征为正中神经、尺神经低位损伤的表现。而拟行神经、肌腱探查术,术中见在原伤处有四个瘤样结节,经探查证实为: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远近断端分别与桡侧腕屈肌腱近断端、掌长肌腱远断端;一条指浅屈肌腱近断端和尺侧腕屈肌腱远端相互的错吻点。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能量损伤老年患者中尺骨茎突骨折与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程度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60例患者(女55例,男5例,年龄为50~89岁),因跌倒引起桡骨远端骨折,排除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骨折。根据有无尺骨茎突骨折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复位前的影像学资料,通过测量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评估骨折移位情况。损伤1周内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股骨颈。通过末次随访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和腕关节活动度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组患者与无尺骨茎突骨折组的股骨颈部位骨密度值、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掌倾角与尺骨茎突骨折存在显著相关性(P=0.045)。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能量损伤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中尺骨茎突骨折,其股骨颈骨密度降低与骨折的严重移位程度(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改良前臂小夹板治疗尺桡骨骨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解放门医院(161006)张立群,梁文刚,张立伟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尺桡骨骨折的常用方法,但传统的小夹板在远端超腕关节固定时,前臂背侧小夹板易压迫尺骨茎突,造成尺骨小头向掌侧下陷和骨折再移位。为此,我们对传...  相似文献   

12.
代某,女,8岁。从6m高的窑洞顶上跌下,双手掌着地致伤。当即出现双腕关节畸形,疼痛,不能活动;右腕掌侧皮肤裂伤,骨质外露。伤后5小时入院。检查见双侧腕关节呈“餐叉”状畸形,肿胀明显;右侧桡骨近折端刺破腕掌侧皮肤,露出伤口外1cm;左腕掌侧皮下可扪及桡骨近折端;双侧手指屈曲不能活动,指端血液循环可,食中指麻木。X线片示双侧桡骨远端骨骺分离。骨骺向背侧、干骺端向掌侧重叠畸形,均伴有尺骨远端骨折移位(见封三图5)。手法整复畸形不能纠正,改为切开复位。取掌侧S形切口,术中见桡骨远侧干骺端穿过腕横韧带位于腕部皮下,腕管內肌腱神经被挤向尺侧,远折端向背侧重叠移位,牵拉整复时,干骺端被腕横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模拟尺骨茎突骨折的机制,构建包括主要骨骼和韧带的尺骨茎突骨折的有限元模型,为尺骨茎突骨折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工具。方法:基于正常人体腕关节的CT影像及各组织解剖特点、材料参数,建立筋骨结构完整的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根据尺骨茎突骨折的相关特点,进行截骨造模,建立筋骨结构完整的尺骨茎突骨折有限元模型,计算和分析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相对位移变化及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情况。结果:建立了387 763个节点,1 094 717个单元的骨骼、软骨、韧带、骨间膜等结构完整的尺骨茎突骨折有限元模型,不同工况下计算得出的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相对位移变化及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情况与临床实际符合。结论:建立的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用于尺骨茎突骨折的力学机理分析,计算出的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相对位移变化及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情况符合临床中尺骨茎突骨折分型的描述,可用于尺骨茎突骨折力学变化的可视化分析及临疗效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14.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经穴、俞穴、原穴。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仰掌,豌豆骨的桡侧缘,即尺侧腕屈肌腱附著於腕豆骨的桡侧,掌後横纹上。  相似文献   

15.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自 1 997~ 1 998年 7月 ,作者采用掌屈尺偏和背伸尺偏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移位骨折 1 66例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66例中 ,男 69例 ,女 97例。年龄最小 5岁 ,最大 90岁。粉碎性骨折 1 5例 ,合并尺骨茎突骨折 2 1例。患者首诊时间均在伤后 1周内 ,其中 2 4小时内就诊者 1 60例。2 治疗方法本组除 3例术前给予血肿内麻醉外 ,其余均作直接整复。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肩稍外展 ,屈肘 90°,前臂旋前位。一助手双手握持患者前臂近端 ,术者双手握患腕 ,两食指重叠呈环状置骨折近端掌侧 ,…  相似文献   

16.
下尺桡关节为双枢轴滑膜关节,是腕部功能的复杂部分,解剖关系极为精密,这些关系出现很小的变化,也会导致负荷方式的明显改变。下尺桡关节发生脱位,不但破坏了前臂的旋转枢纽,也影响了力的正常传递。在临床上,下尺桡关节脱位通常伴随尺桡骨骨折发生,且通常表现为背侧脱位和轴向脱位。单纯下尺桡关节掌侧脱位非常少见。自1997—2007年,作者先后收治单纯下尺桡关节掌侧脱位5例,经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彭江华 《中国针灸》2002,22(8):30-38
1 一般资料所选择 4 8例均为针灸科门诊病人。男 2 2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38岁 ,最大 6 4岁 ,平均 5 1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5年。2 治疗方法(1)取穴定位 让患者用力握拳向掌侧屈腕 ,在腕部掌侧可有三条纵行皮下的隆起 ,中间者为掌长肌腱 ,桡侧的为桡侧腕屈肌腱 ,尺侧的为尺侧腕屈肌腱。在下端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选一进针点A1,沿尺侧腕屈肌的内侧缘向远端移动 2厘米左右再定一进针点A2 ;在下端腕横纹上的桡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定进针点B1,再沿桡侧腕屈肌腱向远端移动 2厘米左右定一进针点B2 (见图 1)。图 1 针法示意…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4岁。1987年4月24日从3楼跳下摔伤右上肢,3小时后就诊。检查右腕上部肿胀,触痛,餐叉样畸形,腕前后径增大;桡骨茎突有异常活动;肘关节呈半伸内翻状,肿胀,触痛,左右径宽;肘三角关系失常,被动活动时可内外摆动;手指血循正常,无神经症状。X线正位片示腕关节长度变短,远近两排腕骨相互重叠;侧位片月骨稍向掌侧倾斜但和桡骨远端关系正常,其它腕骨向月骨背侧脱位,桡骨茎突骨折;肘关节见尺桡骨向内侧移位伴上尺桡关节轻度分离(见封三图4)。诊断右月骨周围脱位合并前臂两极骨折脱位。治疗先整复腕骨脱位。在顺畸形背伸对抗牵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Listers结节尺侧缘经皮多针阶梯形排列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尺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根据就诊次序,采用抽签法,按照2:1的比例将158例不稳定型尺桡骨干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102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采用从Listers结节尺侧缘经皮多针排列固定,对照组从桡骨茎突经皮固定,两组尺骨穿针方法相同。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桡骨弧度差值比较,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Listers结节尺侧缘经皮多针阶梯排列固定有利于恢复桡骨弧度,固定稳定,能明显提高不稳定型尺桡骨干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占全身骨折的6·7%,其中约1/4的骨折累及关节面。在治疗中,虽然经手法整复后矫正了掌倾角及尺偏角,但仍有一些患者在骨折愈合后仍存在前臂旋转功能障碍。这些病例中都有下尺桡关节复位不良的情况。笔者在临床中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对抗牵引后,先矫正向桡侧方移位,使下尺桡关节面先靠拢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析并下尺桡关节脱位65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自1998年~2003年,桡骨远端骨折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65例,其中男9例,女56例;年龄40~70岁,平均61岁,均为伸直型骨折。2治疗方法沿骨折原畸形方向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