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对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本体感觉训练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2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4及8周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CMS)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测量(FIM)中的"自理能力"评估其独立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及8周后,2组患者CMS总分及各分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上升趋势(均P0.05);治疗4周后,2组CMS评分中疼痛、外展和肌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日常活动功能、关节活动范围(前屈、外旋、内旋)及CMS总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CMS总分及各分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肩关节镜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治疗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探讨其对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肩袖损伤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按照常规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疗程12周。治疗前及治疗6周和12周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及肩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及12周后,2组CM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除力量测试评分外其他项目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VAS及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VAS评分及肩关节前屈角度改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2组日常活动、活动范围及CMS总分3个方面较治疗6周后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CMS总分及各分项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及关节活动范围均较治疗6周后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及增加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在治疗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中均有明显疗效,但增加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后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对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有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予以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常规康复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再予以8周的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运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onstant-Murley Shoulder Function Score Scale,CMS)、基本概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 S)、Fugl-Meyer Motor A ssessment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A ssessment Fugl-meyer Simple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Score,FMA-UE)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时间分别是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结果: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CMS评定量表中5个方面都有好转(P0.05),VAS疼痛得分明显降低(P0.05),FMA-UE上肢功能评定也有显著好转(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CMS 5个方面,VAS,FMA-UE都有显著好转,且与治疗4周后相比,两组各方面也都有明显好转(P0.05)。治疗4周后,只有VAS疼痛得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CMS评分除却力量测试上无明显区别(P0.05)外,其他4个方面以及FMA-UE上肢功能评定、VA S疼痛得分上都存在明显区别(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以及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都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然而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对缓解肩痛及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上肢机器人训练对改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肩袖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物理因子和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上肢机器人辅助下运动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应用肩关节位置重现偏差角度、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关节Constant-Murley量表(CMS)、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肩关节位置重现偏差角度、VAS较前降低(P<0.05),PROM、CMS、FIM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肩关节位置重现偏差角度、PROM、VAS、CMS、FIM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常规运动疗法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肩部本体感觉及上肢运动功能,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蜡疗联合超短波及手法推拿联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手法推拿治疗进行疗效对比。方法共选取90例肩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蜡疗、超短波及手法推拿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手法推拿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其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功能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1个疗程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蜡疗联合超短波及手法推拿治疗肩周炎具有协同功效,能缓解患肩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对比垫上核心稳定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疗效.方法:3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组(悬吊组)和垫上核心稳定训练组(垫上组)两组,每组15例.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和背伸肌肌肉力量测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6个月时,对患者疼痛、腰部功能和背伸肌肌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结束6个月时,悬吊组VAS得分改变值高于垫上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悬吊组在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6个月时,VAS评分均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垫上组在治疗结束时VAS评分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6个月时,悬吊组得分改变值均大于垫上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ODI评分均有下降(P<0.05),治疗结束6个月时悬吊组ODI评分下降(P<0.05).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6个月时,悬吊组患者背伸肌肌力测定改变值均高于垫上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6个月时悬吊组背伸肌肌力均提高(P<0.05),而垫上组患者背伸肌肌力仅在治疗结束时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与垫上训练均可以减轻下腰疼痛,改善腰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悬吊组改善下背痛疼痛的长期效果可能优于垫上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技术(SET)与常规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技术,治疗组使用悬吊训练技术。每组患者每周接受5次治疗,持续4周,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肩功能评定法(CMS)进行评估。结果: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肩周炎患者,应用悬吊训练技术比常规训练技术能更好的减轻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肌力和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封闭注射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 包括超短波治疗及肩关节功能训练,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下封闭注射治疗, 对照组患者则针对肩部压痛点进行徒手封闭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对2组患者肩部疼痛、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同时采用通用量角器测量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及后伸范围。于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4周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CM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并且上述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93.9%)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封闭注射治疗能在短期内显著缓解肩袖损伤患者关节疼痛, 改善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其疗效明显优于局部痛点徒手封闭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范利  杨坚  张颖  刘功亮 《中国康复》2017,32(1):10-12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偏瘫肢体综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偏瘫肢体综合运动疗法、作业治疗、ADL训练以及传统物理因子治疗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配合偏瘫上肢等速肌力训练。干预前后分别使用BIODEX system-3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检测肩屈伸生物力学指标,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NRS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来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肌张力及疼痛。结果:经过3周治疗,2组患者肩屈伸生物力学指标、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NRS疼痛评分均较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肌张力均较前改善,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可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屈伸肌力,且不会加剧肌肉痉挛和肩关节疼痛,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常规肌力训练、关节松动术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法(PNF)治疗肘关节常见创伤术后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肘关节创伤术后功能障碍患者100例,其中肘关节骨折脱位40例,肱骨小头骨折10例,肱骨滑车骨折10例,桡骨小头骨折10例,尺骨鹰嘴骨折10例,肱骨髁间骨折10例,肱骨下端骨折1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实验组各50例。常规组接受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关节活动技术、物理疗法等系统性康复训练;实验组在上述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肘关节的PNF技术治疗。2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均进行医院专业外科评分系统(HHS)肘关节评分,包括疼痛、功能、矢状位活动范围、肌肉力量、屈曲挛缩、伸直挛缩、旋前、旋后、总分及评估评定。结果:2组治疗前HHS各项评估指标分数平均值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评估均以差区间为主;治疗8周后,2组在HHS肘关节评分(疼痛、关节功能、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挛缩、总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除了疼痛改善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实验组各项治疗效果指标(总分81.96±6.79,评估为良)明显优于常规组(总分76.70±7.22,评估为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PNF技术对提高创伤术后肘关节的各项功能均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跖腱膜炎的疗效.方法 共选取65例跖腱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给予按摩及封闭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对2组患者足部疼痛及功能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其足部疼痛及功能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1个疗程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足部疼痛及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发现治疗组足部疼痛及功能继续改善,2组间疗效差异进一步扩大(均P<0.01);另外治疗组优良率及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跖腱膜炎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按摩配合封闭治疗,能迅速缓解患部疼痛并改善足部功能,且疗效稳定持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287-2288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8例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成Thera-Band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超短波、磁热疗法和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超短波、磁热疗法和Thera-Band训练带、平衡板训练。分别于入选时和治疗第5天及第6周后使用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erg平衡量表及临床疗效标准进行评分,并在6个月后电话随访有无踝关节再扭伤。结果治疗第5天,两组患者VAS、Berg平衡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治疗组主观疼痛度较对照组减轻,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差异。6个月后回访的治疗组复发率为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Thera-Band康复系统训练和关节松动术均能明显改善踝关节扭伤后的疼痛及功能障碍,而Thera-Band训练有较好的长期疗效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激光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疼痛、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TKR术后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术后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转移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和步行能力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超激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评价,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和简版生活质量量表(SF-12)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AROM屈曲、伸展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SF-12量表心理总得分(MCS)和生理总得分(PCS)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次行TKR的术后患者进行超激光治疗结合康复训练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心理功能和缓解疼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而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贾品茹  张静  陆博  成慧 《中国康复》2022,37(5):289-292
目的:研究肩周肌群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肩袖损伤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肩周肌群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布,治疗疗程为4周。2组在治疗前(T1)、治疗4周后(T2)、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T3)进行评估,评价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CM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ROM)。结果:在T2和T3时,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T1时明显下降(均P<0.05),CMS及UCLA评分均较T1时明显提高(均P<0.05),前屈、外展、内外旋活动度均较T1时明显增加(均P<0.05),且研究组VAS评分均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CMS及UCLA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前屈、外展、内外旋活动度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T3随访时,研究组VAS评分较T2时明显下降(P<0.05),CMS及UCLA评分均较T2时明显提高(均P<0.05),前屈、外展、内外旋活动度均较T2时明显增加(均P<0.05),而对照组各项评分和肩关节ROM较T2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肩周肌群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肩袖损伤效果更好,而且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肌内效贴仍能够维持一定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液压扩张治疗对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冻结肩患者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关节松动治疗,观察组患者先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肩关节液压扩张治疗,采用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SPADI)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定量表(CM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及12周时对患者肩关节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SPADI及CM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及治疗后12周时2组患者SPA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12周时2组CM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液压扩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冻结肩患者功能障碍,并且能减轻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怡  邢军 《中国康复》2023,38(9):543-547
目的:肩部触发点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效果分析。方法:于我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中抽取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肩部触发点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训练,对比2组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SS)评分和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情况(VAS)、患者满意度和临床疗效等。结果:治疗后,2组CMS评分、UCLASS评分及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MS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CLASS中疼痛、功能、肩关节屈曲角度以及满意度等评分均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ROM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及治疗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肩部触发点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训练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肩袖损伤患者(麻醉下)手法松解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麻醉下手法松解术(MUA)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于术后早期介入系统康复干预,如术后麻醉未清醒阶段实施被动姿势控制训练,完全清醒后指导患者主动活动手指、腕关节及肘关节,后续则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弹性球训练、肩关节训练、扩胸运动、肌力训练等。于术前、术后2周、4周时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术后2周、4周时观察组患者肩关节CMS评分[分别为(60.03±5.54)分和(85.94±4.02)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2周、4周时观察组SAS评分[分别为(50.26±3.89)分和(43.26±3.89)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48 h、术后4周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14±0.65)分和(0.60±0.62)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4周时观察组SF-36评分[(84.59±3.89)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于MUA术后早期介入康复干预能显著改善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缓解其疼痛程度及焦虑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肌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在手外伤患者手功能恢复中的疗效。方法:手外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进行常规的运动治疗及作业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肌力、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及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TAM)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肌力及UEFT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2组TAM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肌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能显著地改善手外伤患者手指肌力及关节活动范围,并能明显的提高患者手功能。  相似文献   

19.
关静  李颂  夏士新  孙凤伟  王晓慧  万丽 《华西医学》2021,36(11):1539-1544
目的 探讨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疼痛、关节功能及肌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8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诊治的KOA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PRP(5 mL/次,隔1周注射1次,共注射6次)联合等速肌力训练(2次/d,3 d/周,连续12周)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mL/次,1次/周,连续12周)联合等速肌力训练(2次/d,3 d/周,连续12周)治疗.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12周、治疗完成后6个月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及治疗完成后6个月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应用等速肌力训练仪测定角度为90°/s时,膝关节屈肌、伸肌峰力矩(peak torque,PT)、总功量(total work,TW)、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结果 两组各49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WOMAC疼痛、僵硬、关节功能评分,伸肌及屈肌PT、TW、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治疗完成后6个月WOMAC疼痛、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伸肌及屈肌PT、TW、AP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治疗完成后6个月WOMAC疼痛、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伸肌及屈肌PT、TW、AP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12周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9% vs.89.8%,P>0.05),干预组治疗后6个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9%vs.79.6%,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PRP可减轻KOA患者疼痛,改善肌力,提高关节功能,且远期疗效较常规药物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损伤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等速反馈肌力训练的效果。方法恢复期脑损伤偏瘫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对照组(85例),两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相同,观察组增加等速反馈肌力训练,治疗前后使用Isomove等速仪检测两组患者膝伸屈生物力学指标;Fugl-Meyer量表( FMA )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运动功能及转移活动能力。结果经过20次治疗后,两组各生物力学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下肢运动功能、转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1)。结论等速反馈肌力训练对脑损伤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