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技术(SET)与常规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技术,治疗组使用悬吊训练技术。每组患者每周接受5次治疗,持续4周,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肩功能评定法(CMS)进行评估。结果: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肩周炎患者,应用悬吊训练技术比常规训练技术能更好的减轻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肌力和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G-EO System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G-EO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功能训练,每天100min,每周5d,共8周.G-EO组除了常规的功能训练外,增加G-EO System下肢机器人为主的步行训练,每天30min,每周5d,共8周.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FMA)运动功能量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对下肢步行功能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FMA运动功能量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FAC,BBS的评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8周后,G-EO组的FAC,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EO System下肢康复机器人对于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和提高步行的稳定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正>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局灶型肌张力障碍,以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头颈部运动和姿势异常为特征,常引起头向一侧扭转或阵发性倾斜。其患病率在不同研究略有差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ST的发病率在5.7/10万—40/10万[1—2]。旋转型痉挛性斜颈是本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常累及的肌肉是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和斜方肌,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多成年起病,慢性病程,女性多于男性[3]。目前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主要方法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技术探讨偏瘫肩痛患者在上肢特定功能动作中肩胛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者21例作为偏瘫肩痛试验组(HSP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因素与HSP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2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表面肌电技术记录HSP组患侧和对照组利手侧上斜方肌(upper trapezius,UT)、中斜方肌(middle trapezius,MT)、下斜方肌(lower trapezius,LT)和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SA)在最大等长收缩(MVIC)以及"够物"动作中的表面肌电信号,原始信号经处理后对比分析肌电特征,包括目标肌肉激活水平(MVIC%)和激活比率(UT/LT、UT/SA、MT/SA)。结果:(1)比较"够物"动作过程中各目标肌肉激活水平:HSP组UT激活水平(MVIC%)大于健康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SA和LT激活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MT的MVIC%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2)各目标肌肉的在"够物"过程中UT/LT、UT/SA、MT/SA激活比率情况对比:HSP组的UT/LT、UT/SA、MT/SA的激活比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偏瘫肩痛患者在够物过程中表面肌电存在异常特征性改变。在运动学上,表面肌电用于评估该类患者肩胛骨的运动具有相当可行性,可定量评估其运动功能障碍并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客观指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019年期间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下肢康复机器人(G-EO Gait-therapy System,G-EO)治疗组各20例.两组患者接受规范的临床药物治疗及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放松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表面肌电结合等速测试仪探讨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及功能的影响.方法:5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FES组及安慰刺激组(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及康复治疗.FES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治疗,安慰刺激组给予无电流输出的电刺激.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促通技术联合脑反射治疗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收治的5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神经促通技术联合脑反射治疗。比较两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言语功能、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BBS、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CFC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神经促通技术联合脑反射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神经功能与言语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摇车训练,而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摇车训练的同时辅以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进行表面肌电图测试,并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index,MBI)对所有患者进行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ratio,CR)以及FMA-UE、M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肢肱二、三头肌RMS值、CR值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FMA-UE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4周后观察组各评分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通道FES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肌张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