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01~2013-01间收治的42例(80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1例(40眼),观察组21例(40眼).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贝复舒滴眼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愈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227,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其治愈时间及治疗后复发情况明显好于采用贝复舒滴眼液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3.142,P<0.05).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采用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效果显著,治愈时间短,复发率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治疗屈光不正术后5年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治疗的屈光不正患者90例,按术前等值球镜度分为A、B、C三组,三组均行PRK术治疗,术后随访5年,观察三组视力、屈光度、视觉质量的情况。结果:三组5年随访,A、B、C组裸眼视力≥0.5分别为100%、100%、93.3%;三组均未出现1级以上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继发性圆锥角膜、角膜扩张和视网膜脱离。结论:PRK治疗屈光不正眼疗效确切,其预测性及稳定性与屈光不正度数呈负相关,且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何永文 《大家健康》2016,(10):107-107
目的:观察Trans-PRK和PRK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除术(Trans-PRK)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等效球镜度、柱镜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球镜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PRK手术治疗相比,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患者采用Trans-PRK术治疗效果理想,能促进术后角膜创面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应用贝复舒眼液控制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40例80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0.3%的氧氟沙星、氟米龙眼液和泪然眼药水;实验组给予0.3%的氧氟沙星、氟米龙眼液和泪然眼药水,并加用贝复舒眼液.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疼痛反应.结果 实验组术后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2.57±0.53)d,对照组为(3.65±0.36)d,异物感持续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短,疼痛症状术后第一天实验组明显较对照组轻.结论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应用贝复舒能够加快角膜上皮愈合和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ICL植入术矫正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回退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漯河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回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CL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裸眼视力与屈光度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2个月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L植入术矫正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回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矫正视力,恢复屈光度,并发症少,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 6 6例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性手术后屈光回退患者角膜地形图曲率变化与屈光回退值的关系。结果显示角膜曲率变化与临床屈光度变化的关系 :Y =1.42 5 2X 1.2 5 5 9,r =0 .84,P <0 .0 0 1(Y为临床屈光变化值 ,X为角膜曲率变化值 )。表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性手术后屈光回退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曲率变化与屈光度变化有高度相关性 ,提示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手术后的屈光变化判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前病人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前病人筛选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要求行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观察手术前病人筛选与手术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及病人对疗效满意程度。结果1000例病人(1 978眼)经过术前筛选,将其分为A、B、C组。A组938例(1 860眼,占94.0%)符合手术适应证,经过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等检查正常,无术后裸眼视力下降、眩光及夜间视力障碍等手术并发症,病人对手术疗效满意;B组35例(66眼,占3.3%)为手术禁忌证;C组27例(52眼,占2.6%)为手术相对禁忌证,病人经治疗眼部及全身情况正常或选择合适的手术后效果同A组。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前病人的严格筛选对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手术后病人的满意程度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术后局部应用贝复舒对角膜上皮的修复.方法 随机将翼状胬肉术后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局部使用贝复舒,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角膜上皮修复优于对照组.结论 翼状胬肉术后应用贝复舒可以加快角膜上皮修复,减少翼状胬肉复发.  相似文献   

9.
尹娜  徐运兰  黄华艳 《吉林医学》2012,33(16):3443-3444
目的:观察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眼用凝胶在角膜外伤修复中的疗效。方法:角膜外伤患者128例(136只眼),按照角膜上皮缺损直径随机分为≤3 mm和>3 mm两组,每组各68只眼;每组再配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只眼。贝复舒治疗组早晚分别用贝复舒滴眼液和眼用凝胶滴眼,白天用贝复舒滴眼液滴眼4~6次/d,晚上用贝复舒眼用凝胶滴眼1次/d。对照组用硫酸软骨素滴眼液滴眼4~6次/d。结果:贝复舒治疗组在角膜上皮缺损直径≤3 mm和>3 mm两组中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局部刺激症状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眼用凝胶能明显促进角膜外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RK激光角膜切削术后(PRK)角膜细胞的增生情况及皮质类固醇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对准分子后角膜上皮及基质细胞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化观察,在24只日本大白兔中设立对照6只,其余18只应用轰炸式准分子激光行光学角膜切除术,术后每只兔一眼用单纯抗生素治疗,另一眼用抗生素加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皮质类固醉眼药水按每日3、2、1次逐月递减。术后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前段情况,检查角膜上皮下混浊的形成情况并按照Rai的分级标准进行记录。分别于4天、1个月及2个月随机处死3只兔取角膜,1/2用于普通光镜及免疫组化染色,另1/2用于透射电镜观察。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TGF—β1、PCNA在兔角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应用抗生素加皮质类固醇治疗的兔眼,角膜上皮愈合较单纯抗生素组延迟(P<0.01);但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程度较轻且消失快(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术后第4天,行PRK手术治疗的兔眼虽然仅有单层角膜上皮细胞覆盖,角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TGFpl和PCNA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至1月时,行PRK治疗的两组上皮细胞层数增多且TGFKβl和PCNA的表达水平仍高,激素应用组略有下降;术后2月时,激素应用组角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TGFβl和PCNA表达水平下降接近对照组,而单纯抗生素组的表达水平仍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除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均存在增生改变,且TGFβ1和PCNA的表达均增加。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可降低角膜细胞增生,抑制胶原纤维增生,减轻角膜上皮下混浊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1.
分析6例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性手术后屈光回退患者角膜地形图曲率变化与屈光回退值的关系。结果显示角膜曲率变化与临床屈光度变化的关系:Y=1.4252X+1.2559,r=0.84,P〈0.001(Y为临床屈光变化值,X为角膜曲率变化值)。表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性手术后屈光回退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曲率变化与屈光度变化有高度相关性,提示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手术后的屈光变化判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视眼是最为常见的屈光不正。摘掉累赘的眼镜是广大近视眼患者的心愿。怎样矫正近视,一直是眼科医生追求的目标。准分子激光的应用,给屈光不正治疗带来了跨时代的进步。1988年率先将准分子激光用于临床治疗近视眼,称为屈光性角膜切除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由于存在术后疼痛、角膜Haze等并发症,很快被准分子激光原位角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3例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水平及屈光度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的看远和看进UCVA、BCVA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视力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等效球镜和双眼间屈光参差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较好,对于改善患者视力水平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角膜屈光手术中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手术。手术原理是利用角膜板层刀在角膜上切割一平整的角膜瓣,角膜瓣掀开后,利用准分子激光在角膜基质上照射,达到治疗屈光不正的效果。LASIK保持了角膜上皮、前弹力层及整个角膜的正常解剖状态,因此术后无明显的上皮增生和上皮下混浊,可缩短术后局部滴用激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矫治高度近视后屈光回退与术中角膜床厚度的关系。方法:采用LASI对216例406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术中角膜床厚度分为三组,分析屈光回退与术中角膜床厚度的关系。结果:屈光回退程度与角膜床厚度呈负相关系,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P<0.01)。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术中角膜床厚度是影响术后屈光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龙曙光 《华夏医学》2008,21(1):189-190
准分子激光技术的发展为治疗各种屈光不正开辟了新途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已成为治疗各种屈光不正的主导手术。该手术需要做一个厚度130~160μm的角膜瓣,由于术后角膜瓣与角膜基质的愈合反应轻微,即使经过数年时间,两者组织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评价贝复舒滴眼液和爱丽滴眼液联合应用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角膜病患者156例,随机分成爱丽49例,贝复舒治疗组52例,联合应用组55例。分别应用爱丽滴眼液滴眼4—6次/日,贝复舒治疗组早晚用贝复舒滴眼液点眼,白天用贝复舒滴眼液滴眼4—6次,晚上滴眼1次,联合应用组同时按上述方法间隔点眼治疗。结果贝复舒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9.62%和80.77%,爱丽组的48.98%和73.47%,联合治疗组的76.36%和90.91%。联合应用组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组(P<0.05)。观察过程中未见局部刺激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贝复舒滴眼液和爱丽滴眼液联合应用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疗效确切,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LASIK治疗屈光不正护理600例,A组300例采用常规护理,B组300例采用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对两组术中配合程度、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患者对视觉质量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LASIK矫治屈光不正实施心理护理,患者术中合作程度高,手术时间相对缩短,术后疗效满意度高。结论 LASIK矫治屈光不正心理护理可提高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吴洲 《黑龙江医学》2013,37(4):259-260
目的观察贝复舒眼用凝胶在角膜擦伤修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角膜擦伤患者92例(9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46眼),只滴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组46例(46眼)滴氧氟沙星滴眼液和贝复舒眼凝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局部刺激症状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复舒眼用凝胶能明显促进角膜擦伤上皮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屈光不正大体分为近视、远视及散光。由于角膜屈光力(43D)占眼球屈光系统总屈光力的70%左右,因此自上世纪70年代起兴起角膜屈光手术矫正屈光不正,先后经历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