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笔者单位2005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住院的89例重度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治疗组、血必净组、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复合治疗组25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40±13)岁,烧伤总面积(55±7)%、Ⅲ度面积(12±7)%TBSA;血必净组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37±11)岁,烧伤总面积(53±38)%、Ⅲ度面积(12±5)%TBSA;乌司他丁组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39±12)岁,烧伤总面积(52±35)%、Ⅲ度面积(15±6)%TBSA;对照组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40±14)岁,烧伤总面积(50±20)%、Ⅲ度面积(13±9)%TBSA.组间患者在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面积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295~0.411,P值均大于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征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相似文献   

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与分组 本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05-2007年本院收治的35例烧伤患者作为早期肠内喂养组,其中男28例、女7例,年龄(27.9±2.4)岁,烧伤总面积(71±10)%、Ⅲ度(45±16)%TBSA,其巾最大烧伤面积为99.5%、最大Ⅲ度面积为95.O%TBSA.选择未行早期肠内喂养治疗的25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31.0±3.0)岁,烧伤总面积(74±9)%、Ⅲ度面积为(44±12)%TBSA.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一般资料 :1988~ 2 0 0 0年 ,共收治烧伤面积在 90 %、Ⅲ度面积达 70 %以上患者 30例 ,其中男 2 6例、女 4例。平均年龄 (2 5 .7± 6 .0 1)岁 ,烧伤总面积 (93.6± 3.0 4 ) % ,Ⅲ度烧伤面积 (79.6± 9.15 ) %。治愈 2 3例占 76 .7% ,死亡 7例占2 3.3%。 2 9例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 ,其中轻度 6例 ,中度 14例 ,重度 9例。将时间分为两个阶段 ,1988~ 1993年收治 12例治愈 7例 ,治愈率为 5 8.7% ;1994~ 2 0 0 0年收治 18例治愈 16例 ,治愈率为 88.9% (表 1)。表 1 不同时间治愈率比较 (% )时间 (年 )治愈数 治愈率 (% )   死亡数 死…  相似文献   

4.
纤维支气管镜在吸入性损伤的临床应用21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科 198 6年 3月 1997年 5月收治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 2 1例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与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吸入性损伤合并大面积烧伤 ,其中男性 16例 ,女性 5例。平均烧伤 (6 9.2± 2 2 .5 ) %TBSA ,Ⅲ度烧伤为(4 3.6± 2 6 .3) %TBSA。 2 1例患者中死亡 8例 ,死亡率占38 1% ,其中死于菌血症 4例 ,多脏器功能衰竭 (M0SF) 3例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1例。1.临床特点 :本组病例除躯干、四肢不同程度烧伤外 ,均有头面、颈部深Ⅱ度Ⅲ度烧伤 ,头发、睫毛、眉毛均烧焦 ,15例入院时存在轻重…  相似文献   

5.
血浆降钙素原的测定在烧伤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1—2003年笔者单位收治严重烧伤患者 32例,其中男 25例、女 7例。年龄 1 ~ 61岁,烧伤总面积为 ( 52±25)%,Ⅲ度(29±21)%TBSA.其中 11例出现脓毒症,男 10例,女 1例,年龄 1~50岁,烧伤面积(54±27)%,Ⅲ度 (31±23)%TBSA.伤后 1—3d,每日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降钙素原 (P  相似文献   

6.
微粒皮移植手术方法的改进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笔者单位 1998~ 2 0 0 1年收治的烧伤总面积大于 5 0 %、Ⅲ度面积 2 0 %TBSA以上行早期切痂微粒皮移植术患者 35例。采用改进微粒皮移植法 (A组 )与传统微粒皮移植法[1 ] (B组 )相对照。A组 18例 ,其中男 16例、女 2例。年龄 (38.6 3± 0 .5 1)岁 ,烧伤总面积 (81.16± 10 .90 ) % [Ⅲ度 (30 .0 8± 7.90 ) % ]TBSA,手术面积 (35 .80± 18.2 0 ) % ;B组17例 ,其中男 16例、女 1例 ,年龄 (37.2 7± 0 .4 9)岁 ,烧伤总面积为 (80 .0 5± 11.5 0 ) % [Ⅲ度 (2 9.16± 8.2 0 ) % ]TBSA,手术面积 (36 .2 0± 1…  相似文献   

7.
经伤椎与跨节段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段A3型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经伤椎固定与跨节段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胸腰段A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脊髓损伤的AO分型为A3型的52例胸腰段单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固定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A组23例为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的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5.3±8.3)岁;伤椎分布:T_(11)1例、T_(12)9例、L_111例、L_2 2例.B组29例为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传统后路跨节段经椎弓根固定的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7.3±6.8)岁;伤椎分布:T_(11)1例、T_(12)7例、L_120例、L_2 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年对患者临床疗效与影像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84个月,平均(37.4±10.9)个月.A、B两组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年JOA、VAS平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Cobb角平均矫正度分别为13.7°±7.7°、8.8°±5.0°,术后2年平均矫正丢失度分别为2.9°±1.5°、5.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平均矫正度分别为(29.4±6.0)%、(21.7±6.9)%,术后2年平均矫正丢失度分别为(3.1±0.8)%、(6.6±3.0)%,而术后即刻伤椎后缘高度平均矫正度分别为(8.5±3.2)%、(6.1±1.8)%.术后2年平均矫正丢失度分别为(2.0±0.8)%、(3.4±1.0)%,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术后即刻平均矫正度及术后2年平均丢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即刻CT显示11例(47.8%)椎管内骨折块完全复位、12例(52.2%)复位后矢状径狭窄<1/3,复位效果优于B组(P<0.01).术后未出现神经损伤及与伤椎置钉有关的并发症.B组出现2例螺钉断裂.结论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A3型骨折能获得更好的初期复位,术后2年矫正丢失较跨节段固定少.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开放性电烧伤八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1992年3月-2009年8月,笔者单位共收治8例男性电烧伤患者,年龄12~52(31±12)岁.入院时间:伤后5 h内入院6例,伤后第4周入院2例.烧伤总面积(17±6)%,其中Ⅲ、Ⅳ度(11±4)%TBSA.除膝关节开放性烧伤外,患者均有其他部位不同程度烧伤.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选择1996年1月-2006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的有较完整记录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9~48岁[(34.0±2.4)岁];烧伤总面积大干或等于50%,Ⅲ度面积大于或等于20%TBSA.致伤原因:热力烧伤13例、化学烧伤2例、电击伤1例.颈部均为Ⅲ度或深Ⅱ度与Ⅲ度混合烧伤创面.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2月-2002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烧伤患者586例,其中汉族462例、藏族124例;男性492例、女性94例;成人507例,儿童(<14岁)79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66岁.创面愈合时间:浅Ⅱ度(12±3)d,深Ⅱ度(22±2)d,Ⅲ度(38±6)d.95.05%的患者采用暴露疗法,4.95%为包扎疗法.46.42%的患者进行了切削痂手术.全年中以5、6、10月发病率最高,占总发病人数的42.83%.61.69%的患者于伤后6 h内入院,28.19%的患者于伤后7 h-3 d入院,10.12%的患者于伤后4-12 d入院.患者的致伤原因、烧伤部位及烧伤面积分布情况见表1~3.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3.2±1.5)岁,烧伤总面积28%~60%[(35±18)%],Ⅲ度1%~21%[(8±4)%]TBSA,入院时间为伤后12~76 h[(21±32)h].入院前患儿均曾大量饮用白开水,因入院时间较迟,入院后均进行延迟复苏.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笔者单位收治大面积深度烧伤合并上、下肢关节部位烧伤(不含严重的开放性关节损伤)的患者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岁半~72岁,平均31.5岁.烧伤面积50%~60%TBSA 12例,61%~70%TBSA 10例,71%~80%TBSA 7例,>80%TBSA 3例,均为深Ⅱ、Ⅲ度烧伤,其中Ⅲ度面积为(24±15)%TBSA.关节部位创面共计65个,包括深Ⅱ度创面23个,混合深Ⅱ、Ⅲ度创面32个,Ⅲ度创面10个, 其中感染创面12个.  相似文献   

13.
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1 994年 1月~ 2 0 0 3年 1 2月 ,笔者单位收治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 2 4例 ,其中男 1 8例、女 6例 ,年龄 3~ 5 8岁 [(30 .1± 1 1 .9)岁 ]。患者颜面、颈部均有烧伤 ,入院时间为伤后 1~ 8h。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声音嘶哑、胸闷、气喘、鼻翼煽动、呼吸困难、紫绀 ,两肺布满干性啰音或哮鸣音宋芫导觳榧?: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出血、水疱或黏膜坏死脱落。诊断 :(1 )烧伤总面积 1 2 %~95 %[(44 .3± 1 4 .7) %],Ⅲ度 8%~ 72 %[(30 .6± 1 7 2 ) %]TBSA。(2)重度吸入性损伤。治疗 :入院后立即行气管切…  相似文献   

14.
深度烧伤创面通常采用切痂和削痂的方法以去除坏死组织,为自体皮移植提供良好的受皮床。对于深Ⅱ度偏深创面和未伤及皮下组织的Ⅲ度创面,常采用削痂术,但此方法存在削痂平面不易掌握、出血多等缺点。笔者对本单位4 7例深度烧伤患者创面采用电刀浅筋膜层切痂,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4 7例,男36例、女11例,年龄19~5 1岁。烧伤总面积2 %~6 6 % [(12 .5±19.5 ) % ],其中深Ⅱ度(7.2±6 .6 ) %、Ⅲ度(4 .6±4 .3) %TBSA。一次手术切痂面积为1%~15 % [(3.9±1.4 ) % ]。手术部位分布在双手及前臂者4 2例、面部3例、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胆囊颈部成形术在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3月至2010年8月为320例患者施行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息肉)术,其中12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行胆囊颈部切开取石成形术,保留了胆囊。腹腔镜下切开胆囊颈部前壁1~1.5cm,取出结石,胆道镜检查无残余结石,胆囊管通畅,有胆汁流出后,用4-0可吸收线间断全层缝合胆囊颈部,为预防狭窄,部分病例纵切横缝,针距、边距均为1.5mm。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190min,平均(163±27)min,腹腔引流管术后2~4d拔除,无胆漏;术后住院7~10d,平均(8.5±1.0)d。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6个月,无结石复发,术后1个月胆囊炎症明显减轻,术后3个月胆囊功能明显恢复,术后6个月胆囊收缩功能恢复25%~52%,8例高于30%。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胆囊颈部成形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一种有效的保胆术式。  相似文献   

16.
100例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资料:笔者单位1994年1月~2 0 0 1年12月共收治烧伤患者10 0例,其中男78例、女2 2例,年龄3~5 5岁。致伤原因:电烧伤5 7例,热压伤13例,火焰烧伤19例,化学烧伤11例。创面分布:头面部创面9个、颈部5个、肩部2个、腋部4个、腹壁1个、腹股沟3个、上臂及前臂7个、手腕部18个、手部4 6个、胸部3个、会阴2个、膝部1个、胫前5个、内踝及足部2 1个,共12 7个创面,其中功能部位创面12 1个占95 .2 8%。创面均为深Ⅱ、Ⅲ度,骨、肌腱、血管和(或)神经外露患者占73%。伤后手术时间为1~93d[(18.31±13.5 0)d]。修复面积(1.5cm×2.5cm)~(35.0cm×2 4.5c…  相似文献   

17.
深度烧伤创面治疗时间一般较长,需经多次植皮,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经济负担。笔者单位采用植皮后配合高压氧治疗,一次植皮成功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将12例患者设为氧疗组,男5例、女7例,年龄5~58岁[(32±5)岁],其中火焰烧伤5例、火药燃爆伤3例、热液烫伤4例,面积19%~52%[(32±4)%],Ⅲ度为(19±7)%TBSA.另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12例患者作对照组,男6例女6例,年龄5~56岁[(32±5)岁],其中火焰烧伤5例、火药燃爆伤4例、热液烫伤3例,面积18%~51%[(31±4)%],Ⅲ度(19±6)%TBSA.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疗组采用切痂…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2010年6-8月笔者单位治疗了5例特重度烧伤后期并发高钙血症的患者,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20 ~45(32±14)岁,均为火焰烧伤,烧伤总面积(85±12)%、其中Ⅲ度达(75±15)%TBSA,入院时患者均无器质性病变.入院后患者均行治疗性气管切开,常规补液抗休克,平衡液与血浆体积比约为1∶1,适当补充全血,患者休克期度过平稳.  相似文献   

19.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 2008年4-9月笔者单位收治30例烧伤患者,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18~58岁[(29±14)岁],烧伤面积2%~10%TBSA[(5.7±1.3)%TBSA],其中浅Ⅱ度12例、深Ⅱ度10例、Ⅲ度8例.热水烫伤19例、火焰烧伤9例、电弧烧伤2例,患者均在伤后72 h内入院.排除创面明显感染、磺胺类药物过敏、糖尿病和其他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动态分析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特点.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治疗100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男18例,女82例;年龄7~36个月,平均19.4个月.左侧68例,右侧32例.髋关节脱位按Zionts等方法分度,Ⅰ度15例,Ⅱ度50例,Ⅲ度26例,Ⅳ度9例.治疗时行内收肌切断与牵引74例,直接闭合复位26例.按四级功能评价标准判定临床疗效;于复位前、复位后第3、6、9和12个月动态测量患、健侧髋关节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cetabular index of depth to width,AI(D/W)],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 治疗12个月功能恢复总优良率达88.00%.复位后12个月,患侧AI由治疗前(37.17±2.17).下降至(27.02 ±3.54).,AI(D/W)由22.06%±1.65%增长至29.80%±3.56%,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AI下降幅度、AI(D/W)增长幅度明显快于健侧(P<0.01).复位后1~3个月、10~12个月AI分别为(3.22±1.42).和(3.41±2.03). 9 AI(D/W)分别为2.69%±1.83%和2.33%±1.13%,明显快于其他时间段(P<0.01);各时间段患侧AI下降幅度、AI(D/W)增长幅度均明显快于同期健侧(P<0.01).复位后12个月,7~12月龄、13~18月龄A1分别为(13.71±396).和(11.48±4.15).,AI(D/W)分别为9.95%±3.81%和8.28%±3.58%,明显快于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各年龄段患侧AJ、AI(D/W)变化速度均明显快于健侧(P<0.01).结论 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操作简便,治疗效果良好,在治疗后12个月内,患侧髋臼发育速度明显快于健侧;患侧髋臼的发育高峰期在复位后1~3个月和10~12个月;患儿年龄<18个月为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