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全程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400例,将其均分为2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抢救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0.2%,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7.4%,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明显差异,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明显差异,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中,为患者实施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采用全程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危重患者100例,分为2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给予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抢救,对照组给予普通模式进行抢救。结果:研究组病患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出对照组;研究组在抢救治疗各个环节所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抢救急诊危重患者过程中予以全程护理有利于减少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急诊抢救的22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抢救,观察组运用全程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抢救,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效果明显,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以150例急诊危重疾病抢救患者入院时间先后为标准将其分为2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对照组75例)及全程护理模式(观察组75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病情诊断、心肺复苏、静脉开放、气管插管等急诊操作上所费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7.3%)与对照组患者(88.0%)相比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2.7±4.5)分、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82.5±7.2)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对缩短急诊危重患者分诊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上有显著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急诊患者抢救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急诊危重患者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模式护理,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护理,观察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非常满意度70.00%,较满意度23.33%,不满意度3.69%,总体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非常满意度46.67%,较满意度30.00%,不满意度23.33%,总体满意度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过程中应用全程护理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全程护理在为急诊危重患者实施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6.4%,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89.3%,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3.92±4.0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4.88±5.0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艳 《中外医疗》2013,32(8):166+168-166,168
目的探讨研究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48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对其进行全程护理模式下的抢救护理;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470例危重患者做对照组,治疗中对其采取常规抢救护理措施进行抢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护士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患者护士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治疗危险和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入探讨全程护理作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抽签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程护理。结果经过系统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2项指标上比较均明显占优(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将全程护理作用于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庆萍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357-2359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80例急诊危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统计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胡林珠 《吉林医学》2014,(35):7950-7951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6例实施无缝隙护理组的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实施无缝隙护理前收治的15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状况。结果:无缝隙护理组抢救成功率为94.23%,而对照组为84.62%。无缝隙护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无缝隙护理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和插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151-154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在减少急诊抢救室危急症意外事件发生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急诊抢救室收治的危急症患者1500例作为对象,根据信封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n=750)和观察组(n=750)。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MEWS系统的护理干预,护理完毕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并统计两组护理后心脏骤停、休克、心绞痛、晕厥、意识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发生率;采用医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后满意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对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心脏骤停、休克、心绞痛、晕厥、意识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于NEWS评分护理后满意度为95.87%,高于对照组的87.20%(P0.05)。结论基于MEWS系统的护理干预用于急诊抢救室危急症患者中有助于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郭娜 《中国医学创新》2013,(27):139-140
目的:研究VIPC抢救程序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分组法将3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急救和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VICP抢救程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PaO2、CVP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IPC抢救程序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与实施优质化护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急诊ICU病例各60例,分为两组,A组优质护理组60例,B组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安全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小组护理总体满意度为98.4%,高于急救ICU对照组9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急救护士的综合急救服务能力,可提高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降低危重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17例为观察组,实施快捷护理流程进行急救;另选不同期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0例为对照组,根据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以及两组抢救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致残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3.68%、5.13%,对照组分别为24.55%、1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救治时间,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顾怡兰 《中外医疗》2016,(30):159-161
目的:研究急诊危重症患者40例转运过程中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方便简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接诊的4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2/20)小于对照组40.00%(8/20)(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科室满意度90.00%(18/20)、95.00%(19/20)均优于对照组60.00%(12/20)、50.00%(10/20)(P<0.05)。结论通过对4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后,认为预见性护理能够预见性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在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对腹腔镜下行胆囊手术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腔镜下行胆囊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配合。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心率、血压进行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前观察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和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前及术后3 d焦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行胆囊手术的患者手术室护士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护理模式,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46例为观察组,在传统急救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动态急救护理模式;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月就诊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46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急救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从呼救到院内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急救治疗护理后均升高(P<0.01),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01)。结论脑卒中重症患者的急救采用动态急救护理模式能够使院前急救流程更加规范化,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姜冬辉  宋振华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1):1984-1986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脑梗死溶栓患者评价其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海南省干部疗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6例,2组都选择溶栓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按照常规护理流程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流程干预,治疗观察21 d,记录2组的采血时间、转诊时间与抢救时间,调查与评定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对满意度进行评分评定。 结果 观察组的采血时间、转诊时间与抢救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分别为(7.98±2.14)分和(54.32±9.24)分,而对照组分别为(10.15±2.65)分和(48.20±8.19)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于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护患沟通的满意度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脑梗死溶栓患者能提高急诊抢救效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赵飞 《继续医学教育》2020,34(5):110-112
目的探讨急诊急救护理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7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效一体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洗胃时间、洗胃液体容量、胃内容物溢出率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洗胃时间、洗胃液体容量、胃内容物溢出率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用高效的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洗胃时间、洗胃液体容量、胃内容物溢出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55-157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急诊手术中配合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急诊手术护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耗时与住院耗时、抢救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依从性(97.06%)及抢救成功率(100.00%)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8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抢救耗时与住院耗时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多发伤患者传统性急诊手术护理的同时配合优质护理,不仅能够缩短治疗耗时,提高抢救成功率,且还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升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