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甘肃省平凉地区1990~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掌握平凉地区麻疹流行状况,指导麻疹控制工作,对平凉地区7县(市)1990-2001年麻疹发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收集、整理、分析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疫情资料、常规免疫报告资料和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等探讨麻疹流行原因。结果 12年麻疹报告发病2127例,无死亡,年均报告发病率8.65/10万。1995年实现计免第3个85%目标后的“九五”期间麻疹发病率(9.41/10万)较“八五”期间(3.93/10万)上升139.44%,散发和暴发共存,局部暴发影响着发病强度。发病季节后移并延长,3—6月为发病高峰期,占57.76%。病例主要集中在7岁以下儿童,占71.27%。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6.56%。有免疫史占62.62%,初免和复种免疫质量低是造成麻疹发病较高的主要原因,也与实际接种率低有重要关系。结论 必须进一步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领导,改进免疫服务态度,提高免疫质量和接种率,形成可靠的免疫屏障,控制麻疹发病。  相似文献   

2.
祟左县1951—200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京  丁小莲 《广西医学》2003,25(6):938-940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策略。方法:对1951-2002年麻疹发病情况、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人群免疫水平和麻疹病例免疫史等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MV前期(1951-1966年)、MV推广期(1967-1978年)、MV计划免疫期(1979-1983年)、计免-冷链运转期(1984-2002年)的麻疹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078.52/10万、260.73/10万、78.25/10万、40.07/10万,呈不同时期下降趋势;麻疹发病呈明显的冬春季流行高峰,有后移趋势;10岁以下儿童发病占总病例数的67.57%,仍以低年龄组发病为主。1979-2002年MV报告接种率维持在72.04%-98.26%之间,1998年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为61.80%,几何平均满度为1:327.15,1990-2002年麻疹病例有免疫史占53.86%,其中有基础免疫并进行加强免疫的占23.24%。结论:(1)祟左县麻疹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2)提高常规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接种质量;考虑将现行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将现行复种年龄提前至4岁;(3)开展1-14岁儿童初始强化免疫、每隔4-5年重点对8月龄-4岁儿童后续式强化免疫及应急免疫;(4)把麻疹监测纳入AFP病例监测系统,提高其敏感性、及时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闸北区麻疹流行特征,探讨麻疹控制策略。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闸北区1999.2004.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闸北区人口麻疹年平均发病率0.62/10万,外来人口麻疹年平均发病率11.4/10万。麻疹发病呈散发和局部爆发,3—6月为高发季节。51.58%的病例发生在城乡结合部街道。闸北区人口发病以1岁以下儿童和20-39岁成人为主;外来人口发病以8月龄-9岁的儿童为主,其中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明的占89.36%。结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外来儿童中的麻疹发病,是现阶段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宁安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控制对策。方法对2005—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宁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为0.71/10万,2006年发病率为16.82/10万,2007年1月到8月发病率为12.79/10万。5岁以下儿童麻疹发病占46%,15岁及15岁以上人群发病占46.88%,且免疫史大多不详。结论近年来宁安市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加强麻疹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成县不同时期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流行规律,为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成县1968~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用圆形分布法分析麻疹发病的集中时点和流行高峰期。结果:麻疹疫苗使用前阶段、预防接种阶段年、计划免疫阶段和计划免疫巩固阶段麻疹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02.7/10万、71.8/10万、18.2,10万、24.5/10万。麻疹发病呈现以下特征,城镇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P〈0.01),麻疹流行季节明显推迟;在计划免疫及巩固阶段学龄前儿童发病下降,学龄期儿童发病上升,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为主,但发病年龄有向大年龄组和低年龄组(〈1岁)两个方向推移的趋势。结论:①随着计划免疫的实施和不断发展,麻疹流行得到有效控制。②麻疹的流行规律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城镇发病高于农村,发病季节高峰后移,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为主,人群分布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发病形式以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的新的流行规律。③麻疹控制策略,一是巩固和提高MV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二是要健全和完善麻疹监测系统,三是开展强化免疫工作,四是要加强计划免疫管理。  相似文献   

6.
焦作市1950~2002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了解焦作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疫情动态,为削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②方法:对1950~2002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③结果:麻疹疫苗使用后,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幅度下降,分别比使用疫苗前降低99.22%和99.84%。自1986年以来,麻疹疫苗接种率一直保持在高水平,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发病年龄后移,5岁以下人群发病逐年减少,5~9岁发病增加,1周岁内儿童发病构成比占6.84%。实施计划免疫后以3~5月为高峰。④结论:焦作市麻疹控制取得了显成绩。目前麻疹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但2001、2002年麻疹发病率有所上升。因此,在做好基础免疫的同时,应重视加强麻疹的免疫工作.提高免疫质量和保持高接种率水平;在麻疹发病率较低情况下,如何避免小月龄儿童发病,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茂名市50年来麻疹疫情流行情况分析与控制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实施计划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将1950年以来的疫情资料划分为疫苗前、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三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疫苗使用前(1950~1965年)、预防接种阶段(1966-1983年)和计划免疫阶段(1984~2001年)的麻疹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69.63/10万、494.71/10万和6.72/10万。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的流行特征表现为流行强度大大减弱,流行周期消失,流行季节不明显.发病年龄后移,不典型病例增多。结论计划免疫阶段的麻疹流行特征已发生根本性改变,现阶段麻疹控制策略是保持高水平的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监测,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海南省麻疹监测结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统一的麻疹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Epiinfo软件分析监测结果。结果海南省21302~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550例,确诊麻疹病例2130例,确诊率为83.5%,年均发病率为5.3/10万,病死率为0.05%。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数均大于大疫情报告数,采集疑似病例血标本1121例,采集率为44.0%,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61.1%,风疹IgM阳性率15.6%。发病以散发为主,局部暴发点同时存在。3~7月为高发季节;发病以15岁以下少年儿童为主,占85.3%,其中8月龄~6岁占48.0%,7~15岁占37.3%;无麻疹疫苗(简称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儿童占83.3%。结论海南省2002~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保持较高敏感性,21302~2006年海南省麻疹发病处于低流行水平,无MV免疫史的少年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宁波市麻疹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 对宁波市1999~2001年麻疹疫情资料的统计分析和采集麻疹疑似病人急性期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捕捉法检测麻疹则抗体。结果 流行强度明显减弱,年平均发病率为1.65/10万;流行季节明显,3~5月为发病高峰期,但比麻疹疫苗使用前推迟约2个月;发病年龄较计划免疫之前有明显后移现象,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仍存在地区不平衡;15岁以下儿童麻疹病例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40、85%和20.95%;检测557例麻疹病人,则抗体阳性率达74.69%。结论 建议加强和完善麻疹监测系统,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流动儿童免疫预防管理,以达到控制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2005~2007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少杰  刘渠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2):2197-2197
目的了解深圳市麻疹流行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深圳市2005—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结果2005~2007年深圳市麻疹发病率波动在32.5/10万-67.2/10万之间。全年均有病例发生,2007年麻疹发病高峰较前两年有所推迟,5—10月占总发病数的75.7%。2岁及以下发病占40.4%,20岁及以上发病占27.9%。发病人数主要集中在特区外,宝安、龙岗两区占总病例数的79.1%。结论深圳市需进一步扩大麻疹免疫人群。特别是对8月龄以下的婴儿及人口密集的青年工人,同时加强麻疹疫情的处理、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及麻疹的监测,以有效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海南省7岁以下流动儿童基本情况和免疫接种状况,探索提高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策略,为加速海南省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每年3月利用外省流动人口进入海南务工、旅游、务工人员探亲返回高峰,在全省进行专项免疫状况摸底登记调查和疫苗查漏补种活动,3~5月麻疹发病流行高峰前快速补种麻疹等疫苗;通过发病率评估查漏补种效果。结果专项查漏补种后,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大幅提高,流动儿童麻疹发病率、构成比大幅下降;2009、2010年海南省麻疹发病率均为0.5/100万,降至历史和全国最低水平,提前2年实现消除目标。结论海南省流动儿童查漏补种策略控制麻疹效果显著,消除了流动儿童麻疹接种薄弱人群,为海南省提前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了必要条件,可为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提供策略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950年以来江苏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江苏省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从自然感染,麻疹疫苗广泛应用,到计划免疫再到扩大免疫规划的50年间,江苏省麻疹整体发病率持续下降,维持在3/10万以下,但2005年发病率显著回升,至2009年年平均发病率达到了7.7/10万?同时发病年龄构成改变,< 1岁和20~39岁病例年龄平均构成比分别上升为22.69%和32.71%,< 1 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高发地区也由苏北转向苏南?冬春季流行季节性高峰改变不明显?麻疹病毒H1型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仍然是麻疹流行的绝对优势本土基因型?在2007~2010年3次8月龄至14周岁儿童的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MV)强化免疫后,2010年发病率降为0.95/10万,已逼近历史最低水平?结论:江苏省控制麻疹成绩显著?MV强化免疫能迅速控制麻疹流行,减少麻疹发病,是消除麻疹的一项重要策略?根据现阶段麻疹流行特征,提高8月龄婴儿MV第1剂及时接种率?适龄儿童2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成人麻疹病例周围的应急接种率,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麻疹监测及高质量地运转麻疹实验室网络,对江苏省监测消除麻疹进程并最终接近消除麻疹目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重庆市九龙坡区1997-2011年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7-201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麻疹疫情资料和2005-2011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7-2011年麻疹发病率为(0.36~20.56)/10万,平均发病率为?3.94/10万;4~7月是麻疹的好发季节;发病年龄构成以15岁以下为主,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6.99%;监测资料提示小于8月龄、8月龄至1岁、1~2岁年龄组、20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的32.73%、21.39%、5.15%、17.01%,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病例占91.24%。结论:麻疹发病向大年龄和8月龄内人群转移;要控制麻疹以达到消除的目标,除做好常规免疫工作以外,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和流动儿童管理,开展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做好15岁以下儿童查漏补种,积极开展15岁及以上人群麻疹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献县近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对2005-2010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献县共报告麻疹病例58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6.76/10万,全县各乡镇均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为每年的3~5月;人群以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为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14岁儿童,占总发病人数的81.62%。结论提高易感人群麻疹免疫覆盖率,适时开展重点对象的麻疹强化免疫,加强疫情监测和控制院内感染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海南农垦近20年法定传染病的增长态势及变化规律,为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1990~2011年海南农垦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年发病率和当年人口数、分析其发病率、构成比、平均增长速度等,比较乙类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及主要传染病种增长速度的差别。结果 1990~2011年垦区法定传染病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53.70/10万,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最高为1996年1817.64/10万,最低为2009年96.70/10万;地区分布显示,前10年平均发病率以北部地区为主(2512.23/10万)、近10年以东部地区为主(306.38/10万)。对乙类传染病发病构成比进行分析,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从1990-2007年位居首位,2008年后发病例数迅速减少,2000年呼吸道传染病所占比例从1990年的第四位越居第二,肠道传染病从第二退居第四,至2008年及以后呼吸道传染病所占比例居首位,2011年所占比例达到60.04%;重点病种分析,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中淋病和病毒性肝炎呈下降均势,平均下降速度为10%和9.6 0%,梅毒呈上升均势,增长速度为12%,呼吸道传染病中除肺结核外,麻疹、百日咳均呈下降趋势。结论从农垦传染病疾病谱及变化趋势看,应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肺结核的控制工作,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病虽然呈下降趋势,但离最终的目标还很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近年来番禺区麻疹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和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麻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数1504例,年均发病率为120.37/100万,其中2010年确诊麻疹病例数10例,2011年确诊麻疹病例数1例,发病率跟前5年比较急剧下降,从2006年的最高发病率(368.31/100万)降至2011年的0.56/100万。4~8月为发病的高峰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外来人口比较密集的市桥街、大石、南村和石基镇。麻疹病例人群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5.78%;病例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0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72.80%。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广州市番禺区在2006年、2007年及2008年进行了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2009年及2010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强化免疫活动,历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结论通过2006年、2007年及2008年的查漏补种和2009-2010年两轮的强化,麻疹疫情迅速得到遏制,在保持较高常规免疫覆盖率的基础上实施麻疹的查漏补种及初始强化是提高人群麻疹免疫水平、减少易感人群的比例和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10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用Excel软件对麻疹监测专报系统和疾病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平顶山市2010年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67例,发病率为1.34/10万。2-5月为麻疹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7岁以下儿童,其中又以<1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共发病26例,占病例总数的38.81%。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总病例的83.58%。在≥8月龄的58例麻疹病例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1次免疫史、2次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5.52%、17.24%、24.14%、43.10%。结论应提高2剂次MV接种率和满8月龄婴儿麻疹的及时接种率,加强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适时开展重点人群的麻疹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近年来鲤城区麻疹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和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鲤城区麻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结果:2004~2010年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数116例,年均发病率为6.55/10万,其中2009~2010年确诊麻疹病例数2例,发病率较前5年比较急剧下降,从2007年的最高发病率18.44/10万,降至2009~2010年的0.39/10万;发病呈现2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3~8月份,第二个高峰在12月份,病例主要集中在外来人口聚集的江南街道和浮桥街道,在0~1岁组和20~30岁组发病比例有明显上升趋势。免疫规划监测系统共报告确诊病例数123例,其中流动占52.03%,无免疫史或不详占91.87%,流动人口病例的免疫率明显低于本地人口。结论:麻疹监测系统较网络直报系统敏感,影响我区麻疹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是易感者的积累、流动人口的聚集、常规免疫和入托入学查验证后的补种工作不够落实,经过2008年的查漏补种和2009~2010年两轮的强化,麻疹疫情迅速得到遏制,继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接种,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是实现2012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湖南省平江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9~2011年平江县手足口病疫情报告信息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平江县共报告手足口病5 62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9.61/10万;死亡4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14/10万。年发病率从2009年的65.3/10万上升到2011年的246.79/10万,上升了2.78倍;4~7月为发病的高峰季节,流行毒株以EV71,CoxA16为主;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男/女为1.69;5岁及以下儿童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94.92%,其中1~3岁组为最高;散居儿童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86.14%。结论平江县手足口病呈上升趋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聊城市麻疹流行特征,探讨麻疹消除阶段防控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聊城市2004-2010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聊城市2004-2010年累计确诊麻疹病例1 99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97/10万,相对高发年为2008年和2010年;发病呈局部高发和高度散发状态;冬末至夏季为流行季节,其中4月和5月各出现两次发病高峰;年龄主要集中在0~2岁年龄组(占47.71%)和≥15岁年龄组(占25.51%);职业以散居儿童(占58.36%)和农民(占15.02%)为主;1岁以下散居儿童发病呈上升趋势(P<0.05),6~14岁学生发病呈下降趋势(P<0.05)。2009-2010年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是麻疹病例高发人群。结论全面实施以提高MV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病例监测工作、预防医院内感染和适时开展重点人群MV强化免疫等综合性防控策略是最终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