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目的了解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患者术后的氯吡格雷治疗状况,探讨不同的疗程对晚期支架血栓(ST)发生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期间接受PCI并置入DES,且术后30天存活的患者,根据术后氯吡格雷的疗程将患者分为4组,即组1(〈3月)、组2(3~6月)、组3(6~12月)和组4(〉12月)。记录所入选患者住院期和随访期内临床资料,并根据ARCDublin定义判定ST事件。结果共2704例患者符合研究条件入选本研究。与组4患者相比,组1、组2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较多,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较低,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者较少,冠状动脉病变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所置入DES数目较少。组1中断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中,自行停药比例较高;而组3中断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中,因医嘱停药的比例较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提前中断氯吡格雷治疗的因素为:合并糖尿病(OR=1.542,95%CI1.184~2.008,P=0.001)和所置入DES的数目(OR=0.790,95%CI0.709~0.880,P〈0.001)。晚期和晚晚期ST发生率在4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比1.2%比0.8%比0%,P〈0.001),其中组3的ST发生率也较组4升高(0.8%比0%,P=0.013)。结论在临床实践中,有近3/4的患者在DES置入后的氯吡格雷疗程不足12个月。合并糖尿病和置入DES的数目是氯吡格雷疗程的独立影响因素。晚期和晚晚期ST的风险随氯吡格雷疗程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长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ULTIMATE研究,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从2014年8月到2017年5月在国内8家中心入选1448例置入DES的冠心病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接受IVUS或冠状动脉造影指导支架置入)。本研究选取ULTIMATE研究中有基线血肌酐值的患者1443例,分为CKD组和非CKD组。CKD的定义为Cockcroft-Gault(CG)公式得出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至少3个月。主要终点是术后3年靶血管失败(TVF),包含心原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临床症状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计算HR及其95%CI,同时检验交互作用。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TVF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选1443例置入DES的冠心病患者,其中CKD组349例(24.2%),非CKD组1094例。CKD组中采用IVUS指导支架置入者180例,造影指导支架置入者169例;非CKD组中采用IVUS指导支架置入者543例,造影指导支架置入者551例。3年临床随访率为98.3%(1418/1443)。术后3年时,CKD组的TVF发生率为12.0%(42/349),高于非CKD组的7.4%(81/1094)(P=0.01),其差异主要来源于CKD组更高的心原性死亡率[4.6%(16/349)比1.5%(16/1094),P<0.001]。CKD组中IVUS指导下置入支架者的TVF发生率低于造影指导下置入支架者[8.3%(15/180)比16.0%(27/169),P=0.03]。而非CKD组共81例发生TVF,其中IVUS指导下置入支架者的TVF发生率与造影指导下置入支架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32/543)比8.9%(49/551),P=0.06],不存在交互作用(P=0.4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VUS指导(HR=0.56,95%CI 0.39~0.81,P=0.002)、CKD(HR=1.83,95%CI 1.17~2.87,P=0.010)和支架长度(每增加10 mm)(HR=1.11,95%CI 1.04~1.19,P=0.002)是置入DES术后3年发生TVF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置入DES的冠心病患者,合并CKD者术后3年的TVF发生风险高于非CKD患者;相比于冠状动脉造影,IVUS指导DES置入可以降低CKD患者的TVF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成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和裸金属支架(BMS)2年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4-04至2006-10在我院行择期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565例。入选患者分为DES组(n=1317)和BMS组(n=248例)。随访资料包括术后30天、1年和2年的死亡、心肌梗死、血栓、靶病变血运重建和靶血管血运重建。本研究比较了DES和BMS两组间各种临床事件累积发生率的差异,同时通过倾向性评分调整后的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两组术后2年的临床随访结果。结果:DES和BMS两组患者术后2年出现学术研究联合会(ARC)定义的支架内血栓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ES组术后30天明确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BMS组(0.08%比0.81%,P=0.016)。术后2年与BMS相比,DES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3.88%比10.89%;风险比0.159(95%可信区间:0.151~0.444),P0.0001]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率[5.48%比11.69%;风险比0.383(95%可信区间:0.232~0.633),P0.0001]的风险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与置入BMS相比,使用DES可以显著降低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但是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和血栓形成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对比接受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和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Select)治疗后1年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置入国产和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ES)的冠心病患者2000例,根据置入支架类型,分为国产Firebird组(Firebird;1004例)和进口Cypher组(Cypher;996例)。随访1年的临床疗效。初级终点为两组患者支架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靶血管重建。次级终点为1年内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结果 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国产和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ES)组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8%比18.6%,P=0.666)。两组患者的死亡(4.7%比5.1%,P=0.649)、心肌梗死(4.2%比4.8%,P=0.493)和靶血管重建率(9.0%比8.6%,P=0.795)均相近。两组患者12个月确定/可能性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亦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1.1%比1.0%,P=0.84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DES类型不是1年内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国产FirebirdSES和进口CypherSES在术后1年内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入选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冠心病合并DM患者253例,首次冠脉介入(PCI)治疗置入DES,随访12个月以上,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支架内血栓(ST),支架内再狭窄,再发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3.1±3.6)个月,42例(17.87%)发生MACE、ST及再发心绞痛,发生事件组冠心病家族史,既往急性心肌梗死者,左主干PCI,多支血管病变,CTO病变,病变数及重度病变明显多于非事件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及CTO为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DM患者DES可降低再狭窄率,患者远期预后与自身病情及病变有关,综合危险因素管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支架(DES)晚期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别纳入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DES置入术后发生晚期血栓患者30例(血栓组)和置入DES 1年以上未发生支架内血栓患者30例(对照组),通过64SCT冠状动脉成像观测支架贴壁情况、支架置入部位个数及长度与直径,采集病史分析晚期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血栓组支架贴壁不良发生率(60.0%vs.10.0%)、采用挤压支架技术(crush技术)比例(36.7% vs.13.3%)、分叉病变发生率(43.3% vs.16.7%)、多支架(>4)置入比例(33.3% vs.0)均较高;支架平均长度较长[(39.2±20)mm vs.(21.7±7)mm],同时支架平均直径也较大[(3.0±0.5)mm vs.(2.5±0.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血栓组合并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过早停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ES晚期血栓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复杂病变、置入支架过多、过长等,同时还与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抗凝不足等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对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后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观察性研究,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置入DES,...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各期支架血栓(ST)的发生情况,并与置入金属裸支架(BMS)患者进行比较,探讨影响支架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01-07至2002-06和2003-07至2005-06期间接受PCI并置入支架的所有患者,共入选3 893例.随访至少2年.根据所使用支架分为DES组(n=2 930,至少置入1枚DES)和BMS组(n=963,单纯置入BMS).记录所有患者住院期和随访期内临床资料,并根据美国和欧洲学者组成的学术研究联盟(ARC)正式发表的支架血栓定义判定支架血栓事件.结果:与BMS组相比,DES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而白细胞数、甘油三脂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较低,既往有冠脉血运重建病史者较多,但吸烟、糖尿病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生率较低;在DES组患者的冠脉病变中,多支病变、开口病变、前降支(LAD)近段病变和左主干(LM)病变发生率较高,但慢性完全闭塞性(CTO)病变所占的发生率较低,造影成功率及完全血运重建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0.001).两组患者PCI术后无论在住院期还是之后的随访期内,所有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而支架血栓发生率在急性期、亚急性期、晚期和晚晚期均无差异(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DES组患者发生支架血栓的危险因素为:氯吡格雷疗程短和冠脉多支病变(P均<0.001);而BMS组患者发生支架血栓的危险因素为:血清肌酐值升高和合并高血压(P均<0.05).结论:尽管DES时代患者的病变更为复杂,所置入的DES数更多,但支架血栓的发生率并不比BMS时代更高.但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程过短和冠脉多支病变是支架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多支血管病变伴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2年临床预后。方法根据改良MDRD公式对北京安贞医院2004年到2006年因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接受药物洗脱支架(DES)或CABG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计算,GFR&lt;60mL/min诊断为CKD。共入选CKD患者1069例,其中724例接受DES,345例接受CABG。首要终点为2年内死亡、心肌梗死(MI)以及脑血管事件(CVE)的复合终点,次级终点为再次血管重建。结果在2年随访中,CABG组首要终点的发生率为9.9%,DES组为11.3%(P=0.528)。两组之间死亡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CABG组与DES组分别为3.5%比4.7%,P=0.422)。而DES组2年再次血管重建的比例显著高于CABG组(9.0%比4.1%,P=0.004)。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糖尿病、左心室功能不全(LVEF&lt;30%)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复合终点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伴CKD患者中,CABG和DES两种血管重建策略显示出相同的死亡率和MI、CVE发生率。但DES组患者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率依然高于CABC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不同时期发生支架内血栓(ST)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入选2005-01至2015-04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DES置入术后发生ST患者131例。根据ST发生时间分为早期ST组42例(≤30天)和晚期ST组89例(30天)。收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资料及随访结果,对比DES置入术后不同时期发生支架内血栓(ST)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早期ST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高于晚期ST组(16.7%vs 4.5%,P=0.04)。123例患者存活出院,随访时间为中位数38.00(15.00,62.00)个月。Kaplan-Meier分析,两组估测无MACE生存率分别为41.9%和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结论:DES置入术后早期发生ST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高于晚期发生ST患者,但两组远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冠脉内原发病变药物洗脱支架置入(SES组);对照组(BS组)是从我科资料库中抽取的原发病变置入普通支架的5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术后1年内随访结果SES组与BS组手术成功率相似(分别为97.1%与98.2%,P=1.00)。SES组与BS组累计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1%与35.7%(P=0.037,OR=0.425,95%CI:0.188~0.961),再次血运重建率为10.3%与25.0%(P=0.03,OR=0.344,95%CI:0.128~0.925),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无差异。结论:药物洗脱支架较普通支架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老年(年龄≥75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近远期临床结果。方法:本研究于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连续入选年龄≥75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363例,在我院行PCI置入DES(n=269)或CABG(n=94)治疗。主要终点为24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24个月时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脑血管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以及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和脑血管事件复合终点事件。结果:住院期间,CABG组的病死率(7.4%vs.1.9%,P=0.023)和非致死性MI的发生率(3.2%vs.0,P=0.023),明显高于DES组,CABG组的MACCE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DES组(10.6%vs.1.9%,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个月时,CABG组和DES组的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未见明显差异[22.3%vs.15.2%,风险比(HR)=1.62,95%CI 0.63~3.31,P=0.379],两组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MI、脑血管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也没有明显差异;CABG组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和脑血管事件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明显高于DES组(19.1%vs.8.2%,HR 3.87,95%CI:1.24~12.37,P=0.009)。结论:本研究提示,与DES相比,CABG可能会增加75岁以上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远期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和脑血管事件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而未降低再次血运重建和MACCE。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冠脉内原发病变药物洗脱支架置入(SES组);对照组(BS组)是从我科资料库中抽取的原发病变置入普通支架的5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术后1年内随访结果SES组与BS组手术成功率相似(分别为97.1%与98.2%,P=1.00).SES组与BS组累计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1%与35.7%(P=0.037,OR=0.425,95%CI:0.188~0.961),再次血运重建率为10.3%与25.0%(P=0.03,OR=0.344,95%CI:0.128~0.925),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无差异.结论:药物洗脱支架较普通支架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14.
药物洗脱支架(DES)能显著降低支架再狭窄已经被众多的临床试验所证实。但有报道认为置入DES后支架血栓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最近有文献分别对在随机临床试验及“real-world”条件下DES支架血栓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美国学者Bavry等对应用Taxus支架的8个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共有3817位冠心病患者入选,随机置入紫杉醇洗脱支架(PES)及金属裸支架(BMS),结果发现,PES并不增加支架血栓的发生率。Moreno等对10个比较DES与BMS的临床试验[包括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及PES]荟萃分析后发现,DES支架血栓的发生率为0·58%,B…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状况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79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依照基线时是否合并CKD,分为合并CKD组(n=228)与单纯CHD组(n=567),调查两组患者的基线指标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情况.以全因死亡作为研究终点,进行10年随访,分析合并CKD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者中CKD发生率为28.7%,呈现出随年龄增加递增的趋势.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慢性心衰病史、血红蛋白水平、血尿酸水平.随访10年,老年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率为32.8%,合并CKD组患者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单纯CHD组患者死亡率(41.7% vs.28.9%,P<0.05),合并CKD死亡风险是单纯CHD死亡风险的1.725倍(95%CI:25.6%~33.0%).10年全因死亡多因素分析显示,CKD是老年冠心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CKD发病率高,预后不佳.CKD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涂层支架(DES)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远期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期间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并成功行择期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为CABG组(n=270),DES组(n=285)。随访5年,从术后30 d开始到5年止结束,随访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血运重建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结果入选患者随访率100%。CABG组与DES组两组间5年全因死亡率(1.11%vs.1.40%)、心源性死亡率(0%vs.0%)、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2.22%vs.2.81%)无统计学差异(P0.05)。DES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3.15%)、心绞痛复发率(17.89%)、再次血运重建率(12.28%)均高于CABG组(分别为1.11,5.56%,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CABG与PCI治疗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DES支架置入远期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CABG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冠心病(CHD)合并糖耐量受损患者应用金属裸支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CHD合并糖耐量受损患者在我院行支架植入术的资料,依据植入支架种类分为:金属裸支架(BMS)组(36例),药物涂层支架(DES)组(32例)。术后6月复查冠脉造影,比较两组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临床试验血流分级及 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的差异。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再狭窄发生率、急性血栓形成、亚急性血栓形成、血运重建率及猝死率等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 TIMI分级及 Gensini 冠脉病变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与DES组比较, BMS组的急性血栓形成(6.25%比2.78%)、亚急性血栓形成(15.63%比5.56%)及猝死率(6.25%比2.78%)均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患者再狭窄发生率及血运重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受损患者应用金属裸支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国产支架的长期安全性。方法入选年龄≥60岁的急性STEMI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DES)组56例和金属裸支架(BMS)组57例。随访5年,观察支架内血栓形成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情况。结果 5年随访期间,DES组与BMS组病死率分别为7.1%和7.0%(P>0.05);DES组靶病变重建、MACE分别为10.7%、23.2%,BMS组分别为28.1%、42.1%(P<0.05)。DES组支架内血栓、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分别为8.9%、3.6%;BMS组分别为7.0%、1.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急性STEMI患者应用国产雷帕霉素DES较BMS明显降低MACE,且极晚期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无保护左主干病变PCI的早期和远期结果以及比较金属裸支架(BMS)和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效果,相关专家于1997年3月至2008年2月期间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注册研究,共入选252名无保护左主干支架置入的患者,其中58%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排除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36.2%患者置入D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药物洗脱支架组为2002年12月~2004年11月,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因冠状动脉内原发病变接受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对照组为我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资料库中抽取自2001年3月以来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56例,因原发病变置入普通支架。结果术后1年内随访结果,药物洗脱支架组与普通支架组手术成功率相似(分别为97.1%与98.2%,P=1.00);累计1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率分别为19.1%与35.7%(P=0.037,比数比为0.425,95%置信限为0.188~0.961),再次血运重建分别为10.3%与25.0%(P=0.03,比数比0.344,95%置信限0.128~0.925),发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无差异。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常规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有效,与普通支架相比,能显著降低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