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PE 864例(PE组)和同期分娩的非PE 33909例(非PE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中ICP的比例,并进行多因素分析和分层分析探讨ICP与PE的相关性。结果 (1)PE组中年龄、BMI及辅助生育受孕、ICP、妊娠期糖尿病、双胎妊娠、抗磷脂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比例均显著大于非PE组(P<0.05);(2)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BMI、辅助生育受孕、ICP、双胎妊娠、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抗磷脂综合征与PE显著相关(P<0.05),其中ICP对PE的OR值为2.159(95%CI:1.434-3.251,P<0.01);(3)分层分析提示在孕妇年龄<35岁、体重不足(BMI<18.5kg/m2)、正常BMI(18.5kg/m2≤BMI<24.0kg/m2)、单胎妊娠和初产妇中,ICP与PE显著相关(P<0.05),其OR值分别为2.871(95%CI:1.86...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南通地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发病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搜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通地区住院孕妇的资料,统计妊娠期发现肝功能异常的病例数,分析其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所占比例,同时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年龄、孕前体重指数、胎次、不良妊娠史(自然流产或早产)、家族史、饮食、受精方式、激素保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脂代谢异常等情况的相关性。结果:99 523例妊娠晚期孕妇中,肝损害3 712例(发病率为3.73%),其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998例(占26.89%)。单因素分析发现单胎及双胎以上妊娠、家族史、人工受精、激素保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脂代谢异常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胎以上妊娠、家族史、激素保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25、2.06、4.01、5.2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通地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率较高,双胎及以上妊娠、家族史、激素保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期高血压是其危险因素,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乙肝感染孕妇伴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512例,根据是否存在ICP分为伴发ICP组73例和无ICP组439例。对两组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伴发ICP组有ICP家族史、高雌激素水平、机体免疫失调及硒摄入不足明显高于无I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ICP家族史、高雌激素水平、机体免疫失调及硒摄入不足是乙感感染孕妇伴发IC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对HBV感染的孕妇应重视ICP的相关因素分析,门诊就诊时详细询问病史,密切监测雌激素、机体免疫状态及硒摄入情况,以避免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2013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40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以同期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70例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分析ICP发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记录了2组受试者的围产儿胎龄及出生体重,并记录和比较了2组受试者的围产儿宫内窘迫、羊水胎粪污染、早产、吸入性肺炎、窒息等妊娠不良事件以及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ICP组患者合并乙肝或其他肝胆疾病、有ICP病史、合并双胎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窒息、早产、低体重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孕妇围产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肝胆疾病、ICP病史、双胎、妊娠合并症是孕妇妊娠期发生胆汁淤积综合征的危险因素。ICP可增加宫内窘迫、羊水胎粪污染、早产、窒息、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围产儿生长发育,围产期患儿结局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的128例妊娠期ICP患者资料,并将其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高度组",分析不同程度ICP的分娩情况(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孕妇并发症情况、新生儿一般情况(体重、胎龄、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和妊娠结局,并选择同期的60例正常孕妇作对照。结果①不同孕妇的分娩情况和并发症总发生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ICP中度组和ICP重度组的剖宫产率和并发症发病率均高于正常组;ICP三组间的分娩情况无统计学差异;②除1 min Apgar评分外,ICP轻度组的体重、胎龄和10 min Apgar评分均与正常组无差异;ICP中度组和ICP重度组的以上指标均差于其余两组(P<0.05),而ICP重度组的以上指标均差于ICP中度组;③ICP中度组和ICP重度组的早产、低体重、宫内窘迫、其他的发生率高于其余两组(P<0.05);ICP重度组的宫内窘迫发生率高于ICP中度组(P<0.05)。结论中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行剖宫产的几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大,且新生儿的一般指标和妊娠结局较差,应加强监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陈鑫 《吉林医学》2015,(5):887-888
目的:研究在早期先兆流产治疗中应用保胎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正常分娩产妇各项指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先兆流产产妇作为保胎组,所有产妇均在妊娠期12周以内查明具有先兆流产情况,通过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另从正常妊娠并预计与经保胎治疗的先兆流产产妇进行同期生产的孕妇中随机抽取4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妊娠及分娩晚期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情况,同时观察记录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早期先兆流产通过保胎治疗后保胎组在妊娠及分娩晚期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发现与正常妊娠的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健康情况与正常妊娠的对照组新生儿健康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妊娠先兆流产者通过保胎治疗可以继续妊娠,且对母婴健康没有影响,说明对早期妊娠先兆流产孕妇进行保胎治疗治疗效果优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患者早产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根据孕妇绒毛膜性分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组(MCDA组)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组(DCDA组),并分析两组孕妇妊娠结局以及围产儿预后的差异.结果:双胎妊娠不良结局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受孕方式、绒毛膜性、是否胎膜早破、是否合并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分娩方式是双胎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妊娠患者受孕方式、胎膜早破以及分娩方式是其妊娠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CDA组患者的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病死以及胎儿畸形等围产儿预后发生情况明显低于MC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受孕方式、胎膜早破以及分娩方式是双胎妊娠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患者的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病死以及胎儿畸形发生率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胎治疗对早期先兆流产孕妇的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取50例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孕妇的妊娠与50例正常孕妇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并发症和新生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82%,观察组在前置胎盘和胎盘粘连中例数较多(P0.05)外,两组患者在其他并发症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新生儿各方面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2月~2006年6月我院分娩的重度ICP 532例为观察组,与轻度ICP 332例和357例正常生理妊娠者对比。结果重度ICP组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围生儿结局影响差异无显著性。重度ICP组与轻度ICP组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对重度ICP孕妇做到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能对重度ICP患者的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680例先兆流产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结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四英 《广东医学》2007,28(6):950-951
目的 探讨先兆流产经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的结局.方法 回顾分析680例妊娠12周以前的先兆流产孕妇,经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保胎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无早期阴道出血及无其他高危因素的孕妇680例作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 先兆流产经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者,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正常妊娠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生儿健康情况与正常妊娠组新生儿健康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妊娠早期(12周前)先兆流产者,无遗传基因缺陷及无合并严重细菌和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的孕妇,经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对母婴健康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引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能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妊娠时限发病对产妇及胎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5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病例组,11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本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对照研究,筛选其高危因素。同时将病例组患者按发病时不同孕周分为早发组(28周发病,42例)和晚发组(≥28周发病,63例),比较两组患者胎儿预后情况。结果:病例组患者ICP家族史、高雌激素水平、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失调、硒摄入量偏低等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是否初次妊娠、锌摄入量偏低、农药暴露情况等因素两组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早发组发生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早产、围生儿死亡、低体重儿的几率均显著高于晚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家族史、高雌激素水平、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失调、硒摄入量偏低等因素为ICP发病的高危因素,ICP发生时间越早对胎儿的不利影响越严重。  相似文献   

12.
陈燕 《吉林医学》2014,(23):5257-5258
目的:探讨孕产妇妊娠期并发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关干预措施。方法:选择进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待产孕妇480例,其中妊娠高血压孕妇50例,发病率为10.4%,对临床资料进行了调查与观察预后。结果:双胎、年龄、基础舒张压、体重指数、高血压家族史及补充叶酸为导致妊娠高血压孕妇的主要独立发病因素(P<0.05)。经过积极的干预后,都顺利分娩,产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新生儿都健康。结论:妊娠高血压孕妇的发病因素包括双胎、年龄、基础舒张压、体重指数、高血压家族史及补充叶酸,为此需要加强积极地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及临床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双胎妊娠孕妇459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下孕妇的一般资料、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双胎妊娠选择剖宫产比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臀/头位剖宫产比率最高;阴道分娩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及初产妇例数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孕妇伴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及胎盘早剥等并发症时,选择剖宫产的比率高于阴道分娩(P0.05);阴道分娩组胎儿的早产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重较大者选择剖宫产的比率高于阴道分娩(P0.05),两种分娩方式的第1胎生后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第2胎生后的Apgar评分≤7分者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的孕妇在选择分娩方式时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改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继续妊娠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秀梅 《河北医学》2011,17(5):655-657
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经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76例妊娠12周以前的先兆流产孕妇,经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保胎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无早期先兆流产孕妇76例作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先兆流产经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者,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84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孕周、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结果:两组孕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两组第一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第二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阴道产组显著高于剖宫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6.
《中华医学杂志》2022,(20):1512-1517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阴道试产孕妇的临床特征及其试产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阴道试产的双胎妊娠孕妇, 共137例, 获取其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阴道试产将其分为阴道试产成功组(双胎均阴道分娩, 109例), 阴道试产失败组(双胎之一或全部转为剖宫产分娩, 28例), 比较两组孕妇临床特征差异, 分析双胎妊娠阴道试产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双胎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组和失败组孕妇年龄分别为(32.4±3.8)和(31.3±3.3)岁(P=0.163)。成功组孕妇辅助生育技术受孕的比例、引产的比例分别为36.7%(40例)和35.8%(39例), 均低于失败组, 失败组均为60.7%(17例)(均P<0.05);成功组孕妇分娩孕周、胎儿1体重、胎儿2体重、双胎体重之和分别为(35.5±1.9)周、(2 328.4±431.9)g、(2 286.2±434.8)g、(4 614.6±801.9)g, 均小于失败组, 分别为(36.7±2.1)周、(2 585.7±443.9)g、(2 531.8±574.8)g、(5 117.5±916.1)g(均P...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双胎妊娠的结局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新疆喀什疏附县人民医院分娩的80例双胎妊娠,接受过个体化营养指导的42例为治疗组;未能或不自愿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的38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妊娠期糖尿病(GDM)、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个体化营养指导双胎妊娠孕妇饮食,可以减少并发症,取得理想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的血脂水平与甲状腺激素,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34例ICP患者(ICP组)和34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测定并比较两组孕妇血脂水平与甲状腺激素等生化指标。结果:ICP组孕妇TC、TG、LDL值均高于对照组,HDL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ICP组孕妇TSH以及TT3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T4均低于对照组,FT3以及FT4也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ICP组血脂TC、TG、LDL值与甲状腺激素TSH、TT3、FT3、FT4呈负相关(r<0),与TT4呈正相关(r>0),HDL值与TSH、TT3、FT3、FT4呈正相关(r>0),与TT4呈负相关(r<0),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水平与甲状腺激素水平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可作为ICP的一项常规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孕早期空腹血糖(FPG)水平对双胎孕妇妊娠合并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684例为双胎组,同时期住院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1 868例为单胎组,按照孕早期FPG水平不同各分为A(<4.5 mmol/)、B(4.5~<5.1 mmol/L)、C(5.1~6.1mmol/L)亚组。分别比较各组间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发生率。结果 双胎组总体GDM发生率27.33%,高于单胎组的21.78%(χ2=8.64,P<0.05)亚组中双胎A、B组的GDM发生率高于单胎A、B组(均P <0.05)双胎A组所占比例高于单胎A组(χ2=4.96,P<0.05)双胎C组所占比例低于单胎C组(χ2=21.40,P<0.05)。双胎组不同血糖水平亚组间GDM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血糖水平亚组妊娠期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剖宫产率、产...  相似文献   

20.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亚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2):1404-1405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分别对60例ICP患者及围生儿情况与同时随机抽查30例正常妊娠分娩组(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新生儿脐血血气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ICP组胎儿缺氧高于对照组,脐动脉血气呈呼吸性酸中毒改变。ICP组新生儿体重分娩孕周低于对照组(P<0.05),ICP组羊水污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CP组中胎儿窘迫、早产儿明显增加。结论:ICP时羊水胎粪污染增多,胎儿缺氧,应适时终止妊娠,减少对围生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