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入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房角深度、眼压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明显高于治疗前,眼压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中央前房角深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治疗后发生角膜水肿4例,瞳孔区絮状渗出1例,经对症药物治疗3 d后消失,全部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去除白内障,控制眼压,改善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132例共15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8眼。观察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而对照组采用青光眼与白内障联合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高于对照组的视力,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4.9533,P<0.0001);观察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t=7.5908,P<0.0001);观察组的眼角开放度及中央前房深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优于采用青光眼与白内障联合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0只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视力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月~2年.结果 术后8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眼压13...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4例1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眼压控制或未能满意控制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6个月,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形态结构变化,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结果 14例16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前房角较术前均有明显开放、加宽,眼压稳定。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和小梁虹膜夹角(TIA)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可靠,可避免传统小梁切除术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梅 《吉林医学》2011,(6):1064-106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2例56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视力、房角形态等项目。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及后遗症。术前与术后各项指标对比结果显示,术后患者的视力、眼压、眼房角开放程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肯定。术中应注意若房角关闭<180o,只做白内障摘除术即可。切口密封要严密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100例(12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进行6个月的眼压和视力随访。结果术后眼压较术前逐步降低,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逐步提高,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视力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前房深度为(3.59±0.34)mm,术后前房深度为(4.72±0.83)mm,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眼压,促进患者有效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抽取曾在我院就诊的32例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其中A组15例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B组17例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房角均有不同程度改善,A组病例较B组病例术后眼压控制更理想、安全和稳定。结论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均能达到理想效果,但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选择该手术方式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更需慎重,术后需要进行更严密的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析给予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房角分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前瞻性研究方式将92例(92只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房角分离术治疗。术毕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与房角宽度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为8.7%,与对照组的28.3%相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给予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房角分离术治疗,有助于患者眼压降低以及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宽度的增大,且术后患者并发症少,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42眼,当眼压稳定以后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1~3个月,观察治疗情况和效果。结果:手术完成后,30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眼压降低,较术前眼压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相对于手术前显著提高,且房前深度明显加深,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获得良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前房角粘连关闭程度将60例(60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三组:房角开放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粘连小于180°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房角粘连大于180°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视力,前房中央深度,眼压、房角检查结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房角粘连均重新开放,三种治疗方案均改善了患者的平均视力、前房中央深度及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或合小梁切除术均可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患者的视力状况、眼压水平及前房深度,疗效安全可靠。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应结合房角关闭程度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而对照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患者视力及眼压、房角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实验组患者的房角开放程度和眼压分别为(69.7±8.45)和(15.6±2.46)mmHg,明显小于对照组的(81.2±6.11)和(19.6±3.4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中央前房深为(3.36±0.11)m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4±0.28)mm(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房角粘连范围不超过180°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4年部分慢性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5例(58眼),合并晶状体浑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半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与前房角的变化。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术前,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眼压低于术前,部分前房角开放。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术即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避免青光眼发作,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房角粘连情况将患眼分为 A组(房角粘连关闭≤180°)72眼、B组(180°<房角粘连关闭≤270°)106眼、C组(房角粘连关闭>270°)60眼,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前及术后2年随访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房角、视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8眼中仅4眼视力无提高,无1例视力下降.3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0.01),房角均不同程度开放.A、B组术后视野平均光敏度(mean sensitivity,MS) 较术前显著性增高(P<0.01),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MS较术前有下降趋势,MD较术前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保护视功能,手术并发症少,可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4.
胡劼  郑丹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8):902-903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5例(65眼)分成2组,超声乳化组35例(35眼)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30例(30眼)为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手术前后眼压、视力的变化。结果随访期内,对照组1例眼压控制不理想,超声乳化组6例眼压控制不理想,术后平均眼压较就诊时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均未见严重术中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具有房角开放和提高视力等优势,可考虑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选择性手段之一,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47例(56眼),房角关闭粘连范围均<180°.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比较病人手术前后的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及矫正视力,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病人最佳矫正视力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开放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人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混浊病人32例4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3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12眼。合并皮质性白内障24例36眼,合并核性白内障8例10眼。术前视力:光感~0.4。眼压:25.00mmHg±14.75mmHg。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6月。所有患者术后眼压明显下降(〈21mmHg),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t=8.75,P〈0.01)。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前房深度加深,房角增宽,其中40眼房角完全开放,6眼房角开放〉1/2周。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60例。予以对照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小梁切除术,予以观察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同一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在南通市某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0例30眼,实行同一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术后患者视力提高,眼压控制良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同一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眼压控制良好、视力恢复达预期、眼部损伤小等特点,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适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100只病发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比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1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视力为(0.8±0.2),眼压为(10.1±3.2)mm Hg(1 mm Hg=0.1333 k Pa),前房深度为(3.12±0.28)mm,静态下房角开放>1/2明显增加,动态下房角关闭>1/2明显减少,手术前后各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4年部分慢性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5例(58眼),合并晶状体浑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半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与前房角的变化。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术前,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眼压低于术前,部分前房角开放。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术即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避免青光眼发作,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