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双歧杆菌肽聚糖的提取及其白蛋白磁性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纯化双歧杆菌细胞壁中的完整肽聚糖(whole peptidoglycan.WPG).并制备靶向抗癌药物即完整肽聚糖白蛋白磁性微球。方法:利用复合酶法提取双歧杆菌细胞壁中完整肽聚糖.以人血清白蛋白(HSA)和纳采Fe2O3为载体.采用乳化高温固化法制备出包含有完整肽聚糖的白蛋白磁性微球,并利用扫描电镜对微观形态进行观察,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其载药量进行检测。结果:制备出高纯度的完整肽聚糖。磁性微球在电镜下呈表面光滑的核-壳样球型微粒.结合后的平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5.53%和27.5%。结论:利用乳化高温固化法可以制备出完整肽聚糖白蛋白磁性微球.并为肿瘤的主动靶向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超声-溶剂沉淀法制备棉酚白蛋白纳米粒的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白蛋白浓度、有机相与水相比、乳化分散时间为考察因素,根据L9(34)正交设计原理安排实验,对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再以总体的归一值为综合评价指标,优化出处方。对优化出的制剂采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并且进行体外释放研究拟合药物释放曲线。结果:优化的最佳条件为白蛋白浓度1%,有机相与水相比2∶25,高剪切乳化时间60 s,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棉酚白蛋白纳米粒载药量为15.34%,包封率为91.21%,粒径为435 nm。结论:制备的白蛋白纳米粒体外有缓释能力,拟合方程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口服多烯紫杉醇纳米粒溶液并用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口服多烯紫杉醇纳米粒溶液,建立HPLC法测定纳米粒药物的含量,进行方法学验证并计算其载药量。结果多烯紫杉醇质量浓度在0.20~3.40mg·mL~(-1)(r=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仪器精密度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98%,RSD值为3.20%(n=5)。平均载药量为3.84%,RSD值为2.27%。结论 HPLC法可用于测定该纳米粒多烯紫杉醇的载药量。  相似文献   

4.
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并考察了其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相分离法制备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并在其表面偶联半乳糖苷,使之成为半乳糖化白蛋白纳米粒.激光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纳米粒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初步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电镜结果显示阿霉素纳米粒呈类球型,平均粒径为316.3 nm,纳米粒载药量为3.12%,包封率达91.82%,48 h体外累积释药率为55.71%.结论:本方法制备阿霉素纳米粒工艺简单且包封率较高.体外释药结果显示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贝伐单抗介导的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制备工艺。方法在采用去溶剂化-固化交联法制备出的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基础上,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NHS-PEG3500-MAL作为偶联剂,将贝伐单抗偶联到载药白蛋白纳米粒表面。以2-亚氨基硫烷盐酸盐用量、载药白蛋白纳米粒与贝伐单抗质量比、NHS-PEG3500-MAL用量为影响因素,以纳米粒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效应面法设计试验,并对免疫纳米粒的制备进行优化;考察制备出的免疫纳米粒的抗体活性保存率及稳定性。结果优化后的处方是2-亚氨基硫烷盐酸盐50μg、DOX-A-NPs与Bevacizumab质量比为27.5 mg.mg-1、NHS-PEG3500-MAL用量为8.8 mg,以此处方制得的免疫纳米粒粒径为(216.1±2.31)nm、载药量为(28.93±0.94)%、包封率为(80.39±2.83)%,测得值与预测值相差较小。结论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并制备阿霉素白蛋白免疫纳米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及制备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去溶剂化-固化交联法制备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以白蛋白质量浓度(X1:1ρ,g.L-1)、阿霉素的质量浓度(X2:2ρ,g.L-1)、pH值(X3)及白蛋白理论交联度(X4,%)为考察对象,以纳米粒平均粒径(Y1:d,nm)、zeta电位(Y2:V,mV)、载药量(Y3:w1,%)和包封率(Y4:w2,%)为评价指标,以四因素五水平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制得纳米粒的形态。结果优化后的处方工艺为:白蛋白质量浓度为17 g.L-1、阿霉素质量浓度为2 g.L-1、pH值为9、白蛋白理论交联度为125%。以此条件制得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51±0.43)nm,zeta电位为-(18.8±0.21)mV,载药量为(21.4±0.70)%,包封率为(76.9±0.21)%,均与预测值偏差较小。结论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设计并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共载阿霉素-碳点@磷酸钙脂质纳米粒(Doxorubicin-carbon dots@lipid coated calcium,DOX-CDs@LCP NPs),并对其载药性能及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DOX-CDs@LCP NPs,考察钙/磷比值,内水相pH值及搅拌速度对纳米粒外观的影响;并对阿霉素和碳点浓度对制剂载药量的影响进行考察。通过激光散射粒径测定仪测定粒径和电位,采用透射电镜表征纳米粒形态。同时以不含碳点的纳米粒(DOX@LCP NPs)作为对照。比较两种制剂在体外释药行为上的差异。结果 DOX-CDs@LCP NPs带有磷酸钙内核,外层有磷脂包裹,平均粒径为133.9 nm,zeta电位为-20 mV,包封率和载药量质量分数分别为(64.38±2.4)%、(12.22±0.53)%;在生理条件下,DOX-CDs@LCP能够延缓药物释放达29.9%;在酸性环境下,药物释放加速,累积释放量可达78%。结论 DOX-CDs@LCP NPs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体外释药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壳聚糖作为载体材料、冬凌草甲素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纳米粒,研究载药纳米粒Zeta电位与载药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离子交联法在系列pH下制备出不同Zeta电位的冬凌草甲素-壳聚糖纳米粒(Ori - CS - NPs).测量粒径分布、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用HPLC测定载药量,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初步得出了ORI - CS - NPs(粒径242.01±11.45nm,PDI <0.3)的Zeta电位随pH升高而降低,载药量随Zeta电位的增高而降低.结论 采用离子交联法在不同pH下可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Zeta电位及载药量呈一定规律变化的载药纳米粒;纳米粒的Zeta电位与载药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壳聚糖作为载体材料、冬凌草甲素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纳米粒,研究载药纳米粒Zeta电位与载药量的关系。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在系列pH下制备出不同Zeta电位的冬凌草甲素-壳聚糖纳米粒(Ori-CS-NPs)。测量粒径分布、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用HPLC测定载药量,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初步得出了ORI-CS-NPs(粒径242.01±11.45nm,PDI<0.3)的Zeta电位随pH升高而降低,载药量随Zeta电位的增高而降低。结论采用离子交联法在不同pH下可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Zeta电位及载药量呈一定规律变化的载药纳米粒;纳米粒的Zeta电位与载药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磁性靶向紫杉醇微球.方法:以紫杉醇和纳米Fe3O4为材料制备出磁性靶向紫杉醇微球,并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微球的形貌,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结果:磁性靶向紫杉醇微球的载药量为3.013%,包封率为35.26%.结论:通过实验研究制备了磁性紫杉醇微球,具有靶向定位功能,形成一种磁靶向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1.
林爱华  刘奕明  黄羽 《中国药房》2010,(31):2888-2891
目的:研究甘草酸修饰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MTT实验研究载药纳米粒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胞内分布及处理肿瘤细胞实验前后的形态学变化,应用TUNEL染色技术研究载药纳米粒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甘草酸修饰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对SMMC-7721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增强了6.36倍(与游离药物比较),而未修饰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未见显著提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甘草酸介导的纳米粒促进阿霉素向细胞核分布,从而提高了阿霉素的抗肿瘤作用。TUNEL染色技术证明甘草酸介导的纳米粒可促进阿霉素对细胞核内DNA的断裂及细胞核的破碎分解,增加阿霉素对肿瘤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甘草酸表面修饰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可作为潜在的治疗肝细胞性肝脏疾病药物的主动传输载体,其体内药效学评价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阿霉素纳米粒对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DR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药物的体外杀伤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药物浓度.结果:阿霉素纳米粒和阿霉素对K562细胞细胞毒作用相似,K562/ADR对阿霉素纳米粒较阿霉素敏感2.63倍,细胞内阿霉素浓度显著增加可能是关键因素.结论:阿霉素纳米粒通过增加耐药细胞内阿霉素浓度有效逆转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13.
王勇  孙永海  刘建行  张宏 《中国药师》2006,9(12):1089-1091
目的:制备多柔比星磁性葡聚糖微球并检测其特性。方法:采用吸附法制备多柔比星磁性葡聚糖微球。高倍显微镜观察微球粒径大小及形态,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微球中多柔比星的含量,测定微球磁吸附率,计算求和值 S,确定最佳投料比(药物:载体),绘制药物微球体外释放曲线。结果:制备的多柔比星磁性葡聚糖微球最佳投料比为1:15,磁吸附率为100%。微球外形圆整,分散性好。多柔比星30 min 释放28%;60min 释放45%;6h 释放65%。结论:制备的多柔比星磁性葡聚糖微球缓释性好,磁响应性强,可作为一种治疗顽固性疼痛的靶向神经损毁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甘草酸表面修饰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GL-ADM-NPs)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方法:GL-ADM-NPs经小鼠尾静脉给药,采用液质联用(LC/MS/MS)法检测阿霉素在小鼠血浆、心、肝、脾、肺、肾中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并与游离阿霉素溶液(F-ADM)组和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ADM-NPs)组进行比较。以相对摄取率(Re)和峰浓度比(Ce)为指标评价其靶向性。结果:与F-ADM相比,ADM-NPs明显提高药物在肝脏中的浓度(Re和Ce分别为3.54和2.2) 经甘草酸修饰后GL-ADM-NPs对肝脏的靶向作用更强,Re和Ce分别达到5.83和3.42,在心和肾中药物分布显著降低,AUC分别为F-ADM的43.06%和62.58%。结论:GL-ADM-NPs改变了药物ADM的体内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肝靶向性,并能显著降低心和肾毒性,有望成为肝癌治疗药物ADM的理想输送载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高水溶性药物白蛋白纳米粒,考察表面活性剂对高水溶性药物的包封作用。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为载体材料,阿魏酸钠为高水溶性药物模型,采用去溶剂化法制备阿魏酸钠白蛋白纳米粒。用低温超速离心法、层析-离心法、层析-酶解法对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进行测定评价,并考察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粒包封率、载药量及得率的影响。结果和结论:层析-离心法测定结果可靠。亲水性表面活性剂0.3%洛泊沙姆和亲脂性表面活性剂0·48%卵磷脂联合使用,有利于高水溶性药物的包封,包封率为28.42%,载药量为1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寻找新型的药物控释载体材料,采用空心多孔ZrO2纳米球作为控释载体对阿维菌素的载药性能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溶剂法将阿维菌素包埋到空心多孔纳米ZrO2载体中,制备空心多孔ZrO2纳米控释剂,并利用热分析仪、智能溶出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其整体载药量、载体内外载药量分布以及载药后的缓释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空心多孔ZrO2纳米颗粒对阿维菌素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包埋率高达65.5%;其对阿维菌素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阿维菌素纳米控释剂(Av-PHZN)在体积分数30%乙醇溶出介质中的控制释放时间可长达72 h以上,结果表明空心多孔ZrO2纳米控释剂对阿维菌素缓释效果良好。结论空心多孔ZrO2纳米球可望作为理想的新一代药物保护型控释载体。  相似文献   

17.
丝裂霉素C磁性纳米粒Ⅰ.制备和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丝裂霉素C(1)为模型药物,白蛋白为载体材料,Fe3O4磁流体为磁性材料制备了1磁性纳米粒(1-MNP),并对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体外磁响应性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MNP平均粒径为61.8nm,包封率89%,载药量6%。在5000G磁场、管径0.5mm,流速0.5cm/s的条件下,1-MNP截留率可达97.6%。1-MNP在 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和生理盐水中8h释药达90%。  相似文献   

18.
紫杉醇磁性脂质体纳米粒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辛胜昌  吴新荣  周丽珍 《药学学报》2006,41(10):933-938
目的研究一种制备高载药量的紫杉醇磁性脂质体纳米粒的最佳条件,并对其质量进行检测。方法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粒,同时施加超声处理减少粒子的软团聚合,增加粒子的分散度,对粒子表面进行改性,增加与脂质的结合,最后通过微乳液-低温固化法合成紫杉醇磁性脂质体纳米粒,并通过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结果紫杉醇磁性脂质体纳米粒为球形或近似球形,其悬浮液样品和冻干样品的粒径约在150~170 nm,药物包封率为98.29%。结论本法制备的粒子具有高质量磁化率、良好磁响应性,符合作为纳米磁靶向给药系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载阿霉素海藻酸钠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ALG)为材料,制备载阿霉素海藻酸钠纳米粒(doxorubicin loading nanoparticles,DOX-ALG-NPs),并对其载药、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微乳-离子交联法制备空白海藻酸钠纳米粒(ALG-NPs),以吸附法载药制备阿霉素海藻酸钠纳米粒(DOX-ALG-NPs)。采用效应面法对ALG-NPs的处方进行优化,并考察ALG-NPs悬液浓度、药载比、孵育时间及孵育温度对ALG-NPs载药性能的影响。对DOX-ALG-NPs的基本性质及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考察。结果成功制备了粒径为(262.0±4.5)nm的ALG-NPs及粒径为(159.8±8.1)nm、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94.2±0.5)%和(19.05±0.085)%的DOX-ALG-NPs。与原料药DOX相比,DOX-ALG-NPs在生理盐水与PBS(pH=7.4)中均呈现明显的缓释作用,在生理盐水和PBS中2 h与5 h时分别释放药物(38.1±1.5)%与(55.5±1.1)%、(40.0±1.8)%与(48.1±2.5)%,24 h时分别释放(73.1±3.2)%、(60.3±3.4)%。结论所制备的DOX-ALG-NPs形态圆整,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包封率及载药量较高,具有缓释性能,有望用作抗癌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