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威宏  陈游  聂彦  谷绍芳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4):309-311,315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rgenetic protein,BMP)对自体月国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上提高肌腱移植物成活质量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取35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建立30只两只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完全断裂的自身对照模型。实验组用BMP充填胫骨隧道入口,对照组未用BMP。其余5只为生物力学试验的正常组。术后2、4、8、12和24周分别安乐处死6只新西兰大白兔。肉眼观察肌腱移植物生长情况及在胫骨隧道内的愈合情况,生物力学拉伸试验测定其生物力学的性能。结果2、4、8和12周实验组肌腱移植物较对照组抗拉伸的最大载荷明显要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24周实验组肌腱移植物较对照组抗拉伸的最大载荷稍大,差异无显著性(P>0.05);24周实验组及对照组肌腱移植物抗拉伸的最大载荷均比正常组要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验组肌腱移植物的生物力学特性优于对照组肌腱移植物;BMP能促进肌腱移植物在骨隧道内的早期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2.
李宁  张义龙  宋有鑫  王军  张弘 《重庆医学》2013,42(7):771-773
目的 观察腱-骨复合体镶嵌式固定后股骨隧道内腱-骨界面的愈合情况,评价此固定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28只新西兰大白兔均于右侧膝关节应用带骨块的自体半腱肌腱行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拉伸测试,观察股骨隧道内腱骨愈合的组织学情况.结果 拉伸测试显示术后4周,重建韧带断裂部分位于腱性部分为9例,1例从股骨隧道内拉出;术后8周,重建韧带断裂部位均位于腱性部分.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腱骨组织间的愈合是一个纤维组织形成连接、新骨向肌腱内长入、局部纤维连接不断改建的过程.结论 腱-骨复合体镶嵌式固定效果可靠,可有效促进骨隧道内腱-骨界面的组织愈合.  相似文献   

3.
张新珠  赵昆  郭开今  周冰 《包头医学》2009,33(4):193-195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自体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愈合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上提高肌腱移植物成活质量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建立24只新西兰兔足母长屈肌腱-跟骨隧道愈合动物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术中、术后第3、6、9、12、15天在自体移植肌腱-骨隧道界面注射填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照组不作任何填充。分别于术后1、2、4、8周各处死6只兔子(每组3只),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①实验组最大载荷及刚度除第1周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余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增强,统计学差异显著。②术后第1、2、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断裂点均主要集中在骨腱愈合部位。术后8周,实验组断裂点较对照组更多的集中在肌腱段,而对照组则主要为骨隧道内拔出。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可以在术后早期增强腱-骨界面的结合力,促进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植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腱-骨界面,观察其增强腱-骨愈合强度的能力。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行双侧膝关节半腱肌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随机选取一侧膝关节作为实验侧,胫骨侧腱-骨界面植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对侧不植入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侧。于术后2、4、8、12周取材,测试移植肌腱的腱-骨界面抗拉伸强度,记录拉脱或断裂负荷及重建韧带的断裂部位。结果在术后2、4、8周,重建韧带断裂部位均发生在胫骨骨道内。术后12周,对照侧有1例自肌腱部分断裂,5例从胫骨骨道拔出;实验侧有3例自肌腱部分断裂,3例从胫骨骨道拔出。术后2周,实验侧与对照侧相比,两侧断裂负荷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4、8、12周,两侧断裂负荷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增强腱骨界面的抗拉伸强度,有利于腱-骨界的组织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保留胫骨止点半腱肌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后1年内腱骨愈合过程.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半腱肌并保留胫骨止点重建前交叉韧带,于术后2周、4周、8周、3月、6月、12月分别采取标本.采用HE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隧道内腱骨愈合的过程.结果 术后2周移植的肌腱与骨隧道壁连接紧密可见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胶原排列不整齐.术后4周移植的肌腱与骨隧道壁的腱骨间形成纤维连接并有少量纤维软骨形成.术后8周移植的肌腱与骨隧道壁的腱骨间的组织出现分层,隐约可见4层结构并隐约可见潮线.术后3个月形成类似直接止点的4层结构,潮线较前明显.术后6个月形成直接止点的4层结构,潮线较前更明显.术后12个月形成了成熟的直接止点的结构,潮线清晰可见.结论 保留胫骨止点兔自体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骨隧道内腱骨愈合是由间接的固定点逐渐转化为直接止点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兔自体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模型股骨道内注入自体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BM-SCs)凝胶对早期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健康3~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均分为 PBMSCs 组与对照组,PBM-SCs 组予以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6 d后采集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PBMSCs,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行流式细胞术检测鉴定表面抗原表达。建立自体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模型, PBMSCs 组于动物模型股骨道内注入 PBMSCs 凝胶,对照组仅注入凝胶。分别于术后第2、4、8、12周每组随机取4只处死取材,1只做 Masson 三色染色观察组织愈合的病理表现,3只做股骨道移植物抗牵拉试验观察其愈合强度。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提示 PBMSCs 表面表达 CD29、CD90,不表达 CD11b、CD34。 Masson 三色染色显示 PBMSCs 组术后第4周胶原纤维开始增生,排列紊乱,第8周胶原纤维显著增生,排列不规则,第12周胶原纤维大量增生,排列有序。 PBM-SCs 组腱骨愈合速度较对照组迅速。 PBMSCs 组和对照组的股骨道移植物抗牵拉强度随时间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其中PBMSCs 组移植物的抗牵拉强度自第8周起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PBMSCs 凝胶对兔自体肌腱移植物重建ACL 的早期腱骨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PG)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腱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2组,OPG组与空白对照组.制备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模型,分别于术后3周、6周和12周末每组各处死4只实验动物,取得完整膝关节标本,2只用于光镜下观察骨-腱愈合情况;2只用于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空白对照组与骨保护素组比较,组织学结果显示:在术后相同时间,OPG组骨-腱结合面有更多的成骨细胞生成.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在术后6周和12周末的生物力学试验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骨保护素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腱愈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促进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骨髓穿刺法获取兔骨髓,体外分离、培养、扩增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只,每只兔行双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实验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物蛋白胶混合注入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模型的肌腱和骨道间隙内,对照组只注射生物蛋白胶,分别在2、4、8周各时间点每组处死3只兔子取材。组织学观察腱骨界面的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8周在腱骨界面之间为瘢痕组织,腱-骨结合较紧密,有类Sharpey纤维成分。实验组,术后2周腱骨结合部位已经出现未成熟的类软骨细胞,术后8周为较成熟的软骨细胞,排列较整齐,从肌腱向骨道逐渐移行,类似于正常前交叉韧带的止点结构。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腱骨界面,形成类似正常前交叉韧带止点样结构,有利于促进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常见。手术重建成为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首选,而目前常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作为移植物。因此肌腱与骨隧道的愈合,成为影响术后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建立ACL重建术后腱-骨隧道填充磷酸钙的动物模型,研究其促进腱—骨愈合的效应,探讨肌腱在骨髓道内的愈合过程,阐明腱—骨愈合的组织学改变,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动物选用24条雄性成熟比格犬。先行切断双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取同侧后肢趾长屈肌腱作为移植物,采用悬吊式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实验动物分为磷酸钙组和空白组。磷酸钙组于股骨腱骨隧道中注入磷酸钙,空白组无任何填充物,分别于术后1、2、3、4、6月取材做大体观察、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观测。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2、3、4月时,磷酸钙组腱骨界面纤维连接明显强于空白组;6月时,各组愈合程度相识;生物力学方面,术后1月时,磷酸钙组腱骨界面的抗拉脱强度高于空白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磷酸钙能促进腱骨愈合,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腱-骨愈合的影响。 方法 2018年1—12月选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体重2.5~3.0 kg,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每组24只,2组均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A组(实验组):骨隧道的腱骨间隙填注入TGF-β1和b FGF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物;B组(对照组):骨隧道腱骨间隙填注入纤维蛋白凝胶,术后4、8、12周不同观察节点猝死动物观察2组移植ACL的组织学形态、生物力学性能,分析并比较。 结果 组织学方面:术后4周,2组移植韧带与骨隧道之间可见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开始形成,A组多于B组;术后8周,A组可见移植韧带与骨隧道之间胶原纤维已经开始排列有序,并出现排列密集的Sharpey纤维,B组Sharpey纤维较少;术后12周,A组韧带止点结构排列较有序,新生纤维软骨、钙化软骨及骨细胞趋于成熟,隐约可见到“潮线”样结构,B组结构仍然不清晰。在术后每个观察节点,A组的新生骨量在逐渐增多,并且在同一观察节点要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力学方面:术后4周A、B组最大抗拉力载荷分别为(72.69±5.09)N、(61.59±5.82)N,8周(83.00±5.24)N、(73.93±8.89)N,12周(102.39±6.42)N、(85.12±9.59)N,2组力学均有提高,A组平均抗拉力载荷均明显大于B组(均P<0.05)。 结论 TGF-β1、bFGF复合物对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后腱-骨愈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其对临床效果及疾病康复有重要的影响; 早期预测患者依从性状况并找出重要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改善预后。对依从性的定义和测量工具、依从性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等系列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特定疾病的依从 性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中使用双腔球囊导管置管和注药过程中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并分析预防措施。方法:搜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行HSG的患者2 308例,均使用双腔球囊导管。比较不同球囊大小、导管顶端插入深度和不同通液速度对HSG的影响。结果:不同球囊大小造影剂外溢、导管脱出、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和宫腔显影不全的比例有明显差异,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顶端位于输卵管开口处者82.69%(640/774)同侧输卵管、宫角不显影,经调整后71.45%(553/774)同侧宫角显影,55.17%(427/774)同侧输卵管显影;导管顶端位于宫腔内、宫颈管内者有37例和7例宫腔部分显影或不显影,经调整后宫腔均正常显影;不同通液速度疼痛和输卵管再通的比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淋巴静脉返流的比例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根据宫腔大小和位置选用适当的球囊大小、导管位置和通液速度,获得最好的显影效果同时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测量方法,使病变诊断定量计算更为简便。方法本文拟在T2测量方面借助Matlab进行测算,依据T2的数学表达式特征,采用单双指数曲线拟合法、最小二乘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对三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通过Origin9.0软件评估,数值波动双指数拟合最小、最稳定;最小二乘法较大;单指数拟合最大。但最小二乘法和单指数拟合地更快。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测出横向弛豫时间T2的值。  相似文献   

14.
评刊之感     
欣逢《中国医院》创刊6周年、公开发行两周年之际,谈点评刊之感,以兹庆贺、纪念。 从2001年7月起,我有幸担任本刊评刊员,真诚感谢给我这一“老有所学”机会,期期通读,收获甚丰。24期,千篇文章(含动态、短讯),颇有走进没设课桌的动态医院管理大学之感。《中国医院》杂志突出特点,一是政策性强,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对医院改革发展,乃至整个卫生改革发展的部署,传递信息,答疑释惑;二是科学性强,理论阐述,经验介绍,感悟体会,都遵循经济社会规律和医学科学规律;三是权威性高,政府官员,学会领导,院士、博士专家,优秀院长、主任,国内国际名士,均为本刊撰稿。本刊对医院管理者和卫生管理者及时而良好的指导作用,已为业内人士所公认和赞许。  相似文献   

15.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太阴病篇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伤寒论》太阴病篇有关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仅是脾的病变,不包括肺的病变;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的证治很不完整,太阴病的证治散见于其他各篇,学习时当结合其他病篇,方能全面;治疗太阴病的代表方剂当为理中汤(丸);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的病机是脾络瘀滞,并无表证;太阴病的转归除转愈者外,更有虚实之辨。  相似文献   

17.
国外医院患者入院过程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明  陈洁 《中国医院》2012,16(2):77-78
合理有效的做好患者人院安排是医院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笔者简单介绍了国外医院的入院过程,并提出改进患者人院过程应准确的记录患者信息、有效的使用各种技术、以及最优化医院的资源等策略,以期为中国医院患者入院以及挂号过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国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方法 检索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板(SCI-E)数据库2006-2016年ITP主题领域的文献,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应用Cite Space软件分析国际ITP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时间分布、地域分布、发文机构分布及主题分布情况,重点对目前ITP的国际研究热点主题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期刊论文936篇,2006-2015年ITP主题领域的文献量呈稳固上升趋势;研究主要分布于东亚、欧洲及北美洲地区,文献发文排名靠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日本、加拿大和英国;论文产出最多的机构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动物模型、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幽门螺杆菌根除、系统评价、T淋巴细胞增殖为研究热点;大剂量地塞米松、基因多态性、相关性、反应等高频关鍵词为最新研究方向.结论;本文明确了ITP主题领域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地域分布,以及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可以为我国ITP科研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治疗效果。方法:对76例高血压头颈痛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葛根素治疗)、对照组42例(β体阻滞剂治疗)。结果:5天内总的症状消失率治疗组82.4%,对照组5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的停药反跳率分别为8.8%和42.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峡谷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疗效优于β受体阻滞剂而且稳定,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