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桂枝加大黄汤是《伤寒论·太阴篇》中的一张方子。该方是由桂枝汤原方倍芍药,再加少量大黄(原方为二两,约合现代6克)而成,用以主治太阳病误下后,所出现的“太阴大实痛”之证。关于“太阴大实痛”一证,历代不少注家都认为是“阳邪初陷太阴”,胃肠中有宿食、粪便所致。因此,也就把该方看成了是表里两解的方剂。近阅李克绍编著的《伤寒解惑论》一书,其中对此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作者根据原文和该方的证治,分析了“太阴大实痛”并不同于“阳明病胃家实”,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太阴病中,太阴脾阳虚衰、虚寒之证,本应禁汗、禁下,但确有第276条太阴桂枝汤证之可汗,第279条桂枝加芍药证、桂枝加大黄证之调和脾胃气血阴阳及可下的权变治法。根据太阴病脉证并治篇中桂枝汤证、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三证疾病发展过程、机理及方药组成可以看出《伤寒论》太阴病中常法中的变法,即权变治法。亦在说明"辨证论治"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3.
太阴病是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以脾胃功能紊乱为主的病候。从人体阴阳之气的多少而言,太阴为三阴,在太阴、少阴、厥阴三者中,阴气最多;但已开始趋向衰减,太阴病是太阴经脉、脏腑之为病,主要指足太阴脾经的经脉及所络属的脏腑脾胃和所主的腹、肌肉等部位之病变。太阴病为邪入于阴的早期阶段,是病人阴经的开始,此时阴气尚盛,其临床表现比较单纯,以脾胃虚寒的证候为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所载,太阴病主要论述太明脾虚中阳不足、寒湿内阻之证,而与肺的关系不大,故有谓:“太阴病传足不传手。”从气化学说的观点看,“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明是太阴脾经属湿土,手太阴肺经属清金,二经子母同气。故太阴与阳明互为表里。就标本之气言:“少阳太阴从本、……故从本者化生于本。”(《素问·至真要大论》),因太阴之气惟阴湿,故从本气以为生化也。张介宾曰:“太阴本湿而标阴,标本同气,故当从本。”所以张仲景在太阴篇中,重点讨论了太阴脾虚、寒湿为主的病变。如太阴脾虚寒湿的理中丸(汤)证,有口不渴,吐利、腹痛、喜唾、久不了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将霍乱的证治列于六经病篇之外,旨在进行类证鉴别;《伤寒论》所论之霍乱属于虚寒性质的湿霍乱,其发病多兼有表证;《论》中所谓之热是指发热之症状,非为病性,所以“热多”、“寒多”并不是论“热霍乱”和“寒霍乱”;对其证治方药进行了论说。   相似文献   

6.
眩晕病;内伤为主,多系本虚标实,其病变以肝、脾、肾为重点。三者中以肝为主。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见于多种疾病亦可单独出现。1历代沿革眩晕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如《灵枢大惑论》说:“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人于脑则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念则目眩以转矣”;吸枢》海论篇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口问篇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统上所述《内经)}认为其病在肝在脑,病机属民,属虚,外邪乘虚而入所致。历代医家在…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中太阴病,只有八条条文,是全书中篇幅最少的一篇,尽管内容不多,但其中有争议的问题尚不少。现就太阴病的有关内容,谈谈个人看法。太阴病的性质仲景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作为太阴病的提纲,以此揭示太阴病的性质。《医宗金鉴》云:“此太阴病全篇之提纲,后凡称太阴病者,皆指此证而言也。”观其所述证候,均是脾土虚寒之征。脾为湿土之脏,主运化而司大腹,脾虚不运则寒湿不化,气  相似文献   

8.
湿证论     
湿为六气之一。湿邪发病,比比皆是,何止万千。《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伤寒论》的气化学说,认为太阴本湿而标阴,因其标本之气相同,故太阴病从本湿之化。从《内经》到《伤寒论》所论之湿病,无不与太阴脾家密切相连。这是一条主干线,必须在其指导下来辨  相似文献   

9.
脾与胃同属中焦,互为表里,并以纳与化、升与降、燥与湿三种相反相成的特性,维持其生理功能。任何一方出现偏颇,都会影响对方。当脾或胃出现病变时,应根据其特性加以调整。苦辛通降法是运用苦寒和辛温两种不同性味的药物配伍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方法,适用于脾胃病之太阴、阳明同病的证候,有寄开于泄,寓通于降,相反相成,互制互济的效果。临床上脾胃病中出现寒热错杂、升降失调时当以苦辛通降法治之。王少华取法张仲景治疗痞证之苦辛通降法,将其从治疗少阳误下痞证,发展为治疗脾胃病之太阴、阳明同病的证候,广泛用于临床上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肠炎、胃神经官能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等脾胃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伤寒释疑     
厥阴病篇 (一)厥阴篇是否为后人所“杂凑”? 厥阴篇在治伤寒史上一直被称为千古之疑,不时引起争端。其中的焦点之一便是厥阴篇的有无问题。由于厥阴篇头绪纷繁,且厥阴篇条文55条中,文前冠“厥阴病”的只有四条,远远少于其它篇(如太阴全篇共8条,文前冠以“太阴病”或“太阴”者5条,少  相似文献   

11.
柴胡温胆汤乃经方与时方合用的代表方之一,临床运用范围较广泛。林兴栋教授结合岭南地域特点,采用加味柴胡温胆汤(主要由柴胡、黄芩、法半夏、陈皮、竹茹、炒枳壳、茯苓、炙甘草、白芍、桂枝、醋香附、黑枣、生姜等组成)治疗失眠患者。加味柴胡温胆汤治疗失眠的适用情况如下:失眠患者病位在少阳阳明,涉及脾、胃、胆、三焦者;基本病机为气郁痰凝;病理因素乃痰湿为患;证候属虚实夹杂,里虚为主。加味柴胡温胆汤治疗失眠可内调脾胃,外和营卫,中斡少阳,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金匮肾气丸中桂枝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古代本草典籍及仲景其他桂枝方 ,从金匮肾气丸中桂枝的药材形态、质地、药用部位、药材性能、功用特点等方面加以论述 ,初步阐明了金匮肾气丸中桂枝与今天所用的桂枝药材在各方面大致相同 ,在临床上可以用今之桂枝来代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2):123-126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CO组)和加巴喷丁组(GA组),每组各20例。GA组:采用单纯的加巴喷丁治疗;CO组:针刺联合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LS严重程度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积分情况、治疗中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RLS严重程度评分、PSQI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RLS严重程度评分和PSQI积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中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和神经性水肿,CO组发生率少于GA组,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针刺联合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疗效佳、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续上期对《伤寒论》太阳病篇的有关问题提出讨论。认为太阳病的兼证必须以太阳病为主,所兼之证当为次;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新加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子汤证,小青龙汤证等皆不属太阳病之兼证,其中除小青龙汤证当避饮证兼表外,余皆当属变证之列,至于变证,不应拘于误治,要在辨其寒热虚实,桂枝去桂加苓白术汤证不应列入变证之中,当避太阳病的类似证,其病机是水停阳郁,而非虚兼有水气。  相似文献   

15.
对阳明病篇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点击,提出了的自己的看法。认为“胃家实”实指肠府燥屎阻结之证;阳明病始时之“恶寒”当为太阳病之表现,只不过阳明里热偏盛,邪气很快化热入里,故“二日自罢”,至于其“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只是说明六经病证皆可传于阳明,但对“无所复传”则当活看,关键是视胃气的强弱;219条白虎汤非治三阳合病之证,而是治三阳合病太少之邪统归阳明之证,“若自汗出”是其辨证之眼目;阳明病篇之用小柴胡汤、桂枝汤、麻黄汤都是建立在合病、并病的基础上,是邪虽由太、少传至阳明,但太、少之邪未罢,是时若阳邪病证不甚,则可先从太、少论治,此符合表里同病先表后里的治则,非为阳明病而用柴、桂、麻黄之剂;对于蒽陈蒿汤,方中之大黄重在伍茵陈、栀子以清利湿热,非为通府,临床使用无须强调其大便秘结。  相似文献   

16.
以桂枝汤调补脾胃而实现其调和营卫作用为理论依据,以大鼠醋酸型胃粘膜溃疡为基础,观察了桂枝汤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肝、胃、肾等脏器细胞中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碳酸酐酶(CA)等酶活性的影响。提出了挂枝汤对实验性胃溃疡所具有的抑制、修复作用是通过整体性调节而实现的,而这种整体性调节的内在机制则与酶蛋白活动直接相关,从而从实验角度证实了桂枝汤能够有效地调节脾胃机能。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少阳病篇评述(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大柴胡汤,其组成当以有大黄为是,而其作用重在清泄少阳之邪热,非重在通腑,所以其主治证并不要强调“便秘”,其所治之下利证并不是热结旁流;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刘渡舟补出少阳邪热兼有太阴虚寒,对于拓宽其临床运用范围和如何应用仲景方都很有启迪;对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运用抓住“胸满烦惊”,其在治疗神经精神系统方面的疾病大有进一步研究的前景;对于少阳病传变的条文,不能囿于少阳病,重在领会其以脉证为凭的唯物辩证的思想,同时要认识到顾胃气思想在预防疾病传变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方剂文献看桂枝在痛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方剂文献研究中发现,桂枝虽然不是一味止痛药,但古代医家却将其广泛用于多种见有疼痛症状的病证。随着配伍的变化,所治疼痛证的病位有表有里、有上有下的不同;病理性质有实有虚、有寒有热之异。本文按不同的疼痛部位,分别论述了桂枝所治各种痛证的特点、运用方法及配伍规律,并从桂枝的药性特点分析了止痛原理。认为对今天的临床治疗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Apriori关联规则探讨治疗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中药复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治疗CRS的中药复方,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中的高频次中药、药物配伍及归经规律。结果检索文献数据资源共筛选出24个中药复方,涉及84味中药,药物总词频271次,关联结果显示:治疗CRS运用最多的药物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及利水渗湿药;词频最高的药物是茯苓和白术,二阶关联支持度最高的是白术和茯苓配伍,三阶关联支持度最高的是白术和“附子+茯苓”配伍,四阶关联支持度最高的是白术和“黄芪+桂枝+茯苓”、茯苓和“黄芪+桂枝+白术”两组配伍。归经频次显示,中药主要归脾、肺、心、肾经;药物归经二阶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最高的是肺脾和胃脾。结论治疗CRS的中药复方中茯苓、黄芪、桂枝、白术配伍支持度最高,临床当结合辨证,以此配伍为基础进行组方遣药。  相似文献   

20.
正交试验法优选苓桂术甘汤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苓桂术甘汤的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苓桂术甘汤中肉桂酸含量及干膏得率的影响。结果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1h。结论该提取工艺由于稳定、合理、可行,可用于苓桂术甘汤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