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颅脑影像学征象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16例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检查,采集病变部位、病灶大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等信息,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病灶部位与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灶部位在脑叶以气虚血瘀证多见,病灶部位在基底节、丘脑、小脑以风痰阻络证多见。缺血性梗死灶的大小亦与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P0.05),腔隙性脑梗死和大面积脑梗死以风痰阻络证多见,而中小面积脑梗死以气虚血瘀证多见。而病灶ADC值与中医证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脑MR-DWI存在相关性,MR-DW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不同中医证型的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中风中经络组各证型与MR-DWI表现的关系。方法观察37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中经络患者的MR-DWI表现,记录新鲜病灶的大小、部位与辨证分型,用SA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缺血性脑中风中经络组具体辨证分型与新鲜病灶的部位有相关性(P<0.05),与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利用MR-DWI表现分析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影像学的相关性更加严密;各证型与MR-DWI表现的具体对应关系尚需要做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3.
唐友明  张永全 《陕西中医》2003,24(8):697-698
目的 :探讨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中医辨证关系。方法 :对 73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辨证分型关系、不同部位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辨证分型关系、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血肿大小与辨证关系、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辨证分型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 :肝阳上亢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 ;各证型最常见的部位是基底节区 ;血肿大者多为中脏腑 ,小者多为中经络 ;死亡者全部为脏腑者。结论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中医辨证关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核磁影像作为脑卒中的重要诊断标准被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中医中风临床分型与影像学分析被证实有一定的联系,可由于搜集病例不足,地区情况差异,以及研究方法差异,始终没有统一的理论形成,本文目的在于为中医依据影像学分析更好分型提供地区性临床统计数据.病例录用来自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40例男性中风患者,且都为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型,搜集其MRI影像信息进行分析,包括西医梗死部位,梗死面积,病灶数量等分析,以此希望寻找到脑梗死MRI影像在排除性别地域差异情况下与中医单一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RI影像学意义在中风治疗中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临床分析病情的轻重以及预后情况,且与中医辩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影像学在缺乏更庞大系统统计学支持的时候无法单一与中医辩证相对应,只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病历及头颅MRI影像资料回顾性研究,探讨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MRI影像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之间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住院病历542份,收集病人的中医辨证分型资料和头颅MRI资料,统一诊断标准,统一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542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病历及MRI影像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MRI影像在病变部位的数据,探讨缺血性中风与头颅MR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所有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例中,头颅MRI影像显示病灶位于基底节、内囊的比例最高。对不同证型,同一部位发生的比例进行比较,病灶位于基底节、内囊,中医证型为风火上扰证的比例最高;痰热腑实证病灶位于脑干的比例最高;痰热内闭证病灶位于脑叶比例最高。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灶部位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CT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中医辨证与头颅CT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所有病例按四诊信息辨证分为阴虚证、气虚证、火热证、痰湿证;然后将病人的头颅CT检查的梗死面积、部位及数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建立证型与梗塞直径、部位和数量的关系表;探讨头颅CT检查结果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脑梗死数目及面积有显著差异.结论:头颅CT检查的梗死面积、数量及部位与标准证型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脑中风常见的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脑CT影像学结果的相关性。探讨中经络证与中脏腑证脑CT征象的规律性。方法:对选取的180例中风患者进行头部CT扫描,观察、记录病变的种类、病灶密度、脑出血量、病变部位、病灶范围以及中线移位、脑室改变等情况,并利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归纳,总结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中经络证者在脑CT表现上以脑梗塞为主,病灶密度值低,出血量少,范围小,病变以基底区为主,对脑周围组织的影响较小,病情相对较轻,而中脏腑证者脑CT结果以脑出血为主,病灶密度值高,出血量多,范围大,病变以基底区及脑叶区为主,对脑周围组织的影响较大,病情相对较重。而中风脱证患者的脑出血量多于闭证患者,病灶范围也大于中风闭证患者,病情较中风闭证更严重。结论:脑中风患者脑CT影像结果与临床辨证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CT影像学结论可以成为中医临床辨证诊断的微观、量化指标和重要参考依据,为中医辨证在微观方面提供了最直接、最客观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核磁影像作为脑卒中的重要诊断标准被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中医中风临床分型与影像学分析被证实有一定的联系,可由于搜集病例不足,地区情况差异,以及研究方法差异,始终没有统一的理论形成,本文目的在于为中医依据影像学分析更好分型提供地区胜临床统计数据。病例录用来自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40例男性中风患者,且都为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型,搜集其MRI影像信息进行分析,包括西医梗死部位,梗死面积,病灶数量等分析,以此希望寻找到脑梗死MRI影像在排除性别地域差异情况下与中医单一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RI影像学意义在中风治疗中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临床分析病情的轻重以及预后情况,且与中医辩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影像学在缺乏更庞大系统统计学支持的时候无法单一与中医辩证相对应,只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MRI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的MRI影像学依据。方法:分析90例腰间盘突症患者临床资料及中医辨证分型,并观察常规腰椎MRI影像学表现中的椎间盘本身的改变、椎体及附件的改变,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MRI影像学表现的关系。结果:中医辨证分型包括血瘀型22例、寒湿型16例、湿热型14例、肝肾亏虚型38例,肝肾亏虚型发病率42.2%最高;血瘀型多为青年人,肝肾亏虚型多为老年人;血瘀型多为侧后突,寒湿型和湿热型多为侧旁型突出,肝肾亏虚型多为中央型突出;椎间盘突出程度分析:血瘀型最重,肝肾亏虚型最轻;椎体和附件改变情况:肝肾亏虚型最重。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与椎间盘突出MRI影像学存在相关性,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可以较准确地确定腰椎间盘患者的中医分型,为临床治疗椎间盘病变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分型与影像诊断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分型与影像诊断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 6 75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分析其辨证分型同颅脑CT/MR影像的相关性。结果 中经络各证型可表现为大面积、局灶性、腔隙性梗死病灶 ,中脏腑则以大面积梗死为绝大多数 ;各个部位的梗死都以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为主 ;各种证型与大面积、局灶性、腔隙性梗死的相关系数有明显的区别。结论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辨证分型与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关性 ,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参考CT/MR结果有利于临床的辨证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与脑CT征象变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0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研究,分析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与脑CT征象变化的关系。结果:急性缺血性中风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与患者年龄、病变大小、病变部位有一定关系。结论:维吾尔医异常体液证候分类有其病理基础及CT特征。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参考CT结果有利于临床的辨证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 自颅脑CT应用于中风诊断以来,中风患者之病变性质、病变部位有了更确切而直观的诊断。临床上往往由于病变部位、病灶多寡不同,其临床症状不一,中医辨证分型亦有所异。笔者综合本院1988年以来,经外院颅脑CT 明确定性、定位诊断的处于急性期或恢复期的中风病人113例,就其临床辨证分型与颅脑 CT 定性、定位之关系,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102例中风病先兆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与头颅CT影像对比研究,探索中医中风先兆证的CT影像规律性。方法:对102例临床按中医诊断为中风先兆期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通过双盲法CT影像研究,观察其病变性质、部位、大小范围、脑实质弥漫性病变与陈旧病变等情况。结果:中风先兆证的头颅CT影像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具体各证候之间缺乏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颅CT扫描可以为中医辨证为中风先兆证的患者提供一定的辨证、辨期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表现的相关性,为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303例患者予以中医辨证分型及头颅MR-DWI检查,观察患者梗死病灶部位、大小及表现弥散系数(ADC)值。结果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痰阻络证125例,风火上扰证49例,气虚血瘀证64例,阴虚风动证38例,痰热腑实证27例。不同梗死病灶部位与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梗死病灶在基底节区以风痰阻络证多见,梗死病灶在脑干部位以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多见,梗死病灶在脑叶部位以痰热腑实证多见,梗死病灶在小脑部位以风火上扰证多见(P<0.05)。不同梗死病灶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腔隙性脑梗死中风痰阻络证、风火上扰证、阴虚风动证居多,局灶性脑梗死中气虚血瘀证多见,大面积脑梗死中痰热腑实证多见(P<0.05)。不同中医证型梗死病灶ADC值之间,以及各组对侧正常脑组织ADC值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梗死病灶ADC值明显低于对侧脑组织(P<0.001)。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之间MR-DWI成像表现中梗死病灶部位及大小有显著差异,MR-DWI可作为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式,可以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梗死部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5例,进行气滞血瘀型、痰浊闭塞型、气阴两虚型、阳气欲脱型的辨证划分,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证型的梗死部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死部位与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之间有一定关系,可作为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胆石症中医辨证分型与B超图像的相关性分析,并总结临床影像学经验。方法 本研究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经中医辨证分型确诊的胆石症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肝气郁结型患者设为气郁型组,肝胆湿热型患者设为湿热型组,热毒炽盛型患者设为热毒型组。三组患者均行B超影像学检查,分析胆石症中医辨证分型与B超图像的相关性。结果气郁型组(共18例),B超检查结果为单纯胆囊结石11例,无明显梗阻或感染的单纯胆囊结石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结石(P0.05);湿热型组(共16例),B超检查结果胆总管结石8例,存有或合并有梗阻或感染胆总管结石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结石(P0.05);热毒型组(共16例),B超检查结果为合并胆囊、胆总管、肝内胆管结石9例,胆总管下段存有明显梗阻,胆囊内积液或穿孔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结石(P0.05)。结论临床应用中医辨证分型及B超检查诊断胆石症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中医辨证与B型超声像图特征在临床上诊断胆石症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中医辨证与B型超声像图特征相结合,能够可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胆石症特点,对胆石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预后的关系,以确定中医辨证分型是否为影响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以期为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61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中医证候进行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手术及放化疗情况等预后因素进行整理并分析。结果:中医辨证分型,发病部位,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分期,是否手术以及辅助放化疗手段均为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胰腺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腰间盘突出症的影像表现和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腰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分型提供客观性依据.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对257例腰间盘突症患者进行常规腰椎扫描,所有病例中医辨证分为血瘀型60例、寒湿型58例、湿热型57例及肝肾亏虚型82例,观察患者椎间盘自身特征以及椎体关节及附件的改变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椎间盘突出程度,血瘀型最重,肝肾亏虚型最轻;椎间盘突出数量和椎间盘变性程度以及椎体和附件退变情况,肝肾亏虚型最重而血瘀型最重.结论:3.0T磁共振提供影像学数据结合临床症状可以较准确地确定腰椎间盘患者的中医分型,为临床治疗椎间盘病变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风中医证型与颅脑CT表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洁  陈雁 《四川中医》2007,25(11):27-28
目的:探讨中风中医证型与CT表现关系。方法:对120例中风患者的辨证分型与CT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中经络型CT表现以腔隙性脑梗死居多,中脏腑型CT表现以脑出血居多。结论:中风中医证型与CT表现存在明显相关性,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中医证候微观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龙  洪芳  何建成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119-312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借助于现代科技发展的中医微观辨证与中医传统宏观辨证相结合是传统中医"四诊"手段的拓展和延伸。文章从冠心病中医微观诊断指标与中医证候相关性角度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冠心病中医辨证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微观指标(如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等)的关系,为今后制定统一的冠心病辨证分型标准和临床诊治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