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IL-17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纳入观察组,7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及60例健康者分别纳入对照1组及对照2组,均给予检测IL-17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其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IL-17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对照1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2组(P〈0.05),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海宁 《河南中医》2012,32(9):1120-1121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对急性发作期COPD血清TNF-α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各30例。测定入院时和治疗14 d后血清TNF-α,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0例AECOPD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血清TNF-α平均水平为(12.84±3.65)pg/mL、(4.78±1.13)pg/mL。30例AECOPD西医治疗对照组血清TNF-α平均水平为(13.13±2.76)pg/mL、(8.28±1.16)pg/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味可明显降低急性发作期COPD血清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在老年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心源性哮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8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与35例心源性哮喘患者为对象,检测所有患者的B型脑钠肽水平,分析探讨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心源性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与控制期B型脑钠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支气管哮喘急性患者同期水平(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PaO2、MAP及HR指标与心源性哮喘发作期患者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强B型脑钠肽指标检测可以提升老年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心源性哮喘的鉴别率,该指标测定法操作简便、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咳平喘颗粒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期外周白介素17的影响。方法:治疗组80例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给予药物清咳平喘颗粒治疗,对照组70例考察两组患者及治疗组治疗后的外周血白介素-17(IL-17)、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外周血白介素(IL-17)、中性粒细胞计数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外周IL-17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75±5.01)ng/L、(5.34±1.21)ng/L,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治疗组高于对照组(69.01±19.12)%、(52.98±10.13)%;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IL-17、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5.01±3.68)ng/L、(50.47±14.59)%,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咳平喘颗粒能够减轻气道炎症的反应,对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射麻止喘方对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射麻止喘方(由麻黄、射干、地龙、紫菀、苦杏仁、法半夏、桔梗、细辛、甘草等组成)治疗,对照组采用舒氟美治疗。2组疗程均为7天。主要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IL-5、IL-8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外周血IL-5、IL-8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2组消除炎症细胞因子IL-5、IL-8疗效相似。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经射麻止喘方治疗后,其外周血IL-5、IL-8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提示该方消除炎症细胞因子IL-5、IL-8疗效与舒氟美相似,显示出该方具有哮喘抗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川芎平喘合剂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川芎平喘合剂,每次20 mL,每日3次。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经治疗,治疗组咳嗽、喘息、胸闷、气短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平喘合剂具有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体内TNF-α、IL-6过度表达,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热哮宁汤配合常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辨证为热哮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辨证为热哮证)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热哮宁汤口服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吸入为基础的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 d后测定肺通气功能FEV1和FEV1/FVC以观察临床疗效,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4和IFN-γ的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P0.05),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1或P0.05),且治疗组改变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热哮宁汤口服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证患者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IL-4和IFN-γ等细胞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短期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IL-1、I L-10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2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药物的不同,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甲氨蝶呤口服10 mg/次,1次/w。观察组患者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甲氨蝶呤口服10 mg/次,1次/w,雷公藤多苷口服10 mg/次,每周1次,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外周血IL-1、IL-10和TNF-α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4.44%vs 7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水平为(424.21±25.63)pg/mL,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水平[(452.36±30.23)pg/mL,(442.38±28.69)pg/mL](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0水平为(2.52±0.57)pg/mL,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水平[(2.06±0.86)pg/mL,(2.09±0.79)pg/mL](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为(17.66±5.64)ng/mL,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37.63±8.12)ng/mL,(22.36±7.63)ng/mL](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短期疗效佳,可有效改善患者外周血IL-1、IL-10和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穴位经皮给药联合痰热清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及血清ESR、CRP、IL-5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经皮给药联合痰热清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对肺功能及血清ESR、CRP、IL-5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CRP、ESR、IL-5水平及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穴位经皮给药联合痰热清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血清CRP、ESR、IL-5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射干涤痰温肺汤联合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饮郁肺证)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糖皮质激素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射干涤痰温肺汤治疗,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肺容积(FEV1)、第1秒肺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嗜酸性粒细胞(EOS)、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PEF、FEV1、FEV1/FVC及MVV较对照组的均更高(P <0.05);观察组EOS、IL-6及IgE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 <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5.15±0.93)分、并发症总发生率5.27%较对照组的(6.47±1.02)分、21.06%明显更低(P <0.05)。结论 射干涤痰温肺汤与常规西医联合治疗可有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吸入布地奈德对哮喘儿童血清IgE、IL-3、IL-4的影响,为儿童哮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吸入布地奈德对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6个月后患儿血清IL-3、IL_4及IgE水平的变化进行观察,并与健康儿童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患儿血清IL-3、IL-4、IgE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后6个月水平,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患儿PEFam、FEVl、FEVl/FV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后6个月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相关分析,IL-3、IIL-4、IgE水平与PEFam、FEVl、FEVl/FVC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结论:布地奈德能降低哮喘患儿血清IgE、IL-3、IL-4水平,减轻免疫炎症反应,在哮喘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痰浊阻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剂,1~2 mg/次,2次/d,经雾化器给药;不能控制者,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250μg/次,早晚各1吸。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三桔咳喘口服液,20 m L/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7 d。进行治疗前后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和痰浊阻肺证评分;记录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流量峰值昼夜变异率(PEF);随访4周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记录治疗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外周血和痰液嗜酸粒细胞(Eos)百分比;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IL-4,IL-5,IL-17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Z=1.916,P<0.05);观察组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和痰浊阻肺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FEV1高于对照组(P<0.05),PEF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哮喘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Z=2.231,P<0.01);观察组Fe NO,痰液Eos和外周血Eo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FN-γ和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IL-4,IL-5,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三桔咳喘口服液可明显减轻哮喘急性发作期痰浊阻肺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提高肺功能,控制哮喘发作,并可抑制气道炎症反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布地奈德混悬液+沙美特罗替卡松粉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麻芍平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冷哮证患者中医症状、生存质量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中医院呼吸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冷哮证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麻芍平喘汤口服。两组均连续干预7 d。观察记录两组哮喘患者一般情况、中医症状积分,哮喘控制问卷(ACQ)-7评分,Marks-哮喘生存质量问卷(Marks-AQLQ)评分;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Eos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IL-6,IL-8的含量。结果: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均为100%(30/30),观察组疗效更明显(Z=-2.169,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喉中痰鸣、咯痰、咳嗽、畏寒肢冷证候积分组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CQ-7评分,Marks-AQL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ACQ-7评分,Marks-AQLQ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外周血Eos计数和血清IL-6,IL-8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外周血Eos计数和血清IL-6,IL-8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芍平喘汤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治疗能有效提高哮喘冷哮证临床有效率,改善哮喘中医症状表现,ACQ-7评分,Marks-AQLQ评分,外周血Eos计数,血清炎症因子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5天、10天、15天时哮喘症状均较对照组同时期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均较对照组同时期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补中益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脾肺虚型,临床疗效较单纯西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IL-1)及其1βmRNA表达水平,探讨中药复方杜仲片治疗LIDH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析LIDH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外周血中IL-1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LIDH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芥子防哮膏穴位贴敷联合平喘方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类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芥子防哮膏联合平喘方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肺活量(FVC)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等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喘息、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及肺部哮鸣音等中医证候积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EV1、PEF及FVC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EOS和IL-17水平均有下降,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芥子防哮膏穴位贴敷联合平喘方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李萍  邵路平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5):106-107
目的:检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IL-12、TNF-γ)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分布,探讨生殖器疱疹(GH)患者反复发作的免疫学机制。方法:60例RGH患者和60例健康壹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受试对象血清中IL-2、IL—12、TNF-γ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RGH组血清细胞因子(IL-2、IL-12、TNF-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GH组患者外周血CD3十、CD4+、CD4+/CD8+T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D8+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GH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分泌出现异常,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及免疫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口服 盐酸班布特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抗感染、吸氧、止咳化痰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盐酸班布特罗片20mg,每日1次,5~7d为一个疗程,统计哮喘症状评分和FEV1% 预计值.结果:两组治疗结束后,哮喘症状评分和FEV1% 预计值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与同期治疗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班布特罗能够快速起效和持续控制哮喘症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耳穴压贴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84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根据哮喘病情控制分级制定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加用耳穴压贴,取肺、平喘、气管、神门、肾上腺、喘点、脾、肾、三焦等穴位:对照组采用相同胶布贴敷做空白对照,观察两组哮喘控制测试(ACT)、检测肺功能(FEV1%)、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PD20-FEV1),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在ACT评分、FEV1%、及PD20-FEV1均有改善,其中ACT评分及PD20.FEV1,治疗组(22.26±3.08;1.21±0.70)与对照组(20.46±4.39:0.83±0.72)在治疗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经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压贴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哮喘模型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周哮喘组和4周哮喘组,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清IL-10,并计数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EOS。结果各哮喘组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4周哮喘组IL-10显著高于3周哮喘组(P均<0.05);外周血EOS计数各哮喘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在BALF中,各哮喘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但2个哮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血清IL-10浓度与外周血和BALF中EOS绝对计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大鼠哮喘模型中有血清IL-10下降现象,在4周后有升高趋势,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其升高趋势与EOS计数无线性相关,IL-10升高趋势与气道重塑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